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三国之群芳寻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以金良对佛教自然是半点好感都欠奉,不过他对道教则另有看法。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由现在五米道领袖张鲁的祖先张道陵创立,道教的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老李聃、庄庄周的道家思想以及先秦的神仙方术,它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道教假托《道德经》之名,学问成分较少。实际成分却是引气、炼丹,荒诞不经,除了哄骗皇帝修炼长生不老之药暂时求得一时发展,实际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要比佛、儒两家要弱得多,想想后世那些白莲教之类的邪门教派多脱胎于道教,想想多少皇帝因为误服金丹而提前死去,就让人对道教在这个国度的发展不报什么希望。
《道德经》是好的,道教的基本教义也是好的,修身养性、追求得道的理念也可以引申开来,转化为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对于从印度阿三那里舶来的佛教,金良认为土生土长的道教三观更正。
金良准备改良道教,使这个本土出产的宗教发挥出它本来应有的作用。
道教是要改良,特别是张角利用道教派系的太平道造反,让东汉末年所有诸侯民众都对道教有一股偏见,若还是道教,根本无法让人接受。
金良本人虽然通晓一些心理暗示之类的洗脑方法,但他却不是最适合创立新教派的人物,他只能做幕后操手,在幕前表演的另有其人。
东汉末年,道教里面有几个峥嵘人物,张角三兄弟都俱往矣,不再提了,张鲁兄弟身在汉中无法利用,剩下还有两个具有大神通的人物,一个是南海仙人,另外一个是于吉。
对于于吉这个人,金良一直心有存疑,他不确定,这个于吉到底是不是汉顺帝时期存活下来的那个于吉,还是一个假借汉顺帝时期那个于吉之名招摇撞骗的假于吉。
汉顺帝时期有个于吉,据《后汉书?襄楷传》记载,“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于吉说是神人所授,实际上是自己创作的,于吉的门徒宫崇到皇宫进献其师所著“神书”《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多巫觋杂语,被视为妖妄不经,顺帝命有命藏之,并未为其立学,故其书未见皇室重视,后来辗转到了张角手里,张角跟后世那个得了圣经的洪秀全一样,从一本书开始发迹。
汉献帝建安五年,有一个于吉,正是在演义上被孙策杀掉的于吉,《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道:“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于吉寓居在东部某个地方,经常往来于吴、会稽两地,烧香给人治病,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即西元200年,称霸吴地的孙策统治时,于吉批评孙策自制力不足,认为“伯符将军,名而虚之”,孙策闻讯大怒,下令杀死于吉,当地居民都说会有报应,不久后孙策在战中受暗箭所击,因而引发重病而死,有人说他是被于吉的亡灵缠身而死。
现在问题来了,汉顺帝在位是公元125到公元144年在位,于吉在汉顺帝时期已经成为琅邪太平道掌教,身为宫崇的师父,即便推算他是在汉顺帝末年进献太平经的,到汉献帝建安五年被杀,保守估计亦已过百岁,是以有人怀疑活跃于东吴的道士于吉是不是原来汉顺帝时期的于吉,不过著作《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把这两个于吉当成了一个人。
其实金良倾向于将这两个于吉当成一个人,因为于吉这种道人修行多年,至少对养生之术有所心得,活上百年稀松平常,要知道那个身份从来没有疑惑的南海仙人生于156年,死于289年,寿至134岁,金良揣测,若是于吉没被孙策所杀,估计也能活到那么大的岁数。
不过奉命去征召于吉的士卒,在琅邪一带转,耗费了大半年时间,却一直找不到于吉的踪迹,只能回来襄阳,向金良通报,金良依稀记得历史上记载于吉是琅邪人,至于‘寓居东方’是什么意思,金良却只能推断为于吉暂时寓居在大汉东部某个地方,到底是徐州还是青州还是扬州,一无所知,只好暂时宣布放弃,等到机缘来了,于吉会自动上门。
