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1895淘金国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的围在一起说着话,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
上午九时,阿拉斯加国务卿叶枫,美国国务卿休斯,英国外交大臣,枢密院院长贝尔福勋爵,法国代理殖民部长萨劳,意大利参议员山泽到达安大略游轮,原来热闹的游轮上顿时安静下来,在各国记者的见证,五人代表各自国家在一份条约上签下了名字。
这是本次会议上最重量级的议题,达成的最重量级的一份条约,全称为《英、美、阿、法、意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通称《五国海军条约》或《多伦多海军条约》。
按这份条约规定,各签约国的主力舰(战列舰及战列巡洋舰)吨位不能超过条约第4条所规定的水平:即大英帝国,52.5万吨;美国,48.5万吨;阿拉斯加,40万吨,法兰西,17.5万吨;意大利,17.5万吨。
同时根据第七条规定:各签约国的航空母舰吨位不得超过以下的标准:英国,16.6万吨,阿拉斯加,16.6万吨,美国,13.5万吨;法国,6.6万吨;意大利,6.6万吨。
这个限制吨位,说不上谁胜谁负,历史上美国在此问题上大获全胜,既压制了日本,也取得了与英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而这个时空呢,阿拉斯加虽然没有被完全压制,但在主力舰吨位上却比现在服役吨位比阿拉斯加还少的美国要少8.5万吨,但又在航母上取得了比历史上的英美更多的16.6万吨,按照这个吨位,阿拉斯加现役的六艘航母将全部可以保留。在外人眼中看来,阿拉斯加在主力舰上得到了大幅压制,但在航母上则让阿拉斯加取得了名符其实的地位。
再看美国,虽然他们在主力舰吨位上未能取得预期的地位,甚至在航母上也落后阿英两国,但从总体实力上来说,美国也不能说是失败,毕竟这个时空的美国海军在主力舰上经历了太平洋海战的削弱,比历史上有些差距,能够取得超过阿拉斯加8.5万吨的成绩也算不错了,而航母虽然不能与阿英相比,但以美国现在的航母数量和实力,仅比阿拉斯加和英国落后3万多吨差距并不算太远。总体上来说,主力舰和航母吨位加在一起,美国也已经极为接近英国这个海军第一强国了。
而且还有一点相当重要,美国在军备未能像历史上那样大获全胜,但通过军备筹码,却从盘外或得了一些收益,比如让阿英法等国放弃在华特权,美国未来在中国问题上的话语权也将大增,二来还与阿拉斯加单独达成了一项谅解协议,不但前几个月阿拉斯加单方面关闭的三大新口岸要立即开放,未来阿美两国还将在边境本着公平的原则新增几个口岸。
当然不管怎么看,英国在军备问题上似乎才是得利最大的。阿美两国的崛起最终都未能威胁到大英帝国海军霸主地位,在航母吨位上,光明正大的取得了与阿拉斯加这个公认的全球第一航母强国相提并论的地位,并比预期的13.5万吨还得到了提高,当然这个提高是好是坏,暂时不好置评,得到的保留吨位越多,其实也就表明海军军备负担越大,但不管怎么说,能够在航母吨位上取得如此大的保留吨位也算是一个出人意料的胜利。若是不被阿美联手逼迫放弃了大部分在华特权,英国则真的可称为大胜全获的最大赢家,现在呢也只能算是有得有失。
法意两国倒是与历史上相差不大,毕竟两国经济不容乐观,而法国又更看重陆军,所以在主力舰上并没有多做什么要求,倒是航母这个因为阿拉斯加带动的项目上,让他们看到了航母的前景,最终航母吨位比预期的多加了6000吨。虽然仅相当于了阿英两国的零头,但足够建两艘可与阿拉斯加费城级航母相等吨位的航母了。两艘航母放在海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威慑。
当然这个条约当然不可能如此空泛,实际上还有着多达数十个条款,对很多问都有明细规定。
比如规定美英阿法要维持太平洋区域海军基地现状,即各国不得在这个区域建设新的海军基地,相对来说,这也是阿拉斯加对于英美两国的让步,毕竟阿拉斯加在太平洋掌控了许多良港,若是他们未来在此大建新的海军基地,将会严重威胁到美英法三国太平洋的安全。
另外条约还对新建战舰进行了明确规定,如规定各签约国不得建造、获取、或为本条约其它签约国建造超过35000吨(35560 公吨)的主力舰。不得建造、获取、或为本条约其它签约国建造超过27,000吨公吨)的航空母舰。
但是,各签约国可以在不超出条约规定的航空母舰总吨位水平的情况下,建造两艘不超过33,000吨公吨) 标准的航空母舰。根据此原则,签约各国可以从本国经济角度考虑,将根据本条约规定必须废弃的军舰(无论已经建成还是正在建造的),改造成航空母舰。数量为两艘。对于吨位超过27,000吨公吨)的航空母舰,则规定了其所载舰炮的数量,如果舰炮口径超过6英寸(152毫米),那么所有舰炮的总数(防空火炮和口径不超过5英寸(127毫米)的舰炮除外),不能超过8门.
