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神秘莫测的悬案故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原名伍员,子胥是他的字。他帮助吴国强大起来,整军经武,不久就攻破楚国,使吴国成为霸主。后来,吴王夫差在如何对待越国等问题上受到欺蒙,伍子胥屡谏不听。最后,伍子胥竟被赐剑自尽,被称为千古奇冤。
伍子胥奔吴
伍子胥的生年不详。因为他曾受封于申(今河南南阳市北),所以历史上又称他为申胥。
伍子胥的父亲名叫伍奢,哥哥名叫伍尚。伍奢很受楚平王的信任,做了楚平王太子的太傅。当时楚平王的手下有个叫费无忌的人,被任命做了太子建的少傅。费无忌很妒忌伍奢备受平王和太子的宠信,便想讨好平王,并千方百计离间平王和伍奢的关系。
有一天,费无忌对平王说:“太子年龄已经不小了,该给他娶妻了。”平王听了他的话,便为太子从秦国娶妻,并派费无忌前往迎亲。可是费无忌迎亲回来后却对平王说:“秦女是个绝色女子,王不如自娶之,再另为太子聘娶个女子就是了。”平王被他说动了心,便自己娶了秦女。费无忌便因此而讨得了平王的欢心。
过了不久,费无忌又对平王说:“城父(楚邑,在今河南宝丰县东)是我国的北方重镇,对城父的城墙应该大加修固,并派太子亲自去镇守,这样既可以和北方交通,又可以收南方之利,这就得到天下了。”平王听信了他的话,便把太子建派到城父去了。
过了一年,即到了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费无忌向平王诬陷太子和伍奢说:“太子因为君王娶了他的妻,对王很不满。现在他和伍奢打算领着方城(楚国在北方所修的长城)外的人背叛。他们自以为占据方城,就如同一个诸侯国一样,又有齐、晋两国辅助他们,他们必将危害楚国,应及早着手解决。”平王听信了费无忌的话,便把伍奢召来质问。伍奢回答说:“君王有了一次过错(指娶太子的妻)就已经够严重了,为什么还要听信诬陷之辞!”平王听了大怒,便把伍奢囚禁起来,并派方城司马奋扬前去杀太子建。奋扬知道太子是被诬陷的,便暗中把太子放跑了。太子建逃奔到了宋国。
费无忌又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有才能,如果不除掉,恐怕将会成为楚国的后患。可以让伍奢以父命召他的两个儿子,他的两个儿子就一定会来。”于是平王使人对伍奢说:“你能把你的两个儿子召来,就饶你活命,否则就将处死!”伍奢说:“老大伍尚心地仁慈,听到我的召唤将会到来。老二伍员性情刚毅,能成大事,他看到来了不会有好结果,是一定不会来的。”楚王不信他的话,便派人以伍奢的名义去召他的两个儿子。
平王派出的使者找到伍尚和伍员后,便对他们说:“你们跟我回去,便可以放了你们的父亲。否则,你们的父亲就难逃活命了。”听了使者的话,伍尚打算跟使者回去。伍员说:“楚王召我兄弟,并不是真想给父亲以生路,而是怕不能斩草除根,留下后患,因此以父命诈召我二人。我二人一回去,必定与父俱死无疑,对挽救父亲的生命不起任何作用。所以我们如果回去,就正中他们的圈套,以后就没有人能为父亲报仇了。现在我们不如逃奔到别国去,将来好借别国的力量报仇,切不可走共同灭亡之路!”伍尚说:“我知道,就是回去了也不能保全父命。但只恨他们以保全父命的名义召我,我不听召,就是不孝。将来一旦父亲被害,仇也不可不报。所以我决定回去与父同死,你可以留下来,将来好为父报仇。现在你赶快逃走吧!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尽孝道。”于是伍尚跟使者回去了。伍奢见伍员没有来,感叹道:“楚国的君臣恐怕将要吃不成安稳饭了!”楚王果然把伍奢和伍尚一起杀害了。
因为太子建逃奔到宋国,所以伍员也逃到了宋国。但因正赶上宋国内乱,伍员和太子建又从宋国逃到郑国。郑国本来待他们二人很好,可是由于太子建受到了晋国的唆使利诱,答应给晋国做内应,帮助晋国夺取郑国。郑国恼火了,一怒之下,便把太子建抓起来杀了。伍员恐慌了,便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连夜逃出了郑国。
