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蚁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秋天,我益都可以缓过劲来。……,主公,臣以为,召劳力之举,势在必行,实在拖延不得!当与求粮并为我益都目前之两桩要紧之事。”
姬宗周吧唧吧唧了嘴,有心辩驳,想道:“缺粮而召劳力,太过冒险。一旦粮食紧缺,出现断口,供应不上,必然导致民乱。”却忽然想起近日来益都官场里掀起的一股暗潮,终于还是把辩驳压下,点头说道,“是,是。颜大人高瞻远瞩,所言甚是。”
他想起来的所谓“益都官场之暗潮”,并非别的,还是与立妃有关。
罗官奴有喜的消息传出之后,因察罕来袭而暂时消失的这股风潮,也又再度重新出现。很多人私下里都认为,较之罗李郎,颜之希的官运显然更加亨通,且更能得邓舍信任。比较家世,颜之希更远胜罗李郎。
又有传言,颜淑容自去到海东,邓舍曾多次派人送礼物与她,分明十分地照顾与喜爱。甚至送给颜淑容的东西,比给罗官奴等的还多。再加上罗官奴有喜后,邓舍只是决定把她接来益都,除此之外,没有半句话说。据此推断,他们皆以为邓舍若要立妃,九成九必为颜淑容无异。
颜淑容若为王妃,颜之希就是邓舍的岳父级人物。
姬宗周为人圆滑,拉拢颜之希还来不及,自然不会为些甚么公事之类的与他产生矛盾与不和。即使现在讨论的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他也一样甘愿退避三舍。吹捧了颜之希两句,坐在一边儿,不再说话。
邓舍问罗李郎,道:“罗卿有何看法?”
“姬公、颜公说的都对。两位大人所忧虑的,也皆有道理。这又缺粮、又缺劳力,确实不好办。
“据臣的统计,益都、莱州、泰安、以及长白山周边,还有益都南边的一些州县缺乏劳力的情况最为严重。这些地方,也是兵灾最为严重的地方。十户不存其六。所存之民中,也是多为老弱妇幼。
“而东南沿海、益都东、北各地,因并非敌我主要的交战区,劳力缺乏的情况倒是不太明显。又且,劳力缺乏的府县,也往往就是农田遭害、沟渠受损较为严重的所在。因为当察罕走时,他曾经专门派了一支部队去干这些事。破坏农田、坍塌沟渠。极其之可恨。臣也对此做过统计,要想把受损的农田、沟渠全部恢复,所需之劳力数目是很大的。
“综合上述情况,以臣之见,颜公所言似乎更有道理一点。尽管如今我海东缺粮,劳力却的确是非召不可的。要不然,不止会耽误来年的春耕,来年秋耕,乃至下一季的春秋耕种,怕也会受到耽误。”
罗李郎看了颜之希与姬宗周一眼,他久随在邓舍身边,是当之无愧的亲信,早在双城、平壤的时候,就参见过很多次的军事会议,对邓舍一贯以来的战后建设之构想可谓是非常了解。
他接着说道:“不过姬公担忧粮不足而召劳力,或会导致民间不稳,也不无道理。臣以为,当今之上策,不外乎两法。
“要么,以田地为饵,迁海东丽人、女真人,或者吸引淮泗、晋冀的流民来我益都。察罕来犯,虽然对我山东的民生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却也因其来犯的缘故,奉主公之命,这一段来,我山东各地又借机杀了不少的地方豪强,清楚了许多的察罕余孽,收归官有的农田数量着实不少。
“便例如益都,到现在为止,全府上下,民间能有百亩之田的人家,已经甚是罕见了。这件事是文平章负责的,主公应该比臣清楚。单单死在他手下的豪强,就不下百人。这也就使咱们得以掌控了大量的空闲田地。
“我海东如今固然缺粮,以闲田为饵,一如海东分田地的故事。臣以为,也不是召不来劳力的。”
察罕退走后,文华国、赵过、张歹儿等没有立刻就来益都城中,而是奉邓舍之命,开入了各个的主要交战区,先把依附过察罕的地主豪强们清理了一遍。如果按照比例来算,文华国杀的人还算少的。
因为,在察罕撤军的时候,很多益都地方的豪强自知留下来不会有好果子吃,跟着察罕一起走了。需要杀的人不多。
杀人最多的,是张歹儿。早在他克复莱州的当时,为保证海东援军能够安全地抵达,就搞过一次大搜查,全城捉拿投靠过关保的地主人家。十天之内,杀了五六百人。许多的地主豪强都是被满门抄斩。人头挂了满城。文华国入城时,还被吓了一跳,笑说张歹儿快赶上李邺了。
