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mnzw.com,诛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说从城内去往田庄不太远,可毕竟要走一个多时辰,在这段路上听常凯讲述典故是个不错的消遣。
吏役是个世代相传的卑贱身份,不能参加科举,甚至品行操守被认为先天缺失,可这样的贱役却有足够威权和丰厚外快,如此种种,一方面让世人羡慕嫉妒,一方面又是发自内心的鄙薄。
在这样矛盾的对待下,很多吏役家庭的年轻人性情相较于平民百姓的同龄人,都显得有些怪,有人会变本加厉的胡作非为,有人则刻意显得和父辈不同,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循规蹈矩的成长,学习父辈们的经验,继承职位,重复差不多的人生。
吏役人家的生活比平民百姓要好不少,所以男丁女眷的寿命都比较高,年轻人往往要到中年才能子承父业,在这之前,只能以白身副役的身份参与各项事务,学习并积攒经验。
充作白身副役的年轻人们想要学习成长,想要积攒人脉,还得防范差事里的各种风险,就得跟着有关联有本事的长辈或者前辈身边,这已经成了大明各府州县吏役行当的规矩。
开国一百余年,官衙吏役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原本有权势好处的位置只是某些在编的文吏和差人,到后来部分白身副役也能有这样的好缺,在经营之下,白身副役的身份也会世代传承,这好缺也被固定的人家把持,这就让吏役更替的系统更庞大和复杂。
到了现在,仅以怀仁县来说,在编吏役人家的子弟在十岁之前往往就会认下干亲和拜师,在十二岁前后的时候就会去做跟班学徒之类,再大些则是做跟在身边的白身副役一直到成人,等父辈老去后再继承原来的位置,而白身副役家的子弟有两个选择,做良民务农经商学文,或是操持吏役,他们会走和在编人家子弟同样的道路,区别是在编人家的子弟认亲和拜师都是找在编的吏役,不在编的看父辈,有办法的去拜在编的吏役,没办法的则是找白身副役的长辈。
”吏房和户房两位经承,有时候这两房的管年也得算上,他们家门的长子是直接在编的,其他人都得熬个十年二十年的......“
从常凯这番话里,朱达倒是能推断出这套体系很合理,能维持新陈代谢,并且能给后进的年轻人足够培训,让他们充分的接触实务,有足够的成长,也让做事的文吏和差役们有足够可用和可靠的帮手。
当然,在这样的“传帮带”过程中,有些人会被认为不适合从事吏役这一行,会被淘汰下来,并不仅仅是学徒挑师父,师父也同样挑徒弟的,而付宇和孟田就是被淘汰下来的,而且还被淘汰了几次......
付宇是礼房一位老吏的独子,付宇自小聪慧,家里人一边哀叹不能科举取功名,一边希望付宇能从礼房跳出去往吏房和户房那样的好位置,打点托付后把付宇送到了户房那边做事。
或许礼房整日里都是经义和规矩之类的,面子上文章做的太多,不知怎么就影响到了付宇的成长和性情,导致付宇对户房的很多陋规看不惯,在所跟随的“师父”按照规矩吃拿卡要的时候,劝阻甚至讽刺,到最后甚至从中作梗,直接被赶了回去。
付家自然是闹腾不休,但就这么一根独苗,也没办法太过责怪,又把人送到了别处,也不知道置气还是真如此想,付宇总觉得三班六房做事不对,太不讲良心。
“......讲良心是当不了差的......“常凯颇为平静的说了这句,他这话并不是在自嘲,就是平静的叙说一个事实。
被“师父”赶回来几次之后,全县吏役就没有人敢收他了,家里没奈何,只能让付宇在礼房帮忙,做个没油水的清苦差事,等到年纪了继承父职这么过一辈子。
“......这付宇是可惜了,记性好,人其实挺活泛,他办什么事都能办得妥帖,可就是心里有个疙瘩,要不是生在吏役人家,没准就是个读书种子......”常凯感慨说道。
至于这孟田则是快班一位老捕快的次子,孟田不认得几个字,倒没有读书经坏了脑子,可他家的工夫都下在他大哥身上,平日里不怎么管他,结果这位孟田特别喜欢评话戏文之类,小小县城连个唱曲的人都少,何况是戏班子说书人,除了每逢集市过过瘾,就是听比他大一岁的付宇讲古,结果信了什么忠义和正气。