还有诸如各签约国的商船不得预留可将其改装为作战舰船的空间和设计,除了加固甲板或预留装备6英寸(152毫米)以下舰炮的空间;签约各国为本条约签约国以外的国家建造的舰船,其规格不得超过本条约对其同级别舰只所做之火力、吨位的限制规定。为非签约国建造的航空母舰不能超过27000吨(27432 公吨);如果非签约国的作战军舰由本条约签约国代为建造,则承建国有责任通知本条约其它签约国有关签订合同、铺放龙骨的时间;并且按照条约其他明确规定告知其它细节等等规定。
不过这么多规定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条约第二章第一条关于各国现存战舰及保留舰的明细规定。
根据这一条款,美国现拥有已经服役或在建主力舰包括:马里兰加利福尼亚田纳西爱达荷新墨西哥密西西比亚利桑那宾夕法尼亚纽约得克萨斯阿肯色怀俄明佛罗里达犹它北达科它特拉华共计总吨位455650。
因为历史上存在吨位都在27500吨的俄克拉荷马号和内华达号两舰一艘被阿拉斯加击沉,一艘成为阿拉斯加的河南号,所以美国在另外两艘在建的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竣工后,本不需要将北达科他和特拉华号解体。但因为他们的总吨位比历史上少了四万多吨,所以最终这北达科他和特拉华两艘战舰仍然无法避免解体的命运。
英国现拥有已服役或在建的主力舰则有58万多吨,所以未来英国需要将乔治五世号在内的四艘战舰废弃解体,不过英国除了两艘在建的,现役的30000吨以上的战舰没有,多是20000多吨的战舰,所以他们的战舰数量也是极为可观的。而且他们虽然还没有30000吨以上的战舰,却有一艘全世界最大的,达到了41000吨的胡德号。英国第一海军强国的地位无可动摇。
法国人则现有22万多吨的主力舰,意大利人为18多吨,都超过了他们的保留吨位,不过两国多是一两万吨的战舰,甚至超过25000吨的都没有,加上有几艘舰龄较大,面临正常退役,所以他们将不用马上废弃任何一艘战舰,何况他们那点实力也还威胁不到阿英美三国的海军,所以法意两国可以保留他们所有已经服役和在建的战列舰,但他们除此之外,还要另行新建的话,就必须等其他战舰退役,并按照限制吨位建造,不得再超过这个限制吨位,并且条约对于各国每艘战舰都有明确的退役,新舰限制,想要造新舰可都是有着严格的年限限制,比如法国就必须在年才能再建新建了,因为那时他们大批战舰将要退役。意大利人造新舰的许可年限跟法国一样,原因当然也是一样。
除此四国之外,引起最多关注的自然是阿拉斯加,不过明细没有出来之前,各国还没有察觉,但明细出来之后,各国却都不由暗自心惊。
按照整理出来的明细,阿拉斯加现有13艘已经服役的主力舰,另有四艘即将服役的主力舰。
已经服役的分别是,朱诺号、埃德蒙顿号、卡尔加里号、阿尼亚克号四艘超级战列舰,各35000吨,从美国手里缴获后经改装的内华达号,即河南号,改装前吨位27500吨,改造后已经达30500吨,同样算入超级战列舰行列。另外一艘超级战列舰则是从日本人手里缴获改装的原日本伊势号,改造后吨位为31200吨,比原吨位只轻了60吨。被命名为河北号,对应从美国缴获的河南号。
除了超级战列舰,则是两艘超无畏级战舰,一艘是26000吨的魁北克号,一艘则是与河北号一样从日本人手里缴获的原日本人的比睿号战列巡洋舰,改造后吨位仍是27500吨,被命名为德尔塔号,德尔塔号也是阿拉斯加现存的唯一一般战列巡洋舰。
