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历史咨询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去进攻洛阳,南边的隋朝军队已经撤兵回援了,因此作为两路军队之中的一支,他已经没有继续西进的理由了,只是他此时身位夏王,朝廷上的命令多少要听一听,做一个样子出来就可以了。
不过窦建德心里面还有点担心,李唐在东面的压力,尤其是潼关的压力减少了之后,会不会重新向河东进军,毕竟太原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非凡,尤其是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的军队本来占据了潼关这一要塞,但是其粮草和军械却受制于长安,李世民有野心,这一点窦建德是看得出来的,听说之前在太原的时候,李世民不想放弃太原,因为占领了太原就意味着有大量的人口和田地,收上来的赋税和粮草足以支撑其军队自给自足,再不用受制于人,而藏匿于晋阳宫的大量军械也能够方便军队使用,所以直到李渊连发七道调兵命令之后,李世民才不甘心的撤退了,而他肯定不会就此死心的,很有可能还会出兵前来进攻。
窦建德派兵将太原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刘武周的军队原本就不算是很多,而且经过之前的那一场激战之后,他的部队损失严重,此时只剩下大约三四万的兵力,不过太原城虽然不像是长安和洛阳那样高大坚固,但是这也是一座大城池,想要拿下它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城内还有三四万的守军的情况下,强攻虽然可能得手,但是付出的代价必定是十分的沉重。
窦建德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军队出现太大的伤亡,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太原城受到太大的破坏,破坏了城池之后等到李世民的军队打过来就麻烦了,而且剧烈的攻城行动肯定会让太原城受到极大的影响,到时候城内一片狼藉,城外的居民跑的荒野千里,那太原城占领了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所以他第一时间就派出了自己的信使进城去面见那刘武周,既然不能轻易开战,那谈判也是可以的,只要刘武周不狮子大开口,那窦建德是愿意跟他交换的。
窦建德起事于河北,之所以在河北他能够那么容易就成功,主要的原因是河北的天灾人祸比较严重,百姓家破人亡生活过不下去的多,所以参加义军的也就多了,河北大大小小的义军没有一百支也有五十支,经过好几年的征战之后,能够保存下来并且发展起来的倒是不多,混的最好的就只有他窦建德一人了,就连驻守在涿郡的罗艺都败在他的手下,不过涿郡当年受到三征高句丽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最后一次,军中爆发了瘟疫,而涿郡也没能幸免,城中有很多百姓都感染了瘟疫,使得城中的人口锐减,要不是有大批隋军为征战留下来的军械粮草仓库支撑着,涿郡早就是一片鬼城了。
这让他想起了当年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当时的巨鹿一带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巨鹿、常山一带哀鸿遍野,死伤无数,犹如鬼城,而如今的情况跟当年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窦建德在当世颇有仁爱之名,这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在李唐席卷天下之际,很多人都能够被李唐所容纳,但是窦建德是绝对不能降唐的,这一点他心里清楚,李渊李世民的心中也清楚,原因就在于他在民间的名声太好了,这样的人即便是投降了,那也是统治者猜忌和怀疑的对象,毕竟民间有足够的支持,他随时可以扯旗造反,所以必定是落不了好下场的,这一现像即便是在和平时期也时有发生。
一些位极人臣的大臣,他们手握大权,必定为帝王家猜忌,像军中的大将,朝堂上的宰相等人,他们如果平日里道德上十分规范,十分亲民,处处以身作则,在民间素有威名的话,那么完了,这人肯定是活不长了。为什么?因为统治者心里会对其十分的忌惮,你这么好,民间的威望这么高,那你想干什么?相当皇帝吗?
权利的争斗历来都是十分血腥的,这一点谁都知道,因此有很多人会故作糊涂,身处高位而展示出一个不是很完美的自己,比如说道德败坏,贪财、好色、好赌等等,他们或许不是这样的人,但是却要这样做,而且还必须要这样做,还要让统治者知道他们的毛病,你得有把柄握在统治者的手中,这样的话他会认为能够拿捏住你,因此才会放心的重用你。
举一个例子,清朝中后期时候的曾国藩,当时他手中握着一支能征善战的湘军,而且无论是淮军的李鸿章还是捻军的左宗棠,都是他的门生,而当时的清廷虽然有几十万的八旗和绿营士兵,但是这些军队百余年未经战事,军纪松弛,战斗力低下,已经不能打仗了,遇到当时风生水起的太平军,他们一触即溃,根本就抵挡不了,而手握重兵,能够逆天改命的曾国藩一下子就成为了清廷关注的重点,说是关注,其实是猜忌,慈禧太后此人向来心狠手辣,在她看来,曾国藩的湘军越是能打,对清廷的威胁就越大,这个时候是他们帮着清廷打太平军,但是等到太平军被歼灭之后,他们会不会反过头来造自己的反?