李邺在辽西,出了名的杀人狂。所得俘虏一个不留,投敌叛变株连九族。他在辽西不到一年,杀的人少说四五千。且更以亲手杀俘为乐。他因以寡敌众,挡住了世家宝北上的脚步,被元军视之为辽西“铁壁”。他又更因好杀俘、杀降,被元军视之为辽西“悍贼”。当然了,海东诸将,在元军的眼中,都是贼。但是能被元军一提起名字来,就必在其后缀个“贼”字的,邓舍、陈虎之下,李邺是第三个。
陈虎也是好杀人。早在朝鲜定州时,那会儿邓舍才得双城不久,他就曾因区区小事,一夜杀人数百。攻双城,邓舍负伤,又是他下的命令,允许将士屠城。乱世里为将,不铁血,不敢杀人不行,这也是没办法。不杀人无以立威。不过,陈虎、李邺杀的还多是敌人、小民。
文华国、张歹儿这一回,杀的却多为地主、豪强。有一些御史台的官员,便在文、张回城之前,还曾为此而上书邓舍,弹劾他们两个。说他们两人“太过滥杀,怕有损殿下仁厚之名”。
邓舍当面,对这些官员大加鼓励,表示赞许与认可,说他们说的很对,承诺会对文华国与张歹儿,狠狠地加以责罚。转过身,却又对文华国与张歹儿温言抚慰。造反不是请客吃饭,不能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造反是一场暴动,造反就是要杀人。
邓舍不是不知道地主阶级、文人儒士的重要性,但是中间派,可以拉拢。他对此也一直都是很积极地在拉拢。拉拢不过来的呢?顽固不化的分子,却非杀不可。
邓舍又新得益都不久,战乱才罢,为稳住局势,对待那些顽固的分子,更是要像秋风扫落叶,绝对不可容情。其中,他也还有另一方面的考虑,借此机会,也能把毛贵、王士诚的残余势力打掉一批。
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华国、张歹儿杀人的事儿,其实是办的不错的。邓舍当然要温言抚慰了。听了罗李郎的回答,他问道:“你说有两个办法。分田地是其一,另一个办法呢?又是甚么?”
“还是如海东故事。经历此战,士诚旧部多有折损,其所存者,战力也大大降低了。察罕如若卷土重来,他们定非敌手。既然如此,臣以为,不如干脆抽其精锐者,另组一军;用其老弱者,补充屯田。人数或不会太多,毕竟他们原本皆为士卒,可依旧用军法约束之,统一地用来整修农田、修葺沟渠,料来要论成效,应该会比寻常百姓更为好上许多。”
邓舍有意再对士诚旧军做一次改编,罗李郎是知道的。按照他的办法,既改编了军队,又补充了地方上的劳力,可谓一举两得。
罗李郎又道:“改编士诚旧军,事关军务。臣职在左右司,对此不敢妄言。一点浅见,可行与否,请主公裁断。”
邓舍一笑,说道:“军务之事,自然不该你说。不过,你这个提议还是不错的。可以考虑。然事关重大,不可轻断。待我将之给分省枢密院,着佟生养、李和尚等先议论个章程出来看看,然后再说罢。”
他从案几上,把左右司呈交递上来的折子拿在手中,收了笑容,说道:“察罕临撤军,还给咱们益都来上这一手。又是抢、又是烧,明明为来年做准备。若我所料不差,只要孛罗的忧患一解,至迟来年春夏,他定然还会再来。犹如蝗虫过境也似。我益都若被他再这么来一回?”叹了口气,“实在堪忧。”
堂上众人,皆默默无言。
邓舍转望堂外,去看夜色渐深。几颗寒星,远远地悬挂天边。寒风吹过,时有云层遮掩,星光时隐时现,仿佛摇摇欲坠。他不觉感从心来,低声吟诵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时间过的太快了,一天天的过去,察罕虽走,威胁却仍在不远之将来。能否在短日内,抚平战火的伤害,重整旗鼓,充满信心地迎接下一次的挑战?邓舍委实没有底。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
1,大都运粮。
大部分都是从江南运来的。元末,漕运断绝,大都缺粮,蒙元在大都附近搞了一些屯田,但杯水车薪。也有从陕西等地调粮,但调来的也不多。有人分析元朝灭亡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海运中断,运河也被切断”。
