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赤杏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初夏,我去店垭茶乡采访,汽车沿着鄂西北保(康)宜(昌)公路向东南奔驰,约莫3个小时,便到达了目的地。
店垭,山不高且缓,水不深且清。一进到它的腹地,但见山丘苍郁——矮的是茶树,高的是耳林,茶绿林青,葱翠欲滴,与山塬上一块块金黄的小麦相映成趣,赏心悦目。晚霞里,女人们在茶园采摘,男人们在麦地挥镰。使人们感到这里的确是林茂粮丰、人勤景美的一块宝地。
在镇政府稍候晚饭。我为一路风光所倾倒,急不可耐地提出要到茶园走走。可好客的主人泡了香茶,让我先休息好,明天再去走访不迟,还建议我到财政所访访原所长王连举。
翌晨,当杜鹃欢快的歌声把我从朦胧中唤醒的时候,窗棂上才只闪进来黎明的微光。“枕上杜鹃啼,匆匆早起时”怕耽误大好晨光,我立即起了床,向一处近便的茶园走去。
这是一处梯形茶园,茶行沿山丘旋转而上,在山下往上看,面前犹如竖立了一架去梯。我一边兴步登“梯”一边仔细看茶,那浸了晨露的千万株茶树,像刚出浴一般鲜亮可爱;那枝冠上重重叠叠的“毛尖”更是饱含晶莹的露珠,好象鹅黄色的单瓣花卉,一行行,一簇簇竞相开放,轻风中微微颤摇,溢出清香,令人沉醉。
茶丰人早。我刚上到茶山半腰,就见晨雾里有两个人影,走近一看,认清是母女俩。来到她们中间,我一边学采茶,一边攀谈起来。大婶告诉我,他们这里从老辈就种茶。一旁的女儿插话说:“宋代就有哒,垭子口有一块地是专种‘贡茶’的呢。”
“就你晓得的多。”大婶白了女儿一眼“可除了那一块茶地向朝廷进贡外,古来种茶都只在田旮地旯儿,不当回事儿。要说有专门茶园,还是上世纪70年代开的百十亩。可那些年势头不对,‘大锅饭’把人心吃散哒,茶园无人专心侍弄,可不见如今这种兴旺景象哦!”
在县里,我看过资料,店垭全镇目前茶园面积达8000多亩,已是大婶说的那个年代的80多倍了。
“大审,这几年茶园为啥兴旺了呢?”
“要我说,除政策合心外,那就是我们‘茶所长’的功劳哒。”
“茶所长?”我疑惑着。大婶的女儿接着说:“茶所长为我们茶农致富操碎了心哟!”我问她:“你能谈点他的具体情况吗?”她向母亲伸伸舌头。我知道,山里妹子有讲究,不随便与生人答话。“翠竹,客人让说你就说吧,”得到母亲允许,翠竹才打开了话匣子。
“好政策刚传到山里那会儿,农民思富,但一时摸不准富门。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茶所长’找上门来,鼓励我们植茶致富。他说我们这里土质好、气候好,种茶历史长,茶叶生产潜力大,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可那时大部分人认为植茶是技术活,难侍弄,不如种庄稼保险。为解除大伙顾虑,‘茶所长’整天走村串户,算帐对比:一亩山地种粮,两季只能收千把斤,收入仅有三五百元;而种茶可收茶叶300多斤,现金收入可达1600多元。村里人听哒,个个信服。没有种茶技术,‘茶所长’给镇政府建议,去宜昌邓村学习人家亩产600斤的经验。取经队伍回来后,‘茶所长’选择锅场村作试点,他买回种子、肥料,亲自播种、浇水、整枝冬去春来,荒沙岗上长出来绿油油的茶树。接着他又组织所里的同志配合镇政府,一个村一个村的推广植茶技术,全镇茶叶生产就这样红火起来哒。”
大婶接过话头:“格栏坪村的31户茶农在‘茶所长’的帮助下,拿出150亩坡地植茶,几年下来,每年都产茶四、五千斤,发哒茶财。”
翠竹又说:“随着人们饮茶水平的提高,高档精制茶走俏,用柴火人工炒茶落后哒。‘茶所长’急茶农之所急,立即挑选有文化的青年,送到外地学习电力炒茶技术,又从省城买回几百台电力炒茶机。没有电力的地方,他从上面争取来扶持款操心架电。这些年,我们的茶叶年年行质量奖,这里面有他的一片心血呵!记得他曾在报纸上说:‘财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帮助农民致富,实现财政增收,是我应尽的责任。’正是由于他一心扑在茶叶生产上,我们茶农才敬佩地叫他‘茶所长’!”
