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巴山异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季节,玉米林散发着阵阵清香。一排排绿油油的玉米,就像一个个威严的守城卫士,它们有节奏的拔节声,就像卫士们雄浑而激越的呐喊,回荡在辽阔的田野里。这个季节,农民的美梦如玉米一样籽粒饱满。
父亲的人生很短,只在人世间走过五十六年的苦难生涯。在他眼里,他的五个儿女就像他那块玉米田里长出的一棵棵茁壮成长的玉米。父亲养育儿女,虽没有锦衣玉食,但像种植玉米一样潜心;父亲对待玉米,虽没有娇惯溺爱,但像疼爱儿女一样怜惜。就连他给自己几个孙女起名也是“冬香”、“银春”、“春红”之类,饱含着他对四季无限的感恩,蕴含着他对自然无限的敬意。
我清楚地记得,每逢春风吹醒冻裂的泥土,父亲就会起早贪黑地牵着耕牛、扶着犁铧、挥着响鞭,在或平坦或陡峭的田野山岗上深耕细作。那时的父亲虽年岁不大,但身形佝偻,常伴着咳嗽和喘息。黑黝黝的泥土带着新鲜的气息,在他穿着草鞋的脚趾间涌出,浸透了汗水的发丝在阳光里泛着银光,一粒粒汗珠摔成八瓣儿就像希望的种子撒进厚重的泥土,伴着玉米种子一起发芽。夏天火辣辣的日光,将父亲艰辛劳作的身影烤进了浑厚的泥土地,镶嵌在每棵玉米株深深的记忆里。这时的父亲,也会从他胡子拉碴的嘴里吼出一串串古老的歌谣,伴着清脆的响鞭,将生活的苦难和艰辛远远地抛在身后。父亲的乡间小调,把对未来生活的希冀和向往演绎得淋漓尽致。只有此时,父亲饱经风霜的脸上才会露出些许甜美的笑容。
父亲深深地懂得,家里五个儿女都张着嘴巴等着他收获一筐筐玉米为食,现实的窘迫和生活的重压,容不得他有一丝丝喘息和懈怠。他在玉米地里拿锄头的姿势很优雅,也很豪迈。一锄一锄弯腰深挖下去,一坡青苗在微风的吹拂下,都对父亲的坚韧与执着颔首致敬。父亲汗迹斑斑的褂子,让我莫名感动。那时常想,如果神笔马良出现,我定会祈求马良给父亲画几件新衣,为父亲画几样能减轻重活的农具。
父亲常说,庄稼七分靠管,三分靠天。如果上天不让人吃饱饭饿肚子,即使你怎么勤劳都是徒劳。记得我考取高中即将进入学校前夕,一场风暴将全家几亩地的玉米全部吹倒,像用石磙碾过一样。风停雨过,父亲站在田垄间痴痴地看了半个多钟头,没有说出一句话。第二天,在火辣辣太阳的照射下,一些倔强的玉米株又弯腰慢慢站立起来,而被风吹断了的玉米株渐渐枯萎了。父亲领着我们,带着背篓心疼地将枯萎的玉米株拾回家。那天,由于过于炎热,我回家就一股脑儿灌下一大杯冷茶,顿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在墙角的石头上,至今右额边还有一条长长的疤痕。父亲扶起满脸血糊糊的我,心疼地说:“孩子啊,你怎么能像这些玉米经不起风吹雨打啊?”
