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重生于康熙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万寿节过后,京城又是一番新的打井热潮。 因满人入关时跑马圈地,所以京畿土地兼并比较严重,土地多集中的权贵手中。 他们不会去考虑到佃户的生计,主要是怕庄子里没了收成,影响一年的花销。
工部都水司也渐渐忙碌起来,因人手不够,从其他几个司调主事过来,宁春就是其中之一。 都水司是掌河渠航道、道路桥梁等事务的,他们主要是的任务是疏通河流,要千方百计把提灌工作做好;在没有河水水道的地方,打抗旱井。
宁春锦衣玉食长大,虽然当了半年差事,却多是笔头上的,这次却派驻到保定府去了。
今年是康熙等级五十年,其他地方遇到天灾还罢了,若是天子脚下闹出这些,可实在是打了“盛世明君”一个大大的耳光。 毕竟此时人们认知有限,并不知道雨水风云都是自然变化,非外力所能干预。
在人们的认知里,自古都是因朝廷政事有违天和,才会得到老天爷的惩戒,引来天灾。 当然没有人敢指责高高再上的皇帝,皇帝也不会拉下脸来认为自己哪里做错了。 从宋朝开始,每逢大范围的水灾、旱灾等自然灾难时,宰相就要成为“替罪羊”,被罢免或者贬到地方,用来平息老天爷的怒气。
偏偏有清一代,皇帝为了集权,虽然设内阁学士,有宰相之名,却是没有宰相之权。 这“替罪羊”不好找了。 使得皇帝对天灾就有所避讳。
眼看就要立夏,却还是晴朗干燥的天气,只零星下了两场雨,却是地面也没打湿就歇了,水井里地水位已经降低了不少。 任是谁也晓得京城怕要大旱,却并不是谁都如曹颙一般,因干旱想到的是那些依赖于土地的农民。
对于那些出身权贵的官僚来说。 已经在自己的庄子打了井,那就是老天爷再旱也与自己不相干了。 他们关注的是这场干旱。 对政局的变化,对自个前程地影响。
皇帝登基已经五十年,历朝历代,在位五十年的屈指可数,京城大旱是不是预示着这“天”要变了呢?皇太子虽然复立两年,但是亲信党羽早已被砍得差不多了,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够知道他不过是个摆设。 京城政局。 不知不觉诡异起来。
就说户部,从三月下旬开始又是一系列地调任,侍郎鄂奇被平调为兵部右侍郎,而刚刚上任一个月的侍郎吴一蜚被平调为吏部右侍郎。 在一些人的巴巴算计、翘首以待中,康熙却是升任两位内阁学士李仲极、噶敏图为户部侍郎。 户部诸人多是惊疑不定,之前走了门路站好队伍的那些人更是傻了眼。
曹颙虽无法揣摩康熙的意图到底是什么,但就这么个调任法,倒是能少些个结党营私之事。 现在这些个人怕都要观望一下。 瞧自己的上司到底能做多久,才好站队吧。
四月初二,康熙下旨给诸位大学士、九卿,时值立夏,天气渐热,监禁人犯易于染病致毙。 甚为可悯,除情实死罪外,其余刑囚命刑部皆酌量宽宥。 这是要大赦了,虽然圣旨没有明说是为了京城大旱,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
剩下的,就轮到这些大学士、九卿头疼了,要想法子为皇帝脱“罪”,还要相措辞来主动“认罪”,这“替罪羊”总要有人当地,既然一个人分量不高。 大家只好就一起上。
户部郎官说起这些时。 都忍不住带着幸灾乐祸的口气。 很快众人的视线就转移了,圣旨颁布了各省乡试新增名额。 又开始指派各地正副考官。 依照朝廷惯例,并不是只派翰林院的人下去各省主持乡试,各部的郎中、员外郎乃至主事都有资格做这个正副考官。
这做考官可是个大大的美差,不仅能够到地方游山玩水、吃吃喝喝、收受孝敬银子等诸多好处不提,还可以收拢些个“门生”,往后都算是人际网上的一环,甚至能成为官场上的助力。 因此户部这些个人也都是挖空了心思活动,想谋个考官地差事做。
户部诸人求亲拜友,一番争夺,最终却是陕西司一个不大显眼的主事黄叔琬被指做了云南乡试的副考官。 众人虽是不满,却也无话可说。 黄叔琬在户部虽是无足轻重,其学识却是为人信服的。 而且他的家族曾以“五子登科”名满京城——黄叔琬与同父的四个兄弟皆是进士,其中长兄黄叔琳在康熙三十年时仅二十岁就一举夺了探花郎,是当时一甲进士中最年轻地一个,一时被传为佳话。