“他是贴心帮我们致富哇。我们谢他,他却说,你们收入多哒,财政收入也会多,要谢就谢政策吧。可这样的好人却走哒他走的前一天,从上面领奖才回来,走的那天上午还在茶园里转,回家路上病就发哒上山那天,茶农送他的花圈摆哒里把路,茶农的泪用手捧。可他魂儿还是走哒不回来哒”大婶说着,禁不住欷歔起来,翠竹在一旁动感,我也深深为王所长的事迹所打动。
辞别母女俩,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想为茶乡的人、茶乡的情、茶乡的景写点什么。可突破口在哪里?“魂儿还是走哒”一个“魂”字启迪了我的思路。我决定去财政所再补点材料。可所里“铁将军”把门。同志们都到哪里去了?邻居人相告:正是采制茶叶的黄金季节,他们都分头下村了。
啊,我的灵感一下子涌了上来,大婶的话有对有错“茶所长”的英魂未走,音容宛在,精神永存呵
(注:“哒”相当于“了”鄂西北与鄂西南接壤处的方言。)
初夏,我去店垭茶乡采访,汽车沿着鄂西北保(康)宜(昌)公路向东南奔驰,约莫3个小时,便到达了目的地。
店垭,山不高且缓,水不深且清。一进到它的腹地,但见山丘苍郁——矮的是茶树,高的是耳林,茶绿林青,葱翠欲滴,与山塬上一块块金黄的小麦相映成趣,赏心悦目。晚霞里,女人们在茶园采摘,男人们在麦地挥镰。使人们感到这里的确是林茂粮丰、人勤景美的一块宝地。
在镇政府稍候晚饭。我为一路风光所倾倒,急不可耐地提出要到茶园走走。可好客的主人泡了香茶,让我先休息好,明天再去走访不迟,还建议我到财政所访访原所长王连举。
翌晨,当杜鹃欢快的歌声把我从朦胧中唤醒的时候,窗棂上才只闪进来黎明的微光。“枕上杜鹃啼,匆匆早起时”怕耽误大好晨光,我立即起了床,向一处近便的茶园走去。
这是一处梯形茶园,茶行沿山丘旋转而上,在山下往上看,面前犹如竖立了一架去梯。我一边兴步登“梯”一边仔细看茶,那浸了晨露的千万株茶树,像刚出浴一般鲜亮可爱;那枝冠上重重叠叠的“毛尖”更是饱含晶莹的露珠,好象鹅黄色的单瓣花卉,一行行,一簇簇竞相开放,轻风中微微颤摇,溢出清香,令人沉醉。
茶丰人早。我刚上到茶山半腰,就见晨雾里有两个人影,走近一看,认清是母女俩。来到她们中间,我一边学采茶,一边攀谈起来。大婶告诉我,他们这里从老辈就种茶。一旁的女儿插话说:“宋代就有哒,垭子口有一块地是专种‘贡茶’的呢。”
“就你晓得的多。”大婶白了女儿一眼“可除了那一块茶地向朝廷进贡外,古来种茶都只在田旮地旯儿,不当回事儿。要说有专门茶园,还是上世纪70年代开的百十亩。可那些年势头不对,‘大锅饭’把人心吃散哒,茶园无人专心侍弄,可不见如今这种兴旺景象哦!”
在县里,我看过资料,店垭全镇目前茶园面积达8000多亩,已是大婶说的那个年代的80多倍了。
“大审,这几年茶园为啥兴旺了呢?”
“要我说,除政策合心外,那就是我们‘茶所长’的功劳哒。”
“茶所长?”我疑惑着。大婶的女儿接着说:“茶所长为我们茶农致富操碎了心哟!”我问她:“你能谈点他的具体情况吗?”她向母亲伸伸舌头。我知道,山里妹子有讲究,不随便与生人答话。“翠竹,客人让说你就说吧,”得到母亲允许,翠竹才打开了话匣子。
“好政策刚传到山里那会儿,农民思富,但一时摸不准富门。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茶所长’找上门来,鼓励我们植茶致富。他说我们这里土质好、气候好,种茶历史长,茶叶生产潜力大,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可那时大部分人认为植茶是技术活,难侍弄,不如种庄稼保险。为解除大伙顾虑,‘茶所长’整天走村串户,算帐对比:一亩山地种粮,两季只能收千把斤,收入仅有三五百元;而种茶可收茶叶300多斤,现金收入可达1600多元。村里人听哒,个个信服。没有种茶技术,‘茶所长’给镇政府建议,去宜昌邓村学习人家亩产600斤的经验。取经队伍回来后,‘茶所长’选择锅场村作试点,他买回种子、肥料,亲自播种、浇水、整枝冬去春来,荒沙岗上长出来绿油油的茶树。接着他又组织所里的同志配合镇政府,一个村一个村的推广植茶技术,全镇茶叶生产就这样红火起来哒。”
大婶接过话头:“格栏坪村的31户茶农在‘茶所长’的帮助下,拿出150亩坡地植茶,几年下来,每年都产茶四、五千斤,发哒茶财。”
翠竹又说:“随着人们饮茶水平的提高,高档精制茶走俏,用柴火人工炒茶落后哒。‘茶所长’急茶农之所急,立即挑选有文化的青年,送到外地学习电力炒茶技术,又从省城买回几百台电力炒茶机。没有电力的地方,他从上面争取来扶持款操心架电。这些年,我们的茶叶年年行质量奖,这里面有他的一片心血呵!记得他曾在报纸上说:‘财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帮助农民致富,实现财政增收,是我应尽的责任。’正是由于他一心扑在茶叶生产上,我们茶农才敬佩地叫他‘茶所长’!”
“他是贴心帮我们致富哇。我们谢他,他却说,你们收入多哒,财政收入也会多,要谢就谢政策吧。可这样的好人却走哒他走的前一天,从上面领奖才回来,走的那天上午还在茶园里转,回家路上病就发哒上山那天,茶农送他的花圈摆哒里把路,茶农的泪用手捧。可他魂儿还是走哒不回来哒”大婶说着,禁不住欷歔起来,翠竹在一旁动感,我也深深为王所长的事迹所打动。
辞别母女俩,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想为茶乡的人、茶乡的情、茶乡的景写点什么。可突破口在哪里?“魂儿还是走哒”一个“魂”字启迪了我的思路。我决定去财政所再补点材料。可所里“铁将军”把门。同志们都到哪里去了?邻居人相告:正是采制茶叶的黄金季节,他们都分头下村了。
啊,我的灵感一下子涌了上来,大婶的话有对有错“茶所长”的英魂未走,音容宛在,精神永存呵
(注:“哒”相当于“了”鄂西北与鄂西南接壤处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