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蚁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无论益都与金陵筹算得再精,至多也只能算是“运筹帷幄”;当后方的计谋已定时,究竟能否取胜,还是只有看前线的“决胜千里”。≧
金陵、益都,乃至临汾、大都各地的视线聚焦处,——济宁路,正烽火连天。
计济宁路的辖地,北至肥城、郓城;南至虞城、砀山;西至单州;东至泗水,占地并不太广。虽然说因为有大运河在其境内的关系,所以在太平的时候商业较为繁荣,但是按其户数而言,战乱前也不过才有居民万余户,人口不到十万人。而现如今,自益都的燕军入境后,加上王保保从河南等处调集来的兵马,算在一起,只敌我士卒就已不下五六万之数。
咫尺之地,两国对垒;方寸境内,强军云集。
燕军以赵过为领,察罕军以王保保为统帅,分据险要,各逞智勇,恶战连连,争雄不已。战况之恶,实近年少见;剑拔弩张之势,难以用言语道出。或者说“血流千里”有些夸大,但“膏野尽赤”却是一点不虚。
实际上,这场仗打到现在,早已出乎了双方的本意。不论敌我,皆心知肚明,早已不再是为了争一路之地,干系的乃是本军之兴衰。
也因此,巨野一战,赵过虽侥幸胜之,王保保却败而不馁,尽管退去了单州、成武,依然整束装备,积极待战。也更因此,李和尚、杨万虎虽强渡山阳湖成功,却仍旧丝毫不敢大意,没有半分的欢喜得意。
借用邓舍才传入泰安的令旨中话语来说,就是:“小胜而已,任重道远。”
——泰安是燕军在前线的大本营,所以令旨先下到了此处。
在令旨中,邓舍并详细地分析了济宁路的现状、敌我情形。
“以运河为界,划济宁路为两半,则运河东现在我手,而运河西才只不过半在我手。运河之西,北为郓城、巨野,南为单州、虞城,在我手者是郓城、巨野,而不在我手者是单州、虞城。
“保保虽然遭到了巨野之败,但实力犹存。据报,他日前又才得了曹州等地的援军千人,现正在单州、成武固守以待临汾之救。又据报,东平路的鞑子亦获察罕军令,有欲南下之意。而且,我虽得兖州,济州还没有能攻克;又,郓城、巨野、嘉祥间,多有保保残军出没。是我军遂胜巨野,而犹处险中也。一着不慎,便会有两面受敌、各营难以呼应的危险。吾闻之:‘宜将剩勇追穷寇,切莫沽名学霸王’。诸军,勉之!”
东平路接壤济宁路,便就在济宁路的北边。邓舍的这道令旨,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王保保军还没有被歼灭,察罕的临汾援军又随时能到,且东平路也有出军南下的动静。赵过、李和尚、杨万虎、庆千兴等部现如今的处境,其实是非常危险的,绝不能因为小胜就自矜得意。”
与令旨一同送至军中的,还有对下一步作战行动的具体部署。
留守泰安的邓承志、潘贤二等人,按照这个部署,给分布在前线的各军、各营分别一一传下军令。皆用快骑送递,近处如庆千兴,远处如赵过。
庆千兴得令,又分送给杨万虎、李和尚;赵过得令,又分送给胡忠、高延世。巨野、山阳湖战后至今,各军休养还不足十日,便又再起干戈。
……
巨野西北,郓城。
郓城这个地方很有名气的,特别是在说书人的话本里,凡是说水浒人物的故事,大多都会提到郓城。因为梁山泊的第一条好汉及时雨宋江宋公明,便曾经在郓城做过押司。自宋以来,说书在民间兴起;入元,更又杂剧兴旺,梁山泊的故事因而得以了广泛的流传,不敢说妇孺皆知,至少也是人多有闻。
只不过,郓城的名气虽大,实则县城并不很大。受了战火的蹂躏,县城内住民更加是变得稀少,时当上午,城门处几乎不见人踪。
县城外二十里处,扎了一座军营。帅帐中,正有一位小将军揪然不乐。
他手中拿了一页文书,正过来、倒过去地看了几遍,气哼哼地丢在案上,叉腿箕坐,转头对右手边的一人说道:“真是岂有此理!”
“将军为何怒?”