曹颙倒也想着做个考官,不为别的,能够偶尔离开京城,透透气也好,最后再想法子带上初瑜。 不过,只是想想罢了,这些考官素来都是进士出身为之,他却同弟弟曹颂一样,都是自幼纳的监生,离进士还差两个等级,只好作罢。
自通过宁春知道工部诸人低调出京后,曹颙就想着怎么尽些力。 他想到司里兼管着直隶民赋,就将近二十年的账册记录都寻了出来,喊了笔帖式察德、石德金做助手,用了半日功夫,将历年因灾减免附随的县都统计出来。 而后又托淳郡王从钦天监查了这二十年的雨水,将旱灾水灾的县区别开来,最后统计出数个容易旱情严重的县。
户部的数据不能随意外泄,他只把最后统计的这些县名列了一个单子,又写了封信,派人送往保定府宁春那边。 就算是工部官员有所疑惑,只要派人照着单子,向当地人打探,自然能够核实历年地旱涝情形。
曹颙默默地做这些,只图心安而已。 并没有求名求利之心。 淳郡王看着这点,越发肯定自己选女婿地眼光,待他越发亲近。
或许这就是物以类聚吧,淳郡王少年遭遇变故,在世情方面较其他人看地透彻。 曹颙没有权贵之弟地轻浮,又肯脚踏实地做事,待人处事不需长辈操心。 因欣赏这个女婿。 他就默许了几个小阿哥对曹颙的亲近,对他们隔三岔五就到曹家腻上半日的行为也没有制止。
最近户部没什么大宗账目。 各个职位也尘埃落定,户部那群人便也没什么可闹腾了。 曹颙整理完给宁春的那个表单,落得个手头耳边都清净,每日里早早地做完手上之事回府。
曹颙在门口瞧见看到曹颂也回来,有些奇怪,因还没到他下学的时辰。
曹颂下了马,没等曹颙问起。 就抹了把汗,主动交代道:“哥,我这可不是逃课,是学堂里的先生病了,放了我们地假!”说着,不由得抬头,望了望日头,抱怨道:“这才立夏几天。 就热成这样,这到了暑天还叫人活不活了!”
“再热还能热过南面去?”曹颙说道:“我要给父母去信,问问那边的天气,若是那边也这般异于往年,那实在不妙。 你也给二叔二婶写封信,好一并带过去!”
曹颂知道哥哥不放心伯父地身体。 想了想,说道:“哥哥别担心,咱们江宁那里守着秦淮河呢,断不会像京城这般干巴巴的热得人闹心抓肺!”
曹颂如今已经同曹颙一边高,身子壮壮的,看着很是健硕。 曹颙看了他一眼,不知不觉当年那个虎头虎脑的孩子竟成了大人。
“还有几个月就乡试了,... -->>
万寿节过后,京城又是一番新的打井热潮。 因满人入关时跑马圈地,所以京畿土地兼并比较严重,土地多集中的权贵手中。 他们不会去考虑到佃户的生计,主要是怕庄子里没了收成,影响一年的花销。
工部都水司也渐渐忙碌起来,因人手不够,从其他几个司调主事过来,宁春就是其中之一。 都水司是掌河渠航道、道路桥梁等事务的,他们主要是的任务是疏通河流,要千方百计把提灌工作做好;在没有河水水道的地方,打抗旱井。
宁春锦衣玉食长大,虽然当了半年差事,却多是笔头上的,这次却派驻到保定府去了。
今年是康熙等级五十年,其他地方遇到天灾还罢了,若是天子脚下闹出这些,可实在是打了“盛世明君”一个大大的耳光。 毕竟此时人们认知有限,并不知道雨水风云都是自然变化,非外力所能干预。
在人们的认知里,自古都是因朝廷政事有违天和,才会得到老天爷的惩戒,引来天灾。 当然没有人敢指责高高再上的皇帝,皇帝也不会拉下脸来认为自己哪里做错了。 从宋朝开始,每逢大范围的水灾、旱灾等自然灾难时,宰相就要成为“替罪羊”,被罢免或者贬到地方,用来平息老天爷的怒气。
偏偏有清一代,皇帝为了集权,虽然设内阁学士,有宰相之名,却是没有宰相之权。 这“替罪羊”不好找了。 使得皇帝对天灾就有所避讳。
眼看就要立夏,却还是晴朗干燥的天气,只零星下了两场雨,却是地面也没打湿就歇了,水井里地水位已经降低了不少。 任是谁也晓得京城怕要大旱,却并不是谁都如曹颙一般,因干旱想到的是那些依赖于土地的农民。
对于那些出身权贵的官僚来说。 已经在自己的庄子打了井,那就是老天爷再旱也与自己不相干了。 他们关注的是这场干旱。 对政局的变化,对自个前程地影响。
皇帝登基已经五十年,历朝历代,在位五十年的屈指可数,京城大旱是不是预示着这“天”要变了呢?皇太子虽然复立两年,但是亲信党羽早已被砍得差不多了,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够知道他不过是个摆设。 京城政局。 不知不觉诡异起来。