于是清廷派人开始密切监视曾国藩的一举一动,甚至已经准备好了要除掉这个未来对帝国威胁很大的湘军将领了,曾国藩察觉到了危险,他很聪明,明知道自己写的家书会被清廷窃取,但是依旧故意在家书里面表现的对家里的财物和其他东西十分关心,这让慈溪等人的心里放心了下来,还通过曾国藩的家书抓到了他的很多贪墨土地,收受贿络的把柄,这样一来,被抓住了“把柄”的曾国藩总算是避免了被杀掉的危险,躲过了一劫。
PS:本来已经准备太监了,但是后来想一想,太监不是一件好事,尽管写的痛苦,成绩也很扑街,但是还是要坚持完本吧,不能把太监当成一种习惯,这一个月没写书,好像均定还上涨了五个,收藏倒是跌了300多。。。(未完待续。)
去进攻洛阳,南边的隋朝军队已经撤兵回援了,因此作为两路军队之中的一支,他已经没有继续西进的理由了,只是他此时身位夏王,朝廷上的命令多少要听一听,做一个样子出来就可以了。
不过窦建德心里面还有点担心,李唐在东面的压力,尤其是潼关的压力减少了之后,会不会重新向河东进军,毕竟太原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非凡,尤其是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的军队本来占据了潼关这一要塞,但是其粮草和军械却受制于长安,李世民有野心,这一点窦建德是看得出来的,听说之前在太原的时候,李世民不想放弃太原,因为占领了太原就意味着有大量的人口和田地,收上来的赋税和粮草足以支撑其军队自给自足,再不用受制于人,而藏匿于晋阳宫的大量军械也能够方便军队使用,所以直到李渊连发七道调兵命令之后,李世民才不甘心的撤退了,而他肯定不会就此死心的,很有可能还会出兵前来进攻。
窦建德派兵将太原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刘武周的军队原本就不算是很多,而且经过之前的那一场激战之后,他的部队损失严重,此时只剩下大约三四万的兵力,不过太原城虽然不像是长安和洛阳那样高大坚固,但是这也是一座大城池,想要拿下它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城内还有三四万的守军的情况下,强攻虽然可能得手,但是付出的代价必定是十分的沉重。
窦建德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军队出现太大的伤亡,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太原城受到太大的破坏,破坏了城池之后等到李世民的军队打过来就麻烦了,而且剧烈的攻城行动肯定会让太原城受到极大的影响,到时候城内一片狼藉,城外的居民跑的荒野千里,那太原城占领了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所以他第一时间就派出了自己的信使进城去面见那刘武周,既然不能轻易开战,那谈判也是可以的,只要刘武周不狮子大开口,那窦建德是愿意跟他交换的。
窦建德起事于河北,之所以在河北他能够那么容易就成功,主要的原因是河北的天灾人祸比较严重,百姓家破人亡生活过不下去的多,所以参加义军的也就多了,河北大大小小的义军没有一百支也有五十支,经过好几年的征战之后,能够保存下来并且发展起来的倒是不多,混的最好的就只有他窦建德一人了,就连驻守在涿郡的罗艺都败在他的手下,不过涿郡当年受到三征高句丽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最后一次,军中爆发了瘟疫,而涿郡也没能幸免,城中有很多百姓都感染了瘟疫,使得城中的人口锐减,要不是有大批隋军为征战留下来的军械粮草仓库支撑着,涿郡早就是一片鬼城了。
这让他想起了当年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当时的巨鹿一带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巨鹿、常山一带哀鸿遍野,死伤无数,犹如鬼城,而如今的情况跟当年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窦建德在当世颇有仁爱之名,这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在李唐席卷天下之际,很多人都能够被李唐所容纳,但是窦建德是绝对不能降唐的,这一点他心里清楚,李渊李世民的心中也清楚,原因就在于他在民间的名声太好了,这样的人即便是投降了,那也是统治者猜忌和怀疑的对象,毕竟民间有足够的支持,他随时可以扯旗造反,所以必定是落不了好下场的,这一现像即便是在和平时期也时有发生。
一些位极人臣的大臣,他们手握大权,必定为帝王家猜忌,像军中的大将,朝堂上的宰相等人,他们如果平日里道德上十分规范,十分亲民,处处以身作则,在民间素有威名的话,那么完了,这人肯定是活不长了。为什么?因为统治者心里会对其十分的忌惮,你这么好,民间的威望这么高,那你想干什么?相当皇帝吗?
权利的争斗历来都是十分血腥的,这一点谁都知道,因此有很多人会故作糊涂,身处高位而展示出一个不是很完美的自己,比如说道德败坏,贪财、好色、好赌等等,他们或许不是这样的人,但是却要这样做,而且还必须要这样做,还要让统治者知道他们的毛病,你得有把柄握在统治者的手中,这样的话他会认为能够拿捏住你,因此才会放心的重用你。
举一个例子,清朝中后期时候的曾国藩,当时他手中握着一支能征善战的湘军,而且无论是淮军的李鸿章还是捻军的左宗棠,都是他的门生,而当时的清廷虽然有几十万的八旗和绿营士兵,但是这些军队百余年未经战事,军纪松弛,战斗力低下,已经不能打仗了,遇到当时风生水起的太平军,他们一触即溃,根本就抵挡不了,而手握重兵,能够逆天改命的曾国藩一下子就成为了清廷关注的重点,说是关注,其实是猜忌,慈禧太后此人向来心狠手辣,在她看来,曾国藩的湘军越是能打,对清廷的威胁就越大,这个时候是他们帮着清廷打太平军,但是等到太平军被歼灭之后,他们会不会反过头来造自己的反?
于是清廷派人开始密切监视曾国藩的一举一动,甚至已经准备好了要除掉这个未来对帝国威胁很大的湘军将领了,曾国藩察觉到了危险,他很聪明,明知道自己写的家书会被清廷窃取,但是依旧故意在家书里面表现的对家里的财物和其他东西十分关心,这让慈溪等人的心里放心了下来,还通过曾国藩的家书抓到了他的很多贪墨土地,收受贿络的把柄,这样一来,被抓住了“把柄”的曾国藩总算是避免了被杀掉的危险,躲过了一劫。
PS:本来已经准备太监了,但是后来想一想,太监不是一件好事,尽管写的痛苦,成绩也很扑街,但是还是要坚持完本吧,不能把太监当成一种习惯,这一个月没写书,好像均定还上涨了五个,收藏倒是跌了300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