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中华异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内义学中的学童熟记。这义学是林清华几天前刚办的,寨子中原是有几个教书先生的,但由于战乱,教书先生举家迁往别处,为了寻找教书先生,林清华派人特地到南边重金礼聘,但人家一听说是在豫南,就都不肯来,后来还是刘赫带人将几个落第秀才与他们的家人一起抓来,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了安抚这几个秀才,林清华又是赔礼又是道歉,只差下跪了,为了表示诚意,林清华还将秀才们的家宅作价买下,并为他们在寨中单独起了几个宅院。这几个秀才看到林清华这么客气,甚至已有些低三下四,他们才勉强答应留下,当他们发现此处碉堡林立、雄兵数万之后,觉得此处甚是安全,甚至比原来的家中更安全,这才安下心来,老老实实的在寨子中当起教书先生来。
“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听到义学中那稚嫩的读书声,站在义学旁边的林清华心中感慨万千,他已在心中暗暗下定了决心,今后一定要让这不收钱的义学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决不搞什么“产业化”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读书的权利和机会,因为林清华知道,古今中外的历史都摆脱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凡是能够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国家,其国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方法就是普遍的义务教育,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实现本民族的腾飞,才能将本民族的文化变为强势文化,只有强势文化才能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保持自己的特色,而民族的强势文化不灭,则民族才能保持兴盛。
洪熙官打断了林清华的思绪,说道:“侯爷在这战乱之地仍不忘兴办义学,真是让人佩服。”
林清华说道:“我堂堂中华泱泱数千年的历史,为何扬眉吐气的时候少,窝囊受气的时候多?汉唐两朝虽曾辉煌一时,八方来朝,但也就持续了短短的数十年,然后迅速衰落,再也不复当年之盛,这是为何?‘五胡乱华’,‘靖康之耻’,‘土木之变’,还有那宦官乱政,外戚跋扈,等等等等,这样的事层出不穷,这又是为何?”
洪熙官闻言低头沉思,方世玉却说道:“难道是因为没有兴办义学的缘故?”
林清华笑了笑,说道:“没这么简单。想想那些曾经辉煌的朝代,哪一个能摆脱灭亡的命运?汉武大帝武功赫赫,但到了灵帝、献帝时,汉朝天子就像是玩偶一般,被几个权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唐太宗何其厉害,扫平群雄,西征突厥,被尊为‘天可汗’,但其后代何其窝囊,昭宗被宦官像狗一样关起来,顺宗、宪宗、敬宗文宗均为宦官所杀,到了最后,延续了数百年的江山竟被一个青皮出身的朱温夺去,真是可叹可悲可怜又可笑。其实这些朝代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兴盛全是靠几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而好皇帝一死,就立刻衰落,苟延残喘,直到一个所谓的新的真命天子的出现,历史就在这样一个怪圈中循环往复。在个圈中,百姓唯一能做的,就是祈求上天,让自己能生活在盛世,‘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这是千千万万生活在乱世中的百姓用血泪写下的警言,他们无不希望出现很多的清官、好官,让他们能摆脱痛苦。百姓的要求是很低的,只要能有口饭吃,有几件暖和的衣服穿,他们就很满足了,不会去挺而走险,会规规矩矩的做一个顺民。