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mnzw.com,我来此界开神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楚国定鼎南方之势不可阻挡,齐小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他统一青州开始就在思考如何遏制楚国的北伐。
青州是齐国基本盘,不能将战火燃至根基,并且青州的地形地貌,显然不足作为天险对抗统一南方的强楚。
这时将对抗阵线南移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事,青州之南即为徐淮,淮河地区即为势在必得。
所以当齐小白得知楚军居然战胜妖国,并且还有余力渡江北伐后,他非常不甘。
他作为立志统一天下的雄主,当然知道守江必守淮的说法,淮河一线无论对于南方政权还是北方政权,都无比重要。
对于南朝来说,起码要占据长江以北的淮河两岸,只有江淮一体,才能够形成纵深防御,单是一条线的长江防线是远远不够的。
如今楚国就是南朝,对于楚国来说,长江作为天险够格,但作为防线还需要江北的支点。
这第一个支点便是江北重镇广陵,此城所在沟通长江淮河,如果要守住长江,就必须要依靠广陵作为战略支点。
但广陵周边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容易遭到北军的重兵围攻。
因此要保住广陵这个战略支点,就必须占据淮南一带。
淮河、泗水水系发达,南朝军队防守时,复杂的水系避免了直面北方骑兵的冲击,同时可以从后方不断向支点城池输送支援。
南朝占据广陵及淮南可以坐稳江山,那北朝失去淮南亦将攻守易势。
特别是如今楚国占据荆州南阳郡,已经拥有直攻中原的重大优势,再被楚国占据江北的淮南,那日后楚国北伐即可兵出三路。
汉中、南阳、淮南,无论谁统一北方,也不想见到南朝拥有如此巨大的战略优势。
前两路,蜀地被汉中锁龙,反攻汉中地势上处于极大劣势;南阳前出,则会遇上北朝的重兵集团,特别是骑兵,如今楚国在南阳边境是采取守势。
可淮南这一路,却是楚国占据巨大优势。
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南方水系众多,气候温暖,冬季河流不封冻。船只运货拉人,快捷便利。
北方产马,骑兵机动性强,冲击力大,由此带来的巨大消耗,需要车载马驮长途运输。
在效率上,北方明显弱于南方,这一点犹以淮河流域最为明显。
元衍界人道王朝历史上,少有以南伐北成功的案例,但只要有,无不是自徐淮北伐成功。
南朝在淮河上频繁调动军队和物资,以远超北朝的效率,积累战争优势。
……
由于齐小白判断楚军主力将和妖族大军相持日久,所以只是出动了八万军队攻占彭城国,另外的主力还在兖州和魏晋大军征伐不休。
赵国被瓜分,齐军占了最大的好处,也得到了魏晋甚至燕国的重点关照。
不过现在淮南即将被楚国攻占,为了未来南北争锋的大局考虑,齐小白一边放弃兖州的部分利益抽掉主力南下,一边派使者向魏晋说明情况,告诉他们认清大敌。
齐小白本下不了决心,可其核心幕僚还有背后的天灵道,都出言相劝。
“国家欲取江东,先须积谷彭城。徐州良田十万余顷,水陆肥沃,清汴通流,足以溉灌,兴置屯田,资粮易积,非直戍卒丰饱,亦有吞敌之势也。”
在天灵道眼中,真正的大敌只有神庭扶持的南楚和正一道扶持的秦国。
其它诸如魏晋燕,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赵国的下场。
对于争取徐州人心来说,明面上楚军肯定是更容易被人接纳,因为楚军师出有名。
首先大一统理论深入人心,李隆以神武皇帝的身份御驾亲征,这符合统一大义。
再有就是楚军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名义,有“贤王”之称的广陵侯,为了挽救深陷内战的百姓于水火,亲往楚国求援,神武皇帝这是应邀而来。
楚军不仅不是侵略者的身份,而且是光明伟正的拯救者,大义人心俱全。
齐王齐小白当初为了打彭城国一个措手不及,突出一个“快”字,根本就没时间去弄什么遮掩入侵的手段,或者说他没太在意人心这个东西。
在彭城国黎民百姓眼中,齐国就是赤裸裸的入侵强盗,在洞悉世事的世家贵族眼中,齐国是不讲究的蛮国。
一点争取人心的手段都不愿意用,那等投靠了过去,他们难道会有什么优待?