伍子胥决定逃往吴国。当他到达吴、楚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时,看到楚国的士兵盘查甚严,关门口还挂着伍子胥的画像,过往行人都要与画像对照一番,确认不是伍子胥以后才放行。伍子胥报仇心切,当时又没有其他退路,所以陷入了极度的忧愤之中。他在旅舍一夜不能入睡,一头黑发居然在一夜之间全变成白色。于是,后人便流传着一句俗语:“伍子胥过昭关,须发皆白。”这一来,伍子胥就成了一个白发老翁,守关土兵都辨认不出来他了。于是顺利地过了昭关,进入吴国。
拥立阖闾
伍子胥来到吴国,为了不被人认出,以躲避楚国的追杀,便披发装疯,涂面赤脚,沿街乞讨。街市上的人见了,没有人能认出他是谁。只有一个善于相面的人见了他以后,惊讶道:“经我相面的人多了,还不曾见过像这个人的相貌!这大概是个外国的士臣吧!”于是相者便把这情况报告给了吴王僚。吴王僚便命相者带此人来见。吴王僚的庶兄公子光听说这一消息,暗自高兴,心想:“我听说楚王杀了忠臣伍奢,他的儿子伍子胥既有勇,又有智,一定是他因想报父仇而来到了吴国。”因此便想暗中结交他。
再说相者到街上找到了伍子胥,便带他去见吴王僚。吴王僚见伍子胥体形伟壮,身高一丈,腰粗十围,气度确实不凡。同伍子胥一连谈了三天,滔滔不绝,而且语无重复。吴王僚不禁赞叹道:“真是一位贤人啊!”从此便让他参与谋划军国大事。伍子胥见过吴王僚之后,公子光便把他接回府中,与他促膝而谈,向他倾吐肺腑,两人便结成了知心朋友。
周敬王二年(前518),吴楚两国边境上的两家女子因采桑叶发生争执,继而两家互相攻杀,接着边境上的两县又互相攻杀。吴王听到消息大怒,便派公子光率兵伐楚,攻取了楚国的居巢(今安徽六安县东北)、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东)两邑。于是伍子胥乘机向吴王僚建议说:“楚国完全可以攻破,希望大王再遣公子光伐楚。”公子光却对吴王说:“伍子胥因为父兄被楚王杀害,想报私仇,才劝王伐楚。其实现在楚国还不可能攻破呢!”公子光这一说,伍子胥立即领悟到,公子光并非真的认为现在楚不可伐,而是想先集中精力夺取王位,而后向外建立功业。
原来公子光认为,吴国的王位本应由他继承,而不应当由僚继承。要说理由,得上溯到吴王寿梦的时候。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老大叫诸樊,老二叫余祭,老三叫余昧,老四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博学多才的大贤者季扎。因为季扎贤,所以寿梦决定把王位传给他。寿梦死后,季扎却对王位让而不受,于是就暂由老大诸樊做国君。诸樊死后,又把君位传给了老二余祭,想通过兄弟依次相传,最后还是传给季扎,以实现先君的遗愿,所以余祭死后,又传位给老三余昧。可是老三死后,季扎还是不肯即君位,而国又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大臣们便商量,决定由余昧的儿子僚继承君位,这就是吴王僚。但公子光对这种安排却愤愤不平。因为他的父亲是老大诸樊,既然叔父季扎不愿继位,那就应该由寿梦的嫡长孙、也就是由他公子光来即位,而轮不到僚。为把君位从僚的手中夺过来,他已暗中做了多年的准备。伍子胥很清楚公子光的心思,又看公子光的才能远在僚之上,一旦夺得君位,将会成为一代有为的君主。依靠他,自己为父兄报仇的希望也就可能实现了,所以他决定帮助公子光实现其愿望。
吴王僚是个很武勇的人,而且平时戒备森严,要想对他下手,也是很不容易的。这时伍子胥想起他曾结交过一位叫专诸的勇士,此人不仅有万人莫敌之勇,而且有一副侠肝义胆,正是帮助公子光实现其目标的理想人选。于是,伍子胥便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伍子胥自己却暂时隐居起来,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到郊外过起了农耕生活,以静观事态的变化。
公子光多年的经营终究没有白费。周敬王五年,他瞅准了一个机会,利用专诸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夺得了王位。公子光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专诸却因刺杀僚而当场丧了命。公子光为了报答他,让他的儿子做了吴国的卿。伍子胥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实现自己宿愿的时机就要到来了。
