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dean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作者郑重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忌对号入座 1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湘楚大地。
s镇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建材小镇,距省城长沙不足一百公里。从县城至省城的公路贯穿小镇腹地,把小镇分成东西两大片。但这条南北走向的省道线又把它们连成一个整体。在s镇,人们习惯地称贯穿小镇的一截省道为紫云路。紫云路繁华热闹,以巍峨的邮电大楼为中心,各类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向两端延伸开去。起初,紫云路分为南路、北路两段,后来小镇扩建,又把折向东行通往省城方向的一段称为紫云东路。自南至北,与紫云路交叉,将小镇各机关、学校、厂矿单位联结起来的主要街道还有古榕路、银杉路、新建路等。整个小镇已初具全省经济百强镇规范化建设之雏形。
镇小学是两年前搬迁至银杉路23号的。这里原是镇二中的所在地。撤区并乡建镇以后,学校布局得到调整,两所镇中学合并,原依附镇一中的镇小学也就由新建路8号迁至现在这个地方。两地相比,新址环境远不如旧址舒适、热闹。银杉路23号年久失修,除改建的一栋办公楼和两幢教职工宿舍还算过得去之外,教学楼尚在筹建中。学生只好呆在低矮昏暗的老式砖木结构教室里上课。最令人担忧的是那栋废弃不用、封存多年,已呈摇摇欲坠之势的老房子,由于小学师生人数的遽增,稍稍加固之后,又被冒着风险启用了。这栋老房子是由“文革”前的一座文庙(俗称“夫子庙”)扩建而成的,主体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只是接两侧的厢房加盖了几间简陋的教室。现在,这几间教室权且充作图书阅览室和科技、美术活动室;两侧的厢房则由早年的教工宿舍变为了校史陈列室;曾作为学校小礼堂的文庙正堂则改作了校舞蹈队上形体课的大教室。这一切皆因陋就简,却顺理成章似地在人们那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被容忍和接受了下来。人们把它们当作成一种由旧到新、由艰苦到舒适的必然过渡。
偌大一所老房子,就一个人住在那里面守着。据说“文革”中有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屈死在左侧陈列室的第二间厢房里,以后那屋里就时常闹鬼。文明社会的人们早已解放思想,破除了迷信,但一提起“闹鬼”的传闻,就莫名其妙地生出了一种心理上的恐惧。于是,谁都敬而远之,不愿黑灯瞎火地去那老房子里作过久的停留。至于那守着老房子的人,算是例外。他姓尤,头发胡子都白了,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已是黄土埋了半截的“活鬼”活鬼还怕死鬼?他耗上了,反正孤老头子一个。
说来也怪,尤老头搬进老房子前,在学校传达室看大门,间或扫扫厕所,终日阴着面孔,一副灰不溜秋病恹恹的模样。搬进老房子后,却彻底换了个人样:他一天到晚眯缝着双眼,微笑着,人也精神了许多。好几次,教语文的张松子去图书室借书,都发现他背着手,在两侧厢房相间的空地上溜达,饶有兴致地围着空地中央那株百年老柏转圈子,时而还冲几个打门廊经过的年轻教师咧嘴笑笑。特别是见了覃洁,满是皱纹的脸膛上更是泛起一片阳光。有一天,张松子听校长文化和几个老师坐在一块扯淡,把话头扯到老尤头的身上,颇觉有几分无聊。校长说老尤头肯定和那个死鬼好上了,那模样就像一个初恋的情人。更出格的话出自教数学的骆胡子。他朝覃洁的丈夫何勇一咧嘴,怪声怪调地调侃着:“勇八,你可得提防这鬼老头,敢情他看上了我们覃妹妹!”末了又哈哈大笑,说:“不过你不用怕,堂堂一体校毕业的篮球教练,对付一个行将就木的糟老头子,还是绰绰有余的。”何勇听了,脸色不好看,但又发作不起来。因为这种时候,校长文化总是及时插进来打圆场,收拾僵局。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了,何勇也就淡然了,懒得去计较。这回自然一样。只见他偏过脸去咕哝了一句什么,转过脸来却嘿嘿笑道:“要是这样,那倒是我家覃洁的造化了。”
张松子替覃洁难过,为她鸣不平。他觉得别人这样议论她,是对她的一种无端的亵渎。在张松子眼里,覃洁美丽端庄,楚楚动人;在张松子心中,覃洁就是一尊圣洁无瑕的女神。他认为尤老头对覃洁的笑靥恰好表明:美好的人和事物是为大众所认同的。谁见了如此美妙迷人的女性不为之砰然心动?不为之面色粲然?人非草木啊!他张松子何等人物?恃才傲物,自视清高。然而面对覃洁这天生尤物,他又能怎样?她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不同样也令他神昏颠倒,魂不守舍吗?覃洁的美,是造物主在赐给人类以人体艺术珍品时兴之所至而挥就的神来之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张松子头次与覃洁交往,就蓦地从心底里生发出这样高雅的感受。以后,随着交往的增加,这种感受愈是与日俱深,就像时下众多中小学发烧友们把一些影视歌星当作青春偶像加以顶礼膜拜一样,覃洁成了张松子的心灵偶像。喜欢舞文弄墨的他面对自己的女神,文思如潮,那优美隽永的文字如同清泉从他笔底汩汩流出,丝毫也不逊于当年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调入镇小不到两年,张松子对覃洁由仰慕到暗恋到大胆地倾诉如丝如缕的情思,那本蓝封皮的记录他心路历程的硬皮抄便是最好的佐证。
