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一次上井经历
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cfwriting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昨天(11月7日)得到任务,继续上井。这口井有些特别。
首先,对于我所在的小队(60107)而言,截止该日本年度刚好上井107口,刚好是小队的编号,队长预计冬休息前还有10余口井的测量任务,这样一来小队依然可以顺利的完成本年度120口井的年测井量。对于我个人而言,意义也很重大。首先,和前口完井不同,这次上井的是一口预探井,测量项目最齐全,仪器分三趟下井:先下辅串(四米电极、三参数、遥传伽马、连斜井径),再下主串(三参数、遥传伽马、声波、阵列感应),最后下放射性(三参数、遥传伽马、补偿种子、岩性密度)。我不光见识了号称公司“杀手锏”的阵列感应,而且也在井场见识了“闻之色变”的放射性源的装卸过程。放射性测井这次使用的是真正的放射性源,对于对人体细胞颇具杀伤性和破坏性的放射性源,尽管此前已经有专门的大量相关知识的培训,但是真正面对之,难免还是心存恐惧。其次,由于仪器重(岩性密度测井仪重量212千克),我鼓起勇气上到井场上拆卸仪器,亲身经历了三米高钻井平台上的作业。最后,这次测井我也是消耗了大量体力,可谓筋疲力竭,感受到全所未有的劳累。
早上八点便被队长的电话叫醒,八点半上井。昨天休息了一天,感觉精力充沛。八点半车辆出发,先在附近加油站加油。每次上井,长途跋涉车辆耗油甚大,所以每次回来都要及时加油。加油站已经排起了长龙阵,大半是整装待发的测井车辆。加油站的储油量远远供不应求,小队跑了几个地方,最终终于在一个偏远的加油站加满了油,看来石油的确是个好东西!另外,勘探石油的加不到油,也足以可见石油储量的匮缺,我们任重道远。
这样一耽误,当车辆再次启动时,时间已经快到10点。这次出井的时间到时很幸运的,白天测井,晚上可以回基地睡觉,这可是每个小队都期望的美事一件!而且更幸运的是这口井的位置不在山上,而是坐落于村庄里。所以,行车路线就平坦多了,在也不需要想前三口井那样提心吊胆的。但正是井场在老乡居住区,会给我们的测量任务带来麻烦,因为老乡闹事,近年来油田和地方上的关系很僵硬,闹事和冲突此起彼伏,三天前安塞事业部的同事告诉我,老乡拦路不让测井车辆通过,协商未果他们最终无功而返。所幸,大家的担心是多余的,一路来车辆畅通无阻,沿着乡村小路两个多小时后顺利抵达井场。
听井口小王说,十一他们曾来这个钻井队测过井,所以彼此算是熟悉。起钻已经完毕,我们直接下测井仪器。气温升高,温暖的阳光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甚是舒服。但是,舒服的前提是静静的座在阳光底下,搬运、连接笨重的测井仪器,一会儿我已经是汗流浃背,粗气直喘。辅串下井后钻井队送来丰富美味的午餐:排骨、烧鱼和米饭。绞车工和操作员依旧只能在仪器车上将就了。两个小时后,辅串测量完毕下主串。阵列感应仪很较贵,不光身价高(100多万一支),下井也很麻烦,光灯笼体扶正器就两支,而且刻度时也很费劲,曲线多(3种纵向分辨率、5种探测深度,共测量28条原始曲线),看起来很费劲,对曲线质量的要求也很严格。下午六点左右,主串完成测量。
此时源车也已经开进井场(为了安全,测井小队自身不携带源,而是由专门的押源车接送源罐)。我们非了就牛二虎之力卸下中子仪、岩性密度仪。我也是在这时上井架帮助井口师傅连接仪器。井场狭窄、杂乱,而且滴漏的泥浆致使路面打滑,那里是事故频发地带,一旦事故发生,就是严重、恶性事故,所以我非常紧张。但是在危险的地方,越是紧张越是容易出事。我尽量克制自己,小心谨慎,包括站的位置都是问清楚师傅后才做。仪器起吊上来后要冲洗泥浆,之后将马笼头和仪器的螺帽装好,通过井口滑车和天地滑轮安全送到地面。在完成个项步骤时,需要利用手势向十米开外的绞车师傅传达信息,起电缆、停止、还是下电缆手势不能错误,否则会给井口的工作增加难度、增添风险。
