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许你不能立刻完成目标,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下去。
记住,当强迫行为的冲动到来的时候,先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儿!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哦!
另外,你也可以用食物进行辅助。很多食物都含有有益的营养元素,对人的情绪有良好的作用。比如,香蕉含有生物碱,可以提高你的自信心,减少忧虑感;燕麦含有维生素B,可以让你情绪平稳;谷类食物含有微量矿物质,可以让你积极向上。而酒精、咖啡、糖分则会加重你的焦虑感,应控制摄入量。
【生存法则】
5种心理效应帮你缓解强迫症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古希腊有个国王,命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虽然重量和他提供的金子一样,但他还是怀疑工匠是否用银子偷梁换柱了。于是,他要阿基米德在不损坏王冠的前提下,验证王冠是否是纯金的。
这可是个大难题。阿基米德日夜冥思苦想,经过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和尝试,但还是没有成功。他非常疲惫,于是决定先去洗个澡放松一下。他坐进浴盆中,将身体浸泡在水中,非常舒适。
忽然,他发现自己坐在浴盆中时,有一种力量将他的身体轻轻向上托起。他恍然大悟,从而发现了浮力的秘密,借此解决了这个难题。
阿基米德在竭尽全力思考后,暂时放下疑问,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了问题的答案。这就是酝酿效应。
在强迫症患者中,有强迫思维的人,在不断思考一个问题而得不到结果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这个问题我暂时放到一边,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遇到某一个契机,那么答案可能就会浮现出来。在遇到强迫思考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效应来提醒自己,并且逐渐放松,回到正常的思维中。
2.巴霖效应
我们平时在看星座、性格测试等时,都会觉得结果和自己很相似,其实很多测试往往只是很笼统的对人的描述。当我们看到这些的时候,思维会自动从这些一般性描述中优先选择和自己相符合的信息,或者选择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这就是巴霖效应,也叫“巴纳姆效应”。
巴霖效应描述的其实是人的一种求同心理,在求同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进行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强迫症患者在巴霖效应的作用下,很容易在某些方面“对号入座”,对自己的强迫思维或行为进行进一步认同,并在观念中将其合理化。
而强迫症患者也可以利用这个效应。在看到一些积极信息时,巴霖效应同样发挥作用:患者会在这些积极信息中进行求同,看到与自己相符的部分,发掘自己向上的一面,不断强化积极的一面,缓解强迫症状。
3.环境效应
所谓“环境效应”,指的是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对人类本身产生影响。
例如,近年来,人类所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对森林植被破坏严重,环境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引发了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对海洋生态、水循环、农畜牧业、世界经济结构,甚至是人口比例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环境效应应用到心理学方面同样适用。人处于社会环境之中,会对自身所处的小环境形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而这种影响也会对其形成反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强迫症患者的强迫思维或行为往往会对其周边的小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这种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反作用于患者自身,加深其焦虑情绪,增加其强迫行为。而当患者主动控制自己的强迫思维或行为,并且为自己所处的小环境做出考量和贡献的时候,那么小环境也会对强迫症患者进行积极的回应,让其处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从而让强迫症得到一定的缓解。
4.霍布森选择效应
所谓“霍布森选择效应”,其实是一个思维陷阱。其源于17世纪在英国卖马的一个叫霍布森的商人。这个人说:“我做生意是很公平的。你想买我的马还是想租我的马,都没问题,随便你挑。但是,你只能站在门边上挑。”他的马圈只有一个小小的门,人们只能挑到一些瘦小的马,因为高大肥壮的马根本就走不出来。可是,人们还是觉得自己“挑选”到了合适的马匹,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根本就没有其他的选择。
霍布森选择效应在强迫症患者身上的作用往往很显著。患者看似给了自己很多选项,事实则不然。他们实际上在其他选项上都标注了“此门不通”,只给自己留下一条道路,那就是他们一直强迫自己的那条路。
所以,强迫症患者一定要意识到自己陷入了霍布森选择效应的思维怪圈,在做决定的时候要认真考虑,自己是否还有其他选择,能不能有所改变。
5.毛毛虫效应
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这样一个关于毛毛虫的有趣实验。他将很多毛毛虫排成排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让它们在花盆边上围成一个圈,不远的地方放着毛毛虫喜欢的食物。然后,毛毛虫们开始动起来,它们一个跟着一个,慢慢绕着花盆的边缘走啊走,夜以继日,不知疲倦,没有一只离队,更没有任何一只去奔向美食。它们只是单纯地跟着前面一只走下去,重复着毫无意义的事,最终就在美食旁饥饿劳累而死。人们用毛毛虫来比喻那些一味跟随的人,把因无意义的盲目跟随而引发不良后果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效应在强迫症患者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但是,他们跟随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之前的思维或行为习惯。他们并不思考这些思维或行为的意义,只是因为习惯而进行跟随或重复,便加强了强迫现象。
强迫症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自身是否有“毛毛虫”现象。强迫自己想某个问题,或者强迫自己出现某种行为,这是否只是在跟随从前的习惯,而忽略了这种思维或行为是否有意义。一旦发现这些,患者就可以尝试让自己摆脱“跟随”的状态,重新进行选择,向着更加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
…也许你不能立刻完成目标,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下去。
记住,当强迫行为的冲动到来的时候,先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儿!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哦!