至于南海仙人,实有其人,字元放,庐江人,精通五经,晓房中术,也懂得占星术,他从星象中预测出汉朝的气数将尽,国运衰落,天下将要大乱,就感叹地说道:“在这乱世中,官位高的更难保自身,钱财多的更容易死,所以世间的荣华富贵绝不能贪图啊!”于是南海仙人开始在天柱山精修苦炼道术,在一个石洞中得到一部《九丹金液经》,学会了使自己变化万端的方术,金良更相信那本经书是一个古代魔术宝典,南海仙人是东汉末年的大卫科波菲尔。
金良在洛阳的时候,就派人去天柱山征召南海仙人。
金良当时派人找南海仙人,一是看重他出神入化的魔术,这样厉害的魔术技能应该会对金良创立新宗教有所帮助,可见金良当时就有了创立新教派取代旧道教的想法,二呢金良有寡人之疾,老婆会越来越多,恐怕应付不过来,南海仙人这家伙因为通晓房中术在历史上活了一百三十多岁,金良就要向他学一下这个房中术,活长一点儿才能把中国带入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奉命去征召南海仙人的士卒姓王名全,本就是庐江人氏,后来跟随父亲迁移到洛阳做买卖,再后来便加入北军五校,因为他是庐江人,对天柱山熟稔,金良便派他来天柱山征辟南海仙人。
王全在天柱山转了三四个月,将金良交给他的盘缠几乎花光了,都没有探寻到南海仙人修道所居的洞府,正待王全万念俱灰,准备返回襄阳禀告主公之时,他遇到了南海仙人新收的弟葛玄。
葛玄在道教的发展史上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葛洪的从祖父,在道教里被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在部分道教流派中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葛玄原本是琅琊人,后迁丹阳句容,高祖葛庐为汉骠骑大将军,封下邳侯,他祖父葛祖矩曾为黄门侍郎,他父亲葛德儒历大鸿胪登尚书,素奉道法,所以葛玄出身宦族名门,自幼好学,博览五经,十五六岁名震江左,性喜老、庄之说,不愿仕进,后入天台赤城山修炼,遇左元放得受《白虎七变经》《太清九鼎金液丹经》《三元真一妙经》等,后遨游山川,正好遇到王全,知道金良派王全来的意图,意图重兴道教,葛玄便欣喜若狂地带着王全前去拜见葛玄。
王全拜见了南海仙人,此时的南海仙人已经入山修炼十载,虽然年龄已经有三十五六岁,看起来却只有二十出头,王全见了,心里一头雾水,将信将疑地不肯把金良的书信呈递出来。
南海仙人披着一身青色道袍,一脸云淡风轻,朗声一笑,王全迷惑于南海仙人的笑容时,却发现自己兜里的书信已经落在南海仙人手里,南海仙人展开书信,仔细一看,原来金良诚心诚意,愿意请南海仙人出山重兴道教。
自从张道陵创立道教以来,道教在中土的发展一直很顺利,毕竟这个国家的民众还是很需要宗教崇拜,儒教是政治信仰取代不了宗教信仰,佛教从天竺胡人出舶来被大部分汉人不齿发展缓慢,道教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偏偏在这时出现了一个人物张角,本来他好好地发展太平道,不要像后世那些邪教头目洪秀全之流一样得到一本经书就想造反,道教在他手里还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可惜张角那厮不但年老体弱,而且志大才疏,野心勃勃,只把道教当成一个拉拢叛兵的工具,因为他的叛乱,致使好好的太平道被朝廷打垮,只剩下张鲁的五斗米道,道教遂陷入低谷。历史上,曹操基于太平道的危险,看不到中国本土宗教对国家的长远好处,便抑制道教发展,南海仙人因此不满,只得恃才放旷,戏耍曹操。
南海仙人之所以遁入空山专心修道,跟道教在这个时期发展的低潮大有关联,作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道士。南海仙人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该如何才能重兴道教。
金良的书信正中南海仙人的下怀,特别是金良提及天子刘辩自幼为史道人抚养,对道士充满好感。若是南海仙人愿意来重兴道教,天子刘辩愿奉南海仙人为师,尊南海仙人为国师。
修道十年有些心得的南海仙人再也无法静下心去修炼了。他收拾行李,准备带着葛玄,去襄阳投奔金良。
王全却拿出金良的第二封书信,交给南海仙人,书信中请南海仙人先去拜访其他各路诸侯,最后再去襄阳。
南海仙人十分不解金良为什么要他这样做,但见金良书信里措辞十分果断,只得依从。
南海仙人离开天柱山。往北直行,路上经过了豫州。此时刘表担任豫州刺史,刘表抛开汉室宗亲的身份,其实是通晓易学的大儒,他信奉孔子的“子不语鬼怪乱力神”,见到南海仙人后,以为南海仙人装神弄鬼。又想起当年的张角,便毫不犹豫地认为南海仙人是个惑乱人心的妖道,打算将他抓住杀掉。
南海仙人却不慌不忙地说道:“我有些微薄的礼物想犒劳你的军队。”
刘表说道:“你这个道士孤身一人,我的人马这么多,你能犒劳得过来吗?”
