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种番薯,定升迁 (1/2)
美女中文网 mnzw.com,百度宅男当崇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二十三章种番薯,定升迁
七月的天,实在是酷热难当,早朝,杨改革早早的结束了,然后躲进乾清宫或者文华殿里办公,可以享受到各种冰镇的水果,用来祛暑,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七月初三。
杨改革早早的就结束了早朝,这早朝已经越来越没意思了,特别是一旦时间过长,这天气实在是受不了,所以,杨改革是严格的控制早朝的时间,不是什么大事,绝不拿到早朝上去说,小事情,都在乾清宫里或则文华殿里处理了。
今日,杨改革就来到文华殿,和内阁,大臣们处理一些事。
“今年北方的旱情,已经可以确定了,相当的严重,各部,各衙门都已经陆续收到上奏,说是干旱得厉害,不光是今年的夏收要受到很大的影响,就连夏种,也是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水,这种子都种不下去啊种子种不下去,今年不少地方是要绝收的,这北方几省,特别是陕西,该怎么办?”杨改革开始询问自己的内阁班子和几个尚书,这些人,是明帝国的管理核心。到了七月,陕西的干旱已经完全呈现在世人的眼前,不仅仅是影响夏收,更是无法夏种,杨改革的话应验了,杨改革松了一口气,自己这神棍,装得非常成功,也有点惧怕,这干旱可是明末农民造反的导火索。
首辅施凤来首先来了个:“全奈陛下洪福,如今,有高达一千万两的赈灾银去赈灾,虽然天灾无情,但是陛下有情、天子有情、大明王朝有情,百姓今年,可以少受一些磨难了……”施凤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顿马屁送上。
“是啊陛下,有徐子先在陕西,应该无大碍的,灾民此时,应该是知道了陛下的仁慈和恩德,想必,正在努力的沿着河流向下游走,找陛下的移民救济点呢,如此天灾仅仅还是一个开始,也只有陛下此策,把人都迁移出去才是正途”另外一个大臣也是马屁奉上,皇帝这一手千万两白银赈灾的手段,立刻让皇帝的声望攀升到定点,在继扳倒魏忠贤之后,成了皇帝另外一件彪炳千秋的事。
其他几个大臣,也立刻跟进,马屁送上。
杨改革也是笑着受了,道:“这些暂且就不说了,朕这里有一份奏报,是徐师傅上的,徐师傅说,陕西那边,他已经在全力的进行移民了,很多灾民听说了朕有移民安置灾民的计划,都拖家带口的沿河而下,准备移民,因为干旱得厉害,所以灾民数量相当的庞大,徐师傅说,因为移民众多,所以,往来的公文,传递消息的量非常大,如今的驿递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移民的需要,为了使移民的速度提高,徐师傅谏议朕,要加大招收陕西当地驿卒数量,用来传递越来越多的移民公文,诸位看这件事如何办?”
杨改革还是念念不忘陕西李自成那个邮递员,在和徐光启的信里,几次问到徐光启信件传递的速度怎么样,会不会影响移民的效率,是不是需要多加一些负责传递信件消息的驿卒?徐光启也没多想,觉得这确实是需要更多的人来传递消息,因为移民实在是太多了,往来的公文,信息的传递量相当的大,确实需要多加人手,本来这件事,在司农司内部招人手就是,没必要加驿卒,但是皇帝既然这样说,徐光启也就顺了皇帝的意思,上了这样一个奏疏。
“回禀陛下,臣以为,百万移民,确实工程繁浩,公文往来确实相当的重,多加几个驿卒,这是完全必要的,如今,一切还是以救助灾民为重,当招募些驿卒,臣完全赞同这件事。”施凤来依旧是个皇帝的扩声器,皇帝说什么,他立刻跟进,跟着皇帝说什么,还要把皇帝的话演绎一番,显得合情合理。
其他几个内阁和尚书们,虽然鄙夷施凤来,但是也没作声,这件事,合情合理,而且银子还是皇帝出,根本没必要说。
这件事,很容易就定了下来,大臣上奏疏,内阁同意,皇帝用印,这件事,就是合法的了,剩下的,就归刘懋负责了。
杨改革快速的给李自成的工作上了一道保险,让这个邮递员无法失业。又开始处理下一件事。
“徐师傅在奏疏种还说,虽然陕西的地很干旱,种不活粮食,但是,种番薯,却还是可以,徐师傅说,经过他的走访和观察,因为干旱而种不了粮食的地,其中,起码还有四五成是可以补种番薯的,番薯的高产,大家也知道,每亩能产几千斤,如今正是种植秋番薯的好时节,错过了这个时机,今年可就过去了,徐师傅在奏疏上说,希望能得朕和朝廷的大力支持,支持他全力推广番薯,……这番薯,大家也知道当初在赈灾的方略当中,就是其中的一条,但是,当时行事匆忙,也即没有详细的规划这番薯到底该如何的推广,如今,形式紧急,陕西以及周边受灾的程度,相信大家也知道,必须出奇招,下大力气把这番薯推广出去,这件事,必须当成和移民一样重要的事来办,诸位看看,都有什么奇招?”杨改革推广番薯不是没路数,路数都有的,但是,如今旱情,远超当初的预计,如今时间紧急,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计划进行了,必须在计划的同时,另外出奇招,出新招,让番薯能迅速的在陕西形成铺天盖地之势,缓解陕西的灾情。
