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mnzw.com,重生之若锦年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天晚餐时间,若锦,艾迪,姬洛凌和叶惊鸿几人又与尹可几人狭路相逢。只是这天,郑晓君身边多了一个男生,长得也挺端正,对她似是很关切。
看到若锦他们,尹可似乎很高兴,叫“达令”的声音都仿佛有些真诚。几人在邻近的窗口排队,尹可与郑晓君窃窃私语一阵后,又故意笑出些声音,并且拉着郑晓君朝姬洛凌看。一旁的男生林博文自看到姬洛凌几人起就端着,背挺得特别直,此时看到尹可与郑晓君的姿态,脸色就有些僵硬。
林如惠也在,不过并不与尹可她们一起。自那天见过若锦之后,曾经去她寝室玩过,两人倒是很聊得来,已经成了朋友。此时她与若锦和艾迪正聊着kurt-cobain和nirvana(涅??乐队,科特科本曾是主唱,后开枪自杀),几人都对smells-like-teen-spirit一曲颇为欣赏。她们倒并未注意旁边的情况。
郑晓君注意着姬洛凌的同时,不由自主地时不时看看若锦,听着她们几人聊天内容。她虽然也说自己喜欢摇滚,但其实还是听流行居多,听的摇滚对旋律的要求也比较接近流行乐。像nirvana或者radiohead这样的乐队是她欣赏不来的,即便她也知道这两个是大牌。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郑晓君这样的女孩可以喜欢爵士乐,灵魂乐这种对一般国内大众来说还不太接受的音乐风格,确是因为她向往自由的个性。但人们所追求的自由其实也是分类别的,如若锦这种,需要不拘一格的自由——可以极致发泄,也可以俏皮灵动,还可以静如处子。她们所追求的可以说是“可以追求一切的自由”。因她们所思所想,所同情之中也包含了世界的阴暗面。因而吵闹的grunge,或者迷幻摇滚,她们都能听到这里面深沉而真挚的声音。
要说十几岁的女孩,有这样的心胸不是简单一句话的事。若锦能够敞开胸怀,真诚地聆听别人,还是拜米兰昆德拉所赐。
她第一次被这位法籍捷克裔作家所震撼,是源于他的一段描述。昆德拉曾经在他的《笑忘录》中介绍过一个捷克语词汇,叫做“力脱斯特”(litost),这是一个很难在其他语种中找到对应词汇的词语,简单而言,是指突然发现我们自身的可悲境况后产生的自我折磨的状态。
“为了医治我们自身的可悲,比较常见的药方是爱。因为绝对被爱的人是不可悲的。因为被爱的人身上所有的缺陷都被爱的目光补救了。绝对的爱实际上追求的是同一的愿望,譬如我们爱着的人应该和我们在各方面一样,他不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会幸福地回忆的过去。可是,一旦绝对同一的幻想破灭,爱就成了不断产生称之为力脱思特那种不尽烦恼的源泉。对人所共有的不完美有着深切体会的人,相对来说并不怎么会受到力脱思特的冲击。他所阅尽的自身的可悲,对他来说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力托斯特因而特属于初出茅庐的年纪,它是青春的点缀。
人在面对力脱斯特时有两种基本反应,如果我们面对的人比我们更弱,我们会找到一个借口伤害他;而如果我们面对的人比我们强,我们只能选择一种迂回的报复,或用莫须有的罪名,或通过自杀以达到杀人的目的等等。譬如说,没有演奏天赋的孩子拉小提琴时故意出错以掩盖自己的缺陷,错得让老师发疯甚至把他扔出窗外,孩子掉落下去,但高兴地想着那恶毒的老师将以杀人罪受到指控。
在力脱斯特所带来的自我折磨之后产生的是报复的*,其目的是让同伴显示出和我们一样可悲,这样的话报复就永远显示不出它真正的动机,它被虚假的理由掩盖。于是,力脱思特永远与病态的虚伪脱不掉关系。”(引自《笑忘录》)
若锦曾经觉得爱情就是要如此绝对。可是看过这样一段话之后,她再也无话可说。有什么办法呢?别人都已经把你的心理剖析到底了,那就留点尊严吧。不过,她真的渐渐理解了,爱情不是这样的。
而她能够听到各种音乐风格下的真实的声音,是因为她原本就有昆德拉所说的empathy,即同感力。与怜悯的,居高临下的同情(sympathy)不一样,这是一种真正为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只是,经他的解释,若锦更加清楚了这两个词语的区别。此后,她更不会随意评判他人。
而如郑晓君这样的,则是需要安静的自由。她的灵魂是轻盈的,性格却是稳定的,没有不安全的因子。有些艺术家就是如此,吵闹混乱的音乐会让他们头痛。
这样的两种人,其实可以很好的互补,成为至交好友。但显然对郑晓君和若锦而言,没能拥有那个时机。因她们恰恰相遇在姬洛凌的身旁。