其他五艘已经服役的战舰则全是无畏级战列舰,分别是18000吨的库克号,15000吨的西海湾号,14700吨的基奈号和14200吨的苏厄德号,最后一艘则同样是战利品,太平洋战争时从美国人手里缴获的南卡罗莱纳号,因为舰龄较长,并没有大幅改造,吨位仍保留原来的17746吨,被命名为斯卡圭号。
在建即将完工服役的四艘战舰中,两艘同属魁北克级超无畏战列舰,都是26000吨,分别是在魁北克船厂建造的圣约翰斯顿号和在瓦尔迪兹船厂建造的白马城号。另外两艘就有些惊人了,是超越了朱诺级战列舰的渥太华级超级战列舰,吨位达到37500吨,分别是在哈城造船厂建造的渥太华号和在安克雷奇造船厂建造的诺姆堡号。
17艘战舰总吨位44.410吨,超过限制吨位4万多吨,所以根据规定,当今年那四艘新战舰陆续服役后,阿拉斯加将要将斯卡圭号、苏厄德号、基奈号、西海湾号废弃解体。最终阿拉斯加主力舰总吨位将为39.92万吨,比历史上的日本人要强大的多。
各国代表在真正看到这份整理出来的明细单都吃了一惊,看看吧,虽然战舰数量可能阿拉斯加是最少的,甚至都不比法国和意大利多上多少,而且今年四艘新战舰都将服役,届时阿拉斯加还将要至少废弃四艘,到时服役的仍然只会保留十三艘主力舰。
但是这十三艘主力舰中,到时除了最小的库克号为18000吨,处于两万吨以下外,其余十二艘都在25000吨以上,且将有八艘超过30000吨,这个数目与美国并列位居全球第一,但美国的八艘三万吨以上的战舰都在32000吨上下,没有一艘超过35000吨的,而阿拉斯加却将有六艘超过35000吨,且今年底就将服役的渥太华号和诺姆堡号都达到37500吨,成为全球仅次于英国胡德号的第二,三大战舰。而且阿拉斯加四艘朱诺级超级战列舰也足以分占四至七位,即阿拉斯加一国海军就占有全球十艘最大战舰中的六艘。
在这个大炮巨舰致胜思想还极为深重的年代,阿拉斯加如此庞大吨位战舰给了各国挺大的压力,甚至英美两国也不得不忧虑,看上去吨位位居第三的阿拉斯加主力舰实力是否真正受到了限制?论战舰单体吨位,阿拉斯加才更像老大,英美等国只是胜在数量罢了。有时候不是一加一等二的问题,两艘两万吨战舰也不一定就能真的比得上一艘三万五千吨以上的超级战列舰。
当认识到这个威胁之后,在英法美意四国强烈要求下,在航母上,阿拉斯加的航母也同主力舰一样列上了明细。
阿拉斯加现有六艘航母,其中费城号和安克雷奇号各33000吨,哈城号和蒙特利尔号各30000吨,而独立号和自由号则各20000吨,加在一起正好在限制的16.6万吨保留吨位内,不用废弃任何一艘。
而除了阿拉斯加,其他四国是没有明细规定的,之所以要这样做,英美法意四国很明显是担心阿拉斯加将来采用更先进的航母技术建造新舰来取代六艘老航母。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阿拉斯加的航母技术确实领先各国,若不加以限制,未来就算各国特别是英国在吨位上与阿拉斯加持平,甚至在技术上都追上来了,但阿拉斯加却又再次造出更先进的航母,那岂不是让各国白费心机。
不过对于这个要求,叶枫也没有反对,很痛快的满足了各国要求,其他各国只要在吨位限制内建造航母就可以,而阿拉斯加则承诺六艘现有航母只要未满二十年舰龄或条约未失效,阿拉斯加就不会采用新航母取代。也让英美等国放了一点心。
