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世民登时轻松起来:"说起文治,朕倒是想起一件事,这马上就要科举,科举乃是大事,朕预备令房卿来主考,房卿明白朕的意思吧?"
房玄龄当然明白,让宰辅名义上来做主考官,只是为了显示朝廷对于科举的看重,因为他是宰相肯定是不可事无具细。
初唐科举,考的科目虽然很多,实际上,人们看中的还是进士科,其余科目,不可能为人重视。
而进士科因为重要,所以才流传了下去,以至于到后来,进士成了科举金榜题名象征。
李世民微笑言:"这科举之事,房卿不知有何建言?"
隋唐时期,科举初开,许多规则都不够规范,这也是李世民最大心疾。
此时他问向房玄龄,房玄龄却谨慎起来,科举之事,关系到朝廷官员选拔,必须慎之又慎,切切不可操之过急,任何一个改变,都可能带来巨大影响。
房玄龄办事历来以稳妥为主。
终究十几年前隋炀帝最大得失教训就是做事都操之过急,以至于到了最后,变成不可收拾。
在得到这个教训后,人们方才对治大国如烹小鲜有了深刻认识。
房玄龄道:"陛下,臣以为还是以稳妥为主,继续承袭隋制,大变动最好不作,是紧要、最是关键,毕竟科举涉及国本。"
李世民遂颔首点头,房玄龄的谨慎是有道理;
随即,李世民问:"虞公有何高见呢?"
虞世南满脑子都是豫章纸,此时竟被问懵,急切之间,答不上来。
李世民微笑看着他的书法老师,虞公年岁大了,脑子反应迟钝,情有可原。
片刻后,李世民又看向李治,心中居然生出一丝戏谑,希望通过奏对,为难一下李治,磨砺一下李治。
李世民于是道:"李治,你来说说看吧。"
李治想都不用想,随口即答:"父皇,儿臣以为,科举最紧要一点,只在一事。"
没想到李治,居然还真有自己的看法。
李世民和房玄龄相视一笑,少年人嘛,各种想法总是特别多,很是正常嘛。
李世民却还是故意打起几分精神,他虽觉得李治未必能老成谋国,但能听听他说些甚么,也是好的。
"愿闻其详。"
李治干脆利落:"公平!"
此言一出,李世民,顿时又一脸,黑线。
公平二字,说起来倒也,没错,但是。
问题关键在于,李治提出公平,恰恰就说明,以往科举不公平,你这是否定李世民前面的成绩呢。
房玄龄差点哑然失笑,心说,也就小九子敢在皇上面前大放厥词,若换做其他人,只怕陛下要当众不喜。
李世民面上依旧挂着笑容:"噢,这样说来,小九儿是认为,朕登极以来,所主持的科举不公平?"
这一反问,让李治觉得父皇有抬杠之嫌。
又不是我主动说的,是你让我说的。
那若让我说,我能说甚么,肯定就是要说说当下科举存在的问题了,没有问题,你还问啥呢?
噢,现在我提出了问题,你倒好,还反过来扣我一个帽子,那有这样做皇帝的。
自古伴君如伴虎,看来,师父说得一点也没错。
那怎么办呢?上拍马屁、宝典。
李治登时道:"儿臣深信父皇择才再公平不过,天下谁人不知,父皇求贤若渴。"
李世民脸色阴转多云,失笑:"此言甚合朕意。不过,你都说朕公平了,又何来科举最大弊病是不公平一说呢。"
李治道:"因为父皇本心是认为公平,可儿臣所言公平,却不源自父皇本心。
而在于,要让全天下人深信,科举是公平的,只有让天下人对此深信科举是公平的;
那么高中及弟的读书人,才不会遭人质疑,更显荣耀,他们自己也才会相信科举是公平的。
只有如此,才会有越来越多读书人,愿意通过科举改变... -->>
李世民登时轻松起来:"说起文治,朕倒是想起一件事,这马上就要科举,科举乃是大事,朕预备令房卿来主考,房卿明白朕的意思吧?"
房玄龄当然明白,让宰辅名义上来做主考官,只是为了显示朝廷对于科举的看重,因为他是宰相肯定是不可事无具细。
初唐科举,考的科目虽然很多,实际上,人们看中的还是进士科,其余科目,不可能为人重视。
而进士科因为重要,所以才流传了下去,以至于到后来,进士成了科举金榜题名象征。
李世民微笑言:"这科举之事,房卿不知有何建言?"
隋唐时期,科举初开,许多规则都不够规范,这也是李世民最大心疾。
此时他问向房玄龄,房玄龄却谨慎起来,科举之事,关系到朝廷官员选拔,必须慎之又慎,切切不可操之过急,任何一个改变,都可能带来巨大影响。
房玄龄办事历来以稳妥为主。
终究十几年前隋炀帝最大得失教训就是做事都操之过急,以至于到了最后,变成不可收拾。
在得到这个教训后,人们方才对治大国如烹小鲜有了深刻认识。
房玄龄道:"陛下,臣以为还是以稳妥为主,继续承袭隋制,大变动最好不作,是紧要、最是关键,毕竟科举涉及国本。"
李世民遂颔首点头,房玄龄的谨慎是有道理;
随即,李世民问:"虞公有何高见呢?"
虞世南满脑子都是豫章纸,此时竟被问懵,急切之间,答不上来。
李世民微笑看着他的书法老师,虞公年岁大了,脑子反应迟钝,情有可原。
片刻后,李世民又看向李治,心中居然生出一丝戏谑,希望通过奏对,为难一下李治,磨砺一下李治。
李世民于是道:"李治,你来说说看吧。"
李治想都不用想,随口即答:"父皇,儿臣以为,科举最紧要一点,只在一事。"
没想到李治,居然还真有自己的看法。
李世民和房玄龄相视一笑,少年人嘛,各种想法总是特别多,很是正常嘛。
李世民却还是故意打起几分精神,他虽觉得李治未必能老成谋国,但能听听他说些甚么,也是好的。
"愿闻其详。"
李治干脆利落:"公平!"
此言一出,李世民,顿时又一脸,黑线。
公平二字,说起来倒也,没错,但是。
问题关键在于,李治提出公平,恰恰就说明,以往科举不公平,你这是否定李世民前面的成绩呢。
房玄龄差点哑然失笑,心说,也就小九子敢在皇上面前大放厥词,若换做其他人,只怕陛下要当众不喜。
李世民面上依旧挂着笑容:"噢,这样说来,小九儿是认为,朕登极以来,所主持的科举不公平?"
这一反问,让李治觉得父皇有抬杠之嫌。
又不是我主动说的,是你让我说的。
那若让我说,我能说甚么,肯定就是要说说当下科举存在的问题了,没有问题,你还问啥呢?
噢,现在我提出了问题,你倒好,还反过来扣我一个帽子,那有这样做皇帝的。
自古伴君如伴虎,看来,师父说得一点也没错。
那怎么办呢?上拍马屁、宝典。
李治登时道:"儿臣深信父皇择才再公平不过,天下谁人不知,父皇求贤若渴。"
李世民脸色阴转多云,失笑:"此言甚合朕意。不过,你都说朕公平了,又何来科举最大弊病是不公平一说呢。"
李治道:"因为父皇本心是认为公平,可儿臣所言公平,却不源自父皇本心。
而在于,要让全天下人深信,科举是公平的,只有让天下人对此深信科举是公平的;
那么高中及弟的读书人,才不会遭人质疑,更显荣耀,他们自己也才会相信科举是公平的。
只有如此,才会有越来越多读书人,愿意通过科举改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