“巨野、山阳湖打得热火朝天,偏就咱郓城安安静静!眼见着赵左丞攻下了巨野,老杨、老李也打过了山阳湖。偏就咱郓城没半个敌踪!好容易等到主公令下,泰安传来这道军令,却又只叫咱扫荡周边。大功劳都落到了别人头上,俺带了千骑在此,莫非只是来旁观看戏?真可恼也。”
这位苦恼怒的小将军,正是高延世,而他右手边的那人却是苏白羽,乃其部将之一。
苏白羽哑然,说道:“当初,将军随左丞渡河、奔袭巨野,来郓城可是你主动要求的。而且,当时左丞大人也只是令将军扼守要塞、不要放了曹州、东平路的只兵半卒过境便算是功劳一件;而将军至郓城,未足三日便将县城攻下,已经是功上加功。虽然没有能参与巨野、山阳湖之战,又何必抱怨?”
“啪”的一声,高延世猛地拍了下案几,怒道:“不错,当初来郓城是俺主动要求的!可是,俺为何主动要求来郓城?还不就是因为郓城比邻东平路,俺以为东平的鞑子必不会坐视巨野被围而不救,而只要他们敢来相救,咱们在郓城便就能有一场好仗可打!却又怎能知晓,那东平的鞑子却竟胆小如鼠,中了泰安之计,从始至终,居然连半个军卒都没有派过来!教俺苦苦等候至今。你来说,这怎能不教俺觉得可恼?”
却原来他当初主动请缨、前来郓城是打的这个主意。
老实说,他的这个主意还真算是打得不错。与其随赵过攻打巨野,群将济济,功劳难显;还真是不如独领一军,另立功劳。只可惜,如意算盘只打响了半边,东平路的元军根本不与他配合。
所谓“中了泰安之计”,他说的乃是潘贤二之计。为了防止东平路的敌人南下,给赵过造成压力,潘贤二献计给邓承志,请布疑阵,做出欲攻东平之势,以使东平之敌不敢妄动。东平元军果然中计。
苏白羽说道:“东平的鞑子虽然没有南下,将军未能与之一战;但据军报,在巨野一战中,左丞所部主力损耗甚大,惟将军却因为远处郓城而能够独以军全。济宁的战事至此,至多算是打了前半场,当与王保保及临汾的鞑子援军决战之时,料来... -->>
无论益都与金陵筹算得再精,至多也只能算是“运筹帷幄”;当后方的计谋已定时,究竟能否取胜,还是只有看前线的“决胜千里”。≧
金陵、益都,乃至临汾、大都各地的视线聚焦处,——济宁路,正烽火连天。
计济宁路的辖地,北至肥城、郓城;南至虞城、砀山;西至单州;东至泗水,占地并不太广。虽然说因为有大运河在其境内的关系,所以在太平的时候商业较为繁荣,但是按其户数而言,战乱前也不过才有居民万余户,人口不到十万人。而现如今,自益都的燕军入境后,加上王保保从河南等处调集来的兵马,算在一起,只敌我士卒就已不下五六万之数。
咫尺之地,两国对垒;方寸境内,强军云集。
燕军以赵过为领,察罕军以王保保为统帅,分据险要,各逞智勇,恶战连连,争雄不已。战况之恶,实近年少见;剑拔弩张之势,难以用言语道出。或者说“血流千里”有些夸大,但“膏野尽赤”却是一点不虚。
实际上,这场仗打到现在,早已出乎了双方的本意。不论敌我,皆心知肚明,早已不再是为了争一路之地,干系的乃是本军之兴衰。
也因此,巨野一战,赵过虽侥幸胜之,王保保却败而不馁,尽管退去了单州、成武,依然整束装备,积极待战。也更因此,李和尚、杨万虎虽强渡山阳湖成功,却仍旧丝毫不敢大意,没有半分的欢喜得意。
借用邓舍才传入泰安的令旨中话语来说,就是:“小胜而已,任重道远。”
——泰安是燕军在前线的大本营,所以令旨先下到了此处。
在令旨中,邓舍并详细地分析了济宁路的现状、敌我情形。
“以运河为界,划济宁路为两半,则运河东现在我手,而运河西才只不过半在我手。运河之西,北为郓城、巨野,南为单州、虞城,在我手者是郓城、巨野,而不在我手者是单州、虞城。
“保保虽然遭到了巨野之败,但实力犹存。据报,他日前又才得了曹州等地的援军千人,现正在单州、成武固守以待临汾之救。又据报,东平路的鞑子亦获察罕军令,有欲南下之意。而且,我虽得兖州,济州还没有能攻克;又,郓城、巨野、嘉祥间,多有保保残军出没。是我军遂胜巨野,而犹处险中也。一着不慎,便会有两面受敌、各营难以呼应的危险。吾闻之:‘宜将剩勇追穷寇,切莫沽名学霸王’。诸军,勉之!”