秋天,我益都可以缓过劲来。……,主公,臣以为,召劳力之举,势在必行,实在拖延不得!当与求粮并为我益都目前之两桩要紧之事。”
姬宗周吧唧吧唧了嘴,有心辩驳,想道:“缺粮而召劳力,太过冒险。一旦粮食紧缺,出现断口,供应不上,必然导致民乱。”却忽然想起近日来益都官场里掀起的一股暗潮,终于还是把辩驳压下,点头说道,“是,是。颜大人高瞻远瞩,所言甚是。”
他想起来的所谓“益都官场之暗潮”,并非别的,还是与立妃有关。
罗官奴有喜的消息传出之后,因察罕来袭而暂时消失的这股风潮,也又再度重新出现。很多人私下里都认为,较之罗李郎,颜之希的官运显然更加亨通,且更能得邓舍信任。比较家世,颜之希更远胜罗李郎。
又有传言,颜淑容自去到海东,邓舍曾多次派人送礼物与她,分明十分地照顾与喜爱。甚至送给颜淑容的东西,比给罗官奴等的还多。再加上罗官奴有喜后,邓舍只是决定把她接来益都,除此之外,没有半句话说。据此推断,他们皆以为邓舍若要立妃,九成九必为颜淑容无异。
颜淑容若为王妃,颜之希就是邓舍的岳父级人物。
姬宗周为人圆滑,拉拢颜之希还来不及,自然不会为些甚么公事之类的与他产生矛盾与不和。即使现在讨论的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他也一样甘愿退避三舍。吹捧了颜之希两句,坐在一边儿,不再说话。
邓舍问罗李郎,道:“罗卿有何看法?”
“姬公、颜公说的都对。两位大人所忧虑的,也皆有道理。这又缺粮、又缺劳力,确实不好办。
“据臣的统计,益都、莱州、泰安、以及长白山周边,还有益都南边的一些州县缺乏劳力的情况最为严重。这些地方,也是兵灾最为严重的地方。十户不存其六。所存之民中,也是多为老弱妇幼。
“而东南沿海、益都东、北各地,因并非敌我主要的交战区,劳力缺乏的情况倒是不太明显。又且,劳力缺乏的府县,也往往就是农田遭害、沟渠受损较为严重的所在。因为当察罕走时,他曾经专门派了一支部队去干这些事。破坏农田、坍塌沟渠。极其之可恨。臣也对此做过统计,要想把受损的农田、沟渠全部恢复,所需之劳力数目是很大的。
“综合上述情况,以臣之见,颜公所言似乎更有道理一点。尽管如今我海东缺粮,劳力却的确是非召不可的。要不然,不止会耽误来年的春耕,来年秋耕,乃至下一季的春秋耕种,怕也会受到耽误。”
罗李郎看了颜之希与姬宗周一眼,他久随在邓舍身边,是当之无愧的亲信,早在双城、平壤的时候,就参见过很多次的军事会议,对邓舍一贯以来的战后建设之构想可谓是非常了解。
他接着说道:“不过姬公担忧粮不足而召劳力,或会导致民间不稳,也不无道理。臣以为,当今之上策,不外乎两法。
“要么,以田地为饵,迁海东丽人、女真人,或者吸引淮泗、晋冀的流民来我益都。察罕来犯,虽然对我山东的民生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却也因其来犯的缘故,奉主公之命,这一段来,我山东各地又借机杀了不少的地方豪强,清楚了许多的察罕余孽,收归官有的农田数量着实不少。
“便例如益都,到现在为止,全府上下,民间能有百亩之田的人家,已经甚是罕见了。这件事是文平章负责的,主公应该比臣清楚。单单死在他手下的豪强,就不下百人。这也就使咱们得以掌控了大量的空闲田地。
“我海东如今固然缺粮,以闲田为饵,一如海东分田地的故事。臣以为,也不是召不来劳力的。”
察罕退走后,文华国、赵过、张歹儿等没有立刻就来益都城中,而是奉邓舍之命,开入了各个的主要交战区,先把依附过察罕的地主豪强们清理了一遍。如果按照比例来算,文华国杀的人还算少的。
因为,在察罕撤军的时候,很多益都地方的豪强自知留下来不会有好果子吃,跟着察罕一起走了。需要杀的人不多。
杀人最多的,是张歹儿。早在他克复莱州的当时,为保证海东援军能够安全地抵达,就搞过一次大搜查,全城捉拿投靠过关保的地主人家。十天之内,杀了五六百人。许多的地主豪强都是被满门抄斩。人头挂了满城。文华国入城时,还被吓了一跳,笑说张歹儿快赶上李邺了。
