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仁政就是理由 (2/2)
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第一日不落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皇太后听到税收增加,解决了朝廷的燃眉之急的好消息之后,高兴的连连赏赐众多出力的大臣,就连幕后没怎么露面的刘欣都混到一个通议大夫的虚衔。至于增加包税的成本,辰基集团和合作伙伴们的办法多得是,那些勉强续签包税权的豪强就没有那么好命了。
辰基集团和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增加包税权区域的农民收入来化解税收成本。比如转为种植经济作物和高产良种,稳定的价格统一收购农副产品深加工赚取利润填平亏损的包税价和实收税款的差价。那些没有辰基支持甚至是反对的豪强不得不忍受巨大的亏损和声望上的打击。此消彼长之下,自然是辰基集团大获全胜。
至于千古未有的仁政,远超三代之治的德政,被辰基报业和所有宣传机器包装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废除劳役政策提议第一人的帽子也被戴在辰基集团大力培养的官场老人元祐三年状元李常宁头上。要不是李基特意送了特效药给他,救了他一命,这个大器晚成的老状元差点在中状元的当年病死于签书镇海军节度判官的任上。为了培养这个十分看好的储备高官苗子,李基不断的送政绩给他。现在已经是户部员外郎的他足以承担这一重大历史使命了。53岁的老资格也足以凭借这一个足以名垂千古的不世之功升到户部尚书的高位了。
废除人头税的提议则被搁置,原因就是太皇太后不想一个人全部都占了,这个改革,她准备留到哲宗亲政之后在推进,给哲宗一个机会收买民心。当然赵煦还没死,没人叫他的庙号。皇帝还是皇帝。穿越众自己人开会还是叫赵煦或哲宗,没人会习惯称呼一个没有亲政的皇帝为陛下或官家。在其他人面前,穿越众称呼赵熙还是今上、天子等口语。
皇帝知道太皇太后对这个政策的安排十分感到歉疚和不满,心想这等仁政不应该留给自己邀买人心,应该尽早推行惠及天下百姓。自己虽然是皇帝,但是一点权力都没有,这样的好政策都不能推行。对百姓的歉疚和太皇太后的不满大大的加深了,丝毫没有看到太皇太后对他的关爱和设想。
穿越众一边大吹特吹实物税改货币税和废除劳役的好处,一边安排协调受到损失的大官僚们的生意和田产增收。刘蛟一直关切的皇帝的思想动态也反应到李基案头。窃听器和内线的情报已经清楚的告诉穿越众帝后之争压倒了新旧两党的争执。后党就是旧党,帝党就是新党的划分早就不符合实际了。为保持自己的安全,李基决定启动皇帝养成计划。将仁的定义灌输给皇帝的老师----吕公著、苏轼等人。
李基为了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的落后思想,盗版了朱熹的做法,用强有力的出版体系宣传他写的四书注,增加的《大学》和《中庸》被抬到《论语》和《孟子》的高度,《礼记》、《春秋》、《诗经》、《周易》、《尚书》都被意图建立自己需要的思想体系的穿越众重新编篡注解了。围绕什么是仁展开了大讨论。
苏轼对穿越众的举动很支持,对所有有疑问的官员和学生解释原由。仁政的实现的预期让所有收了顾问费的权臣不遗余力的支持。以前的党争夺权勾心斗角在实现儒家至高理想的面前都是浮云,物质需求满足之后,更高级的自我实现欲将权力欲压制的几乎想不起来了。
一个废除劳役的改革就让他们看到了以前历朝历代都没人看到的一条新路子。改革不再是新瓶装旧酒的集权手段和文字游戏,也不是权力再分配的利益斗争,而是的确可以惠及绝大多数人的仁政。这个事实摆在所有高官眼前,这就是读圣贤书长大的官僚支持穿越众最根本的理由。顾问费反而只是一块敲门砖和小礼物而已,哪个相公会因为几十万贯的年收入,出卖自己的人格和理想?润滑剂再多也不可能让齿轮反过来转嘛。
