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帝国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不管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法国就算完全占领了摩洛哥,其战略价值也不够明显,因为法国在地中海与大西洋方向上并不缺乏港口,而且英国绝不容许另外一个国家扼守直布罗陀海峡。二是大战真的打起来,战火肯定会在法国的领土上燃烧,遭到荼毒的不是英国,而是法国。
明白这两点,也就看得出,法国别想在战争中牟利。
那么,适当的妥协,成为法国的最佳选择。
七月二十四日,法国驻德大使向帝国外长伯恩斯托夫递交了外交照会,表明法国愿意在殖民地补偿问题上与帝国进行谈判。
显然,这正是德皇想要达到的目的。
只要法国肯服软,就算没有割让多少殖民地,也足以确保帝国的颜面,从而巩固帝国在欧陆上的强权地位。
做为谈判的先决条件,德意志第二帝国将从阿加迪尔港撤走,只留下“豹”号炮舰保护当地的德国商人。陆地上,帝国陆军的演习将在七月三十一日结束,并且把法德边境线上的驻军减少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准,法国则承诺不进行军事动员,驻守边境的部队将整体后撤五公里。
八月一日,德法双边谈判正式在波恩开始。
这一天,冯承乾也回到了柏林。
虽然谈判持续了好几个月,要到一九一二年二月份才会结束,但是谈判的基调在开始前就已确定了下来。法国肯定得割让一部分殖民地,帝国想要获得较为富庶的地方,而法国肯定只想割让一些贫瘠的殖民地。
当时,德皇全盘采纳了冯承乾的建议,即明确一个核心。
这个核心就是:法国必须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再争取获得越南、柬埔寨、老挝等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如果无法实现后者,则要求法国割让一块西非地区的殖民地。
冯承乾的目的很简单:建立一条绕过直布罗陀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前往远东的航线。
只要有了这条航线,准确的说是在航线上有足够的支承点,就能增强帝国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如果大战在几年之后爆发,那么英国就不得不花费更大的力气,消除帝国在远东地区构成的威胁,从而削弱英国在北大西洋上的军事存在,为帝国海军创造以少胜多的机会。
德皇极有战略眼光,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毫无保留的支持冯承乾。
当然,谈判进行得并不轻松。如果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坚持要求法国割让台湾,谈判也持续不了这么久。
也就在德法进行谈判的时候,远东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大清宣统皇帝宣布退位,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大清皇朝终归灭亡。
大清灭亡,并不表示这个古老的东方国都的苦难就结束了。
这场变革的过程,也与冯承乾的预测截然不同。
虽然在此之前,大清国内爆发了数十次反帝起义,但是都不成气候,真正把大清送入坟墓的不是革命者,而是大清培养的新军。逼迫宣统皇帝退位的,正是甲午战争中崭露头角的袁世凯。
只是,好景不长。
不到一个月,一九一二零初,袁世凯就在准备登基称帝的前一日,遭到一名民主革命党人刺杀。
三天后,袁世凯不治身亡。
这下,中国完全乱了套。
顶替袁世凯的是江西军阀段祺瑞,因为受革命党威胁,段祺瑞没有称帝,宣称自己是大民国大总统,承诺推行民主政治。
可惜的是,段祺瑞不但不是革命党人,也没有袁世凯那样的威信。
仅仅一个月不到,刚刚诞生的大民国就爆发了内战,各地军阀纷纷成立地方政权,中央政府形同虚设。
当时,至少有十多个有实力的军阀,还有数不清的小军阀。
在任何地方,只要手里有枪,就能成立政府,而且拒不听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只是在名义上隶属于中央政府。
军阀割据必然导致大规模战乱。
帝国远东事务大臣里希特霍芬男爵在二月底发来消息,重点提到了山东军阀的问题,张广建、周自齐、张怀艺、张树元、田中玉、郑士琦、张宗昌等人都有一定的潜力,只是都不足以依托。
这个时候,德法已经签署了条约,法国答应割让台湾、以及法属刚果的一部分。
在摩洛哥危机过去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终于把目光转向了远东,开始密切关注那个风起云涌的国度。