东平路接壤济宁路,便就在济宁路的北边。邓舍的这道令旨,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王保保军还没有被歼灭,察罕的临汾援军又随时能到,且东平路也有出军南下的动静。赵过、李和尚、杨万虎、庆千兴等部现如今的处境,其实是非常危险的,绝不能因为小胜就自矜得意。”
与令旨一同送至军中的,还有对下一步作战行动的具体部署。
留守泰安的邓承志、潘贤二等人,按照这个部署,给分布在前线的各军、各营分别一一传下军令。皆用快骑送递,近处如庆千兴,远处如赵过。
庆千兴得令,又分送给杨万虎、李和尚;赵过得令,又分送给胡忠、高延世。巨野、山阳湖战后至今,各军休养还不足十日,便又再起干戈。
……
巨野西北,郓城。
郓城这个地方很有名气的,特别是在说书人的话本里,凡是说水浒人物的故事,大多都会提到郓城。因为梁山泊的第一条好汉及时雨宋江宋公明,便曾经在郓城做过押司。自宋以来,说书在民间兴起;入元,更又杂剧兴旺,梁山泊的故事因而得以了广泛的流传,不敢说妇孺皆知,至少也是人多有闻。
只不过,郓城的名气虽大,实则县城并不很大。受了战火的蹂躏,县城内住民更加是变得稀少,时当上午,城门处几乎不见人踪。
县城外二十里处,扎了一座军营。帅帐中,正有一位小将军揪然不乐。
他手中拿了一页文书,正过来、倒过去地看了几遍,气哼哼地丢在案上,叉腿箕坐,转头对右手边的一人说道:“真是岂有此理!”
“将军为何怒?”
“巨野、山阳湖打得热火朝天,偏就咱郓城安安静静!眼见着赵左丞攻下了巨野,老杨、老李也打过了山阳湖。偏就咱郓城没半个敌踪!好容易等到主公令下,泰安传来这道军令,却又只叫咱扫荡周边。大功劳都落到了别人头上,俺带了千骑在此,莫非只是来旁观看戏?真可恼也。”
这位苦恼怒的小将军,正是高延世,而他右手边的那人却是苏白羽,乃其部将之一。
苏白羽哑然,说道:“当初,将军随左丞渡河、奔袭巨野,来郓城可是你主动要求的。而且,当时左丞大人也只是令将军扼守要塞、不要放了曹州、东平路的只兵半卒过境便算是功劳一件;而将军至郓城,未足三日便将县城攻下,已经是功上加功。虽然没有能参与巨野、山阳湖之战,又何必抱怨?”
“啪”的一声,高延世猛地拍了下案几,怒道:“不错,当初来郓城是俺主动要求的!可是,俺为何主动要求来郓城?还不就是因为郓城比邻东平路,俺以为东平的鞑子必不会坐视巨野被围而不救,而只要他们敢来相救,咱们在郓城便就能有一场好仗可打!却又怎能知晓,那东平的鞑子却竟胆小如鼠,中了泰安之计,从始至终,居然连半个军卒都没有派过来!教俺苦苦等候至今。你来说,这怎能不教俺觉得可恼?”
却原来他当初主动请缨、前来郓城是打的这个主意。
老实说,他的这个主意还真算是打得不错。与其随赵过攻打巨野,群将济济,功劳难显;还真是不如独领一军,另立功劳。只可惜,如意算盘只打响了半边,东平路的元军根本不与他配合。
所谓“中了泰安之计”,他说的乃是潘贤二之计。为了防止东平路的敌人南下,给赵过造成压力,潘贤二献计给邓承志,请布疑阵,做出欲攻东平之势,以使东平之敌不敢妄动。东平元军果然中计。
苏白羽说道:“东平的鞑子虽然没有南下,将军未能与之一战;但据军报,在巨野一战中,左丞所部主力损耗甚大,惟将军却因为远处郓城而能够独以军全。济宁的战事至此,至多算是打了前半场,当与王保保及临汾的鞑子援军决战之时,料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