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大汉东皇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72听调不听宣
光熹元年{中平六年}五月初六。
雒阳。
早朝朝议后,宋泓不顾群臣侧目,赶上崔烈,小声道:“如此光景,如何是好?”
朝议时,首先,何进连同太傅袁隗,胁迫司徒丁宫、司空刘弘,奏废灵帝刘宏之母董太后为藩太后,不得驻留皇宫,着人送往河间侯国。
灵帝刘宏尚未治丧,何进已经开始为何太后掌管后宫铺路,责令董太后归国。此举可谓甚寒人心。
朝议时,诸公议论纷纷,但是碍于何进手中之权力,袁隗之声望,大多不敢开口否决提议。
在何进、袁隗的强力手腕下,何太后以少帝刘辨名义,通过何进奏请,责令灵帝刘宏入山陵之后,立刻出雒,回归藩国。但是因为此事,朝廷诸公开始埋怨何进、袁隗,贪权失仁。
其次,何进又宣布几条诸如征并州牧刘杲入雒等几项边疆大吏调迁、任免决策。因为何进奏请董太后归藩国这等大事发生,朝廷诸公对刘杲之事,关注较小。唯有关切到自身利益的侍中宋泓,更加怨愤何进。
崔烈脸色颓废,轻飘飘的说道:“入雒就入雒罢!伯兴身怀大名,而何进优柔寡断,绝不会因为区区董重,就欲格杀伯兴。你却不必为伯兴担心。”
“益州牧刘焉,根基健厚,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刘璋,尚且留守雒阳,充作人质。伯兴年幼无子,仅有你留在雒京为人质,难安何进之心。征伯兴入雒,也在意料之中。”
“驸马都尉,为天子近臣。如今天子尚幼,伯兴若能因同岁龄,善交天子,未必不是好事!”
宋泓忿恨何进骤然夺权,且胁迫董太后,而崔烈则看透何进,是以觉得刘杲如能成为天子近臣,得大于失。两人虽然精通谋略人事,眼光明锐,但毕竟不知历史未来,不能如刘杲一般,趋利避害!
行至偏僻处,宋泓长叹一声:“何进虽优柔寡断,却能守成。自中平元年掌权,何进内接宦官,外交诸公,脚踏两条船,顺逆得法。无论何种原因,何进势力一日日盘大,却是不争事实。”
“袁隗即使能劝说何进诛杀宦官,怕也阻止不住何进秉持朝政。以今日何进、何太后之行事,大汉前途堪忧,前途堪忧啊!崔公,你说我怎放心伯兴入雒?”
崔烈停下脚步,转首疑问道:“听你口气,似乎不看好眼前局势?”
宋泓一怔,知道自己心思说漏,稍稍掩饰道:“外戚、宦官相斗数十年,宦官废,则外戚起;外戚衰,宦官起,苦的却是朝廷诸公大臣。前车可鉴,我之忧心,有何奇怪?”
崔烈对宋泓之语,充耳不闻,继续逼问道:“可是伯兴早与你联系?自伯兴昔日伐西羌时,上书朝廷‘昔日以大汉盈富,段太尉熲之伟略,兵伐十年,耗资亿万’,我便知伯兴明察未来,似通谶语讳术。”
“而后吾儿崔钧,又言西羌之战,曾流传两句谶语‘流火天罚,罪在韩边’‘云不云,月不月,三年内,不共存。’未几,流火砸折西羌军旗,而后十数月,韩遂果然诛杀边章。这两句谶语,皆起源于安定郡,而当时,伯兴正好驻扎安定。这是否只是巧合?”
宋泓闻听崔烈之语,想起刘杲曾经嘱咐,心中一动:“难道我这女婿,当真精通堪舆、望气、谶语?我入雒时,兴儿的告诫,是否亦为谶语?难道说,兴儿所预言的,便是何进与宦官,围绕天子和渤海王刘协之斗争?”