当然他们不知道,叶枫曾对勒布雷这样说过:“不建造新航母,不代表我们的技术不能进步,只要技术不断进步,未来到了造新舰的时候或者需要的时候,阿拉斯加随时可以造出超过现有水平的航母那就行了
在《五国海军条约》得以顺利签定之后,参会九国代表开始召开了一次全体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九国代表签下了本次会议的最后一个大条约,即《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
根据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给予中国完全无阻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的巩固之政府”;“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这个原则也叫做美国原则,因为这就是美国人最开始提出来的,不过与历史上有些不一样,在历史上通过这个原则的同时,原各国在华特权却都未能得以废除,使得这个原则实质上成了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但在这个时空,条约中多了一个重要规定,即给予中国关税自主、各国取消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撤退外国军警、有条件撤销在中国的外国电台和邮局、有条件公布秘密条约并由大会决定有疑点的条约的效力等议案。各国得以保留的有各国在华未到期租借地和租界,但规定了各国在租借地和租界的军警数量需与中国协定,且规定与会各国将来不得再划分势力范围。
如果一来,这个九国公约的意义就大为不同了,中国将就此收回大部分外国在华特权,使得中国未来的自主权得以大幅上升,如此情况下,美国原则显然就有了一定的实际意义,虽然不是绝对,但这无论如何已经超过了原本中国国内各界的预期,足以让中国内各界欢欣鼓舞。
当然惊喜还不止于此M
两的围在一起说着话,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
上午九时,阿拉斯加国务卿叶枫,美国国务卿休斯,英国外交大臣,枢密院院长贝尔福勋爵,法国代理殖民部长萨劳,意大利参议员山泽到达安大略游轮,原来热闹的游轮上顿时安静下来,在各国记者的见证,五人代表各自国家在一份条约上签下了名字。
这是本次会议上最重量级的议题,达成的最重量级的一份条约,全称为《英、美、阿、法、意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通称《五国海军条约》或《多伦多海军条约》。
按这份条约规定,各签约国的主力舰(战列舰及战列巡洋舰)吨位不能超过条约第4条所规定的水平:即大英帝国,52.5万吨;美国,48.5万吨;阿拉斯加,40万吨,法兰西,17.5万吨;意大利,17.5万吨。
同时根据第七条规定:各签约国的航空母舰吨位不得超过以下的标准:英国,16.6万吨,阿拉斯加,16.6万吨,美国,13.5万吨;法国,6.6万吨;意大利,6.6万吨。