南海仙人又重说了一遍。刘表就派人去看是什么礼物,见只有一斗酒和一小扎肉干,但十个人抬也没抬动。
南海仙人就自己把干肉拿来,把肉一片片削落在地上,请一百个人拿酒和干肉分发给士兵。每个士兵三杯酒一片肉干。肉干吃起来和平常的味道一样,一万多士兵都吃饱喝足,但酒器中的酒一点也没少,肉干也没吃光,刘表的一千多宾客也都喝得大醉。
刘表大吃一惊,打消了杀害南海仙人的意思。
几天后,南海仙人离开刘表,到了徐州,面见了徐州刺史陶谦,此时的陶谦被一个手下笮融蒙蔽,开始信奉佛教,又因黄巾暴乱的原因,极端敌视道教,便派部将曹豹追杀南海仙人。
南海仙人穿着木鞋,拿着个竹杖慢慢地走,曹豹在后面手持兵器追赶,却总也追不上南海仙人,这才知道南海仙人有道术,不敢再杀他,赶紧回报陶谦,陶谦不信,自己领人马追杀南海仙人,还是只看到南海仙人的背影却永远追不上,只得放弃追杀。
那个怂恿陶谦信奉佛教的笮融不信,领着一群僧兵追杀南海仙人,南海仙人钻进羊群中,追捕他的人分不清,就查羊的原数,果然多出了一只,知道南海仙人变成了羊,却分不清到底那一只才是南海仙人变化的,准备把所有羊都杀掉,这时南海仙人显身,对笮融说道:“你虽然信佛,却没有佛的慈悲心,多行杀戮,多行不义,必自毙。”南海仙人说完,就化为一缕青烟,消失在笮融面前。
笮融起初不信,在信奉佛教的同时,依然多行杀戮,多行不义,到他被山中百姓所杀之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这一辈子是最罪恶的一生。
笮融这个人,值得提一提,他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枝奇葩,可以跟石勒石虎叔侄相提并论,都是属于那种口中有佛心中无佛的典型人物。
笮融是徐州丹杨郡的地方豪强,起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年老昏聩的陶谦瞎了眼,任命笮融为下邳国相,并负责运输广陵郡、下邳郡和彭城郡这三郡的粮食到徐州州治郯县去,可笮融得到此三郡粮食和封国进贡物品后,并没有送到郯县去,反而中饱私囊占为己用。笮融中饱私囊后,没去做别的事情,反倒是在下邳郡广兴佛寺庙宇,要下邳郡人民日夜颂读佛经,这使得附近各郡的和尚、尼姑和佛教徒迁入下邳郡,前後高达五千多户之多。每到佛祖诞辰,举办浴佛会,光是在路旁设酒宴的费用多达数亿钱。
初平四年,笮融花巨资在下邳修造浮屠寺,建在下邳城南,寺中有塔,上有金盘,下有重楼,塔为九层八角,每层皆有飞檐,每面镶有铜境,塔顶亦有一面铜镜朝天,称为“九镜塔”。据说,堂阁周围可容纳三千多人在其内课读佛经,佛像外涂黄金,披着锦彩的袈裟。每到浴佛会时,在路旁设席长数十里,置酒饭任人饮食,来参观、拜佛的百姓达万人之多,当时铺排之奢华、场面之宏广、气势之雄伟为世所难见。
笮融在下邳所做的各项佛事算得上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彪炳性的功业,他所兴建的佛祠、佛塔以“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结构,成为中国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并且这一佛寺布局的形式基本上延续至唐初。祠内所塑之黄金塑身的佛像也是我国文献上有关佛像铸造的最早记载,并且笮融在境内接受佛教之人,免除佛教信徒的徭役赋税,也成为以后历代官方支持佛教的举措之一。同时,笮融的这些活动使徐州、下邳在此后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始终是我国佛教的重镇之一。
可这样的一个人物,按说接受了佛祖佛经熏陶,应该是一个非常慈悲为怀的人物,实际上他的举动跟礼佛毫无关系,反而在礼佛后变得更凶残。