孟田就拜过一次师父,结果那个壮班差役出城办差的时候因为调戏妇人,... -->>
虽说从城内去往田庄不太远,可毕竟要走一个多时辰,在这段路上听常凯讲述典故是个不错的消遣。
吏役是个世代相传的卑贱身份,不能参加科举,甚至品行操守被认为先天缺失,可这样的贱役却有足够威权和丰厚外快,如此种种,一方面让世人羡慕嫉妒,一方面又是发自内心的鄙薄。
在这样矛盾的对待下,很多吏役家庭的年轻人性情相较于平民百姓的同龄人,都显得有些怪,有人会变本加厉的胡作非为,有人则刻意显得和父辈不同,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循规蹈矩的成长,学习父辈们的经验,继承职位,重复差不多的人生。
吏役人家的生活比平民百姓要好不少,所以男丁女眷的寿命都比较高,年轻人往往要到中年才能子承父业,在这之前,只能以白身副役的身份参与各项事务,学习并积攒经验。
充作白身副役的年轻人们想要学习成长,想要积攒人脉,还得防范差事里的各种风险,就得跟着有关联有本事的长辈或者前辈身边,这已经成了大明各府州县吏役行当的规矩。
开国一百余年,官衙吏役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原本有权势好处的位置只是某些在编的文吏和差人,到后来部分白身副役也能有这样的好缺,在经营之下,白身副役的身份也会世代传承,这好缺也被固定的人家把持,这就让吏役更替的系统更庞大和复杂。
到了现在,仅以怀仁县来说,在编吏役人家的子弟在十岁之前往往就会认下干亲和拜师,在十二岁前后的时候就会去做跟班学徒之类,再大些则是做跟在身边的白身副役一直到成人,等父辈老去后再继承原来的位置,而白身副役家的子弟有两个选择,做良民务农经商学文,或是操持吏役,他们会走和在编人家子弟同样的道路,区别是在编人家的子弟认亲和拜师都是找在编的吏役,不在编的看父辈,有办法的去拜在编的吏役,没办法的则是找白身副役的长辈。
”吏房和户房两位经承,有时候这两房的管年也得算上,他们家门的长子是直接在编的,其他人都得熬个十年二十年的......“
从常凯这番话里,朱达倒是能推断出这套体系很合理,能维持新陈代谢,并且能给后进的年轻人足够培训,让他们充分的接触实务,有足够的成长,也让做事的文吏和差役们有足够可用和可靠的帮手。
当然,在这样的“传帮带”过程中,有些人会被认为不适合从事吏役这一行,会被淘汰下来,并不仅仅是学徒挑师父,师父也同样挑徒弟的,而付宇和孟田就是被淘汰下来的,而且还被淘汰了几次......
付宇是礼房一位老吏的独子,付宇自小聪慧,家里人一边哀叹不能科举取功名,一边希望付宇能从礼房跳出去往吏房和户房那样的好位置,打点托付后把付宇送到了户房那边做事。
或许礼房整日里都是经义和规矩之类的,面子上文章做的太多,不知怎么就影响到了付宇的成长和性情,导致付宇对户房的很多陋规看不惯,在所跟随的“师父”按照规矩吃拿卡要的时候,劝阻甚至讽刺,到最后甚至从中作梗,直接被赶了回去。
付家自然是闹腾不休,但就这么一根独苗,也没办法太过责怪,又把人送到了别处,也不知道置气还是真如此想,付宇总觉得三班六房做事不对,太不讲良心。
“......讲良心是当不了差的......“常凯颇为平静的说了这句,他这话并不是在自嘲,就是平静的叙说一个事实。
被“师父”赶回来几次之后,全县吏役就没有人敢收他了,家里没奈何,只能让付宇在礼房帮忙,做个没油水的清苦差事,等到年纪了继承父职这么过一辈子。
“......这付宇是可惜了,记性好,人其实挺活泛,他办什么事都能办得妥帖,可就是心里有个疙瘩,要不是生在吏役人家,没准就是个读书种子......”常凯感慨说道。
至于这孟田则是快班一位老捕快的次子,孟田不认得几个字,倒没有读书经坏了脑子,可他家的工夫都下在他大哥身上,平日里不怎么管他,结果这位孟田特别喜欢评话戏文之类,小小县城连个唱曲的人都少,何况是戏班子说书人,除了每逢集市过过瘾,就是听比他大一岁的付宇讲古,结果信了什么忠义和正气。
孟田就拜过一次师父,结果那个壮班差役出城办差的时候因为调戏妇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