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摄政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
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将所有的大权集中于皇帝一身,臣权遭到了极大的削弱、皇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那个时期,皇权达到了巅峰,臣权也随之跌落到了低谷,臣权完全无法与皇权相抗衡,皇帝对朝廷大臣们有着生杀予夺之权,哪怕是资历深厚、德高望重的一品大员,朱元璋也是说杀就杀了,百官完全没有反抗之力!
然而,正所谓“百官代天子牧民”,臣子们虽然会与皇帝争夺权势与利益,但也同样会为皇帝分担压力与工作,乃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朱元璋严力打压臣权的结果就是,臣子们完全失去了自主之权,所有事情都需要皇帝来做主,于是皇帝所面临的压力与工作量自然是骤然增加了数十倍!
可惜,大明江山疆域广阔,政务何其之多?若是每件政务都需要皇帝亲自处理,恐怕明朝的皇帝们全都要活活累死了,也并非是每位皇帝都像是明太祖朱元璋或者崇祯皇帝那样勤政爱民、精力充沛。
事实上,哪怕是朱元璋,也完全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与工作量,曾写诗抱怨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午犹披被。”
所以,皇权大幅提升的后果之一,就是皇帝成为了天底下最为幸苦劳累的工作。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草根,机敏睿智、果断坚毅、精力充沛,尚且无法承受这样的幸苦,更何况那些锦衣玉食、娇生惯养、完全受不了幸苦的后世皇帝?
于是,明成祖朱棣继位之后,很快就承受不住了,于是他设立了文渊阁,建立了内阁制度,要求内阁辅臣们帮着皇帝研究奏章,并且批上自己的意见,也就是所谓的“票拟”,这样皇帝的工作就轻松多了,不必再仔细的研究与调查,只需大致看一眼内阁辅臣们的意见,然后再决定同意与否,这就是所谓的“批红”。
在那个时候,内阁依然是权柄不彰,只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罢了,内阁的诸般事务也需要与皇帝商议,只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
但随着明朝皇帝们愈来愈依赖于内阁的票拟之后,内阁自然是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机构,权柄也就越来越重了,到明世宗中叶,内阁的地位越来越高,已是可以压制六部。
而内阁能够成为真正的朝廷核心,还因为明英宗的一道旨意,大意就是“从今往后,皇帝不再到文渊阁与内阁阁老们一同议事,诸般政务由内阁自主研究后票拟给皇帝即可,至于皇帝如何批红,内阁也不可过问。”
明英宗乃是一位很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先是由皇帝变成囚徒,再由囚徒变成了太上皇,最终又从太上皇变成了皇帝。这样一位皇帝,自然是深谙权术之辈,其帝王心术的造诣之深,恐怕还在如今的德庆皇帝之上。
然而,明英宗也和德庆皇帝一样,过于信任自己的帝王心术,这次却是办了一件蠢事,他本意是想与内阁拉开距离,独揽决策之权,再一次的扩张皇权,压制渐渐坐大的内阁,但他下了这道旨意之后,内阁固然是无法干涉皇帝的批红,但皇帝同样也无法干涉内阁的票拟了。
至此,皇帝与内阁彻底脱离了干系,而这也是明朝皇权由盛转衰的拐点。
但前文已是讲过,到了这个时期,明朝皇帝已是十分依赖内阁的票拟,若是离开了内阁的票拟,皇帝迟早都要累死,面对内阁的票拟建议,明朝皇帝绝大多数时候只是批复一句“同意”罢了,所以内阁已是相当于明朝的决策核心,而明英宗的这道旨意,就相当于自己将皇权排斥出了决策核心之外,内阁也就成为了权臣们的自留地,皇帝再也无法插手。
如此一来,内阁的权柄自然越来越重,内阁的阁老们已是相当于实质上的宰相,而皇帝的批红决策之权,反倒是成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手续,皇权再也无法压制臣权。
甚至于,到了明宪宗时期,内阁票拟已是成为了朝廷推行政令之际必不可缺的一个要素,重要性已是远远超过了皇帝的批红,若是官员们得到了一份圣旨,里面只有皇帝的批红而没有内阁的票拟,则只能算是皇帝的私人信件,又称之为“中旨”,若是“中旨”与朝廷现行诏令相违背,官员们完全可以拒不接受,事后自然有内阁为他撑腰,皇帝也是无可奈何。
可以说,到了这一步,若是抛开兵权的因素,臣权反倒是压倒了皇权。
时至今日,内阁已然成为了公认的朝廷决策核心,明朝皇帝们虽然是屡屡想要再次插手内阁、又或是打压内阁权势,但他们的行动大都没有成功。
哪怕是这个世界的崇祯皇帝乃是一位手段高明... -->>
……
……
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将所有的大权集中于皇帝一身,臣权遭到了极大的削弱、皇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那个时期,皇权达到了巅峰,臣权也随之跌落到了低谷,臣权完全无法与皇权相抗衡,皇帝对朝廷大臣们有着生杀予夺之权,哪怕是资历深厚、德高望重的一品大员,朱元璋也是说杀就杀了,百官完全没有反抗之力!
