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红薯再获丰收 (1/2)
美女中文网 mnzw.com,定居唐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与来时的喧嚣不同,薛朗回长安回得特别低调,打早出发,没有大队伍的冗长,就他带着护卫、仆从回京,苏寒还要留着,等平阳公主一起回长安。
话说,苏寒听说薛朗要回长安,而他不能跟着一起回的时候,那眼神简直叫人终身难忘。后来听说薛朗不带秀娘一块儿回的时候,才又满血满状态复活,把薛朗乐的,吃货做到这份儿上,也是本事!
经过一天的马车颠簸,回到长安的薛朗,略作休息后,第二日特意到民部点了个卯,告知上司裴矩和他的下属们,他回来了。然后,便一头扎进红薯地里,准备收红薯。
首先,挑选要留作种子的植株,这个必须要薛朗亲自来;其次就是挖红薯,称重,给圣人一个准确的产量。
去年进献祥瑞搞得有声有色,但一个新的作物,推广不是简单的事情。一者去年种子有限,二者大家多处于观望状态。毕竟,这年头,粮食减产那是会死人的。
但凡大家族,主子加上仆役,一两百口人是很平常的事情,贸然引种新作物,若是成了还好,若是失败……历史上,农民起义几乎都有一个原因,肚子吃不饱,活不下去!饿肚子能把人逼疯,逼反!谁家都不敢冒这个险,所以,在长安的产量没出来之前,大多持观望态度。
薛朗用脚趾头想都可以知道,等红薯、土豆的产量一出来,京中各大家族,甚至是天下能排的上号的郡望之族,只怕到时候都坐不住了。这些传承数百年的家族,比普通百姓更知道手中有粮心不慌的感受,到时候,少不了一番龙争虎斗。
不过,这些政治上的事情,薛朗不打算掺和,到时候全部上交给圣人,他就两手一拍,做别的事情去。
薛朗做事喜欢有计划、成算,在采挖之前,先把人集中在一起,就蹲在地头,教他们怎么挑选适合留种的植株,又应该如何保存等等,把事情都说清楚后,才开始动手采挖。
司农寺的杨正卿也参与此事。听到薛朗说红薯可以采挖了,还大张旗鼓的使人备了许多的柳条筐,赶了长长一队四轮马车来,完了问薛朗:“薛侍郎看,这些可够了?”
薛朗去年进献的红薯,圣人直接让人种了五十亩。红薯亩产两千到三千公斤(鉴于作者君拙劣的数学水平,就不换算了,大家自己脑补)左右,五十亩的红薯采挖出来,简直能堆起来一座红薯山。
所以,薛朗看看杨正卿准备的东西,坚定地摇头:“肯定不够!不过,多来两趟好了!”
杨正卿有些嘀咕,等堆在他面前的红薯越来越多,他下巴也距离嘴巴越来越远的时候,他才明白过来,薛朗真乃实诚人也,半句都没虚的,相比起采收的红薯,那些柳条筐和马车,真的太少了。到最后,为了称重方便,干脆用麻袋装了直接称,称完了记下数据,紧接着下一袋。
薛朗本着看热闹不事大的原则,还特意让运红薯的队伍去长安城内绕一圈,再把红薯运到粉条作坊去。于是,京城人民这几天的日子可热闹了,每天都能看到长长的,运红薯的队伍。
看着一车又一车红薯从城里经过,很容易就唤起大家关于去... -->>
与来时的喧嚣不同,薛朗回长安回得特别低调,打早出发,没有大队伍的冗长,就他带着护卫、仆从回京,苏寒还要留着,等平阳公主一起回长安。
话说,苏寒听说薛朗要回长安,而他不能跟着一起回的时候,那眼神简直叫人终身难忘。后来听说薛朗不带秀娘一块儿回的时候,才又满血满状态复活,把薛朗乐的,吃货做到这份儿上,也是本事!
经过一天的马车颠簸,回到长安的薛朗,略作休息后,第二日特意到民部点了个卯,告知上司裴矩和他的下属们,他回来了。然后,便一头扎进红薯地里,准备收红薯。
首先,挑选要留作种子的植株,这个必须要薛朗亲自来;其次就是挖红薯,称重,给圣人一个准确的产量。
去年进献祥瑞搞得有声有色,但一个新的作物,推广不是简单的事情。一者去年种子有限,二者大家多处于观望状态。毕竟,这年头,粮食减产那是会死人的。
但凡大家族,主子加上仆役,一两百口人是很平常的事情,贸然引种新作物,若是成了还好,若是失败……历史上,农民起义几乎都有一个原因,肚子吃不饱,活不下去!饿肚子能把人逼疯,逼反!谁家都不敢冒这个险,所以,在长安的产量没出来之前,大多持观望态度。
薛朗用脚趾头想都可以知道,等红薯、土豆的产量一出来,京中各大家族,甚至是天下能排的上号的郡望之族,只怕到时候都坐不住了。这些传承数百年的家族,比普通百姓更知道手中有粮心不慌的感受,到时候,少不了一番龙争虎斗。
不过,这些政治上的事情,薛朗不打算掺和,到时候全部上交给圣人,他就两手一拍,做别的事情去。
薛朗做事喜欢有计划、成算,在采挖之前,先把人集中在一起,就蹲在地头,教他们怎么挑选适合留种的植株,又应该如何保存等等,把事情都说清楚后,才开始动手采挖。
司农寺的杨正卿也参与此事。听到薛朗说红薯可以采挖了,还大张旗鼓的使人备了许多的柳条筐,赶了长长一队四轮马车来,完了问薛朗:“薛侍郎看,这些可够了?”
薛朗去年进献的红薯,圣人直接让人种了五十亩。红薯亩产两千到三千公斤(鉴于作者君拙劣的数学水平,就不换算了,大家自己脑补)左右,五十亩的红薯采挖出来,简直能堆起来一座红薯山。
所以,薛朗看看杨正卿准备的东西,坚定地摇头:“肯定不够!不过,多来两趟好了!”
杨正卿有些嘀咕,等堆在他面前的红薯越来越多,他下巴也距离嘴巴越来越远的时候,他才明白过来,薛朗真乃实诚人也,半句都没虚的,相比起采收的红薯,那些柳条筐和马车,真的太少了。到最后,为了称重方便,干脆用麻袋装了直接称,称完了记下数据,紧接着下一袋。
薛朗本着看热闹不事大的原则,还特意让运红薯的队伍去长安城内绕一圈,再把红薯运到粉条作坊去。于是,京城人民这几天的日子可热闹了,每天都能看到长长的,运红薯的队伍。
看着一车又一车红薯从城里经过,很容易就唤起大家关于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