这个限制吨位,说不上谁胜谁负,历史上美国在此问题上大获全胜,既压制了日本,也取得了与英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而这个时空呢,阿拉斯加虽然没有被完全压制,但在主力舰吨位上却比现在服役吨位比阿拉斯加还少的美国要少8.5万吨,但又在航母上取得了比历史上的英美更多的16.6万吨,按照这个吨位,阿拉斯加现役的六艘航母将全部可以保留。在外人眼中看来,阿拉斯加在主力舰上得到了大幅压制,但在航母上则让阿拉斯加取得了名符其实的地位。
再看美国,虽然他们在主力舰吨位上未能取得预期的地位,甚至在航母上也落后阿英两国,但从总体实力上来说,美国也不能说是失败,毕竟这个时空的美国海军在主力舰上经历了太平洋海战的削弱,比历史上有些差距,能够取得超过阿拉斯加8.5万吨的成绩也算不错了,而航母虽然不能与阿英相比,但以美国现在的航母数量和实力,仅比阿拉斯加和英国落后3万多吨差距并不算太远。总体上来说,主力舰和航母吨位加在一起,美国也已经极为接近英国这个海军第一强国了。
而且还有一点相当重要,美国在军备未能像历史上那样大获全胜,但通过军备筹码,却从盘外或得了一些收益,比如让阿英法等国放弃在华特权,美国未来在中国问题上的话语权也将大增,二来还与阿拉斯加单独达成了一项谅解协议,不但前几个月阿拉斯加单方面关闭的三大新口岸要立即开放,未来阿美两国还将在边境本着公平的原则新增几个口岸。
当然不管怎么看,英国在军备问题上似乎才是得利最大的。阿美两国的崛起最终都未能威胁到大英帝国海军霸主地位,在航母吨位上,光明正大的取得了与阿拉斯加这个公认的全球第一航母强国相提并论的地位,并比预期的13.5万吨还得到了提高,当然这个提高是好是坏,暂时不好置评,得到的保留吨位越多,其实也就表明海军军备负担越大,但不管怎么说,能够在航母吨位上取得如此大的保留吨位也算是一个出人意料的胜利。若是不被阿美联手逼迫放弃了大部分在华特权,英国则真的可称为大胜全获的最大赢家,现在呢也只能算是有得有失。
法意两国倒是与历史上相差不大,毕竟两国经济不容乐观,而法国又更看重陆军,所以在主力舰上并没有多做什么要求,倒是航母这个因为阿拉斯加带动的项目上,让他们看到了航母的前景,最终航母吨位比预期的多加了6000吨。虽然仅相当于了阿英两国的零头,但足够建两艘可与阿拉斯加费城级航母相等吨位的航母了。两艘航母放在海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威慑。
当然这个条约当然不可能如此空泛,实际上还有着多达数十个条款,对很多问都有明细规定。
比如规定美英阿法要维持太平洋区域海军基地现状,即各国不得在这个区域建设新的海军基地,相对来说,这也是阿拉斯加对于英美两国的让步,毕竟阿拉斯加在太平洋掌控了许多良港,若是他们未来在此大建新的海军基地,将会严重威胁到美英法三国太平洋的安全。
另外条约还对新建战舰进行了明确规定,如规定各签约国不得建造、获取、或为本条约其它签约国建造超过35000吨(35560 公吨)的主力舰。不得建造、获取、或为本条约其它签约国建造超过27,000吨公吨)的航空母舰。
但是,各签约国可以在不超出条约规定的航空母舰总吨位水平的情况下,建造两艘不超过33,000吨公吨) 标准的航空母舰。根据此原则,签约各国可以从本国经济角度考虑,将根据本条约规定必须废弃的军舰(无论已经建成还是正在建造的),改造成航空母舰。数量为两艘。对于吨位超过27,000吨公吨)的航空母舰,则规定了其所载舰炮的数量,如果舰炮口径超过6英寸(152毫米),那么所有舰炮的总数(防空火炮和口径不超过5英寸(127毫米)的舰炮除外),不能超过8门.
