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谁是弃子 (1/2)
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木兰无长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去陈郡的路途相对于魏国到夏国来说实在是有些远,而贺穆兰和狄叶飞这次带出来的大军足足有一万,行军速度自然是比之前更慢,按照拓跋焘的估算,哪怕他们日夜赶路,至少也要二十天才能赶到洛阳附近.
大军出动,必定是粮草先行.狄叶飞是崔浩的弟子,所以在后勤上面完全不用操心,自有汉臣负责调配,贺穆兰甚至有些嫉妒高车虎贲的辎重队.
这么多人马车驾浩浩荡荡南下,虽然真正可作战的人数只有一万,但加上辎重和其他非战斗人员,拓跋焘居然不要脸的号称五万大军,实在是把向来实事求是的贺穆兰羞得脸皮发紧.
谁叫这个时代这么落后呢,又没有人真的会数到底有没有五万人,一看到人头滚滚都吓晕过去了.
尤其鲜卑人还都是两马到三马配置……
此时魏国的对外战争已经告一段落,突然有这么一支大军南下,顿时惊起四方查探.
各国在平城,魏境都有探子,平城更是居住着许多国家的使者,所以拓跋焘最倚重的年轻将领贺穆兰号称带着五万大军离开平城,立刻就有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四处打探消息,倒让白鹭官揪出了不少人.
这其中最担心虎贲军动向的,自然是隔江的刘宋了.
宋帝刘义隆体弱多病,虽极有治国才能,无奈一年倒有半年在养病,国政全由其弟刘义康把持.
刘义隆是个经营型的君主,在他的手上,东晋凋敝的民生开始恢复,百业复兴,商路畅通,国库一年比一年丰盈,他也一直存着"恢复中原"之志,不过却认为恢复中原之前必须先经营好南地,否则一旦北伐不成,灭国就在眼前.
而刘义康则是积极进取派的核心人物,他们认为胡人随时都可能南下,应当先积极联合诸国,冷武备,以包围之势让魏国无法发展.
魏国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国中杂胡林立各种矛盾逐步加深,利用外交加武力的手段,就可以不停削弱魏国的国力,哪怕现在不能看出什么成果,一旦矛盾日积月累,就会出现弊病.一旦弊病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从内部瓦解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
如此一来,便可以从中找到北伐的时机.
宋帝是正统,又有才能,无奈随时会嗝屁,而且由于刘宋权臣,出自谢氏的谢晦曾经杀了刘义隆之前的皇帝,刘义隆的兄长刘义符,所以被继位的刘义隆以"弑主"之名斩首与建康,引起士族震动.
谢晦之乱不过是几年前的事情,谢晦死了,还拖累了一大串谢氏子弟,谢家子弟因此元气大伤,对其态度有所改变.
反观刘义康不占名分,但受宋帝刘义隆信任,又是年富力强的年纪,还获得了军中将领们的支持,若不是刘义隆最倚重的名将檀道济在军中坐镇,使得各方不敢异动,说不得"黄袍加身"的历史事件就要提前几百年了.
刘义隆原本对其兄弟毫不见疑,但随着他身体越来越坏,刘义康在各国的动作越来越多,再多的信任也开始出现裂痕.
尤其是魏国皇帝拓跋焘的一封信,直指北凉及柔然,胡夏诸国只知有"刘义康"而不知有"刘义隆",并谴责刘义隆无视之前的盟约,以巨额的财物贿赂诸国与诸族,让他们接受刘义康的号令.
随信奉上的还有柳元景的供词.柳元景出身大族,是刘义隆亲自提□□的有才之士,准备留在朝中所用的,如今却成了宋国暗中出使各国的使者,甚至还成了魏国的阶下囚,当时就气的刘义隆差点吐血.
最让刘义隆心惊的,自然是刘义康的野心和信中表现出的不臣之意.
两国来使,递交国书,非国君不赐予节杖不可出使,因为使节代表的是国家和君主的意志,哪怕刘义康身为皇弟和摄政王,也不可以用他的名义代表宋国来签订任何条约.
刘义隆十七岁登基,登基时和拓跋焘差不多年纪,但拓跋焘五湖四海都跑遍了,他却因为体弱每日不得出宫,原本就多疑的他自是对刘义康升起了忌惮之心,开始暗中查探.
这一查探不要紧,刘义康竟然把他潜心培养的肱骨之才全部当做使臣派了出去!这些使臣有些被魏国抓住,有的因为诸国不敢得罪魏国而被送去了魏国,还有的干脆就死在了路途中!
此时的刘义隆才二十三岁,朝中都是老臣,他和拓跋焘一样面临着需要提拔年轻官员和将领的问题,拓跋焘还能不拘一格提拔人才,被门阀士族把控的刘宋要想挑选到既忠心又门第高贵还有才能的人才简直是难上加难.
这一下,刘宋未来二十年的良才顿时折损了一大半,这些人都是刘义隆从各士族和高门里挑选出来的子弟,未来甚至可以升任到家主的地位辅佐与他,却因为刘义康的煽动而造成这般结果,刘义隆杀了他的心都有了.