&... -->>
第172听调不听宣
光熹元年{中平六年}五月初六。
雒阳。
早朝朝议后,宋泓不顾群臣侧目,赶上崔烈,小声道:“如此光景,如何是好?”
朝议时,首先,何进连同太傅袁隗,胁迫司徒丁宫、司空刘弘,奏废灵帝刘宏之母董太后为藩太后,不得驻留皇宫,着人送往河间侯国。
灵帝刘宏尚未治丧,何进已经开始为何太后掌管后宫铺路,责令董太后归国。此举可谓甚寒人心。
朝议时,诸公议论纷纷,但是碍于何进手中之权力,袁隗之声望,大多不敢开口否决提议。
在何进、袁隗的强力手腕下,何太后以少帝刘辨名义,通过何进奏请,责令灵帝刘宏入山陵之后,立刻出雒,回归藩国。但是因为此事,朝廷诸公开始埋怨何进、袁隗,贪权失仁。
其次,何进又宣布几条诸如征并州牧刘杲入雒等几项边疆大吏调迁、任免决策。因为何进奏请董太后归藩国这等大事发生,朝廷诸公对刘杲之事,关注较小。唯有关切到自身利益的侍中宋泓,更加怨愤何进。
崔烈脸色颓废,轻飘飘的说道:“入雒就入雒罢!伯兴身怀大名,而何进优柔寡断,绝不会因为区区董重,就欲格杀伯兴。你却不必为伯兴担心。”
“益州牧刘焉,根基健厚,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刘璋,尚且留守雒阳,充作人质。伯兴年幼无子,仅有你留在雒京为人质,难安何进之心。征伯兴入雒,也在意料之中。”
“驸马都尉,为天子近臣。如今天子尚幼,伯兴若能因同岁龄,善交天子,未必不是好事!”
宋泓忿恨何进骤然夺权,且胁迫董太后,而崔烈则看透何进,是以觉得刘杲如能成为天子近臣,得大于失。两人虽然精通谋略人事,眼光明锐,但毕竟不知历史未来,不能如刘杲一般,趋利避害!
行至偏僻处,宋泓长叹一声:“何进虽优柔寡断,却能守成。自中平元年掌权,何进内接宦官,外交诸公,脚踏两条船,顺逆得法。无论何种原因,何进势力一日日盘大,却是不争事实。”
“袁隗即使能劝说何进诛杀宦官,怕也阻止不住何进秉持朝政。以今日何进、何太后之行事,大汉前途堪忧,前途堪忧啊!崔公,你说我怎放心伯兴入雒?”
崔烈停下脚步,转首疑问道:“听你口气,似乎不看好眼前局势?”
宋泓一怔,知道自己心思说漏,稍稍掩饰道:“外戚、宦官相斗数十年,宦官废,则外戚起;外戚衰,宦官起,苦的却是朝廷诸公大臣。前车可鉴,我之忧心,有何奇怪?”
崔烈对宋泓之语,充耳不闻,继续逼问道:“可是伯兴早与你联系?自伯兴昔日伐西羌时,上书朝廷‘昔日以大汉盈富,段太尉熲之伟略,兵伐十年,耗资亿万’,我便知伯兴明察未来,似通谶语讳术。”
“而后吾儿崔钧,又言西羌之战,曾流传两句谶语‘流火天罚,罪在韩边’‘云不云,月不月,三年内,不共存。’未几,流火砸折西羌军旗,而后十数月,韩遂果然诛杀边章。这两句谶语,皆起源于安定郡,而当时,伯兴正好驻扎安定。这是否只是巧合?”
宋泓闻听崔烈之语,想起刘杲曾经嘱咐,心中一动:“难道我这女婿,当真精通堪舆、望气、谶语?我入雒时,兴儿的告诫,是否亦为谶语?难道说,兴儿所预言的,便是何进与宦官,围绕天子和渤海王刘协之斗争?”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