几只仪器顺利卸完,下到地面我已是双手酸软无力、双腿哆嗦,头发和脸上的汗水已经风干粘在皮肤上非常骚扰,衣服和鞋子和双手已经被泥浆染的黑糊糊的。井场饮用水有限,稍微洗洗手,擦擦脸,就狼吞虎咽的吃了两碗饭,拿筷子的手一直颤抖不停,我估计手上的力量已经全部透支完了!吃晚饭,来不及休息,马上连接第三趟下井仪器。中子和岩密之间要连接绝缘短接,中子仪器还要做地面刻度。一切完毕下井后,装源人员穿戴铅衣、铅眼镜开始准备装源了,绞车师傅长时间按喇叭鸣警示意无关人等迅速撤离井场。一时间,钻井、测井和录井的人员在漆黑的夜里慌忙跑出井场。
放射性的辐射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理论上离源越远越安全,但事实上科学研究表明在离放射性源20米辐射基本上就已经很微弱,对人体够不成威胁。但是,人心作祟,大家都是觉得跑得越远越安全,所以我随着大伙还是跑了30多米远的一个山包后躲避辐射。几分钟后,装源完毕我们才回到井场。这趟仪器测速比较慢,所以测量花费的时间也就要相对长些(所幸井深只有1900多米)。测量过程中发生了一点小插曲,在1300多米处电缆无法上提和下放,大家非常担心仪器遇卡,一旦遇卡就需要打捞,而有放射性源的仪器打捞风险更大!还好,几分钟后电缆可以自由活动,仪器正常上提。操作员和绞车工长吁一口气!
八点一刻,测量完毕。喇叭再次长时间响起,拆源人穿戴整齐准备卸源。大伙继续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山坡下躲避。几分钟后卸源完毕,回到井场,开始卸仪器,合六人之力才把中子和岩性密度仪装入源车中,源车便离开了。收拾完井场,已是9点45,坐上工程车返回基地。上车我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11点58。基地已经没有白日的喧哗,一片寂静,残月即将落山,寥寥的几颗星星似乎已经睡着了。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宿舍洗去满身的尘土和疲劳,凌晨两点才进入梦乡。
——作于2009年11月8日
昨天(11月7日)得到任务,继续上井。这口井有些特别。
首先,对于我所在的小队(60107)而言,截止该日本年度刚好上井107口,刚好是小队的编号,队长预计冬休息前还有10余口井的测量任务,这样一来小队依然可以顺利的完成本年度120口井的年测井量。对于我个人而言,意义也很重大。首先,和前口完井不同,这次上井的是一口预探井,测量项目最齐全,仪器分三趟下井:先下辅串(四米电极、三参数、遥传伽马、连斜井径),再下主串(三参数、遥传伽马、声波、阵列感应),最后下放射性(三参数、遥传伽马、补偿种子、岩性密度)。我不光见识了号称公司“杀手锏”的阵列感应,而且也在井场见识了“闻之色变”的放射性源的装卸过程。放射性测井这次使用的是真正的放射性源,对于对人体细胞颇具杀伤性和破坏性的放射性源,尽管此前已经有专门的大量相关知识的培训,但是真正面对之,难免还是心存恐惧。其次,由于仪器重(岩性密度测井仪重量212千克),我鼓起勇气上到井场上拆卸仪器,亲身经历了三米高钻井平台上的作业。最后,这次测井我也是消耗了大量体力,可谓筋疲力竭,感受到全所未有的劳累。
早上八点便被队长的电话叫醒,八点半上井。昨天休息了一天,感觉精力充沛。八点半车辆出发,先在附近加油站加油。每次上井,长途跋涉车辆耗油甚大,所以每次回来都要及时加油。加油站已经排起了长龙阵,大半是整装待发的测井车辆。加油站的储油量远远供不应求,小队跑了几个地方,最终终于在一个偏远的加油站加满了油,看来石油的确是个好东西!另外,勘探石油的加不到油,也足以可见石油储量的匮缺,我们任重道远。
这样一耽误,当车辆再次启动时,时间已经快到10点。这次出井的时间到时很幸运的,白天测井,晚上可以回基地睡觉,这可是每个小队都期望的美事一件!而且更幸运的是这口井的位置不在山上,而是坐落于村庄里。所以,行车路线就平坦多了,在也不需要想前三口井那样提心吊胆的。但正是井场在老乡居住区,会给我们的测量任务带来麻烦,因为老乡闹事,近年来油田和地方上的关系很僵硬,闹事和冲突此起彼伏,三天前安塞事业部的同事告诉我,老乡拦路不让测井车辆通过,协商未果他们最终无功而返。所幸,大家的担心是多余的,一路来车辆畅通无阻,沿着乡村小路两个多小时后顺利抵达井场。