刘义康本身没有多少财产,这么多贿赂各国的财物自然不是出自他的府上,等待再查,刘义隆十七岁登基至今苦心积累的内库被挪用了大半,这可不是国库,乃是皇帝的私库,谁敢挪用!
刘义康胆大妄为到如此地步,刘义隆再不作为,.[,!]那就是圣人脾气了.
偏偏刘义隆是个性格极为坚忍,越想除掉某人就对某人越好的脾气,当初谢晦会死,也是被捧杀的结果.
刘义隆对刘义□□出了疑心,不但不训斥他,质问他为何做出如此僭越的行为,反倒屡屡封赏他,感激他为了国事尽心尽力,引得刘义康感激涕零,亲自到兄长身边伺候汤药,凡事绝不假他人之手.
这边两人兄友弟恭,暗地里却都在小心戒备.刘义隆派出使节命令宋国大将檀道济留意刘义康的行动,时刻提防他会反叛;而刘义康则是频频刺探内宫,想知道兄弟最近态度大变的原因是为了什么.
就在两人貌合神离又亲密到不可思议之时,贺穆兰的军队南下了,而且浩浩荡荡朝着南方而来.
若拓跋焘知道,自己派出贺穆兰攻打袁家邬壁的举动会让刘家两兄弟立刻暂时放下所有的猜忌,恐怕怎么也不会这么早让贺穆兰前往陈郡.
刘义隆每到换季之时哮喘就会发作,如今正是冬春交际之时,所以刘义隆才如此隐忍,只敢暗自动作,北魏号称五万大军的虎贲军南下,两人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拓跋焘要安内,而是拓跋焘想要攻打宋国了.
刘义康自己做了那么多动作,送出去的使臣回来的少失踪或死掉的多,早就知道瞒不过魏国的耳目,事实上,他如此动作,本就是为了找到一个能够撕毁盟约趁机收复河南的理由.
一知道魏国先违约南下,刘义康立刻请命,想要以"背信"之名劝说北凉,吐谷浑和北燕共同发兵,趁机收复河南.
刘义隆一边恨他鲁莽,一边又希望借助他的能力和威望抵御外敌,只能先下令让他在边境陈重兵观察魏军动向,再根据情况调兵遣将,派出使臣.
"豫州的宗主们可以大用!"刘义康跪在兄长的榻前,"只要陛下愿意以江南的土地和爵位相赐,他们一定愿意... -->>
去陈郡的路途相对于魏国到夏国来说实在是有些远,而贺穆兰和狄叶飞这次带出来的大军足足有一万,行军速度自然是比之前更慢,按照拓跋焘的估算,哪怕他们日夜赶路,至少也要二十天才能赶到洛阳附近.
大军出动,必定是粮草先行.狄叶飞是崔浩的弟子,所以在后勤上面完全不用操心,自有汉臣负责调配,贺穆兰甚至有些嫉妒高车虎贲的辎重队.
这么多人马车驾浩浩荡荡南下,虽然真正可作战的人数只有一万,但加上辎重和其他非战斗人员,拓跋焘居然不要脸的号称五万大军,实在是把向来实事求是的贺穆兰羞得脸皮发紧.
谁叫这个时代这么落后呢,又没有人真的会数到底有没有五万人,一看到人头滚滚都吓晕过去了.
尤其鲜卑人还都是两马到三马配置……
此时魏国的对外战争已经告一段落,突然有这么一支大军南下,顿时惊起四方查探.
各国在平城,魏境都有探子,平城更是居住着许多国家的使者,所以拓跋焘最倚重的年轻将领贺穆兰号称带着五万大军离开平城,立刻就有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四处打探消息,倒让白鹭官揪出了不少人.
这其中最担心虎贲军动向的,自然是隔江的刘宋了.
宋帝刘义隆体弱多病,虽极有治国才能,无奈一年倒有半年在养病,国政全由其弟刘义康把持.
刘义隆是个经营型的君主,在他的手上,东晋凋敝的民生开始恢复,百业复兴,商路畅通,国库一年比一年丰盈,他也一直存着"恢复中原"之志,不过却认为恢复中原之前必须先经营好南地,否则一旦北伐不成,灭国就在眼前.
而刘义康则是积极进取派的核心人物,他们认为胡人随时都可能南下,应当先积极联合诸国,冷武备,以包围之势让魏国无法发展.
魏国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国中杂胡林立各种矛盾逐步加深,利用外交加武力的手段,就可以不停削弱魏国的国力,哪怕现在不能看出什么成果,一旦矛盾日积月累,就会出现弊病.一旦弊病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从内部瓦解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
如此一来,便可以从中找到北伐的时机.
宋帝是正统,又有才能,无奈随时会嗝屁,而且由于刘宋权臣,出自谢氏的谢晦曾经杀了刘义隆之前的皇帝,刘义隆的兄长刘义符,所以被继位的刘义隆以"弑主"之名斩首与建康,引起士族震动.