公子光即位做了吴王,他就是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一上台,立即召来伍子胥,让他辅佐自己,参与军国大计。伍子胥从此获得了大展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为他实现替父兄报仇提供了可能。
吴王阉阊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他梦想着能够西破强楚,南灭越国,北威齐晋,称霸中原。为此,他使贤任能,励精图治,并施恩行惠,以争取民心。
一天,阖闾问伍子胥:“我想使国家富强,并成就霸王之业,怎样做才行呢?”伍子胥回答说:“凡是想巩固君位、治理好人民、建立霸王之业的人,都必先修筑好城廓,完善守备,充实仓廪,加强军力,这就是办法。”阖闾很赞同他的意见,便把修缮城廓、完善守备的任务交给伍子胥。伍子胥接受了任务,便积极行动起来。他察看山川河流,认真审视地形,规划建造坚固的城廓,并修建仓库,打造兵器,使吴国的武备大大增强。阖闾对此十分满意。
周敬王六年(即吴王阉闾元年)六月,楚国的伯嚭也逃奔到吴国来了。伍子胥对伯嚭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有人问他为什么高兴,他回答说:“我的仇怨和伯嚭相同,这就叫同病相怜,同忧相救。”阖闾对伯嚭不了解,不敢加以任用,便问伍子胥:“伯嚭是个什么样的人?”伍子胥回答说:“伯嚭是楚国左尹(相当于副丞相)伯州犁的孙子。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了伯州犁,因此伯嚭就逃了出来。他听说我在吴国,所以就到吴国来了。请您接见他吧。”于是阖闾便让伯嚭做了吴国的大夫,让他与伍子胥一起参与国事。
在伍子胥的帮助下,阖闾终于稳定了在吴国的统治地位,并加强了吴国的实力。从此以后,他就开始积极向外发展了。
鞭楚王尸
楚国是吴国的近邻。吴国要想向外发展,楚国是最大的障碍。阖闾想,只要首先攻破强楚,越国自然就不成问题了。这样就可以先称霸东南,进而再北上争霸中原。
周敬王八年十二月的一天,吴王阖闾对伍子胥说:“当初您劝僚伐楚的时候,我知道事情是能够成功的,但因为我怕他让我去伐楚,误了我的大事,又不愿意别人夺取伐楚之功,所以才竭力阻挠您的伐楚计划。现在我将亲自完成伐楚的功业,你看该实行什么样的战略呢?”于是伍子胥献计说:“楚国的政治混乱,执政的人大多互相不和,有事互相推诿,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我们正可利用这一点;既加剧其执政者相互间的矛盾,又可以打击和削弱楚国的实力。”阖闾问:“那该怎么做呢?”伍子胥说:“我们可以组织三支军队,轮番对楚国进行袭击。第一支军队去攻楚国,楚国必然出动大军迎战;楚军一来,我们就迅速撤退。等楚军回去了,我们再出动第二支军队袭击他们;等他们来迎战,我们又迅速撤退。这样不停地轮番袭击,必然使楚国疲于奔命。同时每一次袭击对楚国所造成的破坏,以及因反击无功而造成的楚国执政者之间的相互指责,都必然加剧楚国政治的混乱。这样到楚军疲惫已极、政治上也更加混乱的时候,我再派三军一齐出动,必然大获全胜。”听了伍子胥的建议,阖闾连声称好,便依计而行。
经过一番准备之后,从第二年开始,吴国便对楚国实行轮番袭击的战略。吴国先出动军队攻打楚国的夷邑(在今安徽亳县东南),又侵袭潜邑(今安徽霍山县南)和六邑(今安徽六安市东北)。楚国匆忙派左司马戌率军前往救援,吴军便迅速撤走了。接着吴军再次攻楚,包围了楚国的弦邑(今河南息县南),兵锋一直抵达豫章。当楚国派大军抵御时,吴军又迅速撤走了,这样轮番不间断地对楚发动袭击,楚军从此开始疲于奔命。
为了保证对楚作战的胜利,周敬王九年(前511),伍子胥又向阉间推荐孙武。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所著《孙子兵法》十三篇流传至今,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重视。但当时孙武还隐居在吴国,很少为人所知,是伍子胥发现了他这个人才,并及时地把他推荐给吴王。有了这样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做将领,吴国对楚作战就更有胜利的把握了。