浮屠寺造好的初平四年,曹操进攻徐州,徐州全境如惊弓之鸟般,笮融带领手下士兵和部属男女共一万多人南下广陵郡,广陵郡长赵昱,将笮融奉为贵宾,并摆下盛大的酒席招待笮融和其士兵和部属,笮融看到广陵郡物丰民富,不禁心动,于是在一次酒宴里,藉以敬酒的时候,斩杀赵昱,并命其士兵杀烧掳掠广陵郡,带着其手下士兵和部属及掠夺广陵郡的财物南下秣陵,投靠薛礼。
薛礼原是陶谦手下的彭城国相,但受到陶谦的迫害,薛礼只好带着其部属逃到秣陵去,薛礼也跟赵昱一样,设宴款待笮融,但是笮融也杀害薛礼,吞薛礼的部属,又投靠扬州刺史刘繇。
公元195年、东汉兴平二年,扬州刺史刘繇命笮融协助豫章郡太守朱皓,进攻荆州牧刘表所任命的豫章郡长诸葛玄;许邵对刘繇说“笮融这个人,从来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论;朱皓个性忠厚老实,容易推心置腹、轻信他人,要指示朱皓严防笮融”,刘繇不信许邵之言。笮融到达豫章郡後,又用杀赵昱、薛礼的方式,杀死朱皓,并自己当上豫章郡太守。刘繇得知後大为震怒,带兵攻势笮融,笮融部属溃散,笮... -->>
所以金良对佛教自然是半点好感都欠奉,不过他对道教则另有看法。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由现在五米道领袖张鲁的祖先张道陵创立,道教的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老李聃、庄庄周的道家思想以及先秦的神仙方术,它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道教假托《道德经》之名,学问成分较少。实际成分却是引气、炼丹,荒诞不经,除了哄骗皇帝修炼长生不老之药暂时求得一时发展,实际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要比佛、儒两家要弱得多,想想后世那些白莲教之类的邪门教派多脱胎于道教,想想多少皇帝因为误服金丹而提前死去,就让人对道教在这个国度的发展不报什么希望。
《道德经》是好的,道教的基本教义也是好的,修身养性、追求得道的理念也可以引申开来,转化为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对于从印度阿三那里舶来的佛教,金良认为土生土长的道教三观更正。
金良准备改良道教,使这个本土出产的宗教发挥出它本来应有的作用。
道教是要改良,特别是张角利用道教派系的太平道造反,让东汉末年所有诸侯民众都对道教有一股偏见,若还是道教,根本无法让人接受。
金良本人虽然通晓一些心理暗示之类的洗脑方法,但他却不是最适合创立新教派的人物,他只能做幕后操手,在幕前表演的另有其人。
东汉末年,道教里面有几个峥嵘人物,张角三兄弟都俱往矣,不再提了,张鲁兄弟身在汉中无法利用,剩下还有两个具有大神通的人物,一个是南海仙人,另外一个是于吉。
对于于吉这个人,金良一直心有存疑,他不确定,这个于吉到底是不是汉顺帝时期存活下来的那个于吉,还是一个假借汉顺帝时期那个于吉之名招摇撞骗的假于吉。
汉顺帝时期有个于吉,据《后汉书?襄楷传》记载,“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于吉说是神人所授,实际上是自己创作的,于吉的门徒宫崇到皇宫进献其师所著“神书”《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多巫觋杂语,被视为妖妄不经,顺帝命有命藏之,并未为其立学,故其书未见皇室重视,后来辗转到了张角手里,张角跟后世那个得了圣经的洪秀全一样,从一本书开始发迹。