然而,正所谓“百官代天子牧民”,臣子们虽然会与皇帝争夺权势与利益,但也同样会为皇帝分担压力与工作,乃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朱元璋严力打压臣权的结果就是,臣子们完全失去了自主之权,所有事情都需要皇帝来做主,于是皇帝所面临的压力与工作量自然是骤然增加了数十倍!
可惜,大明江山疆域广阔,政务何其之多?若是每件政务都需要皇帝亲自处理,恐怕明朝的皇帝们全都要活活累死了,也并非是每位皇帝都像是明太祖朱元璋或者崇祯皇帝那样勤政爱民、精力充沛。
事实上,哪怕是朱元璋,也完全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与工作量,曾写诗抱怨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午犹披被。”
所以,皇权大幅提升的后果之一,就是皇帝成为了天底下最为幸苦劳累的工作。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草根,机敏睿智、果断坚毅、精力充沛,尚且无法承受这样的幸苦,更何况那些锦衣玉食、娇生惯养、完全受不了幸苦的后世皇帝?
于是,明成祖朱棣继位之后,很快就承受不住了,于是他设立了文渊阁,建立了内阁制度,要求内阁辅臣们帮着皇帝研究奏章,并且批上自己的意见,也就是所谓的“票拟”,这样皇帝的工作就轻松多了,不必再仔细的研究与调查,只需大致看一眼内阁辅臣们的意见,然后再决定同意与否,这就是所谓的“批红”。
在那个时候,内阁依然是权柄不彰,只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罢了,内阁的诸般事务也需要与皇帝商议,只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
但随着明朝皇帝们愈来愈依赖于内阁的票拟之后,内阁自然是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机构,权柄也就越来越重了,到明世宗中叶,内阁的地位越来越高,已是可以压制六部。
而内阁能够成为真正的朝廷核心,还因为明英宗的一道旨意,大意就是“从今往后,皇帝不再到文渊阁与内阁阁老们一同议事,诸般政务由内阁自主研究后票拟给皇帝即可,至于皇帝如何批红,内阁也不可过问。”
明英宗乃是一位很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先是由皇帝变成囚徒,再由囚徒变成了太上皇,最终又从太上皇变成了皇帝。这样一位皇帝,自然是深谙权术之辈,其帝王心术的造诣之深,恐怕还在如今的德庆皇帝之上。
然而,明英宗也和德庆皇帝一样,过于信任自己的帝王心术,这次却是办了一件蠢事,他本意是想与内阁拉开距离,独揽决策之权,再一次的扩张皇权,压制渐渐坐大的内阁,但他下了这道旨意之后,内阁固然是无法干涉皇帝的批红,但皇帝同样也无法干涉内阁的票拟了。
至此,皇帝与内阁彻底脱离了干系,而这也是明朝皇权由盛转衰的拐点。
但前文已是讲过,到了这个时期,明朝皇帝已是十分依赖内阁的票拟,若是离开了内阁的票拟,皇帝迟早都要累死,面对内阁的票拟建议,明朝皇帝绝大多数时候只是批复一句“同意”罢了,所以内阁已是相当于明朝的决策核心,而明英宗的这道旨意,就相当于自己将皇权排斥出了决策核心之外,内阁也就成为了权臣们的自留地,皇帝再也无法插手。
如此一来,内阁的权柄自然越来越重,内阁的阁老们已是相当于实质上的宰相,而皇帝的批红决策之权,反倒是成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手续,皇权再也无法压制臣权。
甚至于,到了明宪宗时期,内阁票拟已是成为了朝廷推行政令之际必不可缺的一个要素,重要性已是远远超过了皇帝的批红,若是官员们得到了一份圣旨,里面只有皇帝的批红而没有内阁的票拟,则只能算是皇帝的私人信件,又称之为“中旨”,若是“中旨”与朝廷现行诏令相违背,官员们完全可以拒不接受,事后自然有内阁为他撑腰,皇帝也是无可奈何。
可以说,到了这一步,若是抛开兵权的因素,臣权反倒是压倒了皇权。
时至今日,内阁已然成为了公认的朝廷决策核心,明朝皇帝们虽然是屡屡想要再次插手内阁、又或是打压内阁权势,但他们的行动大都没有成功。
哪怕是这个世界的崇祯皇帝乃是一位手段高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