听井口小王说,十一他们曾来这个钻井队测过井,所以彼此算是熟悉。起钻已经完毕,我们直接下测井仪器。气温升高,温暖的阳光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甚是舒服。但是,舒服的前提是静静的座在阳光底下,搬运、连接笨重的测井仪器,一会儿我已经是汗流浃背,粗气直喘。辅串下井后钻井队送来丰富美味的午餐:排骨、烧鱼和米饭。绞车工和操作员依旧只能在仪器车上将就了。两个小时后,辅串测量完毕下主串。阵列感应仪很较贵,不光身价高(100多万一支),下井也很麻烦,光灯笼体扶正器就两支,而且刻度时也很费劲,曲线多(3种纵向分辨率、5种探测深度,共测量28条原始曲线),看起来很费劲,对曲线质量的要求也很严格。下午六点左右,主串完成测量。
此时源车也已经开进井场(为了安全,测井小队自身不携带源,而是由专门的押源车接送源罐)。我们非了就牛二虎之力卸下中子仪、岩性密度仪。我也是在这时上井架帮助井口师傅连接仪器。井场狭窄、杂乱,而且滴漏的泥浆致使路面打滑,那里是事故频发地带,一旦事故发生,就是严重、恶性事故,所以我非常紧张。但是在危险的地方,越是紧张越是容易出事。我尽量克制自己,小心谨慎,包括站的位置都是问清楚师傅后才做。仪器起吊上来后要冲洗泥浆,之后将马笼头和仪器的螺帽装好,通过井口滑车和天地滑轮安全送到地面。在完成个项步骤时,需要利用手势向十米开外的绞车师傅传达信息,起电缆、停止、还是下电缆手势不能错误,否则会给井口的工作增加难度、增添风险。
几只仪器顺利卸完,下到地面我已是双手酸软无力、双腿哆嗦,头发和脸上的汗水已经风干粘在皮肤上非常骚扰,衣服和鞋子和双手已经被泥浆染的黑糊糊的。井场饮用水有限,稍微洗洗手,擦擦脸,就狼吞虎咽的吃了两碗饭,拿筷子的手一直颤抖不停,我估计手上的力量已经全部透支完了!吃晚饭,来不及休息,马上连接第三趟下井仪器。中子和岩密之间要连接绝缘短接,中子仪器还要做地面刻度。一切完毕下井后,装源人员穿戴铅衣、铅眼镜开始准备装源了,绞车师傅长时间按喇叭鸣警示意无关人等迅速撤离井场。一时间,钻井、测井和录井的人员在漆黑的夜里慌忙跑出井场。
放射性的辐射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理论上离源越远越安全,但事实上科学研究表明在离放射性源20米辐射基本上就已经很微弱,对人体够不成威胁。但是,人心作祟,大家都是觉得跑得越远越安全,所以我随着大伙还是跑了30多米远的一个山包后躲避辐射。几分钟后,装源完毕我们才回到井场。这趟仪器测速比较慢,所以测量花费的时间也就要相对长些(所幸井深只有1900多米)。测量过程中发生了一点小插曲,在1300多米处电缆无法上提和下放,大家非常担心仪器遇卡,一旦遇卡就需要打捞,而有放射性源的仪器打捞风险更大!还好,几分钟后电缆可以自由活动,仪器正常上提。操作员和绞车工长吁一口气!
八点一刻,测量完毕。喇叭再次长时间响起,拆源人穿戴整齐准备卸源。大伙继续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山坡下躲避。几分钟后卸源完毕,回到井场,开始卸仪器,合六人之力才把中子和岩性密度仪装入源车中,源车便离开了。收拾完井场,已是9点45,坐上工程车返回基地。上车我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11点58。基地已经没有白日的喧哗,一片寂静,残月即将落山,寥寥的几颗星星似乎已经睡着了。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宿舍洗去满身的尘土和疲劳,凌晨两点才进入梦乡。
——作于2009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