秋天一到,玉米一成熟,就是父亲最忙碌、最紧张的季节。每到这时,父亲经常睡不着觉,半夜起来在院子里踱来踱去,来来回回看几遍天色,生怕突如其来的连雨天将一家的希望和期待发霉甚至烂掉在野外。每当这时,父亲会全家总动员,将全家人带进玉米林“抢收”赶在雨天到来之前火速将几亩地的玉米全部收获回家。白天“抢收”晚上也不休息,要将收获回家的玉米棒子上的壳叶剥离,将玉米粒全部剥下,等晒干后装进父亲亲自打造的粮仓里。即使我们的手都磨起了血泡,父亲也不会轻易让我们休息,他总是说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等到全部的玉米晒干收进粮仓,父亲愁容惨淡的脸上舒展的笑容才如秋菊般绽放。
山里孩子都是吃玉米饭、啃玉米棒子长大的,就连肌骨里也渗透着玉米的平实与坚韧。在我孩童时代,能吃上一顿白米饭就是一种奢侈,能每天吃饱玉米饭也是一种奢望,即使在吃玉米饭时,也要伴着红薯、洋芋等粗粮下咽。虽然全家有几亩地的玉米,但在玉米未成熟之前,父亲也舍不得将玉米棒子掰回家或烤或煮了吃,只有等到家里来客人了,父亲才将菜地里的玉米棒子掰几个回家或烤或煮让客人吃,我们几个儿女也才有机会享受一下嫩玉米棒子的清香。在我住校读初中的时候,家里根本没有什么零钱、零食让我带进学校,母亲怕我饿着,就用裹过桐油的细沙将玉米粒炒爆,以便我在饥饿难耐的时候作为充饥的干粮。
我的骨子里流淌着父亲的农民血液,脾气也沾染了他倔强的农民性格。我就像一株笔直挺拔的玉米享受着父亲阳光雨露般的关爱里。
父亲已经去世25年了,如果父亲还健在的话那已经是81岁高龄的耄耋老农了。每当父亲的生日、清明节、父亲节,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情不自禁地想起玉米林,我不知道父亲在另一个世界究竟过得怎样,他是否还在他坚守了一辈子的玉米地里耕种劳作,是否还在为儿女的生计而苦苦奔波?每次想起父亲,想起玉米地,我就仿佛看见历经沧桑的父亲披着那件打着很多补丁的短褂站在玉米地里,眯着双眼享受着玉米地给予全家人的恩泽。
也许在劳作了一辈子的土地眼里,父亲是一棵行走的玉米。他和玉米朝夕相处在一起,就是玉米的伙伴,就是玉米的灵魂。在父亲眼里,土地是人生的舞台,是给予玉米生命的脊梁,而玉米是他人生的寄托,是给予全家人生命的源泉。在我们儿女眼里,父亲是一棵昂首站立的高大玉米,一生看护着脚下的土地,给予我们生命的脊梁。
这个季节,玉米林散发着阵阵清香。一排排绿油油的玉米,就像一个个威严的守城卫士,它们有节奏的拔节声,就像卫士们雄浑而激越的呐喊,回荡在辽阔的田野里。这个季节,农民的美梦如玉米一样籽粒饱满。
父亲的人生很短,只在人世间走过五十六年的苦难生涯。在他眼里,他的五个儿女就像他那块玉米田里长出的一棵棵茁壮成长的玉米。父亲养育儿女,虽没有锦衣玉食,但像种植玉米一样潜心;父亲对待玉米,虽没有娇惯溺爱,但像疼爱儿女一样怜惜。就连他给自己几个孙女起名也是“冬香”、“银春”、“春红”之类,饱含着他对四季无限的感恩,蕴含着他对自然无限的敬意。
我清楚地记得,每逢春风吹醒冻裂的泥土,父亲就会起早贪黑地牵着耕牛、扶着犁铧、挥着响鞭,在或平坦或陡峭的田野山岗上深耕细作。那时的父亲虽年岁不大,但身形佝偻,常伴着咳嗽和喘息。黑黝黝的泥土带着新鲜的气息,在他穿着草鞋的脚趾间涌出,浸透了汗水的发丝在阳光里泛着银光,一粒粒汗珠摔成八瓣儿就像希望的种子撒进厚重的泥土,伴着玉米种子一起发芽。夏天火辣辣的日光,将父亲艰辛劳作的身影烤进了浑厚的泥土地,镶嵌在每棵玉米株深深的记忆里。这时的父亲,也会从他胡子拉碴的嘴里吼出一串串古老的歌谣,伴着清脆的响鞭,将生活的苦难和艰辛远远地抛在身后。父亲的乡间小调,把对未来生活的希冀和向往演绎得淋漓尽致。只有此时,父亲饱经风霜的脸上才会露出些许甜美的笑容。