不久,阖闾得知吴国遗失多年的一把名叫湛卢的宝剑被楚昭王得到了,于是大怒,当即决定由伍子胥、孙武和伯嚭率军伐楚,一定要夺回湛卢剑。当时要论各方面的准备情况,吴国还不宜对楚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过在阖闾的盛怒之下,伍子胥等也只好听从。当时楚国有一位贤臣,名叫子期,颇得人心,又善于用兵。伍子胥想,如果楚国用子期为将,要想打赢这一仗,就很难有把握了。于是他心生一计,派人放出空气说:“吴国最怕同楚国的子常打仗,如果楚国让子常为将,吴兵就将避免和他交锋,而将军队迅速撤回。吴国最希望楚国能用子期为将,如果用子期为将,吴军就一定能打败楚军,并杀死子期。”昏庸的楚昭王本来已经任命子期为将了,听了吴国放出的空气,不加思索,便信以为真,于是又把子期撤了下来,重新任命子常为将。结果这次打了败仗,丢失了两个城邑。吴国在获得夺取二邑的战果之后,也就迅速撤回了。因为伍子胥、孙武和伯嚭心里都清楚,现在对楚发动全面进攻的时机还不成熟,打一仗,给阖闾出出气就是了。
周敬王十四年,即吴王阖闾即位的第九年,阖闾要破楚入郢(今湖北江陵)之心已经急不可待了。一天,他对伍子胥和孙武二人说:“开始你们说时机不成熟,楚国的郢都还不可攻破,现在你们看怎样了?”伍、孙二人见吴王的决心已定,很难再说服他等待,便向阖闾献计,应利用蔡、唐二国与楚国的矛盾,联合蔡、唐二国以伐楚。吴王阖闾采纳了他们的意见,于是吴国联合蔡、唐向楚发起大规模进攻。
吴军与楚军夹汉水而布阵。吴王的弟弟夫概瞅准了一个机会,率领他的部下五千人对楚发起攻击,紧接着大军掩杀过去,把楚军打得大败。楚军统帅子常因战败而逃奔到郑国去了。楚军群龙无首,溃散逃窜。
吴军乘胜追击,五战五胜,一直攻入了楚国的郢都。楚昭王逃奔到随国去了。
吴王阖闾破楚入郢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其首功,应归之于伍子胥多年来的精心谋划。
伍子胥的家仇也终于得报了。使他感到遗憾的是楚平王已死。昭王又已外逃,无法对活人下手。为了解恨,他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搬出平王的尸体,对尸体抽打了三百鞭,又用左脚踩着尸体的腹部,右手抠出尸体的双眼,讥诮地说:“谁让你听信谗言,杀害我的父兄呢?你今天落得这个下场,不冤枉吧!”随后将平王焚骨扬灰。
这时楚臣申包胥逃亡在山中,他与伍子胥本是好朋友。他听说伍子胥在郢都掘墓鞭尸,便派人前去责备伍子胥说:“您报仇,也太过分了吧。您本是平王的臣子,现在居然对平王掘墓鞭尸,这样来报仇,您的做法也太不顾及天道了吧!”伍子胥对来人说;“请为我回申包胥,就说我日暮而路远,不得不倒行而逆施。”
吴军对郢都的占领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申包胥从秦国搬来了救兵,楚军也重整旗鼓与秦军联合杀来,而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又趁阖闾在楚、国内空虚之机,跑回国去自己称王。与此同时,越王允常也兴兵攻吴。形势骤然变得对吴国十分不利,吴国不得不从郢都撤兵了。
但吴国并没有就此放弃打击楚国的战略方针。过了两年,阖闾又派其子夫差率兵伐楚,并夺取了番地(大约在今江西鄱阳湖附近)。楚因惧怕吴国再来侵犯郢都,便把国都迁到(今湖北宜城)去了。
攻破越国
周敬王二十六年,阖间以越不出兵跟从他伐楚为罪名,兴兵伐越。越王勾践领兵迎击。两军在今浙江嘉兴市西南交战,结果吴军被打得大败,阖闾一只脚的大拇指也被越人击伤了。吴国只好收兵而回。
阖闾受伤后一病不起。但这时吴王还没立太子,他感到自己快要不行了,便开始考虑立太子的事。伍子胥也很为这事犯愁。他希望阖闾能有一位好的继承人,使他千辛万苦辅佐阖闾创立的功业能得以保持。正在这时,夫差来求助伍子胥,说:“父王想立太子,除了我,还有谁更合适呢?父王十分信任您,这事就全听您一句话了。”伍子胥从平日对夫差的了解,认为他在诸公子中,确实是立太子的理想人选,就决定帮助他,于是他对夫差说:“大王还未拿定主意,我这次进去一说,就将决定了。您就放心吧。”恰巧在这时,阖闾召伍子胥进去商量立太子的事,伍子胥便乘机对吴王说:“我听说,王业的废坏,往往是由于后继无人;王业的兴盛,则在于能够选立贤嗣。依我看,要... -->>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原名伍员,子胥是他的字。他帮助吴国强大起来,整军经武,不久就攻破楚国,使吴国成为霸主。后来,吴王夫差在如何对待越国等问题上受到欺蒙,伍子胥屡谏不听。最后,伍子胥竟被赐剑自尽,被称为千古奇冤。