作者郑重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忌对号入座 1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湘楚大地。
s镇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建材小镇,距省城长沙不足一百公里。从县城至省城的公路贯穿小镇腹地,把小镇分成东西两大片。但这条南北走向的省道线又把它们连成一个整体。在s镇,人们习惯地称贯穿小镇的一截省道为紫云路。紫云路繁华热闹,以巍峨的邮电大楼为中心,各类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向两端延伸开去。起初,紫云路分为南路、北路两段,后来小镇扩建,又把折向东行通往省城方向的一段称为紫云东路。自南至北,与紫云路交叉,将小镇各机关、学校、厂矿单位联结起来的主要街道还有古榕路、银杉路、新建路等。整个小镇已初具全省经济百强镇规范化建设之雏形。
镇小学是两年前搬迁至银杉路23号的。这里原是镇二中的所在地。撤区并乡建镇以后,学校布局得到调整,两所镇中学合并,原依附镇一中的镇小学也就由新建路8号迁至现在这个地方。两地相比,新址环境远不如旧址舒适、热闹。银杉路23号年久失修,除改建的一栋办公楼和两幢教职工宿舍还算过得去之外,教学楼尚在筹建中。学生只好呆在低矮昏暗的老式砖木结构教室里上课。最令人担忧的是那栋废弃不用、封存多年,已呈摇摇欲坠之势的老房子,由于小学师生人数的遽增,稍稍加固之后,又被冒着风险启用了。这栋老房子是由“文革”前的一座文庙(俗称“夫子庙”)扩建而成的,主体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只是接两侧的厢房加盖了几间简陋的教室。现在,这几间教室权且充作图书阅览室和科技、美术活动室;两侧的厢房则由早年的教工宿舍变为了校史陈列室;曾作为学校小礼堂的文庙正堂则改作了校舞蹈队上形体课的大教室。这一切皆因陋就简,却顺理成章似地在人们那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被容忍和接受了下来。人们把它们当作成一种由旧到新、由艰苦到舒适的必然过渡。
偌大一所老房子,就一个人住在那里面守着。据说“文革”中有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屈死在左侧陈列室的第二间厢房里,以后那屋里就时常闹鬼。文明社会的人们早已解放思想,破除了迷信,但一提起“闹鬼”的传闻,就莫名其妙地生出了一种心理上的恐惧。于是,谁都敬而远之,不愿黑灯瞎火地去那老房子里作过久的停留。至于那守着老房子的人,算是例外。他姓尤,头发胡子都白了,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已是黄土埋了半截的“活鬼”活鬼还怕死鬼?他耗上了,反正孤老头子一个。
说来也怪,尤老头搬进老房子前,在学校传达室看大门,间或扫扫厕所,终日阴着面孔,一副灰不溜秋病恹恹的模样。搬进老房子后,却彻底换了个人样:他一天到晚眯缝着双眼,微笑着,人也精神了许多。好几次,教语文的张松子去图书室借书,都发现他背着手,在两侧厢房相间的空地上溜达,饶有兴致地围着空地中央那株百年老柏转圈子,时而还冲几个打门廊经过的年轻教师咧嘴笑笑。特别是见了覃洁,满是皱纹的脸膛上更是泛起一片阳光。有一天,张松子听校长文化和几个老师坐在一块扯淡,把话头扯到老尤头的身上,颇觉有几分无聊。校长说老尤头肯定和那个死鬼好上了,那模样就像一个初恋的情人。更出格的话出自教数学的骆胡子。他朝覃洁的丈夫何勇一咧嘴,怪声怪调地调侃着:“勇八,你可得提防这鬼老头,敢情他看上了我们覃妹妹!”末了又哈哈大笑,说:“不过你不用怕,堂堂一体校毕业的篮球教练,对付一个行将就木的糟老头子,还是绰绰有余的。”何勇听了,脸色不好看,但又发作不起来。因为这种时候,校长文化总是及时插进来打圆场,收拾僵局。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了,何勇也就淡然了,懒得去计较。这回自然一样。只见他偏过脸去咕哝了一句什么,转过脸来却嘿嘿笑道:“要是这样,那倒是我家覃洁的造化了。”
张松子替覃洁难过,为她鸣不平。他觉得别人这样议论她,是对她的一种无端的亵渎。在张松子眼里,覃洁美丽端庄,楚楚动人;在张松子心中,覃洁就是一尊圣洁无瑕的女神。他认为尤老头对覃洁的笑靥恰好表明:美好的人和事物是为大众所认同的。谁见了如此美妙迷人的女性不为之砰然心动?不为之面色粲然?人非草木啊!他张松子何等人物?恃才傲物,自视清高。然而面对覃洁这天生尤物,他又能怎样?她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不同样也令他神昏颠倒,魂不守舍吗?覃洁的美,是造物主在赐给人类以人体艺术珍品时兴之所至而挥就的神来之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张松子头次与覃洁交往,就蓦地从心底里生发出这样高雅的感受。以后,随着交往的增加,这种感受愈是与日俱深,就像时下众多中小学发烧友们把一些影视歌星当作青春偶像加以顶礼膜拜一样,覃洁成了张松子的心灵偶像。喜欢舞文弄墨的他面对自己的女神,文思如潮,那优美隽永的文字如同清泉从他笔底汩汩流出,丝毫也不逊于当年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调入镇小不到两年,张松子对覃洁由仰慕到暗恋到大胆地倾诉如丝如缕的情思,那本蓝封皮的记录他心路历程的硬皮抄便是最好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