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黑田家的战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开春之后,或许是感受到了黑田家的巨大威胁,毛利家在领内的春耕完成之后,立刻起兵五千,在毛利家警固众水军的配合之下,快速的渡过对马海峡,前往攻击大友家的丰前国。
由于事前毛利家对此事比较保密,除了黑田家通过同心众的打探,得到了一点毛利家要出阵的消息之外,周围的大小势力还真的都不知道此事。
因为只是说得到了一个消息,并不知道毛利家具体的攻击方向,所以害的黑田家在备中国还多囤了两千兵力,以防备毛利家可能的进攻。
大友家在不情的情况下,被毛利家又一次的狠狠偷袭了一次,肥前国的企救郡连同丰前国坚城小仓城,只两天时间就陷落了。而此时大友宗麟才刚刚得到毛利家入侵的消息,但是大友宗麟这次没有慌张,在聚集了将近一万四千人之后,才前往丰前国京都郡和毛利家弥战。
不过这也多亏了毛利家是攻击大友家的九州,要是攻击的是尼子家的出云国,估计打到尼子义久的老巢,尼子家才会知道信吧!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毛利家出阵九州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西国,并且引起了连锁反应。
或许是觉得此次毛利家出兵九州是一个好机会,尼子家少有的当机立断,以家督尼子义久为总大将,牛尾幸清、三刀屋久扶、鞍智右馬介、屋葺幸保、本城常光、秋上宗信等人悉数跟随出阵,当然还少不了黑田职高的好基友,出云之鹿山中幸盛同学。
尼子家大军八千人,一路上长驱直入,顺利的进入了石见国,目标直指石见国的最精华之处——石见银山。石见国的国主吉见正赖,在得到尼子家前来进犯的消息之后,马上纠结起一支一千伍百军势前往迎战,并同时派人向毛利家求援。
吉见家大军和尼子家大军在石见国那贺郡的上津地方相遇了,在吉见正赖的感觉里面,尼子家应该就是那种外强中干的瘦死骆驼,可能在毛利家的援军前来之前,自己都有可能击败尼子家,所以他才果断地带人出城野战。
上津地方此时异常的热闹,尼子家和吉见家的两边相遇之后,马上拉开阵势。就像吉见正赖想的一样,尼子家毕竟是瘦死的骆驼,可是他忽视了一点就是,瘦死的骆驼毕竟是比马大的,尼子家家中武士众多,人数上也是绝对的优势。在交战一个时辰之后,吉见家丢下四百具尸体,还跑散了三五百人之后,六百多人仓皇的逃进了吉见正赖的居城滨田城,吉见正赖再也不敢出战了,关好了滨田城的大门,只是守好了城池,作出了笼城的架势。
而尼子家可不会八千人都傻傻的待在这里,此时滨田城只有六百余人,根本不需要这八千人一起围困,在山中幸盛的建议下,尼子家分出三千人,先是打下了毫无防备的石见银山,紧接着将银山里面没有来得及运走的银,全部都派人先运回了出云国。
这里要说一下的是,因为冬天刚刚过,所以石见银山存着冬季这小半年的已经冶炼好了的银子,还有部分的矿石,这一次全部都便宜了尼子家。
再之后,两千大军开始扫荡石见国地方,石见国的有力豪族福屋隆兼此时举起了反旗,率众投入了尼子家的麾下,一些原有的地方亲尼子家的势力一下子都冒起了头,都纷纷组织人马,与尼子家大军合流,没有多久,石见国就几乎被尼子家给夺取了。
毛利家怎么会坐视石见银山被夺去,负责山**之事的吉川元春立刻组织了三千大军,吉川元春不愧是历史名将,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从集结军队到行军进入石见国的过程,而对于这一切,尼子家都有些措手不及。
带领偏师的立原久纲,此时已经聚集到了三千一百人,在得到吉川元春入石见国的消息之后,还是决定和大部队汇合,这样会比较安全一点。
而此时在出云国大军的大营内,山中幸盛求见了尼子义久,而且两人进行了一次长达一个时辰的对话,谁也不知道大帐之内到底发生了什么,总之不是什么基情的事吧!
反正出来之后,山中幸盛表现的比较兴奋,只不过再见到别人之后,还是隐藏了自己的表情,没有让任何人看到他刚刚的表情。
就在山中幸盛求见了尼子义久之后,尼子家大军撤掉了对滨田城的围困,并且全军后撤五里,到一座名为星高山的小山布防,完全是作出了一副害怕毛利家的样子。
吉川元春第二天带大军来到滨田城,吉见正赖亲自出城迎接了他,在从吉见正赖那里知道了尼子家的动向之后,他还是非常得意的。看见没有尼子家八千大军,听到自己来了之后,马上后退,还作出一副守势,自己可是有些威名的呀!
