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重返197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实话实说,其实在洪衍武看来,这位水产公司的周副总的出发点还是好的。
虽然不乏有个人沽名钓誉之嫌,可他本意也确是想把海参价格降下来,让老百姓获得些实惠。
但可悲的却是他是个极其不懂业务,但又挺自以为是的人。发布的这个命令纯属典型的“拍脑袋”政策,天马行空的想当然,完全脱离了实际情况。
事实上,滨城的海参根本就没有实施降价的基础。就这道降价命令,不但恐怕难以实现周副总的初衷,最后适得其反,导致海参价格异常飙升的可能性倒是大大地存在。
为什么这么说呢?
洪衍武在这给“海碰子”们普及了一点今天所共知的市场经济学观点。那就是商品真正值钱与否,根本就不是人为定价所能够决定的,而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说白了就是“物以稀为贵”,并且这一点,对任何商品来说都是一样。
有句话说得好,“要知海上事,须问打渔人”。
其实这几天通过在库房的调查,洪衍武还顺便搞清了一组真实的、已经发生的数据,那就是滨城近几年来海参的年产量。
他跟几位资格颇深的老库管都讨教过,知道了滨城在“运动”前,渔业产量最高的时候无非是每年万吨左右的鲜海参,换算成淡干参那就是三四百吨。
“运动”之后,由于各行各业生产荒废,海参产量也逐年递减,迅速降至到每年两千余吨的左右,近年的淡干参也就只能出不到百吨了。
那么今年,即使是按水产公司预计的产量倍增,也无非就是二百吨的淡干参罢了。
至于滨城“海碰子”们,虽然人数众多,大致有数千人左右,但水平又参差不齐,采捕方式也相当落后。即使按四千人,每人五十斤淡干参的均量计算,顶天了,也就是全年一百吨淡干参的捞捕量。
这样一来,今年滨城海参最大的总量也就能估算的差不离了。滨城官方、私人加在一起,也超不过三百吨淡干海参。
并且实打实的说,滨城的海参供应其实就从没有充足过,若以本地城市人口算,渔业状况最好时候,产量也就够每人分到二两淡干海参的。
同时淡干海参却是不多的、能够长期保存的海货,每年滨城都要向全国各大城市的知名酒楼饭庄大批供货。
再说滨城本地经营海鲜的饭店有多少呢?来滨城出差的流动人口又有多少呢?就更别说滨城这个海滨城市因为风景秀美,每年还要接待不少来疗养的高官领导和外国宾客了。
所以水产商店和各大饭馆才会常常断档,即使水产商店有海参,也难以见到到三十头的顶级货色。
而这一点,正是洪衍武一开始就决定要炒卖海参的基础,同样是他一直以来,能把海参迅速推销给滨城往来旅客的根本原因。
那么既然已经谈过了洪衍武自己研究和推敲的数据。也就有必要再谈一谈周副总依仗的那些调研结果和预估数据了。
照洪衍武看,周副经理实在是不应该把这些玩意太过当真。
因为第一这些数据还未曾发生,与洪衍武调查过去实在发生的数据不同,中间存在的变量太多。
第二就是咱们官方的估算方式本身也太有特色了,基本属于报喜不报忧一类的,像多年前的“放卫星”事件带来的这种风气犹未散去。
唯一肯定的倒是这种估算和数字肯定有水分。设想一下,基层通过层层领导上报,其中总有人会行博领导欢颜之举,只不过是问题多少罢了。
更何况换句话说,即使这些数字的确是真实的,那也不能忘了“天有不测风云”这一说呢。
海参可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不是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也不是农民一挥锄头随便就刨出一大筐的玩意。
那完全是靠大海自然孕育出来的,生长周期缓慢,对生长环境要求也挑剔。还得靠人潜入海下一把把捞出来,捞出来后还得做好后期加工。
而这些环节,哪一步都存在着不可控的因素,也与天气和环境变化息息相关。万一哪一个环节要出了问题,都能让海参产量产生重大损失。
所以周副总这么干,风险绝对大于把握,百分之九十九是要出状况的。
既然这样,那么无论怎么看,怎么说,海参这玩意也是“供不应求”四个字。
而只要这一条不产生根本性的逆转,那海参就永远会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价格根本就不可能只靠一个官方定价,就实在地降下来。
与之相仿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市面上的那些紧俏商品的代表——“三转一响”了。
由于我国目前工业水平有限,产量不能满足全民的需要。这些本来很普通的轻工业商品不仅价格居高不下,要买还得凭票。
而老百姓要弄到这些商品,光凑齐工业券就得额外费一番心力,甚至花上一笔费用,那还都趋之若骛、心甘情愿呢。
这些产品最紧缺的时候,还得买礼物搭人情。可无论付出多少代价,只要能买到手就谢天谢地了,根本没人觉得亏……
洪衍武是洋洋洒洒说的挺痛快,可他讲的东西尽管逻辑清晰,有理有据,终归超越了这个年代的认知。
“海碰子”们的文化水平又都不怎么高,其实听了半天,大多数人还是半懂半不懂。于是有人就忍不住开始表示质疑了。
比如“虾爬子”就说,“那‘三转一响’可和海参可不一样,那都是能反复使用的生活必需品,不买你就没的用。海参可是吃了就没了呀?老百姓就算不吃它也能过日子。而且‘三转一响’的官价本身就高,海参的价钱现在可是降了呀,它们之间又怎么能做比较呢?”