父亲深深地懂得,家里五个儿女都张着嘴巴等着他收获一筐筐玉米为食,现实的窘迫和生活的重压,容不得他有一丝丝喘息和懈怠。他在玉米地里拿锄头的姿势很优雅,也很豪迈。一锄一锄弯腰深挖下去,一坡青苗在微风的吹拂下,都对父亲的坚韧与执着颔首致敬。父亲汗迹斑斑的褂子,让我莫名感动。那时常想,如果神笔马良出现,我定会祈求马良给父亲画几件新衣,为父亲画几样能减轻重活的农具。
父亲常说,庄稼七分靠管,三分靠天。如果上天不让人吃饱饭饿肚子,即使你怎么勤劳都是徒劳。记得我考取高中即将进入学校前夕,一场风暴将全家几亩地的玉米全部吹倒,像用石磙碾过一样。风停雨过,父亲站在田垄间痴痴地看了半个多钟头,没有说出一句话。第二天,在火辣辣太阳的照射下,一些倔强的玉米株又弯腰慢慢站立起来,而被风吹断了的玉米株渐渐枯萎了。父亲领着我们,带着背篓心疼地将枯萎的玉米株拾回家。那天,由于过于炎热,我回家就一股脑儿灌下一大杯冷茶,顿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在墙角的石头上,至今右额边还有一条长长的疤痕。父亲扶起满脸血糊糊的我,心疼地说:“孩子啊,你怎么能像这些玉米经不起风吹雨打啊?”
秋天一到,玉米一成熟,就是父亲最忙碌、最紧张的季节。每到这时,父亲经常睡不着觉,半夜起来在院子里踱来踱去,来来回回看几遍天色,生怕突如其来的连雨天将一家的希望和期待发霉甚至烂掉在野外。每当这时,父亲会全家总动员,将全家人带进玉米林“抢收”赶在雨天到来之前火速将几亩地的玉米全部收获回家。白天“抢收”晚上也不休息,要将收获回家的玉米棒子上的壳叶剥离,将玉米粒全部剥下,等晒干后装进父亲亲自打造的粮仓里。即使我们的手都磨起了血泡,父亲也不会轻易让我们休息,他总是说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等到全部的玉米晒干收进粮仓,父亲愁容惨淡的脸上舒展的笑容才如秋菊般绽放。
山里孩子都是吃玉米饭、啃玉米棒子长大的,就连肌骨里也渗透着玉米的平实与坚韧。在我孩童时代,能吃上一顿白米饭就是一种奢侈,能每天吃饱玉米饭也是一种奢望,即使在吃玉米饭时,也要伴着红薯、洋芋等粗粮下咽。虽然全家有几亩地的玉米,但在玉米未成熟之前,父亲也舍不得将玉米棒子掰回家或烤或煮了吃,只有等到家里来客人了,父亲才将菜地里的玉米棒子掰几个回家或烤或煮让客人吃,我们几个儿女也才有机会享受一下嫩玉米棒子的清香。在我住校读初中的时候,家里根本没有什么零钱、零食让我带进学校,母亲怕我饿着,就用裹过桐油的细沙将玉米粒炒爆,以便我在饥饿难耐的时候作为充饥的干粮。
我的骨子里流淌着父亲的农民血液,脾气也沾染了他倔强的农民性格。我就像一株笔直挺拔的玉米享受着父亲阳光雨露般的关爱里。
父亲已经去世25年了,如果父亲还健在的话那已经是81岁高龄的耄耋老农了。每当父亲的生日、清明节、父亲节,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情不自禁地想起玉米林,我不知道父亲在另一个世界究竟过得怎样,他是否还在他坚守了一辈子的玉米地里耕种劳作,是否还在为儿女的生计而苦苦奔波?每次想起父亲,想起玉米地,我就仿佛看见历经沧桑的父亲披着那件打着很多补丁的短褂站在玉米地里,眯着双眼享受着玉米地给予全家人的恩泽。
也许在劳作了一辈子的土地眼里,父亲是一棵行走的玉米。他和玉米朝夕相处在一起,就是玉米的伙伴,就是玉米的灵魂。在父亲眼里,土地是人生的舞台,是给予玉米生命的脊梁,而玉米是他人生的寄托,是给予全家人生命的源泉。在我们儿女眼里,父亲是一棵昂首站立的高大玉米,一生看护着脚下的土地,给予我们生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