百姓希望能多些青天大老爷,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一个包青天就让百姓感动了几百年,传诵了几百年,可是这样的青天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很多,每朝每代都有,越是乱世,这样的人越能显出光芒,祖逖、王安石、岳飞、文天祥、于谦,他们无不是胸怀天下的英雄豪杰,都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他们的结局无不是凄惨无比,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臣子,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想把他们怎样就能怎样,说到底还是皇帝决定着臣子的生死、王朝的兴衰。”
林清华歇了歇,继续说道:“就拿这大明朝来说吧,虽然明成祖北征蒙古,南下西洋,好似开创了一代盛世,但他却将太祖不许太监干政的规定抛之脑后,因为他是皇帝嘛,皇帝金口玉言,说咋办就咋办,将朝中大事交给太监办理,开了太监干政之先例,到了英宗时,那大太监王振一手遮天,终于酿成‘土木之变’,堂堂大明天子居然落入瓦喇之手,幸亏出了个于谦,才保住了大明江山,可于谦这个大功臣最后却被以谋逆罪诛杀,从此奸佞当道,民不聊生。到了嘉靖时,那嘉靖皇帝却不理朝政,只一心炼丹,书写青词,以求长生,而那奸臣严嵩投其所好,进献青词,当上了首辅,最终酿成倭寇巨患。幸而此时又出了几个忠臣良将,戚继光、余大猷组建新军,经过数年苦战,终将倭寇逐走,但此时的大明已是千窗百孔,风雨飘摇,眼看就要陷于万劫不复之地时,上天又赐给大明一个人才,那就是太岳先生张居正。他整顿吏治,使官场因循苟且之风一扫而光;巩固边防,使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守辽东,与蒙古互市,使得边境安宁,蛮夷震服;更重要的是他实行了‘一条鞭法’,使得百姓与朝廷都大得其利,一时之间大明竟有中兴之相。但他一死,整个官场就又糜烂不堪,而且几年之后,他的学生万历皇帝就下旨抄了他的家,还差点将他掘墓鞭尸,而原因却是因为皇帝觉得张居正没有给他面子,不仅的的儿子倒了霉,就连他提拔的人也跟着倒了霉,不过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皇帝留给了张居正老母十顷田地以养老。好一个‘宽宏大量’的万历皇帝,为了让他的宠妃高兴,竟然一次就赏给他的皇子良田数万顷,却丝毫没有想到天下还有多少百姓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正是他即位的这些年,种下了百姓揭杆而起的火种,而那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也正一步一步的蚕食着大明的国土。说来也真是起怪,这无能的万历皇帝居然做了四十八年的皇帝,也把百姓祸害了死十八年,难道真应了那句话‘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个祸害死就死了吧,但他居然还留下一个不争气的儿子,这个儿子即位不到三十天,就因为酒色过度,死在了女人肚皮上。之后大明又出了个‘木匠天子’,这位熹宗皇帝别的本事没有,木匠活到是不错,若是能早生一千几百年,恐怕与鲁班有得一比。木匠的活不少,但朝廷的奏章也很多,怎么办?委托给亲信吧,亲信是谁呢?魏忠贤魏公公是也。着为魏太监别的事没做,就是一心杀人,杀谁呢?杀东林党。凡是与东林党沾边的都不放过,连在辽东抵抗努尔哈赤的熊庭弼也不放过。这死太监直到崇祯皇帝即位才被干掉,崇祯皇帝虽然是所有明朝皇帝中最勤快的,一心想中兴大明,但此时的大明已是积重难反,只是拖日子而已,苦撑了十几年后,终于山河破碎,国破家亡。”
说到这里,林清华停了下来,静静的听了会儿义学中的读书声,闭着眼睛在心里默默的跟着孩子们的声音念起三字经来。洪熙官等了一会,见林清华并无继续说下去的意思,但他很想知道谜底,因此小声说道:“侯爷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为什么会这样?”
林清华睁开眼睛,说道:“因为政治体制不好。”
洪熙官道:“政治体制?何谓‘政治体制’?”
林清华道:“政治体制嘛,简单来讲,就是皇位的继承,朝廷中各种官职的设立。”
洪熙官道:“我还是不明白,侯爷讲清楚点。”
林清华向前踱了几步,转过身子问道:“二位可曾听说过尧舜禅让的故事?”
洪熙官道:“听说过,古时的圣君尧年老体衰,将君位让给了有才能的舜,不过这与侯爷的话有什么联系呢?”