去年的濑庭城一战,绝对是吉川元春这辈子最大的耻辱,自己被黑田职高杀得是丢盔弃甲,损兵折将,还好在松山城将功补过,救出来了大部分被大水围困的毛利家大军,要不然自己还真的是不好说了。
好在那一场大的战役之中,自己的兄弟小早川隆景的水军,在备前国输得比自己还要彻底,所以吉川元春从心理上还是过的去,但是一直想要找机会挽回自己西国名将的声誉。
这次尼子家,在他眼中虽是庞然大物,但是不堪一击的存在,居然主动来找日,这简直就是给他送来了一个找自信的好靶子,同时这个靶子似乎还很好对付,那就让你们见识一下自己的厉害好了。
吉川元春大军休整一日之后,就带着包括吉见正赖在内的三千五百人出阵了,人数上尼子家是毛利家的两倍有余,但是吉川元春一点都不在乎这个,他觉得只要自己对上尼子家就会获得胜利。(未完待续。)
开春之后,或许是感受到了黑田家的巨大威胁,毛利家在领内的春耕完成之后,立刻起兵五千,在毛利家警固众水军的配合之下,快速的渡过对马海峡,前往攻击大友家的丰前国。
由于事前毛利家对此事比较保密,除了黑田家通过同心众的打探,得到了一点毛利家要出阵的消息之外,周围的大小势力还真的都不知道此事。
因为只是说得到了一个消息,并不知道毛利家具体的攻击方向,所以害的黑田家在备中国还多囤了两千兵力,以防备毛利家可能的进攻。
大友家在不情的情况下,被毛利家又一次的狠狠偷袭了一次,肥前国的企救郡连同丰前国坚城小仓城,只两天时间就陷落了。而此时大友宗麟才刚刚得到毛利家入侵的消息,但是大友宗麟这次没有慌张,在聚集了将近一万四千人之后,才前往丰前国京都郡和毛利家弥战。
不过这也多亏了毛利家是攻击大友家的九州,要是攻击的是尼子家的出云国,估计打到尼子义久的老巢,尼子家才会知道信吧!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毛利家出阵九州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西国,并且引起了连锁反应。
或许是觉得此次毛利家出兵九州是一个好机会,尼子家少有的当机立断,以家督尼子义久为总大将,牛尾幸清、三刀屋久扶、鞍智右馬介、屋葺幸保、本城常光、秋上宗信等人悉数跟随出阵,当然还少不了黑田职高的好基友,出云之鹿山中幸盛同学。
尼子家大军八千人,一路上长驱直入,顺利的进入了石见国,目标直指石见国的最精华之处——石见银山。石见国的国主吉见正赖,在得到尼子家前来进犯的消息之后,马上纠结起一支一千伍百军势前往迎战,并同时派人向毛利家求援。
吉见家大军和尼子家大军在石见国那贺郡的上津地方相遇了,在吉见正赖的感觉里面,尼子家应该就是那种外强中干的瘦死骆驼,可能在毛利家的援军前来之前,自己都有可能击败尼子家,所以他才果断地带人出城野战。
上津地方此时异常的热闹,尼子家和吉见家的两边相遇之后,马上拉开阵势。就像吉见正赖想的一样,尼子家毕竟是瘦死的骆驼,可是他忽视了一点就是,瘦死的骆驼毕竟是比马大的,尼子家家中武士众多,人数上也是绝对的优势。在交战一个时辰之后,吉见家丢下四百具尸体,还跑散了三五百人之后,六百多人仓皇的逃进了吉见正赖的居城滨田城,吉见正赖再也不敢出战了,关好了滨田城的大门,只是守好了城池,作出了笼城的架势。
而尼子家可不会八千人都傻傻的待在这里,此时滨田城只有六百余人,根本不需要这八千人一起围困,在山中幸盛的建议下,尼子家分出三千人,先是打下了毫无防备的石见银山,紧接着将银山里面没有来得及运走的银,全部都派人先运回了出云国。
这里要说一下的是,因为冬天刚刚过,所以石见银山存着冬季这小半年的已经冶炼好了的银子,还有部分的矿石,这一次全部都便宜了尼子家。
再之后,两千大军开始扫荡石见国地方,石见国的有力豪族福屋隆兼此时举起了反旗,率众投入了尼子家的麾下,一些原有的地方亲尼子家的势力一下子都冒起了头,都纷纷组织人马,与尼子家大军合流,没有多久,石见国就几乎被尼子家给夺取了。
毛利家怎么会坐视石见银山被夺去,负责山**之事的吉川元春立刻组织了三千大军,吉川元春不愧是历史名将,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从集结军队到行军进入石见国的过程,而对于这一切,尼子家都有些措手不及。
带领偏师的立原久纲,此时已经聚集到了三千一百人,在得到吉川元春入石见国的消息之后,还是决定和大部队汇合,这样会比较安全一点。
而此时在出云国大军的大营内,山中幸盛求见了尼子义久,而且两人进行了一次长达一个时辰的对话,谁也不知道大帐之内到底发生了什么,总之不是什么基情的事吧!
反正出来之后,山中幸盛表现的比较兴奋,只不过再见到别人之后,还是隐藏了自己的表情,没有让任何人看到他刚刚的表情。
就在山中幸盛求见了尼子义久之后,尼子家大军撤掉了对滨田城的围困,并且全军后撤五里,到一座名为星高山的小山布防,完全是作出了一副害怕毛利家的样子。
吉川元春第二天带大军来到滨田城,吉见正赖亲自出城迎接了他,在从吉见正赖那里知道了尼子家的动向之后,他还是非常得意的。看见没有尼子家八千大军,听到自己来了之后,马上后退,还作出一副守势,自己可是有些威名的呀!
去年的濑庭城一战,绝对是吉川元春这辈子最大的耻辱,自己被黑田职高杀得是丢盔弃甲,损兵折将,还好在松山城将功补过,救出来了大部分被大水围困的毛利家大军,要不然自己还真的是不好说了。
好在那一场大的战役之中,自己的兄弟小早川隆景的水军,在备前国输得比自己还要彻底,所以吉川元春从心理上还是过的去,但是一直想要找机会挽回自己西国名将的声誉。
这次尼子家,在他眼中虽是庞然大物,但是不堪一击的存在,居然主动来找日,这简直就是给他送来了一个找自信的好靶子,同时这个靶子似乎还很好对付,那就让你们见识一下自己的厉害好了。
吉川元春大军休整一日之后,就带着包括吉见正赖在内的三千五百人出阵了,人数上尼子家是毛利家的两倍有余,但是吉川元春一点都不在乎这个,他觉得只要自己对上尼子家就会获得胜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