还不如楚帝那般分明,大兵未至,望风而投,待遇一等;兵临城下,延误而投,待遇二等;正式攻城,被迫而投,待遇三等。
就是说,他们这种掌握地方实权的豪强,提前投降过去,混个爵位都很有可能。
安乐侯、顺义侯、钱塘公,如今在楚国可是活得好好的,该有的体面和富贵都到位了。
乱世之中,特别是诸侯割据一方的时代,地域观念十分突出,这也就是李隆为什么要先称帝的重要原因。
这种时候楚帝国的楚,就不再只限于荆楚一地,而是化成整个天下的楚。
“楚”不是地域上的,而是凝聚天下人心的一个符号。
彭城国的地盘,基本上就是整个徐州,共有下邳郡,彭城郡,琅琊郡,东海郡,广陵郡等五郡六十二县。
杨敬本是大虞九卿级别的重臣,后观大虞形式不对,于是求取州牧之职。
适时杨家有女在后宫为贵妃,可以吹枕边风,皇帝问杨敬想牧守哪一州,杨敬毫不犹豫地回答徐州。
在内九州中,徐州不算大,可其联结南北,交通内外,地理军事位置极其险要。
彭城要兼水陆。其地南届大淮,左右清汴,表里京甸,捍接边境,城隍峻整,禁卫周固,又自淮以西,襄阳以东,经涂三千,达于济、岱。
西线以彭城为枢纽,东线以下邳为枢纽,二者既控制陆上交通线,又控制水上交通线。
州冈峦环合,汴泗交流,北走齐、鲁,西通梁、宋,自昔要害地也。
对于中原来说,徐州是“许、洛襟要”,没有徐州在握则中原不稳。
杨敬选徐州为牧守之地,初时肯定野心很大,想着以这种南北扼要之地为基,进取天下。
可等到天下形势纷乱变化,诸多豪强世家旋起旋灭... -->>
楚国定鼎南方之势不可阻挡,齐小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他统一青州开始就在思考如何遏制楚国的北伐。
青州是齐国基本盘,不能将战火燃至根基,并且青州的地形地貌,显然不足作为天险对抗统一南方的强楚。
这时将对抗阵线南移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事,青州之南即为徐淮,淮河地区即为势在必得。
所以当齐小白得知楚军居然战胜妖国,并且还有余力渡江北伐后,他非常不甘。
他作为立志统一天下的雄主,当然知道守江必守淮的说法,淮河一线无论对于南方政权还是北方政权,都无比重要。
对于南朝来说,起码要占据长江以北的淮河两岸,只有江淮一体,才能够形成纵深防御,单是一条线的长江防线是远远不够的。
如今楚国就是南朝,对于楚国来说,长江作为天险够格,但作为防线还需要江北的支点。
这第一个支点便是江北重镇广陵,此城所在沟通长江淮河,如果要守住长江,就必须要依靠广陵作为战略支点。
但广陵周边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容易遭到北军的重兵围攻。
因此要保住广陵这个战略支点,就必须占据淮南一带。
淮河、泗水水系发达,南朝军队防守时,复杂的水系避免了直面北方骑兵的冲击,同时可以从后方不断向支点城池输送支援。
南朝占据广陵及淮南可以坐稳江山,那北朝失去淮南亦将攻守易势。
特别是如今楚国占据荆州南阳郡,已经拥有直攻中原的重大优势,再被楚国占据江北的淮南,那日后楚国北伐即可兵出三路。
汉中、南阳、淮南,无论谁统一北方,也不想见到南朝拥有如此巨大的战略优势。
前两路,蜀地被汉中锁龙,反攻汉中地势上处于极大劣势;南阳前出,则会遇上北朝的重兵集团,特别是骑兵,如今楚国在南阳边境是采取守势。
可淮南这一路,却是楚国占据巨大优势。
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南方水系众多,气候温暖,冬季河流不封冻。船只运货拉人,快捷便利。