> 不管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法国就算完全占领了摩洛哥,其战略价值也不够明显,因为法国在地中海与大西洋方向上并不缺乏港口,而且英国绝不容许另外一个国家扼守直布罗陀海峡。二是大战真的打起来,战火肯定会在法国的领土上燃烧,遭到荼毒的不是英国,而是法国。
明白这两点,也就看得出,法国别想在战争中牟利。
那么,适当的妥协,成为法国的最佳选择。
七月二十四日,法国驻德大使向帝国外长伯恩斯托夫递交了外交照会,表明法国愿意在殖民地补偿问题上与帝国进行谈判。
显然,这正是德皇想要达到的目的。
只要法国肯服软,就算没有割让多少殖民地,也足以确保帝国的颜面,从而巩固帝国在欧陆上的强权地位。
做为谈判的先决条件,德意志第二帝国将从阿加迪尔港撤走,只留下“豹”号炮舰保护当地的德国商人。陆地上,帝国陆军的演习将在七月三十一日结束,并且把法德边境线上的驻军减少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准,法国则承诺不进行军事动员,驻守边境的部队将整体后撤五公里。
八月一日,德法双边谈判正式在波恩开始。
这一天,冯承乾也回到了柏林。
虽然谈判持续了好几个月,要到一九一二年二月份才会结束,但是谈判的基调在开始前就已确定了下来。法国肯定得割让一部分殖民地,帝国想要获得较为富庶的地方,而法国肯定只想割让一些贫瘠的殖民地。
当时,德皇全盘采纳了冯承乾的建议,即明确一个核心。
这个核心就是:法国必须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再争取获得越南、柬埔寨、老挝等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如果无法实现后者,则要求法国割让一块西非地区的殖民地。
冯承乾的目的很简单:建立一条绕过直布罗陀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前往远东的航线。
只要有了这条航线,准确的说是在航线上有足够的支承点,就能增强帝国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如果大战在几年之后爆发,那么英国就不得不花费更大的力气,消除帝国在远东地区构成的威胁,从而削弱英国在北大西洋上的军事存在,为帝国海军创造以少胜多的机会。
德皇极有战略眼光,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毫无保留的支持冯承乾。
当然,谈判进行得并不轻松。如果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坚持要求法国割让台湾,谈判也持续不了这么久。
也就在德法进行谈判的时候,远东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大清宣统皇帝宣布退位,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大清皇朝终归灭亡。
大清灭亡,并不表示这个古老的东方国都的苦难就结束了。
这场变革的过程,也与冯承乾的预测截然不同。
虽然在此之前,大清国内爆发了数十次反帝起义,但是都不成气候,真正把大清送入坟墓的不是革命者,而是大清培养的新军。逼迫宣统皇帝退位的,正是甲午战争中崭露头角的袁世凯。
只是,好景不长。
不到一个月,一九一二零初,袁世凯就在准备登基称帝的前一日,遭到一名民主革命党人刺杀。
三天后,袁世凯不治身亡。
这下,中国完全乱了套。
顶替袁世凯的是江西军阀段祺瑞,因为受革命党威胁,段祺瑞没有称帝,宣称自己是大民国大总统,承诺推行民主政治。
可惜的是,段祺瑞不但不是革命党人,也没有袁世凯那样的威信。
仅仅一个月不到,刚刚诞生的大民国就爆发了内战,各地军阀纷纷成立地方政权,中央政府形同虚设。
当时,至少有十多个有实力的军阀,还有数不清的小军阀。
在任何地方,只要手里有枪,就能成立政府,而且拒不听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只是在名义上隶属于中央政府。
军阀割据必然导致大规模战乱。
帝国远东事务大臣里希特霍芬男爵在二月底发来消息,重点提到了山东军阀的问题,张广建、周自齐、张怀艺、张树元、田中玉、郑士琦、张宗昌等人都有一定的潜力,只是都不足以依托。
这个时候,德法已经签署了条约,法国答应割让台湾、以及法属刚果的一部分。
在摩洛哥危机过去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终于把目光转向了远东,开始密切关注那个风起云涌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