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正德五十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感谢‘V老头’、‘男认三十’、‘天人地我’、‘书虫巨石’、‘rbb’等兄台的月票,谢谢。)
升龙府南五十里,锦江北岸。
锦江是安南朝和越北朝的分界线。
正德四十九年,安南阮氏王朝第十三代王阮光赞,自称大越皇帝。
正德哪能忍得了这个,立刻派镇守云南的沐国公率领云南大军并广西十余个卫所共二十万大军南征安南,和百多年前一样,在大明朝的大军之下,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占领了安南全境。正德帝跟永乐一样,都是沾点儿好大喜功,不想继续把安南当做藩国,而是准备将其改为布政使司,这开疆拓土之功,可不就落在了自己头上?
所以朝廷建立了安南布政使司,设立流官管理,而为了安抚当地人,不少官员甚至包括布政使司的三把手右参议都是由安南人充当。
一看朝廷秩序确立了,沐国公率领大军回云南,结果他前脚刚走,那些当地官员便打着复兴阮氏王朝的大旗,把明朝派去的官员杀了个干净,重新举旗自立。
皇上大怒,连连下旨申斥,责备沐国公剿匪不力,令他戴罪立功,带领大军再次出征……
战事已经进行了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和上一次的势如破竹相比,这次就显得格外的艰难。
明军讶然发现,往日物资匮乏,武器落后的安南军,装备也变得精良了,物资也充足了,甚至连打仗行军,都是变得有章法了。
毫无疑问,安南布政使司这一次的重新叛乱,和现在中南半岛上三大国,高棉王国。吴哥王国,暹罗王国是分不开的,安南的叛乱,处处都透着他们的影子。
这三个中南半岛上的大国。实力不算是顶尖,自然是没办法和大明相比的,但是若是比起北地的鞑靼、瓦剌女真等,也是不逞多让,他们在背后支持安南,这事儿可就有点儿麻烦了。
但是大明朝毕竟是国力军力都远远的超过安南,再加上安南国内也不稳。一直存在着反抗势力,这一代世镇云南的沐国公木欣荣也是极能打的,率领二十万英勇善战的云贵土兵顺着姚江、黑水河两条大水南下,和安南恶战十余场,毫无例外的,安南军大溃。
双方的实力差距不是体现在人数上的——事实上,由于中南半岛特殊的气候原因,丰沛的水汽。足够的热量,再加上肥沃的土地,使得水稻一年可以产三季到四季。一亩地一年的产量最少也在一千四五百斤上下,远远的超过中国素来的产粮地苏松地区,比之北地更是高出五六倍之多。
充足的粮食供应养活了大量的人口,以安南一国,不过是相当于大明一个广东布政使司的大小,却是养活了足足有超过两千万人口,而为了对抗大明,安南又是几乎举国皆兵,所以他们的兵力并不缺乏,一点儿都不缺乏。跟明朝的十万二十万大军比起来。安南那才是真正的大军,动辄就是七八十万,甚至当年曾经调集过大明记载是七百万,他们自称是二百万的大军跟英国公张辅放过对,不过照样被张辅的十五万大明精锐给打的屁滚尿流。
所以说,反而普遍是明军在人数上处于劣势。
而明军除了比他们人少之外。他们就再也没有优势了——训练、武器、战术、战略,甚至士兵的忠诚度和勇武程度,都是他们所不能比拟的。
十个刚刚放下锄头拿起竹枪的农民可以杀死一个明军,但是一百个明军绝对能把一千人的农民给杀的大败亏输。
而安南这些年来把大明拖入了战争的泥潭,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是也被拽入了战争泥潭?只不过大明只是感觉到一些负担,而他们赔上的,却是整个国家。这些年安南一直动荡,连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都不能长时间维持,更何谈常备军了?