李邺在辽西,出了名的杀人狂。所得俘虏一个不留,投敌叛变株连九族。他在辽西不到一年,杀的人少说四五千。且更以亲手杀俘为乐。他因以寡敌众,挡住了世家宝北上的脚步,被元军视之为辽西“铁壁”。他又更因好杀俘、杀降,被元军视之为辽西“悍贼”。当然了,海东诸将,在元军的眼中,都是贼。但是能被元军一提起名字来,就必在其后缀个“贼”字的,邓舍、陈虎之下,李邺是第三个。
陈虎也是好杀人。早在朝鲜定州时,那会儿邓舍才得双城不久,他就曾因区区小事,一夜杀人数百。攻双城,邓舍负伤,又是他下的命令,允许将士屠城。乱世里为将,不铁血,不敢杀人不行,这也是没办法。不杀人无以立威。不过,陈虎、李邺杀的还多是敌人、小民。
文华国、张歹儿这一回,杀的却多为地主、豪强。有一些御史台的官员,便在文、张回城之前,还曾为此而上书邓舍,弹劾他们两个。说他们两人“太过滥杀,怕有损殿下仁厚之名”。
邓舍当面,对这些官员大加鼓励,表示赞许与认可,说他们说的很对,承诺会对文华国与张歹儿,狠狠地加以责罚。转过身,却又对文华国与张歹儿温言抚慰。造反不是请客吃饭,不能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造反是一场暴动,造反就是要杀人。
邓舍不是不知道地主阶级、文人儒士的重要性,但是中间派,可以拉拢。他对此也一直都是很积极地在拉拢。拉拢不过来的呢?顽固不化的分子,却非杀不可。
邓舍又新得益都不久,战乱才罢,为稳住局势,对待那些顽固的分子,更是要像秋风扫落叶,绝对不可容情。其中,他也还有另一方面的考虑,借此机会,也能把毛贵、王士诚的残余势力打掉一批。
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华国、张歹儿杀人的事儿,其实是办的不错的。邓舍当然要温言抚慰了。听了罗李郎的回答,他问道:“你说有两个办法。分田地是其一,另一个办法呢?又是甚么?”
“还是如海东故事。经历此战,士诚旧部多有折损,其所存者,战力也大大降低了。察罕如若卷土重来,他们定非敌手。既然如此,臣以为,不如干脆抽其精锐者,另组一军;用其老弱者,补充屯田。人数或不会太多,毕竟他们原本皆为士卒,可依旧用军法约束之,统一地用来整修农田、修葺沟渠,料来要论成效,应该会比寻常百姓更为好上许多。”
邓舍有意再对士诚旧军做一次改编,罗李郎是知道的。按照他的办法,既改编了军队,又补充了地方上的劳力,可谓一举两得。
罗李郎又道:“改编士诚旧军,事关军务。臣职在左右司,对此不敢妄言。一点浅见,可行与否,请主公裁断。”
邓舍一笑,说道:“军务之事,自然不该你说。不过,你这个提议还是不错的。可以考虑。然事关重大,不可轻断。待我将之给分省枢密院,着佟生养、李和尚等先议论个章程出来看看,然后再说罢。”
他从案几上,把左右司呈交递上来的折子拿在手中,收了笑容,说道:“察罕临撤军,还给咱们益都来上这一手。又是抢、又是烧,明明为来年做准备。若我所料不差,只要孛罗的忧患一解,至迟来年春夏,他定然还会再来。犹如蝗虫过境也似。我益都若被他再这么来一回?”叹了口气,“实在堪忧。”
堂上众人,皆默默无言。
邓舍转望堂外,去看夜色渐深。几颗寒星,远远地悬挂天边。寒风吹过,时有云层遮掩,星光时隐时现,仿佛摇摇欲坠。他不觉感从心来,低声吟诵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时间过的太快了,一天天的过去,察罕虽走,威胁却仍在不远之将来。能否在短日内,抚平战火的伤害,重整旗鼓,充满信心地迎接下一次的挑战?邓舍委实没有底。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
1,大都运粮。
大部分都是从江南运来的。元末,漕运断绝,大都缺粮,蒙元在大都附近搞了一些屯田,但杯水车薪。也有从陕西等地调粮,但调来的也不多。有人分析元朝灭亡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海运中断,运河也被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