几人在临近的桌子吃着饭。
若锦和艾迪坐在一边,仍然若有所思,慢悠悠地嚼着。
>
这天晚餐时间,若锦,艾迪,姬洛凌和叶惊鸿几人又与尹可几人狭路相逢。只是这天,郑晓君身边多了一个男生,长得也挺端正,对她似是很关切。
看到若锦他们,尹可似乎很高兴,叫“达令”的声音都仿佛有些真诚。几人在邻近的窗口排队,尹可与郑晓君窃窃私语一阵后,又故意笑出些声音,并且拉着郑晓君朝姬洛凌看。一旁的男生林博文自看到姬洛凌几人起就端着,背挺得特别直,此时看到尹可与郑晓君的姿态,脸色就有些僵硬。
林如惠也在,不过并不与尹可她们一起。自那天见过若锦之后,曾经去她寝室玩过,两人倒是很聊得来,已经成了朋友。此时她与若锦和艾迪正聊着kurt-cobain和nirvana(涅??乐队,科特科本曾是主唱,后开枪自杀),几人都对smells-like-teen-spirit一曲颇为欣赏。她们倒并未注意旁边的情况。
郑晓君注意着姬洛凌的同时,不由自主地时不时看看若锦,听着她们几人聊天内容。她虽然也说自己喜欢摇滚,但其实还是听流行居多,听的摇滚对旋律的要求也比较接近流行乐。像nirvana或者radiohead这样的乐队是她欣赏不来的,即便她也知道这两个是大牌。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郑晓君这样的女孩可以喜欢爵士乐,灵魂乐这种对一般国内大众来说还不太接受的音乐风格,确是因为她向往自由的个性。但人们所追求的自由其实也是分类别的,如若锦这种,需要不拘一格的自由——可以极致发泄,也可以俏皮灵动,还可以静如处子。她们所追求的可以说是“可以追求一切的自由”。因她们所思所想,所同情之中也包含了世界的阴暗面。因而吵闹的grunge,或者迷幻摇滚,她们都能听到这里面深沉而真挚的声音。
要说十几岁的女孩,有这样的心胸不是简单一句话的事。若锦能够敞开胸怀,真诚地聆听别人,还是拜米兰昆德拉所赐。
她第一次被这位法籍捷克裔作家所震撼,是源于他的一段描述。昆德拉曾经在他的《笑忘录》中介绍过一个捷克语词汇,叫做“力脱斯特”(litost),这是一个很难在其他语种中找到对应词汇的词语,简单而言,是指突然发现我们自身的可悲境况后产生的自我折磨的状态。
“为了医治我们自身的可悲,比较常见的药方是爱。因为绝对被爱的人是不可悲的。因为被爱的人身上所有的缺陷都被爱的目光补救了。绝对的爱实际上追求的是同一的愿望,譬如我们爱着的人应该和我们在各方面一样,他不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会幸福地回忆的过去。可是,一旦绝对同一的幻想破灭,爱就成了不断产生称之为力脱思特那种不尽烦恼的源泉。对人所共有的不完美有着深切体会的人,相对来说并不怎么会受到力脱思特的冲击。他所阅尽的自身的可悲,对他来说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力托斯特因而特属于初出茅庐的年纪,它是青春的点缀。
人在面对力脱斯特时有两种基本反应,如果我们面对的人比我们更弱,我们会找到一个借口伤害他;而如果我们面对的人比我们强,我们只能选择一种迂回的报复,或用莫须有的罪名,或通过自杀以达到杀人的目的等等。譬如说,没有演奏天赋的孩子拉小提琴时故意出错以掩盖自己的缺陷,错得让老师发疯甚至把他扔出窗外,孩子掉落下去,但高兴地想着那恶毒的老师将以杀人罪受到指控。
在力脱斯特所带来的自我折磨之后产生的是报复的*,其目的是让同伴显示出和我们一样可悲,这样的话报复就永远显示不出它真正的动机,它被虚假的理由掩盖。于是,力脱思特永远与病态的虚伪脱不掉关系。”(引自《笑忘录》)
若锦曾经觉得爱情就是要如此绝对。可是看过这样一段话之后,她再也无话可说。有什么办法呢?别人都已经把你的心理剖析到底了,那就留点尊严吧。不过,她真的渐渐理解了,爱情不是这样的。
而她能够听到各种音乐风格下的真实的声音,是因为她原本就有昆德拉所说的empathy,即同感力。与怜悯的,居高临下的同情(sympathy)不一样,这是一种真正为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只是,经他的解释,若锦更加清楚了这两个词语的区别。此后,她更不会随意评判他人。
而如郑晓君这样的,则是需要安静的自由。她的灵魂是轻盈的,性格却是稳定的,没有不安全的因子。有些艺术家就是如此,吵闹混乱的音乐会让他们头痛。
这样的两种人,其实可以很好的互补,成为至交好友。但显然对郑晓君和若锦而言,没能拥有那个时机。因她们恰恰相遇在姬洛凌的身旁。
几人在临近的桌子吃着饭。
若锦和艾迪坐在一边,仍然若有所思,慢悠悠地嚼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