说到正事了,这些大臣就说不出个所以然了,一个个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趾头,似乎在想主意。
一个大臣道:“启禀陛下,陛下是不是派一名钦差前去专门督促各州县加紧补种秋番薯?”一个大臣按照传统的惯例提了个办法,按照传统的套路,地方出了事,就得派钦差。
“陛下,陕西赈灾,补种番薯,已经由徐子先负责了,如何还派一名钦差下去?”官僚们,立刻就这个派钦差合理不合理进行了辩论。
杨改革鄙视,歪楼也不是这样歪的吧,赶紧叫停。
“好了,诸位卿家就别争了,还是想个奇招,猛招吧,过了这几日,即便是想补种番薯,都来不及了。”杨改革说道。
群臣才没争了,开始把话题转到正事上来。
一个大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要想迅速的在陕西各地补种番薯,所谓奇招,也只能让各州县重视,只有各州县重视了,这补种番薯一事,才可能立刻变为现实……”一个大臣说了实话,这件事,牵涉整个陕西,要说能有做到立刻在全陕西境内补种番薯这种事,除了通过官府,再无其他第二家。
“不错,卿家说得有理,徐师傅说他们司农司虽然在推广补种番薯,奈何始终是不得力,亟需地方官府配合和支持,所以,也在奏疏当中,恳请朕下旨督促各地州县全力配合和支持他们补种番薯……”杨改革点头赞同道。这种对付天灾还得靠政府的动员能力,政府的动员能力强,执行力强,救灾才给力,但是,要靠明末官僚阶级的执行力去救灾,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启禀陛下,臣也赞成,陛下应该下旨,督促陕西各州县立刻补种番薯,务必减轻天灾带来的损失……”一个大臣也赞同道。
一个人出来赞成,其他人也出来跟进,仿佛什么事只要下一道圣旨,就万事大吉了。当然,这也是官场老套路了,要知道,即便是日后朱家的祖坟被挖了,皇帝也就下了一道圣旨罪己呢,可见,在当时朝廷看来,圣旨就是处理任何事的万用良药。
&nbs... -->>
第三百二十三章种番薯,定升迁
七月的天,实在是酷热难当,早朝,杨改革早早的结束了,然后躲进乾清宫或者文华殿里办公,可以享受到各种冰镇的水果,用来祛暑,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七月初三。
杨改革早早的就结束了早朝,这早朝已经越来越没意思了,特别是一旦时间过长,这天气实在是受不了,所以,杨改革是严格的控制早朝的时间,不是什么大事,绝不拿到早朝上去说,小事情,都在乾清宫里或则文华殿里处理了。
今日,杨改革就来到文华殿,和内阁,大臣们处理一些事。
“今年北方的旱情,已经可以确定了,相当的严重,各部,各衙门都已经陆续收到上奏,说是干旱得厉害,不光是今年的夏收要受到很大的影响,就连夏种,也是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水,这种子都种不下去啊种子种不下去,今年不少地方是要绝收的,这北方几省,特别是陕西,该怎么办?”杨改革开始询问自己的内阁班子和几个尚书,这些人,是明帝国的管理核心。到了七月,陕西的干旱已经完全呈现在世人的眼前,不仅仅是影响夏收,更是无法夏种,杨改革的话应验了,杨改革松了一口气,自己这神棍,装得非常成功,也有点惧怕,这干旱可是明末农民造反的导火索。
首辅施凤来首先来了个:“全奈陛下洪福,如今,有高达一千万两的赈灾银去赈灾,虽然天灾无情,但是陛下有情、天子有情、大明王朝有情,百姓今年,可以少受一些磨难了……”施凤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顿马屁送上。
“是啊陛下,有徐子先在陕西,应该无大碍的,灾民此时,应该是知道了陛下的仁慈和恩德,想必,正在努力的沿着河流向下游走,找陛下的移民救济点呢,如此天灾仅仅还是一个开始,也只有陛下此策,把人都迁移出去才是正途”另外一个大臣也是马屁奉上,皇帝这一手千万两白银赈灾的手段,立刻让皇帝的声望攀升到定点,在继扳倒魏忠贤之后,成了皇帝另外一件彪炳千秋的事。
其他几个大臣,也立刻跟进,马屁送上。
杨改革也是笑着受了,道:“这些暂且就不说了,朕这里有一份奏报,是徐师傅上的,徐师傅说,陕西那边,他已经在全力的进行移民了,很多灾民听说了朕有移民安置灾民的计划,都拖家带口的沿河而下,准备移民,因为干旱得厉害,所以灾民数量相当的庞大,徐师傅说,因为移民众多,所以,往来的公文,传递消息的量非常大,如今的驿递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移民的需要,为了使移民的速度提高,徐师傅谏议朕,要加大招收陕西当地驿卒数量,用来传递越来越多的移民公文,诸位看这件事如何办?”