另外,你也可以用食物进行辅助。很多食物都含有有益的营养元素,对人的情绪有良好的作用。比如,香蕉含有生物碱,可以提高你的自信心,减少忧虑感;燕麦含有维生素B,可以让你情绪平稳;谷类食物含有微量矿物质,可以让你积极向上。而酒精、咖啡、糖分则会加重你的焦虑感,应控制摄入量。
【生存法则】
5种心理效应帮你缓解强迫症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古希腊有个国王,命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虽然重量和他提供的金子一样,但他还是怀疑工匠是否用银子偷梁换柱了。于是,他要阿基米德在不损坏王冠的前提下,验证王冠是否是纯金的。
这可是个大难题。阿基米德日夜冥思苦想,经过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和尝试,但还是没有成功。他非常疲惫,于是决定先去洗个澡放松一下。他坐进浴盆中,将身体浸泡在水中,非常舒适。
忽然,他发现自己坐在浴盆中时,有一种力量将他的身体轻轻向上托起。他恍然大悟,从而发现了浮力的秘密,借此解决了这个难题。
阿基米德在竭尽全力思考后,暂时放下疑问,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了问题的答案。这就是酝酿效应。
在强迫症患者中,有强迫思维的人,在不断思考一个问题而得不到结果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这个问题我暂时放到一边,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遇到某一个契机,那么答案可能就会浮现出来。在遇到强迫思考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效应来提醒自己,并且逐渐放松,回到正常的思维中。
2.巴霖效应
我们平时在看星座、性格测试等时,都会觉得结果和自己很相似,其实很多测试往往只是很笼统的对人的描述。当我们看到这些的时候,思维会自动从这些一般性描述中优先选择和自己相符合的信息,或者选择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这就是巴霖效应,也叫“巴纳姆效应”。
巴霖效应描述的其实是人的一种求同心理,在求同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进行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强迫症患者在巴霖效应的作用下,很容易在某些方面“对号入座”,对自己的强迫思维或行为进行进一步认同,并在观念中将其合理化。
而强迫症患者也可以利用这个效应。在看到一些积极信息时,巴霖效应同样发挥作用:患者会在这些积极信息中进行求同,看到与自己相符的部分,发掘自己向上的一面,不断强化积极的一面,缓解强迫症状。
3.环境效应
所谓“环境效应”,指的是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对人类本身产生影响。
例如,近年来,人类所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对森林植被破坏严重,环境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引发了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对海洋生态、水循环、农畜牧业、世界经济结构,甚至是人口比例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环境效应应用到心理学方面同样适用。人处于社会环境之中,会对自身所处的小环境形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而这种影响也会对其形成反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强迫症患者的强迫思维或行为往往会对其周边的小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这种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反作用于患者自身,加深其焦虑情绪,增加其强迫行为。而当患者主动控制自己的强迫思维或行为,并且为自己所处的小环境做出考量和贡献的时候,那么小环境也会对强迫症患者进行积极的回应,让其处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从而让强迫症得到一定的缓解。
4.霍布森选择效应
所谓“霍布森选择效应”,其实是一个思维陷阱。其源于17世纪在英国卖马的一个叫霍布森的商人。这个人说:“我做生意是很公平的。你想买我的马还是想租我的马,都没问题,随便你挑。但是,你只能站在门边上挑。”他的马圈只有一个小小的门,人们只能挑到一些瘦小的马,因为高大肥壮的马根本就走不出来。可是,人们还是觉得自己“挑选”到了合适的马匹,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根本就没有其他的选择。
霍布森选择效应在强迫症患者身上的作用往往很显著。患者看似给了自己很多选项,事实则不然。他们实际上在其他选项上都标注了“此门不通”,只给自己留下一条道路,那就是他们一直强迫自己的那条路。
所以,强迫症患者一定要意识到自己陷入了霍布森选择效应的思维怪圈,在做决定的时候要认真考虑,自己是否还有其他选择,能不能有所改变。
5.毛毛虫效应
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这样一个关于毛毛虫的有趣实验。他将很多毛毛虫排成排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让它们在花盆边上围成一个圈,不远的地方放着毛毛虫喜欢的食物。然后,毛毛虫们开始动起来,它们一个跟着一个,慢慢绕着花盆的边缘走啊走,夜以继日,不知疲倦,没有一只离队,更没有任何一只去奔向美食。它们只是单纯地跟着前面一只走下去,重复着毫无意义的事,最终就在美食旁饥饿劳累而死。人们用毛毛虫来比喻那些一味跟随的人,把因无意义的盲目跟随而引发不良后果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效应在强迫症患者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但是,他们跟随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之前的思维或行为习惯。他们并不思考这些思维或行为的意义,只是因为习惯而进行跟随或重复,便加强了强迫现象。
强迫症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自身是否有“毛毛虫”现象。强迫自己想某个问题,或者强迫自己出现某种行为,这是否只是在跟随从前的习惯,而忽略了这种思维或行为是否有意义。一旦发现这些,患者就可以尝试让自己摆脱“跟随”的状态,重新进行选择,向着更加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