伍子胥奔吴
伍子胥的生年不详。因为他曾受封于申(今河南南阳市北),所以历史上又称他为申胥。
伍子胥的父亲名叫伍奢,哥哥名叫伍尚。伍奢很受楚平王的信任,做了楚平王太子的太傅。当时楚平王的手下有个叫费无忌的人,被任命做了太子建的少傅。费无忌很妒忌伍奢备受平王和太子的宠信,便想讨好平王,并千方百计离间平王和伍奢的关系。
有一天,费无忌对平王说:“太子年龄已经不小了,该给他娶妻了。”平王听了他的话,便为太子从秦国娶妻,并派费无忌前往迎亲。可是费无忌迎亲回来后却对平王说:“秦女是个绝色女子,王不如自娶之,再另为太子聘娶个女子就是了。”平王被他说动了心,便自己娶了秦女。费无忌便因此而讨得了平王的欢心。
过了不久,费无忌又对平王说:“城父(楚邑,在今河南宝丰县东)是我国的北方重镇,对城父的城墙应该大加修固,并派太子亲自去镇守,这样既可以和北方交通,又可以收南方之利,这就得到天下了。”平王听信了他的话,便把太子建派到城父去了。
过了一年,即到了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费无忌向平王诬陷太子和伍奢说:“太子因为君王娶了他的妻,对王很不满。现在他和伍奢打算领着方城(楚国在北方所修的长城)外的人背叛。他们自以为占据方城,就如同一个诸侯国一样,又有齐、晋两国辅助他们,他们必将危害楚国,应及早着手解决。”平王听信了费无忌的话,便把伍奢召来质问。伍奢回答说:“君王有了一次过错(指娶太子的妻)就已经够严重了,为什么还要听信诬陷之辞!”平王听了大怒,便把伍奢囚禁起来,并派方城司马奋扬前去杀太子建。奋扬知道太子是被诬陷的,便暗中把太子放跑了。太子建逃奔到了宋国。
费无忌又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有才能,如果不除掉,恐怕将会成为楚国的后患。可以让伍奢以父命召他的两个儿子,他的两个儿子就一定会来。”于是平王使人对伍奢说:“你能把你的两个儿子召来,就饶你活命,否则就将处死!”伍奢说:“老大伍尚心地仁慈,听到我的召唤将会到来。老二伍员性情刚毅,能成大事,他看到来了不会有好结果,是一定不会来的。”楚王不信他的话,便派人以伍奢的名义去召他的两个儿子。
平王派出的使者找到伍尚和伍员后,便对他们说:“你们跟我回去,便可以放了你们的父亲。否则,你们的父亲就难逃活命了。”听了使者的话,伍尚打算跟使者回去。伍员说:“楚王召我兄弟,并不是真想给父亲以生路,而是怕不能斩草除根,留下后患,因此以父命诈召我二人。我二人一回去,必定与父俱死无疑,对挽救父亲的生命不起任何作用。所以我们如果回去,就正中他们的圈套,以后就没有人能为父亲报仇了。现在我们不如逃奔到别国去,将来好借别国的力量报仇,切不可走共同灭亡之路!”伍尚说:“我知道,就是回去了也不能保全父命。但只恨他们以保全父命的名义召我,我不听召,就是不孝。将来一旦父亲被害,仇也不可不报。所以我决定回去与父同死,你可以留下来,将来好为父报仇。现在你赶快逃走吧!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尽孝道。”于是伍尚跟使者回去了。伍奢见伍员没有来,感叹道:“楚国的君臣恐怕将要吃不成安稳饭了!”楚王果然把伍奢和伍尚一起杀害了。
因为太子建逃奔到宋国,所以伍员也逃到了宋国。但因正赶上宋国内乱,伍员和太子建又从宋国逃到郑国。郑国本来待他们二人很好,可是由于太子建受到了晋国的唆使利诱,答应给晋国做内应,帮助晋国夺取郑国。郑国恼火了,一怒之下,便把太子建抓起来杀了。伍员恐慌了,便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连夜逃出了郑国。
伍子胥决定逃往吴国。当他到达吴、楚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时,看到楚国的士兵盘查甚严,关门口还挂着伍子胥的画像,过往行人都要与画像对照一番,确认不是伍子胥以后才放行。伍子胥报仇心切,当时又没有其他退路,所以陷入了极度的忧愤之中。他在旅舍一夜不能入睡,一头黑发居然在一夜之间全变成白色。于是,后人便流传着一句俗语:“伍子胥过昭关,须发皆白。”这一来,伍子胥就成了一个白发老翁,守关土兵都辨认不出来他了。于是顺利地过了昭关,进入吴国。