杨改革还是念念不忘陕西李自成那个邮递员,在和徐光启的信里,几次问到徐光启信件传递的速度怎么样,会不会影响移民的效率,是不是需要多加一些负责传递信件消息的驿卒?徐光启也没多想,觉得这确实是需要更多的人来传递消息,因为移民实在是太多了,往来的公文,信息的传递量相当的大,确实需要多加人手,本来这件事,在司农司内部招人手就是,没必要加驿卒,但是皇帝既然这样说,徐光启也就顺了皇帝的意思,上了这样一个奏疏。
“回禀陛下,臣以为,百万移民,确实工程繁浩,公文往来确实相当的重,多加几个驿卒,这是完全必要的,如今,一切还是以救助灾民为重,当招募些驿卒,臣完全赞同这件事。”施凤来依旧是个皇帝的扩声器,皇帝说什么,他立刻跟进,跟着皇帝说什么,还要把皇帝的话演绎一番,显得合情合理。
其他几个内阁和尚书们,虽然鄙夷施凤来,但是也没作声,这件事,合情合理,而且银子还是皇帝出,根本没必要说。
这件事,很容易就定了下来,大臣上奏疏,内阁同意,皇帝用印,这件事,就是合法的了,剩下的,就归刘懋负责了。
杨改革快速的给李自成的工作上了一道保险,让这个邮递员无法失业。又开始处理下一件事。
“徐师傅在奏疏种还说,虽然陕西的地很干旱,种不活粮食,但是,种番薯,却还是可以,徐师傅说,经过他的走访和观察,因为干旱而种不了粮食的地,其中,起码还有四五成是可以补种番薯的,番薯的高产,大家也知道,每亩能产几千斤,如今正是种植秋番薯的好时节,错过了这个时机,今年可就过去了,徐师傅在奏疏上说,希望能得朕和朝廷的大力支持,支持他全力推广番薯,……这番薯,大家也知道当初在赈灾的方略当中,就是其中的一条,但是,当时行事匆忙,也即没有详细的规划这番薯到底该如何的推广,如今,形式紧急,陕西以及周边受灾的程度,相信大家也知道,必须出奇招,下大力气把这番薯推广出去,这件事,必须当成和移民一样重要的事来办,诸位看看,都有什么奇招?”杨改革推广番薯不是没路数,路数都有的,但是,如今旱情,远超当初的预计,如今时间紧急,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计划进行了,必须在计划的同时,另外出奇招,出新招,让番薯能迅速的在陕西形成铺天盖地之势,缓解陕西的灾情。
说到正事了,这些大臣就说不出个所以然了,一个个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趾头,似乎在想主意。
一个大臣道:“启禀陛下,陛下是不是派一名钦差前去专门督促各州县加紧补种秋番薯?”一个大臣按照传统的惯例提了个办法,按照传统的套路,地方出了事,就得派钦差。
“陛下,陕西赈灾,补种番薯,已经由徐子先负责了,如何还派一名钦差下去?”官僚们,立刻就这个派钦差合理不合理进行了辩论。
杨改革鄙视,歪楼也不是这样歪的吧,赶紧叫停。
“好了,诸位卿家就别争了,还是想个奇招,猛招吧,过了这几日,即便是想补种番薯,都来不及了。”杨改革说道。
群臣才没争了,开始把话题转到正事上来。
一个大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要想迅速的在陕西各地补种番薯,所谓奇招,也只能让各州县重视,只有各州县重视了,这补种番薯一事,才可能立刻变为现实……”一个大臣说了实话,这件事,牵涉整个陕西,要说能有做到立刻在全陕西境内补种番薯这种事,除了通过官府,再无其他第二家。
“不错,卿家说得有理,徐师傅说他们司农司虽然在推广补种番薯,奈何始终是不得力,亟需地方官府配合和支持,所以,也在奏疏当中,恳请朕下旨督促各地州县全力配合和支持他们补种番薯……”杨改革点头赞同道。这种对付天灾还得靠政府的动员能力,政府的动员能力强,执行力强,救灾才给力,但是,要靠明末官僚阶级的执行力去救灾,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启禀陛下,臣也赞成,陛下应该下旨,督促陕西各州县立刻补种番薯,务必减轻天灾带来的损失……”一个大臣也赞同道。
一个人出来赞成,其他人也出来跟进,仿佛什么事只要下一道圣旨,就万事大吉了。当然,这也是官场老套路了,要知道,即便是日后朱家的祖坟被挖了,皇帝也就下了一道圣旨罪己呢,可见,在当时朝廷看来,圣旨就是处理任何事的万用良药。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