太皇太后听到税收增加,解决了朝廷的燃眉之急的好消息之后,高兴的连连赏赐众多出力的大臣,就连幕后没怎么露面的刘欣都混到一个通议大夫的虚衔。至于增加包税的成本,辰基集团和合作伙伴们的办法多得是,那些勉强续签包税权的豪强就没有那么好命了。
辰基集团和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增加包税权区域的农民收入来化解税收成本。比如转为种植经济作物和高产良种,稳定的价格统一收购农副产品深加工赚取利润填平亏损的包税价和实收税款的差价。那些没有辰基支持甚至是反对的豪强不得不忍受巨大的亏损和声望上的打击。此消彼长之下,自然是辰基集团大获全胜。
至于千古未有的仁政,远超三代之治的德政,被辰基报业和所有宣传机器包装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废除劳役政策提议第一人的帽子也被戴在辰基集团大力培养的官场老人元祐三年状元李常宁头上。要不是李基特意送了特效药给他,救了他一命,这个大器晚成的老状元差点在中状元的当年病死于签书镇海军节度判官的任上。为了培养这个十分看好的储备高官苗子,李基不断的送政绩给他。现在已经是户部员外郎的他足以承担这一重大历史使命了。53岁的老资格也足以凭借这一个足以名垂千古的不世之功升到户部尚书的高位了。
废除人头税的提议则被搁置,原因就是太皇太后不想一个人全部都占了,这个改革,她准备留到哲宗亲政之后在推进,给哲宗一个机会收买民心。当然赵煦还没死,没人叫他的庙号。皇帝还是皇帝。穿越众自己人开会还是叫赵煦或哲宗,没人会习惯称呼一个没有亲政的皇帝为陛下或官家。在其他人面前,穿越众称呼赵熙还是今上、天子等口语。
皇帝知道太皇太后对这个政策的安排十分感到歉疚和不满,心想这等仁政不应该留给自己邀买人心,应该尽早推行惠及天下百姓。自己虽然是皇帝,但是一点权力都没有,这样的好政策都不能推行。对百姓的歉疚和太皇太后的不满大大的加深了,丝毫没有看到太皇太后对他的关爱和设想。
穿越众一边大吹特吹实物税改货币税和废除劳役的好处,一边安排协调受到损失的大官僚们的生意和田产增收。刘蛟一直关切的皇帝的思想动态也反应到李基案头。窃听器和内线的情报已经清楚的告诉穿越众帝后之争压倒了新旧两党的争执。后党就是旧党,帝党就是新党的划分早就不符合实际了。为保持自己的安全,李基决定启动皇帝养成计划。将仁的定义灌输给皇帝的老师----吕公著、苏轼等人。
李基为了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的落后思想,盗版了朱熹的做法,用强有力的出版体系宣传他写的四书注,增加的《大学》和《中庸》被抬到《论语》和《孟子》的高度,《礼记》、《春秋》、《诗经》、《周易》、《尚书》都被意图建立自己需要的思想体系的穿越众重新编篡注解了。围绕什么是仁展开了大讨论。
苏轼对穿越众的举动很支持,对所有有疑问的官员和学生解释原由。仁政的实现的预期让所有收了顾问费的权臣不遗余力的支持。以前的党争夺权勾心斗角在实现儒家至高理想的面前都是浮云,物质需求满足之后,更高级的自我实现欲将权力欲压制的几乎想不起来了。
一个废除劳役的改革就让他们看到了以前历朝历代都没人看到的一条新路子。改革不再是新瓶装旧酒的集权手段和文字游戏,也不是权力再分配的利益斗争,而是的确可以惠及绝大多数人的仁政。这个事实摆在所有高官眼前,这就是读圣贤书长大的官僚支持穿越众最根本的理由。顾问费反而只是一块敲门砖和小礼物而已,哪个相公会因为几十万贯的年收入,出卖自己的人格和理想?润滑剂再多也不可能让齿轮反过来转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