还有诸如各签约国的商船不得预留可将其改装为作战舰船的空间和设计,除了加固甲板或预留装备6英寸(152毫米)以下舰炮的空间;签约各国为本条约签约国以外的国家建造的舰船,其规格不得超过本条约对其同级别舰只所做之火力、吨位的限制规定。为非签约国建造的航空母舰不能超过27000吨(27432 公吨);如果非签约国的作战军舰由本条约签约国代为建造,则承建国有责任通知本条约其它签约国有关签订合同、铺放龙骨的时间;并且按照条约其他明确规定告知其它细节等等规定。
不过这么多规定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条约第二章第一条关于各国现存战舰及保留舰的明细规定。
根据这一条款,美国现拥有已经服役或在建主力舰包括:马里兰加利福尼亚田纳西爱达荷新墨西哥密西西比亚利桑那宾夕法尼亚纽约得克萨斯阿肯色怀俄明佛罗里达犹它北达科它特拉华共计总吨位455650。
因为历史上存在吨位都在27500吨的俄克拉荷马号和内华达号两舰一艘被阿拉斯加击沉,一艘成为阿拉斯加的河南号,所以美国在另外两艘在建的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竣工后,本不需要将北达科他和特拉华号解体。但因为他们的总吨位比历史上少了四万多吨,所以最终这北达科他和特拉华两艘战舰仍然无法避免解体的命运。
英国现拥有已服役或在建的主力舰则有58万多吨,所以未来英国需要将乔治五世号在内的四艘战舰废弃解体,不过英国除了两艘在建的,现役的30000吨以上的战舰没有,多是20000多吨的战舰,所以他们的战舰数量也是极为可观的。而且他们虽然还没有30000吨以上的战舰,却有一艘全世界最大的,达到了41000吨的胡德号。英国第一海军强国的地位无可动摇。
法国人则现有22万多吨的主力舰,意大利人为18多吨,都超过了他们的保留吨位,不过两国多是一两万吨的战舰,甚至超过25000吨的都没有,加上有几艘舰龄较大,面临正常退役,所以他们将不用马上废弃任何一艘战舰,何况他们那点实力也还威胁不到阿英美三国的海军,所以法意两国可以保留他们所有已经服役和在建的战列舰,但他们除此之外,还要另行新建的话,就必须等其他战舰退役,并按照限制吨位建造,不得再超过这个限制吨位,并且条约对于各国每艘战舰都有明确的退役,新舰限制,想要造新舰可都是有着严格的年限限制,比如法国就必须在年才能再建新建了,因为那时他们大批战舰将要退役。意大利人造新舰的许可年限跟法国一样,原因当然也是一样。
除此四国之外,引起最多关注的自然是阿拉斯加,不过明细没有出来之前,各国还没有察觉,但明细出来之后,各国却都不由暗自心惊。
按照整理出来的明细,阿拉斯加现有13艘已经服役的主力舰,另有四艘即将服役的主力舰。
已经服役的分别是,朱诺号、埃德蒙顿号、卡尔加里号、阿尼亚克号四艘超级战列舰,各35000吨,从美国手里缴获后经改装的内华达号,即河南号,改装前吨位27500吨,改造后已经达30500吨,同样算入超级战列舰行列。另外一艘超级战列舰则是从日本人手里缴获改装的原日本伊势号,改造后吨位为31200吨,比原吨位只轻了60吨。被命名为河北号,对应从美国缴获的河南号。
除了超级战列舰,则是两艘超无畏级战舰,一艘是26000吨的魁北克号,一艘则是与河北号一样从日本人手里缴获的原日本人的比睿号战列巡洋舰,改造后吨位仍是27500吨,被命名为德尔塔号,德尔塔号也是阿拉斯加现存的唯一一般战列巡洋舰。
其他五艘已经服役的战舰则全是无畏级战列舰,分别是18000吨的库克号,15000吨的西海湾号,14700吨的基奈号和14200吨的苏厄德号,最后一艘则同样是战利品,太平洋战争时从美国人手里缴获的南卡罗莱纳号,因为舰龄较长,并没有大幅改造,吨位仍保留原来的17746吨,被命名为斯卡圭号。
在建即将完工服役的四艘战舰中,两艘同属魁北克级超无畏战列舰,都是26000吨,分别是在魁北克船厂建造的圣约翰斯顿号和在瓦尔迪兹船厂建造的白马城号。另外两艘就有些惊人了,是超越了朱诺级战列舰的渥太华级超级战列舰,吨位达到37500吨,分别是在哈城造船厂建造的渥太华号和在安克雷奇造船厂建造的诺姆堡号。
17艘战舰总吨位44.410吨,超过限制吨位4万多吨,所以根据规定,当今年那四艘新战舰陆续服役后,阿拉斯加将要将斯卡圭号、苏厄德号、基奈号、西海湾号废弃解体。最终阿拉斯加主力舰总吨位将为39.92万吨,比历史上的日本人要强大的多。