拥立阖闾
伍子胥来到吴国,为了不被人认出,以躲避楚国的追杀,便披发装疯,涂面赤脚,沿街乞讨。街市上的人见了,没有人能认出他是谁。只有一个善于相面的人见了他以后,惊讶道:“经我相面的人多了,还不曾见过像这个人的相貌!这大概是个外国的士臣吧!”于是相者便把这情况报告给了吴王僚。吴王僚便命相者带此人来见。吴王僚的庶兄公子光听说这一消息,暗自高兴,心想:“我听说楚王杀了忠臣伍奢,他的儿子伍子胥既有勇,又有智,一定是他因想报父仇而来到了吴国。”因此便想暗中结交他。
再说相者到街上找到了伍子胥,便带他去见吴王僚。吴王僚见伍子胥体形伟壮,身高一丈,腰粗十围,气度确实不凡。同伍子胥一连谈了三天,滔滔不绝,而且语无重复。吴王僚不禁赞叹道:“真是一位贤人啊!”从此便让他参与谋划军国大事。伍子胥见过吴王僚之后,公子光便把他接回府中,与他促膝而谈,向他倾吐肺腑,两人便结成了知心朋友。
周敬王二年(前518),吴楚两国边境上的两家女子因采桑叶发生争执,继而两家互相攻杀,接着边境上的两县又互相攻杀。吴王听到消息大怒,便派公子光率兵伐楚,攻取了楚国的居巢(今安徽六安县东北)、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东)两邑。于是伍子胥乘机向吴王僚建议说:“楚国完全可以攻破,希望大王再遣公子光伐楚。”公子光却对吴王说:“伍子胥因为父兄被楚王杀害,想报私仇,才劝王伐楚。其实现在楚国还不可能攻破呢!”公子光这一说,伍子胥立即领悟到,公子光并非真的认为现在楚不可伐,而是想先集中精力夺取王位,而后向外建立功业。
原来公子光认为,吴国的王位本应由他继承,而不应当由僚继承。要说理由,得上溯到吴王寿梦的时候。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老大叫诸樊,老二叫余祭,老三叫余昧,老四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博学多才的大贤者季扎。因为季扎贤,所以寿梦决定把王位传给他。寿梦死后,季扎却对王位让而不受,于是就暂由老大诸樊做国君。诸樊死后,又把君位传给了老二余祭,想通过兄弟依次相传,最后还是传给季扎,以实现先君的遗愿,所以余祭死后,又传位给老三余昧。可是老三死后,季扎还是不肯即君位,而国又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大臣们便商量,决定由余昧的儿子僚继承君位,这就是吴王僚。但公子光对这种安排却愤愤不平。因为他的父亲是老大诸樊,既然叔父季扎不愿继位,那就应该由寿梦的嫡长孙、也就是由他公子光来即位,而轮不到僚。为把君位从僚的手中夺过来,他已暗中做了多年的准备。伍子胥很清楚公子光的心思,又看公子光的才能远在僚之上,一旦夺得君位,将会成为一代有为的君主。依靠他,自己为父兄报仇的希望也就可能实现了,所以他决定帮助公子光实现其愿望。
吴王僚是个很武勇的人,而且平时戒备森严,要想对他下手,也是很不容易的。这时伍子胥想起他曾结交过一位叫专诸的勇士,此人不仅有万人莫敌之勇,而且有一副侠肝义胆,正是帮助公子光实现其目标的理想人选。于是,伍子胥便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伍子胥自己却暂时隐居起来,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到郊外过起了农耕生活,以静观事态的变化。
公子光多年的经营终究没有白费。周敬王五年,他瞅准了一个机会,利用专诸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夺得了王位。公子光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专诸却因刺杀僚而当场丧了命。公子光为了报答他,让他的儿子做了吴国的卿。伍子胥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实现自己宿愿的时机就要到来了。