他的话让许多人都跟着点头,显然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只是这个问题在今天看,却显得有点幼稚可笑了。洪衍武当然没被问住,坦坦然又举了一个例子。
&nb... -->>
实话实说,其实在洪衍武看来,这位水产公司的周副总的出发点还是好的。
虽然不乏有个人沽名钓誉之嫌,可他本意也确是想把海参价格降下来,让老百姓获得些实惠。
但可悲的却是他是个极其不懂业务,但又挺自以为是的人。发布的这个命令纯属典型的“拍脑袋”政策,天马行空的想当然,完全脱离了实际情况。
事实上,滨城的海参根本就没有实施降价的基础。就这道降价命令,不但恐怕难以实现周副总的初衷,最后适得其反,导致海参价格异常飙升的可能性倒是大大地存在。
为什么这么说呢?
洪衍武在这给“海碰子”们普及了一点今天所共知的市场经济学观点。那就是商品真正值钱与否,根本就不是人为定价所能够决定的,而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说白了就是“物以稀为贵”,并且这一点,对任何商品来说都是一样。
有句话说得好,“要知海上事,须问打渔人”。
其实这几天通过在库房的调查,洪衍武还顺便搞清了一组真实的、已经发生的数据,那就是滨城近几年来海参的年产量。
他跟几位资格颇深的老库管都讨教过,知道了滨城在“运动”前,渔业产量最高的时候无非是每年万吨左右的鲜海参,换算成淡干参那就是三四百吨。
“运动”之后,由于各行各业生产荒废,海参产量也逐年递减,迅速降至到每年两千余吨的左右,近年的淡干参也就只能出不到百吨了。
那么今年,即使是按水产公司预计的产量倍增,也无非就是二百吨的淡干参罢了。
至于滨城“海碰子”们,虽然人数众多,大致有数千人左右,但水平又参差不齐,采捕方式也相当落后。即使按四千人,每人五十斤淡干参的均量计算,顶天了,也就是全年一百吨淡干参的捞捕量。
这样一来,今年滨城海参最大的总量也就能估算的差不离了。滨城官方、私人加在一起,也超不过三百吨淡干海参。
并且实打实的说,滨城的海参供应其实就从没有充足过,若以本地城市人口算,渔业状况最好时候,产量也就够每人分到二两淡干海参的。
同时淡干海参却是不多的、能够长期保存的海货,每年滨城都要向全国各大城市的知名酒楼饭庄大批供货。
再说滨城本地经营海鲜的饭店有多少呢?来滨城出差的流动人口又有多少呢?就更别说滨城这个海滨城市因为风景秀美,每年还要接待不少来疗养的高官领导和外国宾客了。
所以水产商店和各大饭馆才会常常断档,即使水产商店有海参,也难以见到到三十头的顶级货色。
而这一点,正是洪衍武一开始就决定要炒卖海参的基础,同样是他一直以来,能把海参迅速推销给滨城往来旅客的根本原因。
那么既然已经谈过了洪衍武自己研究和推敲的数据。也就有必要再谈一谈周副总依仗的那些调研结果和预估数据了。
照洪衍武看,周副经理实在是不应该把这些玩意太过当真。
因为第一这些数据还未曾发生,与洪衍武调查过去实在发生的数据不同,中间存在的变量太多。
第二就是咱们官方的估算方式本身也太有特色了,基本属于报喜不报忧一类的,像多年前的“放卫星”事件带来的这种风气犹未散去。
唯一肯定的倒是这种估算和数字肯定有水分。设想一下,基层通过层层领导上报,其中总有人会行博领导欢颜之举,只不过是问题多少罢了。
更何况换句话说,即使这些数字的确是真实的,那也不能忘了“天有不测风云”这一说呢。
海参可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不是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也不是农民一挥锄头随便就刨出一大筐的玩意。
那完全是靠大海自然孕育出来的,生长周期缓慢,对生长环境要求也挑剔。还得靠人潜入海下一把把捞出来,捞出来后还得做好后期加工。
而这些环节,哪一步都存在着不可控的因素,也与天气和环境变化息息相关。万一哪一个环节要出了问题,都能让海参产量产生重大损失。
所以周副总这么干,风险绝对大于把握,百分之九十九是要出状况的。
既然这样,那么无论怎么看,怎么说,海参这玩意也是“供不应求”四个字。
而只要这一条不产生根本性的逆转,那海参就永远会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价格根本就不可能只靠一个官方定价,就实在地降下来。
与之相仿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市面上的那些紧俏商品的代表——“三转一响”了。
由于我国目前工业水平有限,产量不能满足全民的需要。这些本来很普通的轻工业商品不仅价格居高不下,要买还得凭票。
而老百姓要弄到这些商品,光凑齐工业券就得额外费一番心力,甚至花上一笔费用,那还都趋之若骛、心甘情愿呢。
这些产品最紧缺的时候,还得买礼物搭人情。可无论付出多少代价,只要能买到手就谢天谢地了,根本没人觉得亏……
洪衍武是洋洋洒洒说的挺痛快,可他讲的东西尽管逻辑清晰,有理有据,终归超越了这个年代的认知。
“海碰子”们的文化水平又都不怎么高,其实听了半天,大多数人还是半懂半不懂。于是有人就忍不住开始表示质疑了。
比如“虾爬子”就说,“那‘三转一响’可和海参可不一样,那都是能反复使用的生活必需品,不买你就没的用。海参可是吃了就没了呀?老百姓就算不吃它也能过日子。而且‘三转一响’的官价本身就高,海参的价钱现在可是降了呀,它们之间又怎么能做比较呢?”
他的话让许多人都跟着点头,显然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只是这个问题在今天看,却显得有点幼稚可笑了。洪衍武当然没被问住,坦坦然又举了一个例子。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