各国代表在真正看到这份整理出来的明细单都吃了一惊,看看吧,虽然战舰数量可能阿拉斯加是最少的,甚至都不比法国和意大利多上多少,而且今年四艘新战舰都将服役,届时阿拉斯加还将要至少废弃四艘,到时服役的仍然只会保留十三艘主力舰。
但是这十三艘主力舰中,到时除了最小的库克号为18000吨,处于两万吨以下外,其余十二艘都在25000吨以上,且将有八艘超过30000吨,这个数目与美国并列位居全球第一,但美国的八艘三万吨以上的战舰都在32000吨上下,没有一艘超过35000吨的,而阿拉斯加却将有六艘超过35000吨,且今年底就将服役的渥太华号和诺姆堡号都达到37500吨,成为全球仅次于英国胡德号的第二,三大战舰。而且阿拉斯加四艘朱诺级超级战列舰也足以分占四至七位,即阿拉斯加一国海军就占有全球十艘最大战舰中的六艘。
在这个大炮巨舰致胜思想还极为深重的年代,阿拉斯加如此庞大吨位战舰给了各国挺大的压力,甚至英美两国也不得不忧虑,看上去吨位位居第三的阿拉斯加主力舰实力是否真正受到了限制?论战舰单体吨位,阿拉斯加才更像老大,英美等国只是胜在数量罢了。有时候不是一加一等二的问题,两艘两万吨战舰也不一定就能真的比得上一艘三万五千吨以上的超级战列舰。
当认识到这个威胁之后,在英法美意四国强烈要求下,在航母上,阿拉斯加的航母也同主力舰一样列上了明细。
阿拉斯加现有六艘航母,其中费城号和安克雷奇号各33000吨,哈城号和蒙特利尔号各30000吨,而独立号和自由号则各20000吨,加在一起正好在限制的16.6万吨保留吨位内,不用废弃任何一艘。
而除了阿拉斯加,其他四国是没有明细规定的,之所以要这样做,英美法意四国很明显是担心阿拉斯加将来采用更先进的航母技术建造新舰来取代六艘老航母。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阿拉斯加的航母技术确实领先各国,若不加以限制,未来就算各国特别是英国在吨位上与阿拉斯加持平,甚至在技术上都追上来了,但阿拉斯加却又再次造出更先进的航母,那岂不是让各国白费心机。
不过对于这个要求,叶枫也没有反对,很痛快的满足了各国要求,其他各国只要在吨位限制内建造航母就可以,而阿拉斯加则承诺六艘现有航母只要未满二十年舰龄或条约未失效,阿拉斯加就不会采用新航母取代。也让英美等国放了一点心。
当然他们不知道,叶枫曾对勒布雷这样说过:“不建造新航母,不代表我们的技术不能进步,只要技术不断进步,未来到了造新舰的时候或者需要的时候,阿拉斯加随时可以造出超过现有水平的航母那就行了
在《五国海军条约》得以顺利签定之后,参会九国代表开始召开了一次全体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九国代表签下了本次会议的最后一个大条约,即《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
根据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给予中国完全无阻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的巩固之政府”;“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这个原则也叫做美国原则,因为这就是美国人最开始提出来的,不过与历史上有些不一样,在历史上通过这个原则的同时,原各国在华特权却都未能得以废除,使得这个原则实质上成了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但在这个时空,条约中多了一个重要规定,即给予中国关税自主、各国取消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撤退外国军警、有条件撤销在中国的外国电台和邮局、有条件公布秘密条约并由大会决定有疑点的条约的效力等议案。各国得以保留的有各国在华未到期租借地和租界,但规定了各国在租借地和租界的军警数量需与中国协定,且规定与会各国将来不得再划分势力范围。
如果一来,这个九国公约的意义就大为不同了,中国将就此收回大部分外国在华特权,使得中国未来的自主权得以大幅上升,如此情况下,美国原则显然就有了一定的实际意义,虽然不是绝对,但这无论如何已经超过了原本中国国内各界的预期,足以让中国内各界欢欣鼓舞。
当然惊喜还不止于此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