林清华道:“当然有联系。上古时的王位继承是以才能而非血缘,这就能保证有才能的人当权,防止了昏君当道的现象,免得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而后世的皇位继承则是以血缘为依据,老皇帝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再由儿子传给孙子,再由孙子传给曾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这就导致了‘家天下’的局面,只要是皇帝的儿孙,哪怕他就是个白痴,也能当上皇帝,比如西晋的晋惠帝,那就是一个特大号的白痴呀!就算不是白痴,那也会出现昏君当道的局面,比如本朝的‘道君皇帝’、‘木匠天子’,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些家伙不物正业,专搞歪门邪道,既累了国家,也苦了百姓,到头来搞的天怒人怨,‘一夫呼而百夫起’,各地起义不断,白白的便宜了异族,真是我中华的悲哀。”
洪熙官闻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说道:“确是如此,历朝历代昏君远远多于明君。侯爷说了这么大一段话,该不回是想恢复古制搞禅让吧?”
林清华点点头,说道:“我正是此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体的稳固,才能保证百姓不用再过颠沛流离的日子,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我设想的政体的首脑是由百姓选出来的,而且还有任期的限制,比如说任期十年,或任期十五年等等,不过此制需要一个前提。”
洪熙官与方世玉同时问道:“什么前提?”
林清华道:“就是提高百姓的文化,简单的说,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识字,都懂得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选出自己的政体首脑,而不会被小恩小贿所收买。”
洪熙官道:“照侯爷这么说,那这恐怕要等到很多年以后了。”
林清华无奈的点点头,说道:“是啊!这些需要一步一步的慢慢来,欲速则不达,毕竟这世袭制已施行了几千年,要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迫不及待的就立了这所义学,希望能在我有生之年看到那一天。”
三人长嘘短叹了好一阵,感慨着人生的苦短,直到一名镇虏军士兵前来禀报。
来人向三人行了个军礼,说道:“禀侯爷,今早派出去的探马带回消息,一支来历不明的军队在寨子西南五十里处驻扎,动机不明。”
内义学中的学童熟记。这义学是林清华几天前刚办的,寨子中原是有几个教书先生的,但由于战乱,教书先生举家迁往别处,为了寻找教书先生,林清华派人特地到南边重金礼聘,但人家一听说是在豫南,就都不肯来,后来还是刘赫带人将几个落第秀才与他们的家人一起抓来,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了安抚这几个秀才,林清华又是赔礼又是道歉,只差下跪了,为了表示诚意,林清华还将秀才们的家宅作价买下,并为他们在寨中单独起了几个宅院。这几个秀才看到林清华这么客气,甚至已有些低三下四,他们才勉强答应留下,当他们发现此处碉堡林立、雄兵数万之后,觉得此处甚是安全,甚至比原来的家中更安全,这才安下心来,老老实实的在寨子中当起教书先生来。
“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听到义学中那稚嫩的读书声,站在义学旁边的林清华心中感慨万千,他已在心中暗暗下定了决心,今后一定要让这不收钱的义学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决不搞什么“产业化”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读书的权利和机会,因为林清华知道,古今中外的历史都摆脱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凡是能够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国家,其国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方法就是普遍的义务教育,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实现本民族的腾飞,才能将本民族的文化变为强势文化,只有强势文化才能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保持自己的特色,而民族的强势文化不灭,则民族才能保持兴盛。
洪熙官打断了林清华的思绪,说道:“侯爷在这战乱之地仍不忘兴办义学,真是让人佩服。”
林清华说道:“我堂堂中华泱泱数千年的历史,为何扬眉吐气的时候少,窝囊受气的时候多?汉唐两朝虽曾辉煌一时,八方来朝,但也就持续了短短的数十年,然后迅速衰落,再也不复当年之盛,这是为何?‘五胡乱华’,‘靖康之耻’,‘土木之变’,还有那宦官乱政,外戚跋扈,等等等等,这样的事层出不穷,这又是为何?”