汉献帝建安五年,有一个于吉,正是在演义上被孙策杀掉的于吉,《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道:“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于吉寓居在东部某个地方,经常往来于吴、会稽两地,烧香给人治病,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即西元200年,称霸吴地的孙策统治时,于吉批评孙策自制力不足,认为“伯符将军,名而虚之”,孙策闻讯大怒,下令杀死于吉,当地居民都说会有报应,不久后孙策在战中受暗箭所击,因而引发重病而死,有人说他是被于吉的亡灵缠身而死。
现在问题来了,汉顺帝在位是公元125到公元144年在位,于吉在汉顺帝时期已经成为琅邪太平道掌教,身为宫崇的师父,即便推算他是在汉顺帝末年进献太平经的,到汉献帝建安五年被杀,保守估计亦已过百岁,是以有人怀疑活跃于东吴的道士于吉是不是原来汉顺帝时期的于吉,不过著作《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把这两个于吉当成了一个人。
其实金良倾向于将这两个于吉当成一个人,因为于吉这种道人修行多年,至少对养生之术有所心得,活上百年稀松平常,要知道那个身份从来没有疑惑的南海仙人生于156年,死于289年,寿至134岁,金良揣测,若是于吉没被孙策所杀,估计也能活到那么大的岁数。
不过奉命去征召于吉的士卒,在琅邪一带转,耗费了大半年时间,却一直找不到于吉的踪迹,只能回来襄阳,向金良通报,金良依稀记得历史上记载于吉是琅邪人,至于‘寓居东方’是什么意思,金良却只能推断为于吉暂时寓居在大汉东部某个地方,到底是徐州还是青州还是扬州,一无所知,只好暂时宣布放弃,等到机缘来了,于吉会自动上门。
至于南海仙人,实有其人,字元放,庐江人,精通五经,晓房中术,也懂得占星术,他从星象中预测出汉朝的气数将尽,国运衰落,天下将要大乱,就感叹地说道:“在这乱世中,官位高的更难保自身,钱财多的更容易死,所以世间的荣华富贵绝不能贪图啊!”于是南海仙人开始在天柱山精修苦炼道术,在一个石洞中得到一部《九丹金液经》,学会了使自己变化万端的方术,金良更相信那本经书是一个古代魔术宝典,南海仙人是东汉末年的大卫科波菲尔。
金良在洛阳的时候,就派人去天柱山征召南海仙人。
金良当时派人找南海仙人,一是看重他出神入化的魔术,这样厉害的魔术技能应该会对金良创立新宗教有所帮助,可见金良当时就有了创立新教派取代旧道教的想法,二呢金良有寡人之疾,老婆会越来越多,恐怕应付不过来,南海仙人这家伙因为通晓房中术在历史上活了一百三十多岁,金良就要向他学一下这个房中术,活长一点儿才能把中国带入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奉命去征召南海仙人的士卒姓王名全,本就是庐江人氏,后来跟随父亲迁移到洛阳做买卖,再后来便加入北军五校,因为他是庐江人,对天柱山熟稔,金良便派他来天柱山征辟南海仙人。
王全在天柱山转了三四个月,将金良交给他的盘缠几乎花光了,都没有探寻到南海仙人修道所居的洞府,正待王全万念俱灰,准备返回襄阳禀告主公之时,他遇到了南海仙人新收的弟葛玄。
葛玄在道教的发展史上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葛洪的从祖父,在道教里被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在部分道教流派中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葛玄原本是琅琊人,后迁丹阳句容,高祖葛庐为汉骠骑大将军,封下邳侯,他祖父葛祖矩曾为黄门侍郎,他父亲葛德儒历大鸿胪登尚书,素奉道法,所以葛玄出身宦族名门,自幼好学,博览五经,十五六岁名震江左,性喜老、庄之说,不愿仕进,后入天台赤城山修炼,遇左元放得受《白虎七变经》《太清九鼎金液丹经》《三元真一妙经》等,后遨游山川,正好遇到王全,知道金良派王全来的意图,意图重兴道教,葛玄便欣喜若狂地带着王全前去拜见葛玄。