谢晦之乱不过是几年前的事情,谢晦死了,还拖累了一大串谢氏子弟,谢家子弟因此元气大伤,对其态度有所改变.
反观刘义康不占名分,但受宋帝刘义隆信任,又是年富力强的年纪,还获得了军中将领们的支持,若不是刘义隆最倚重的名将檀道济在军中坐镇,使得各方不敢异动,说不得"黄袍加身"的历史事件就要提前几百年了.
刘义隆原本对其兄弟毫不见疑,但随着他身体越来越坏,刘义康在各国的动作越来越多,再多的信任也开始出现裂痕.
尤其是魏国皇帝拓跋焘的一封信,直指北凉及柔然,胡夏诸国只知有"刘义康"而不知有"刘义隆",并谴责刘义隆无视之前的盟约,以巨额的财物贿赂诸国与诸族,让他们接受刘义康的号令.
随信奉上的还有柳元景的供词.柳元景出身大族,是刘义隆亲自提□□的有才之士,准备留在朝中所用的,如今却成了宋国暗中出使各国的使者,甚至还成了魏国的阶下囚,当时就气的刘义隆差点吐血.
最让刘义隆心惊的,自然是刘义康的野心和信中表现出的不臣之意.
两国来使,递交国书,非国君不赐予节杖不可出使,因为使节代表的是国家和君主的意志,哪怕刘义康身为皇弟和摄政王,也不可以用他的名义代表宋国来签订任何条约.
刘义隆十七岁登基,登基时和拓跋焘差不多年纪,但拓跋焘五湖四海都跑遍了,他却因为体弱每日不得出宫,原本就多疑的他自是对刘义康升起了忌惮之心,开始暗中查探.
这一查探不要紧,刘义康竟然把他潜心培养的肱骨之才全部当做使臣派了出去!这些使臣有些被魏国抓住,有的因为诸国不敢得罪魏国而被送去了魏国,还有的干脆就死在了路途中!
此时的刘义隆才二十三岁,朝中都是老臣,他和拓跋焘一样面临着需要提拔年轻官员和将领的问题,拓跋焘还能不拘一格提拔人才,被门阀士族把控的刘宋要想挑选到既忠心又门第高贵还有才能的人才简直是难上加难.
这一下,刘宋未来二十年的良才顿时折损了一大半,这些人都是刘义隆从各士族和高门里挑选出来的子弟,未来甚至可以升任到家主的地位辅佐与他,却因为刘义康的煽动而造成这般结果,刘义隆杀了他的心都有了.
刘义康本身没有多少财产,这么多贿赂各国的财物自然不是出自他的府上,等待再查,刘义隆十七岁登基至今苦心积累的内库被挪用了大半,这可不是国库,乃是皇帝的私库,谁敢挪用!
刘义康胆大妄为到如此地步,刘义隆再不作为,.[,!]那就是圣人脾气了.
偏偏刘义隆是个性格极为坚忍,越想除掉某人就对某人越好的脾气,当初谢晦会死,也是被捧杀的结果.
刘义隆对刘义□□出了疑心,不但不训斥他,质问他为何做出如此僭越的行为,反倒屡屡封赏他,感激他为了国事尽心尽力,引得刘义康感激涕零,亲自到兄长身边伺候汤药,凡事绝不假他人之手.
这边两人兄友弟恭,暗地里却都在小心戒备.刘义隆派出使节命令宋国大将檀道济留意刘义康的行动,时刻提防他会反叛;而刘义康则是频频刺探内宫,想知道兄弟最近态度大变的原因是为了什么.
就在两人貌合神离又亲密到不可思议之时,贺穆兰的军队南下了,而且浩浩荡荡朝着南方而来.
若拓跋焘知道,自己派出贺穆兰攻打袁家邬壁的举动会让刘家两兄弟立刻暂时放下所有的猜忌,恐怕怎么也不会这么早让贺穆兰前往陈郡.
刘义隆每到换季之时哮喘就会发作,如今正是冬春交际之时,所以刘义隆才如此隐忍,只敢暗自动作,北魏号称五万大军的虎贲军南下,两人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拓跋焘要安内,而是拓跋焘想要攻打宋国了.
刘义康自己做了那么多动作,送出去的使臣回来的少失踪或死掉的多,早就知道瞒不过魏国的耳目,事实上,他如此动作,本就是为了找到一个能够撕毁盟约趁机收复河南的理由.
一知道魏国先违约南下,刘义康立刻请命,想要以"背信"之名劝说北凉,吐谷浑和北燕共同发兵,趁机收复河南.
刘义隆一边恨他鲁莽,一边又希望借助他的能力和威望抵御外敌,只能先下令让他在边境陈重兵观察魏军动向,再根据情况调兵遣将,派出使臣.
"豫州的宗主们可以大用!"刘义康跪在兄长的榻前,"只要陛下愿意以江南的土地和爵位相赐,他们一定愿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