洪熙官闻言低头沉思,方世玉却说道:“难道是因为没有兴办义学的缘故?”
林清华笑了笑,说道:“没这么简单。想想那些曾经辉煌的朝代,哪一个能摆脱灭亡的命运?汉武大帝武功赫赫,但到了灵帝、献帝时,汉朝天子就像是玩偶一般,被几个权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唐太宗何其厉害,扫平群雄,西征突厥,被尊为‘天可汗’,但其后代何其窝囊,昭宗被宦官像狗一样关起来,顺宗、宪宗、敬宗文宗均为宦官所杀,到了最后,延续了数百年的江山竟被一个青皮出身的朱温夺去,真是可叹可悲可怜又可笑。其实这些朝代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兴盛全是靠几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而好皇帝一死,就立刻衰落,苟延残喘,直到一个所谓的新的真命天子的出现,历史就在这样一个怪圈中循环往复。在个圈中,百姓唯一能做的,就是祈求上天,让自己能生活在盛世,‘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这是千千万万生活在乱世中的百姓用血泪写下的警言,他们无不希望出现很多的清官、好官,让他们能摆脱痛苦。百姓的要求是很低的,只要能有口饭吃,有几件暖和的衣服穿,他们就很满足了,不会去挺而走险,会规规矩矩的做一个顺民。百姓希望能多些青天大老爷,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一个包青天就让百姓感动了几百年,传诵了几百年,可是这样的青天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很多,每朝每代都有,越是乱世,这样的人越能显出光芒,祖逖、王安石、岳飞、文天祥、于谦,他们无不是胸怀天下的英雄豪杰,都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他们的结局无不是凄惨无比,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臣子,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想把他们怎样就能怎样,说到底还是皇帝决定着臣子的生死、王朝的兴衰。”
林清华歇了歇,继续说道:“就拿这大明朝来说吧,虽然明成祖北征蒙古,南下西洋,好似开创了一代盛世,但他却将太祖不许太监干政的规定抛之脑后,因为他是皇帝嘛,皇帝金口玉言,说咋办就咋办,将朝中大事交给太监办理,开了太监干政之先例,到了英宗时,那大太监王振一手遮天,终于酿成‘土木之变’,堂堂大明天子居然落入瓦喇之手,幸亏出了个于谦,才保住了大明江山,可于谦这个大功臣最后却被以谋逆罪诛杀,从此奸佞当道,民不聊生。到了嘉靖时,那嘉靖皇帝却不理朝政,只一心炼丹,书写青词,以求长生,而那奸臣严嵩投其所好,进献青词,当上了首辅,最终酿成倭寇巨患。幸而此时又出了几个忠臣良将,戚继光、余大猷组建新军,经过数年苦战,终将倭寇逐走,但此时的大明已是千窗百孔,风雨飘摇,眼看就要陷于万劫不复之地时,上天又赐给大明一个人才,那就是太岳先生张居正。他整顿吏治,使官场因循苟且之风一扫而光;巩固边防,使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守辽东,与蒙古互市,使得边境安宁,蛮夷震服;更重要的是他实行了‘一条鞭法’,使得百姓与朝廷都大得其利,一时之间大明竟有中兴之相。但他一死,整个官场就又糜烂不堪,而且几年之后,他的学生万历皇帝就下旨抄了他的家,还差点将他掘墓鞭尸,而原因却是因为皇帝觉得张居正没有给他面子,不仅的的儿子倒了霉,就连他提拔的人也跟着倒了霉,不过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皇帝留给了张居正老母十顷田地以养老。好一个‘宽宏大量’的万历皇帝,为了让他的宠妃高兴,竟然一次就赏给他的皇子良田数万顷,却丝毫没有想到天下还有多少百姓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正是他即位的这些年,种下了百姓揭杆而起的火种,而那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也正一步一步的蚕食着大明的国土。