王全拜见了南海仙人,此时的南海仙人已经入山修炼十载,虽然年龄已经有三十五六岁,看起来却只有二十出头,王全见了,心里一头雾水,将信将疑地不肯把金良的书信呈递出来。
南海仙人披着一身青色道袍,一脸云淡风轻,朗声一笑,王全迷惑于南海仙人的笑容时,却发现自己兜里的书信已经落在南海仙人手里,南海仙人展开书信,仔细一看,原来金良诚心诚意,愿意请南海仙人出山重兴道教。
自从张道陵创立道教以来,道教在中土的发展一直很顺利,毕竟这个国家的民众还是很需要宗教崇拜,儒教是政治信仰取代不了宗教信仰,佛教从天竺胡人出舶来被大部分汉人不齿发展缓慢,道教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偏偏在这时出现了一个人物张角,本来他好好地发展太平道,不要像后世那些邪教头目洪秀全之流一样得到一本经书就想造反,道教在他手里还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可惜张角那厮不但年老体弱,而且志大才疏,野心勃勃,只把道教当成一个拉拢叛兵的工具,因为他的叛乱,致使好好的太平道被朝廷打垮,只剩下张鲁的五斗米道,道教遂陷入低谷。历史上,曹操基于太平道的危险,看不到中国本土宗教对国家的长远好处,便抑制道教发展,南海仙人因此不满,只得恃才放旷,戏耍曹操。
南海仙人之所以遁入空山专心修道,跟道教在这个时期发展的低潮大有关联,作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道士。南海仙人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该如何才能重兴道教。
金良的书信正中南海仙人的下怀,特别是金良提及天子刘辩自幼为史道人抚养,对道士充满好感。若是南海仙人愿意来重兴道教,天子刘辩愿奉南海仙人为师,尊南海仙人为国师。
修道十年有些心得的南海仙人再也无法静下心去修炼了。他收拾行李,准备带着葛玄,去襄阳投奔金良。
王全却拿出金良的第二封书信,交给南海仙人,书信中请南海仙人先去拜访其他各路诸侯,最后再去襄阳。
南海仙人十分不解金良为什么要他这样做,但见金良书信里措辞十分果断,只得依从。
南海仙人离开天柱山。往北直行,路上经过了豫州。此时刘表担任豫州刺史,刘表抛开汉室宗亲的身份,其实是通晓易学的大儒,他信奉孔子的“子不语鬼怪乱力神”,见到南海仙人后,以为南海仙人装神弄鬼。又想起当年的张角,便毫不犹豫地认为南海仙人是个惑乱人心的妖道,打算将他抓住杀掉。
南海仙人却不慌不忙地说道:“我有些微薄的礼物想犒劳你的军队。”
刘表说道:“你这个道士孤身一人,我的人马这么多,你能犒劳得过来吗?”
南海仙人又重说了一遍。刘表就派人去看是什么礼物,见只有一斗酒和一小扎肉干,但十个人抬也没抬动。
南海仙人就自己把干肉拿来,把肉一片片削落在地上,请一百个人拿酒和干肉分发给士兵。每个士兵三杯酒一片肉干。肉干吃起来和平常的味道一样,一万多士兵都吃饱喝足,但酒器中的酒一点也没少,肉干也没吃光,刘表的一千多宾客也都喝得大醉。
刘表大吃一惊,打消了杀害南海仙人的意思。
几天后,南海仙人离开刘表,到了徐州,面见了徐州刺史陶谦,此时的陶谦被一个手下笮融蒙蔽,开始信奉佛教,又因黄巾暴乱的原因,极端敌视道教,便派部将曹豹追杀南海仙人。
南海仙人穿着木鞋,拿着个竹杖慢慢地走,曹豹在后面手持兵器追赶,却总也追不上南海仙人,这才知道南海仙人有道术,不敢再杀他,赶紧回报陶谦,陶谦不信,自己领人马追杀南海仙人,还是只看到南海仙人的背影却永远追不上,只得放弃追杀。
那个怂恿陶谦信奉佛教的笮融不信,领着一群僧兵追杀南海仙人,南海仙人钻进羊群中,追捕他的人分不清,就查羊的原数,果然多出了一只,知道南海仙人变成了羊,却分不清到底那一只才是南海仙人变化的,准备把所有羊都杀掉,这时南海仙人显身,对笮融说道:“你虽然信佛,却没有佛的慈悲心,多行杀戮,多行不义,必自毙。”南海仙人说完,就化为一缕青烟,消失在笮融面前。