公子光即位做了吴王,他就是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一上台,立即召来伍子胥,让他辅佐自己,参与军国大计。伍子胥从此获得了大展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为他实现替父兄报仇提供了可能。
吴王阉阊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他梦想着能够西破强楚,南灭越国,北威齐晋,称霸中原。为此,他使贤任能,励精图治,并施恩行惠,以争取民心。
一天,阖闾问伍子胥:“我想使国家富强,并成就霸王之业,怎样做才行呢?”伍子胥回答说:“凡是想巩固君位、治理好人民、建立霸王之业的人,都必先修筑好城廓,完善守备,充实仓廪,加强军力,这就是办法。”阖闾很赞同他的意见,便把修缮城廓、完善守备的任务交给伍子胥。伍子胥接受了任务,便积极行动起来。他察看山川河流,认真审视地形,规划建造坚固的城廓,并修建仓库,打造兵器,使吴国的武备大大增强。阖闾对此十分满意。
周敬王六年(即吴王阉闾元年)六月,楚国的伯嚭也逃奔到吴国来了。伍子胥对伯嚭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有人问他为什么高兴,他回答说:“我的仇怨和伯嚭相同,这就叫同病相怜,同忧相救。”阖闾对伯嚭不了解,不敢加以任用,便问伍子胥:“伯嚭是个什么样的人?”伍子胥回答说:“伯嚭是楚国左尹(相当于副丞相)伯州犁的孙子。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了伯州犁,因此伯嚭就逃了出来。他听说我在吴国,所以就到吴国来了。请您接见他吧。”于是阖闾便让伯嚭做了吴国的大夫,让他与伍子胥一起参与国事。
在伍子胥的帮助下,阖闾终于稳定了在吴国的统治地位,并加强了吴国的实力。从此以后,他就开始积极向外发展了。
鞭楚王尸
楚国是吴国的近邻。吴国要想向外发展,楚国是最大的障碍。阖闾想,只要首先攻破强楚,越国自然就不成问题了。这样就可以先称霸东南,进而再北上争霸中原。
周敬王八年十二月的一天,吴王阖闾对伍子胥说:“当初您劝僚伐楚的时候,我知道事情是能够成功的,但因为我怕他让我去伐楚,误了我的大事,又不愿意别人夺取伐楚之功,所以才竭力阻挠您的伐楚计划。现在我将亲自完成伐楚的功业,你看该实行什么样的战略呢?”于是伍子胥献计说:“楚国的政治混乱,执政的人大多互相不和,有事互相推诿,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我们正可利用这一点;既加剧其执政者相互间的矛盾,又可以打击和削弱楚国的实力。”阖闾问:“那该怎么做呢?”伍子胥说:“我们可以组织三支军队,轮番对楚国进行袭击。第一支军队去攻楚国,楚国必然出动大军迎战;楚军一来,我们就迅速撤退。等楚军回去了,我们再出动第二支军队袭击他们;等他们来迎战,我们又迅速撤退。这样不停地轮番袭击,必然使楚国疲于奔命。同时每一次袭击对楚国所造成的破坏,以及因反击无功而造成的楚国执政者之间的相互指责,都必然加剧楚国政治的混乱。这样到楚军疲惫已极、政治上也更加混乱的时候,我再派三军一齐出动,必然大获全胜。”听了伍子胥的建议,阖闾连声称好,便依计而行。
经过一番准备之后,从第二年开始,吴国便对楚国实行轮番袭击的战略。吴国先出动军队攻打楚国的夷邑(在今安徽亳县东南),又侵袭潜邑(今安徽霍山县南)和六邑(今安徽六安市东北)。楚国匆忙派左司马戌率军前往救援,吴军便迅速撤走了。接着吴军再次攻楚,包围了楚国的弦邑(今河南息县南),兵锋一直抵达豫章。当楚国派大军抵御时,吴军又迅速撤走了,这样轮番不间断地对楚发动袭击,楚军从此开始疲于奔命。
为了保证对楚作战的胜利,周敬王九年(前511),伍子胥又向阉间推荐孙武。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所著《孙子兵法》十三篇流传至今,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重视。但当时孙武还隐居在吴国,很少为人所知,是伍子胥发现了他这个人才,并及时地把他推荐给吴王。有了这样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做将领,吴国对楚作战就更有胜利的把握了。