所以尽管得到了吴哥等国的支持,但是安南军还是节节败退。
正德五十一年腊月二十九,传统新年历的前一天,沐国公木欣荣率军攻入‘大越帝国’首都升龙府,刚刚即位不到一年的大越皇帝阮光清,也就是那个被大明朝砍了脑袋的前任皇帝阮光赞的弟弟率领三万残空军仓皇逃出升龙府,逃过锦江。
以锦江为界限,安南被划分成了两部分——越北和南越。
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木欣荣并未乘胜追击,而是停了下来,并且上奏朝廷,言道安南之所以屡败屡战,屡次征伐最终都是以反叛告终,就是因为南越之人极为的顽劣不驯,而越北之人,乃是先秦后裔,亦是我炎黄苗裔,久慕天朝教化,心向大明,是以不若在此停下来,以锦江为界,另立一国,对南越,则是不必再费力气了。
奏疏到了朝廷,一番廷议之后,众人均以为然,正德虽然很有些不甘,但是也知道,沐国公的建议确实乃是老成持国之策,若是//最快文字更新无弹窗无广告//再打下去,就不是大明能承受的了。
所以皇帝一封诏书到来,责令沐国公退回云南,然后让广东布政使司官员选择亲近大明的当地豪族黎氏家主黎青,扶植为国王。
黎青建年向明,意为心向大明,正德五十一年便是向明元年,奉大明为宗主国,派使臣前往北京,是为越北朝。
越北朝和安南的分界线,便是锦江。
升龙府本来是安南此地一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周围也极富庶,但是距离前线实在是太近了,所以即位十来天之后,黎青便带着满朝文武把国都迁到了北去升龙府二百里,位于锦江的支流明江之滨,也是人烟阜盛的宣光府。
而升龙府,就成为了越北朝的一个要冲。
这是一个平常的早晨。
偏南至此,已经是没有什么四季的区别了,温度总是相当的高,不过早上总还是很有些凉意的,天色阴沉沉的,带着浓重湿意的凉风从锦江上吹来。更是让只穿了一层单衣的巡逻士兵感到一阵阵的寒意。
这里是... -->>
(感谢‘V老头’、‘男认三十’、‘天人地我’、‘书虫巨石’、‘rbb’等兄台的月票,谢谢。)
升龙府南五十里,锦江北岸。
锦江是安南朝和越北朝的分界线。
正德四十九年,安南阮氏王朝第十三代王阮光赞,自称大越皇帝。
正德哪能忍得了这个,立刻派镇守云南的沐国公率领云南大军并广西十余个卫所共二十万大军南征安南,和百多年前一样,在大明朝的大军之下,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占领了安南全境。正德帝跟永乐一样,都是沾点儿好大喜功,不想继续把安南当做藩国,而是准备将其改为布政使司,这开疆拓土之功,可不就落在了自己头上?
所以朝廷建立了安南布政使司,设立流官管理,而为了安抚当地人,不少官员甚至包括布政使司的三把手右参议都是由安南人充当。
一看朝廷秩序确立了,沐国公率领大军回云南,结果他前脚刚走,那些当地官员便打着复兴阮氏王朝的大旗,把明朝派去的官员杀了个干净,重新举旗自立。
皇上大怒,连连下旨申斥,责备沐国公剿匪不力,令他戴罪立功,带领大军再次出征……
战事已经进行了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和上一次的势如破竹相比,这次就显得格外的艰难。
明军讶然发现,往日物资匮乏,武器落后的安南军,装备也变得精良了,物资也充足了,甚至连打仗行军,都是变得有章法了。
毫无疑问,安南布政使司这一次的重新叛乱,和现在中南半岛上三大国,高棉王国。吴哥王国,暹罗王国是分不开的,安南的叛乱,处处都透着他们的影子。
这三个中南半岛上的大国。实力不算是顶尖,自然是没办法和大明相比的,但是若是比起北地的鞑靼、瓦剌女真等,也是不逞多让,他们在背后支持安南,这事儿可就有点儿麻烦了。