北方产马,骑兵机动性强,冲击力大,由此带来的巨大消耗,需要车载马驮长途运输。
在效率上,北方明显弱于南方,这一点犹以淮河流域最为明显。
元衍界人道王朝历史上,少有以南伐北成功的案例,但只要有,无不是自徐淮北伐成功。
南朝在淮河上频繁调动军队和物资,以远超北朝的效率,积累战争优势。
……
由于齐小白判断楚军主力将和妖族大军相持日久,所以只是出动了八万军队攻占彭城国,另外的主力还在兖州和魏晋大军征伐不休。
赵国被瓜分,齐军占了最大的好处,也得到了魏晋甚至燕国的重点关照。
不过现在淮南即将被楚国攻占,为了未来南北争锋的大局考虑,齐小白一边放弃兖州的部分利益抽掉主力南下,一边派使者向魏晋说明情况,告诉他们认清大敌。
齐小白本下不了决心,可其核心幕僚还有背后的天灵道,都出言相劝。
“国家欲取江东,先须积谷彭城。徐州良田十万余顷,水陆肥沃,清汴通流,足以溉灌,兴置屯田,资粮易积,非直戍卒丰饱,亦有吞敌之势也。”
在天灵道眼中,真正的大敌只有神庭扶持的南楚和正一道扶持的秦国。
其它诸如魏晋燕,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赵国的下场。
对于争取徐州人心来说,明面上楚军肯定是更容易被人接纳,因为楚军师出有名。
首先大一统理论深入人心,李隆以神武皇帝的身份御驾亲征,这符合统一大义。
再有就是楚军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名义,有“贤王”之称的广陵侯,为了挽救深陷内战的百姓于水火,亲往楚国求援,神武皇帝这是应邀而来。
楚军不仅不是侵略者的身份,而且是光明伟正的拯救者,大义人心俱全。
齐王齐小白当初为了打彭城国一个措手不及,突出一个“快”字,根本就没时间去弄什么遮掩入侵的手段,或者说他没太在意人心这个东西。
在彭城国黎民百姓眼中,齐国就是赤裸裸的入侵强盗,在洞悉世事的世家贵族眼中,齐国是不讲究的蛮国。
一点争取人心的手段都不愿意用,那等投靠了过去,他们难道会有什么优待?
还不如楚帝那般分明,大兵未至,望风而投,待遇一等;兵临城下,延误而投,待遇二等;正式攻城,被迫而投,待遇三等。
就是说,他们这种掌握地方实权的豪强,提前投降过去,混个爵位都很有可能。
安乐侯、顺义侯、钱塘公,如今在楚国可是活得好好的,该有的体面和富贵都到位了。
乱世之中,特别是诸侯割据一方的时代,地域观念十分突出,这也就是李隆为什么要先称帝的重要原因。
这种时候楚帝国的楚,就不再只限于荆楚一地,而是化成整个天下的楚。
“楚”不是地域上的,而是凝聚天下人心的一个符号。
彭城国的地盘,基本上就是整个徐州,共有下邳郡,彭城郡,琅琊郡,东海郡,广陵郡等五郡六十二县。
杨敬本是大虞九卿级别的重臣,后观大虞形式不对,于是求取州牧之职。
适时杨家有女在后宫为贵妃,可以吹枕边风,皇帝问杨敬想牧守哪一州,杨敬毫不犹豫地回答徐州。
在内九州中,徐州不算大,可其联结南北,交通内外,地理军事位置极其险要。
彭城要兼水陆。其地南届大淮,左右清汴,表里京甸,捍接边境,城隍峻整,禁卫周固,又自淮以西,襄阳以东,经涂三千,达于济、岱。
西线以彭城为枢纽,东线以下邳为枢纽,二者既控制陆上交通线,又控制水上交通线。
州冈峦环合,汴泗交流,北走齐、鲁,西通梁、宋,自昔要害地也。
对于中原来说,徐州是“许、洛襟要”,没有徐州在握则中原不稳。
杨敬选徐州为牧守之地,初时肯定野心很大,想着以这种南北扼要之地为基,进取天下。
可等到天下形势纷乱变化,诸多豪强世家旋起旋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