说来也真是起怪,这无能的万历皇帝居然做了四十八年的皇帝,也把百姓祸害了死十八年,难道真应了那句话‘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个祸害死就死了吧,但他居然还留下一个不争气的儿子,这个儿子即位不到三十天,就因为酒色过度,死在了女人肚皮上。之后大明又出了个‘木匠天子’,这位熹宗皇帝别的本事没有,木匠活到是不错,若是能早生一千几百年,恐怕与鲁班有得一比。木匠的活不少,但朝廷的奏章也很多,怎么办?委托给亲信吧,亲信是谁呢?魏忠贤魏公公是也。着为魏太监别的事没做,就是一心杀人,杀谁呢?杀东林党。凡是与东林党沾边的都不放过,连在辽东抵抗努尔哈赤的熊庭弼也不放过。这死太监直到崇祯皇帝即位才被干掉,崇祯皇帝虽然是所有明朝皇帝中最勤快的,一心想中兴大明,但此时的大明已是积重难反,只是拖日子而已,苦撑了十几年后,终于山河破碎,国破家亡。”
说到这里,林清华停了下来,静静的听了会儿义学中的读书声,闭着眼睛在心里默默的跟着孩子们的声音念起三字经来。洪熙官等了一会,见林清华并无继续说下去的意思,但他很想知道谜底,因此小声说道:“侯爷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为什么会这样?”
林清华睁开眼睛,说道:“因为政治体制不好。”
洪熙官道:“政治体制?何谓‘政治体制’?”
林清华道:“政治体制嘛,简单来讲,就是皇位的继承,朝廷中各种官职的设立。”
洪熙官道:“我还是不明白,侯爷讲清楚点。”
林清华向前踱了几步,转过身子问道:“二位可曾听说过尧舜禅让的故事?”
洪熙官道:“听说过,古时的圣君尧年老体衰,将君位让给了有才能的舜,不过这与侯爷的话有什么联系呢?”
林清华道:“当然有联系。上古时的王位继承是以才能而非血缘,这就能保证有才能的人当权,防止了昏君当道的现象,免得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而后世的皇位继承则是以血缘为依据,老皇帝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再由儿子传给孙子,再由孙子传给曾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这就导致了‘家天下’的局面,只要是皇帝的儿孙,哪怕他就是个白痴,也能当上皇帝,比如西晋的晋惠帝,那就是一个特大号的白痴呀!就算不是白痴,那也会出现昏君当道的局面,比如本朝的‘道君皇帝’、‘木匠天子’,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些家伙不物正业,专搞歪门邪道,既累了国家,也苦了百姓,到头来搞的天怒人怨,‘一夫呼而百夫起’,各地起义不断,白白的便宜了异族,真是我中华的悲哀。”
洪熙官闻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说道:“确是如此,历朝历代昏君远远多于明君。侯爷说了这么大一段话,该不回是想恢复古制搞禅让吧?”
林清华点点头,说道:“我正是此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体的稳固,才能保证百姓不用再过颠沛流离的日子,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我设想的政体的首脑是由百姓选出来的,而且还有任期的限制,比如说任期十年,或任期十五年等等,不过此制需要一个前提。”
洪熙官与方世玉同时问道:“什么前提?”
林清华道:“就是提高百姓的文化,简单的说,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识字,都懂得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选出自己的政体首脑,而不会被小恩小贿所收买。”
洪熙官道:“照侯爷这么说,那这恐怕要等到很多年以后了。”
林清华无奈的点点头,说道:“是啊!这些需要一步一步的慢慢来,欲速则不达,毕竟这世袭制已施行了几千年,要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迫不及待的就立了这所义学,希望能在我有生之年看到那一天。”
三人长嘘短叹了好一阵,感慨着人生的苦短,直到一名镇虏军士兵前来禀报。
来人向三人行了个军礼,说道:“禀侯爷,今早派出去的探马带回消息,一支来历不明的军队在寨子西南五十里处驻扎,动机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