不久,阖闾得知吴国遗失多年的一把名叫湛卢的宝剑被楚昭王得到了,于是大怒,当即决定由伍子胥、孙武和伯嚭率军伐楚,一定要夺回湛卢剑。当时要论各方面的准备情况,吴国还不宜对楚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过在阖闾的盛怒之下,伍子胥等也只好听从。当时楚国有一位贤臣,名叫子期,颇得人心,又善于用兵。伍子胥想,如果楚国用子期为将,要想打赢这一仗,就很难有把握了。于是他心生一计,派人放出空气说:“吴国最怕同楚国的子常打仗,如果楚国让子常为将,吴兵就将避免和他交锋,而将军队迅速撤回。吴国最希望楚国能用子期为将,如果用子期为将,吴军就一定能打败楚军,并杀死子期。”昏庸的楚昭王本来已经任命子期为将了,听了吴国放出的空气,不加思索,便信以为真,于是又把子期撤了下来,重新任命子常为将。结果这次打了败仗,丢失了两个城邑。吴国在获得夺取二邑的战果之后,也就迅速撤回了。因为伍子胥、孙武和伯嚭心里都清楚,现在对楚发动全面进攻的时机还不成熟,打一仗,给阖闾出出气就是了。
周敬王十四年,即吴王阖闾即位的第九年,阖闾要破楚入郢(今湖北江陵)之心已经急不可待了。一天,他对伍子胥和孙武二人说:“开始你们说时机不成熟,楚国的郢都还不可攻破,现在你们看怎样了?”伍、孙二人见吴王的决心已定,很难再说服他等待,便向阖闾献计,应利用蔡、唐二国与楚国的矛盾,联合蔡、唐二国以伐楚。吴王阖闾采纳了他们的意见,于是吴国联合蔡、唐向楚发起大规模进攻。
吴军与楚军夹汉水而布阵。吴王的弟弟夫概瞅准了一个机会,率领他的部下五千人对楚发起攻击,紧接着大军掩杀过去,把楚军打得大败。楚军统帅子常因战败而逃奔到郑国去了。楚军群龙无首,溃散逃窜。
吴军乘胜追击,五战五胜,一直攻入了楚国的郢都。楚昭王逃奔到随国去了。
吴王阖闾破楚入郢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其首功,应归之于伍子胥多年来的精心谋划。
伍子胥的家仇也终于得报了。使他感到遗憾的是楚平王已死。昭王又已外逃,无法对活人下手。为了解恨,他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搬出平王的尸体,对尸体抽打了三百鞭,又用左脚踩着尸体的腹部,右手抠出尸体的双眼,讥诮地说:“谁让你听信谗言,杀害我的父兄呢?你今天落得这个下场,不冤枉吧!”随后将平王焚骨扬灰。
这时楚臣申包胥逃亡在山中,他与伍子胥本是好朋友。他听说伍子胥在郢都掘墓鞭尸,便派人前去责备伍子胥说:“您报仇,也太过分了吧。您本是平王的臣子,现在居然对平王掘墓鞭尸,这样来报仇,您的做法也太不顾及天道了吧!”伍子胥对来人说;“请为我回申包胥,就说我日暮而路远,不得不倒行而逆施。”
吴军对郢都的占领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申包胥从秦国搬来了救兵,楚军也重整旗鼓与秦军联合杀来,而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又趁阖闾在楚、国内空虚之机,跑回国去自己称王。与此同时,越王允常也兴兵攻吴。形势骤然变得对吴国十分不利,吴国不得不从郢都撤兵了。
但吴国并没有就此放弃打击楚国的战略方针。过了两年,阖闾又派其子夫差率兵伐楚,并夺取了番地(大约在今江西鄱阳湖附近)。楚因惧怕吴国再来侵犯郢都,便把国都迁到(今湖北宜城)去了。
攻破越国
周敬王二十六年,阖间以越不出兵跟从他伐楚为罪名,兴兵伐越。越王勾践领兵迎击。两军在今浙江嘉兴市西南交战,结果吴军被打得大败,阖闾一只脚的大拇指也被越人击伤了。吴国只好收兵而回。
阖闾受伤后一病不起。但这时吴王还没立太子,他感到自己快要不行了,便开始考虑立太子的事。伍子胥也很为这事犯愁。他希望阖闾能有一位好的继承人,使他千辛万苦辅佐阖闾创立的功业能得以保持。正在这时,夫差来求助伍子胥,说:“父王想立太子,除了我,还有谁更合适呢?父王十分信任您,这事就全听您一句话了。”伍子胥从平日对夫差的了解,认为他在诸公子中,确实是立太子的理想人选,就决定帮助他,于是他对夫差说:“大王还未拿定主意,我这次进去一说,就将决定了。您就放心吧。”恰巧在这时,阖闾召伍子胥进去商量立太子的事,伍子胥便乘机对吴王说:“我听说,王业的废坏,往往是由于后继无人;王业的兴盛,则在于能够选立贤嗣。依我看,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