但是大明朝毕竟是国力军力都远远的超过安南,再加上安南国内也不稳。一直存在着反抗势力,这一代世镇云南的沐国公木欣荣也是极能打的,率领二十万英勇善战的云贵土兵顺着姚江、黑水河两条大水南下,和安南恶战十余场,毫无例外的,安南军大溃。
双方的实力差距不是体现在人数上的——事实上,由于中南半岛特殊的气候原因,丰沛的水汽。足够的热量,再加上肥沃的土地,使得水稻一年可以产三季到四季。一亩地一年的产量最少也在一千四五百斤上下,远远的超过中国素来的产粮地苏松地区,比之北地更是高出五六倍之多。
充足的粮食供应养活了大量的人口,以安南一国,不过是相当于大明一个广东布政使司的大小,却是养活了足足有超过两千万人口,而为了对抗大明,安南又是几乎举国皆兵,所以他们的兵力并不缺乏,一点儿都不缺乏。跟明朝的十万二十万大军比起来。安南那才是真正的大军,动辄就是七八十万,甚至当年曾经调集过大明记载是七百万,他们自称是二百万的大军跟英国公张辅放过对,不过照样被张辅的十五万大明精锐给打的屁滚尿流。
所以说,反而普遍是明军在人数上处于劣势。
而明军除了比他们人少之外。他们就再也没有优势了——训练、武器、战术、战略,甚至士兵的忠诚度和勇武程度,都是他们所不能比拟的。
十个刚刚放下锄头拿起竹枪的农民可以杀死一个明军,但是一百个明军绝对能把一千人的农民给杀的大败亏输。
而安南这些年来把大明拖入了战争的泥潭,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是也被拽入了战争泥潭?只不过大明只是感觉到一些负担,而他们赔上的,却是整个国家。这些年安南一直动荡,连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都不能长时间维持,更何谈常备军了?
所以尽管得到了吴哥等国的支持,但是安南军还是节节败退。
正德五十一年腊月二十九,传统新年历的前一天,沐国公木欣荣率军攻入‘大越帝国’首都升龙府,刚刚即位不到一年的大越皇帝阮光清,也就是那个被大明朝砍了脑袋的前任皇帝阮光赞的弟弟率领三万残空军仓皇逃出升龙府,逃过锦江。
以锦江为界限,安南被划分成了两部分——越北和南越。
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木欣荣并未乘胜追击,而是停了下来,并且上奏朝廷,言道安南之所以屡败屡战,屡次征伐最终都是以反叛告终,就是因为南越之人极为的顽劣不驯,而越北之人,乃是先秦后裔,亦是我炎黄苗裔,久慕天朝教化,心向大明,是以不若在此停下来,以锦江为界,另立一国,对南越,则是不必再费力气了。
奏疏到了朝廷,一番廷议之后,众人均以为然,正德虽然很有些不甘,但是也知道,沐国公的建议确实乃是老成持国之策,若是//最快文字更新无弹窗无广告//再打下去,就不是大明能承受的了。
所以皇帝一封诏书到来,责令沐国公退回云南,然后让广东布政使司官员选择亲近大明的当地豪族黎氏家主黎青,扶植为国王。
黎青建年向明,意为心向大明,正德五十一年便是向明元年,奉大明为宗主国,派使臣前往北京,是为越北朝。
越北朝和安南的分界线,便是锦江。
升龙府本来是安南此地一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周围也极富庶,但是距离前线实在是太近了,所以即位十来天之后,黎青便带着满朝文武把国都迁到了北去升龙府二百里,位于锦江的支流明江之滨,也是人烟阜盛的宣光府。
而升龙府,就成为了越北朝的一个要冲。
这是一个平常的早晨。
偏南至此,已经是没有什么四季的区别了,温度总是相当的高,不过早上总还是很有些凉意的,天色阴沉沉的,带着浓重湿意的凉风从锦江上吹来。更是让只穿了一层单衣的巡逻士兵感到一阵阵的寒意。
这里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