就说户部,从三月下旬开始又是一系列地调任,侍郎鄂奇被平调为兵部右侍郎,而刚刚上任一个月的侍郎吴一蜚被平调为吏部右侍郎。 在一些人的巴巴算计、翘首以待中,康熙却是升任两位内阁学士李仲极、噶敏图为户部侍郎。 户部诸人多是惊疑不定,之前走了门路站好队伍的那些人更是傻了眼。
曹颙虽无法揣摩康熙的意图到底是什么,但就这么个调任法,倒是能少些个结党营私之事。 现在这些个人怕都要观望一下。 瞧自己的上司到底能做多久,才好站队吧。
四月初二,康熙下旨给诸位大学士、九卿,时值立夏,天气渐热,监禁人犯易于染病致毙。 甚为可悯,除情实死罪外,其余刑囚命刑部皆酌量宽宥。 这是要大赦了,虽然圣旨没有明说是为了京城大旱,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
剩下的,就轮到这些大学士、九卿头疼了,要想法子为皇帝脱“罪”,还要相措辞来主动“认罪”,这“替罪羊”总要有人当地,既然一个人分量不高。 大家只好就一起上。
户部郎官说起这些时。 都忍不住带着幸灾乐祸的口气。 很快众人的视线就转移了,圣旨颁布了各省乡试新增名额。 又开始指派各地正副考官。 依照朝廷惯例,并不是只派翰林院的人下去各省主持乡试,各部的郎中、员外郎乃至主事都有资格做这个正副考官。
这做考官可是个大大的美差,不仅能够到地方游山玩水、吃吃喝喝、收受孝敬银子等诸多好处不提,还可以收拢些个“门生”,往后都算是人际网上的一环,甚至能成为官场上的助力。 因此户部这些个人也都是挖空了心思活动,想谋个考官地差事做。
户部诸人求亲拜友,一番争夺,最终却是陕西司一个不大显眼的主事黄叔琬被指做了云南乡试的副考官。 众人虽是不满,却也无话可说。 黄叔琬在户部虽是无足轻重,其学识却是为人信服的。 而且他的家族曾以“五子登科”名满京城——黄叔琬与同父的四个兄弟皆是进士,其中长兄黄叔琳在康熙三十年时仅二十岁就一举夺了探花郎,是当时一甲进士中最年轻地一个,一时被传为佳话。
曹颙倒也想着做个考官,不为别的,能够偶尔离开京城,透透气也好,最后再想法子带上初瑜。 不过,只是想想罢了,这些考官素来都是进士出身为之,他却同弟弟曹颂一样,都是自幼纳的监生,离进士还差两个等级,只好作罢。
自通过宁春知道工部诸人低调出京后,曹颙就想着怎么尽些力。 他想到司里兼管着直隶民赋,就将近二十年的账册记录都寻了出来,喊了笔帖式察德、石德金做助手,用了半日功夫,将历年因灾减免附随的县都统计出来。 而后又托淳郡王从钦天监查了这二十年的雨水,将旱灾水灾的县区别开来,最后统计出数个容易旱情严重的县。
户部的数据不能随意外泄,他只把最后统计的这些县名列了一个单子,又写了封信,派人送往保定府宁春那边。 就算是工部官员有所疑惑,只要派人照着单子,向当地人打探,自然能够核实历年地旱涝情形。
曹颙默默地做这些,只图心安而已。 并没有求名求利之心。 淳郡王看着这点,越发肯定自己选女婿地眼光,待他越发亲近。
或许这就是物以类聚吧,淳郡王少年遭遇变故,在世情方面较其他人看地透彻。 曹颙没有权贵之弟地轻浮,又肯脚踏实地做事,待人处事不需长辈操心。 因欣赏这个女婿。 他就默许了几个小阿哥对曹颙的亲近,对他们隔三岔五就到曹家腻上半日的行为也没有制止。
最近户部没什么大宗账目。 各个职位也尘埃落定,户部那群人便也没什么可闹腾了。 曹颙整理完给宁春的那个表单,落得个手头耳边都清净,每日里早早地做完手上之事回府。
曹颙在门口瞧见看到曹颂也回来,有些奇怪,因还没到他下学的时辰。
曹颂下了马,没等曹颙问起。 就抹了把汗,主动交代道:“哥,我这可不是逃课,是学堂里的先生病了,放了我们地假!”说着,不由得抬头,望了望日头,抱怨道:“这才立夏几天。 就热成这样,这到了暑天还叫人活不活了!”
“再热还能热过南面去?”曹颙说道:“我要给父母去信,问问那边的天气,若是那边也这般异于往年,那实在不妙。 你也给二叔二婶写封信,好一并带过去!”
曹颂知道哥哥不放心伯父地身体。 想了想,说道:“哥哥别担心,咱们江宁那里守着秦淮河呢,断不会像京城这般干巴巴的热得人闹心抓肺!”
曹颂如今已经同曹颙一边高,身子壮壮的,看着很是健硕。 曹颙看了他一眼,不知不觉当年那个虎头虎脑的孩子竟成了大人。
“还有几个月就乡试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