笮融起初不信,在信奉佛教的同时,依然多行杀戮,多行不义,到他被山中百姓所杀之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这一辈子是最罪恶的一生。
笮融这个人,值得提一提,他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枝奇葩,可以跟石勒石虎叔侄相提并论,都是属于那种口中有佛心中无佛的典型人物。
笮融是徐州丹杨郡的地方豪强,起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年老昏聩的陶谦瞎了眼,任命笮融为下邳国相,并负责运输广陵郡、下邳郡和彭城郡这三郡的粮食到徐州州治郯县去,可笮融得到此三郡粮食和封国进贡物品后,并没有送到郯县去,反而中饱私囊占为己用。笮融中饱私囊后,没去做别的事情,反倒是在下邳郡广兴佛寺庙宇,要下邳郡人民日夜颂读佛经,这使得附近各郡的和尚、尼姑和佛教徒迁入下邳郡,前後高达五千多户之多。每到佛祖诞辰,举办浴佛会,光是在路旁设酒宴的费用多达数亿钱。
初平四年,笮融花巨资在下邳修造浮屠寺,建在下邳城南,寺中有塔,上有金盘,下有重楼,塔为九层八角,每层皆有飞檐,每面镶有铜境,塔顶亦有一面铜镜朝天,称为“九镜塔”。据说,堂阁周围可容纳三千多人在其内课读佛经,佛像外涂黄金,披着锦彩的袈裟。每到浴佛会时,在路旁设席长数十里,置酒饭任人饮食,来参观、拜佛的百姓达万人之多,当时铺排之奢华、场面之宏广、气势之雄伟为世所难见。
笮融在下邳所做的各项佛事算得上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彪炳性的功业,他所兴建的佛祠、佛塔以“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结构,成为中国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并且这一佛寺布局的形式基本上延续至唐初。祠内所塑之黄金塑身的佛像也是我国文献上有关佛像铸造的最早记载,并且笮融在境内接受佛教之人,免除佛教信徒的徭役赋税,也成为以后历代官方支持佛教的举措之一。同时,笮融的这些活动使徐州、下邳在此后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始终是我国佛教的重镇之一。
可这样的一个人物,按说接受了佛祖佛经熏陶,应该是一个非常慈悲为怀的人物,实际上他的举动跟礼佛毫无关系,反而在礼佛后变得更凶残。
浮屠寺造好的初平四年,曹操进攻徐州,徐州全境如惊弓之鸟般,笮融带领手下士兵和部属男女共一万多人南下广陵郡,广陵郡长赵昱,将笮融奉为贵宾,并摆下盛大的酒席招待笮融和其士兵和部属,笮融看到广陵郡物丰民富,不禁心动,于是在一次酒宴里,藉以敬酒的时候,斩杀赵昱,并命其士兵杀烧掳掠广陵郡,带着其手下士兵和部属及掠夺广陵郡的财物南下秣陵,投靠薛礼。
薛礼原是陶谦手下的彭城国相,但受到陶谦的迫害,薛礼只好带着其部属逃到秣陵去,薛礼也跟赵昱一样,设宴款待笮融,但是笮融也杀害薛礼,吞薛礼的部属,又投靠扬州刺史刘繇。
公元195年、东汉兴平二年,扬州刺史刘繇命笮融协助豫章郡太守朱皓,进攻荆州牧刘表所任命的豫章郡长诸葛玄;许邵对刘繇说“笮融这个人,从来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论;朱皓个性忠厚老实,容易推心置腹、轻信他人,要指示朱皓严防笮融”,刘繇不信许邵之言。笮融到达豫章郡後,又用杀赵昱、薛礼的方式,杀死朱皓,并自己当上豫章郡太守。刘繇得知後大为震怒,带兵攻势笮融,笮融部属溃散,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