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赤杏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去西藏,到拉萨不是目的。但到了西藏,不去拉萨者绝无仅有。
七月雨季,我们冒险驾车由川进藏,经过一周奔波,来到山南琼结看望援藏的襄阳老乡后,便直奔拉萨而去。一路的白杨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经风一吹,翻卷的叶片似盛开的玉兰;江滩有些绿意的仍是大叶柳;田野上,已收割的青稞秸杆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如果不把目光抬高放远让光秃的山峦进入眼帘,你就仿佛是奔跑在内地的秋天里。
车至拉萨南郊,清澈的河水给了我们美好的第一印象。新通车的拉萨大桥还未进入卫星导航系统,我们服从着车导的命令由老路进城,直把大半个拉萨城转遍。
这是一座离太阳最近的城市,大街小巷的建筑物上,以藏文为主的标识牌匾,经了阳光的映照显得更加醒目。街上的人群从衣着就可明显看出两类——除了我们在内地常见的衣饰打扮者是远道而来的游人外,裹着五彩藏袍、脚登“多扎鞋”、头戴“格桑丝尤帽”的,无疑便是藏族同胞了,他们大都手握经轮,喃喃着佛语,一脸的虔诚与自信;偶尔,身披红色袈裟的僧侣,三五成群地飘过街头,他们的神情是那样愉悦而祥和,仿佛是这个尘世上最为悠闲的过客,身处喧嚣却心在菩提。这座城,一点一滴,都是佛的神迹。虽然城无高楼,街面不宽,但它却以异样的街市风情、高远的地理意象以及入城即领略到的布达拉宫的雄伟,让我感受到了它不动声色的凝重与神圣。
7至9月是西藏旅游最旺的季节,布达拉宫每天只允许1300人出入(且在殿内停留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幸有琼结县委书记杨兴铭同志提前帮助预约,我们才得以顺利取票登宫。沿着“之”字形的石阶拾级而上,每迈一步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步子只要稍快一点,心率便立马加快,呼吸困难。这是进藏以来第一次用自己的双脚走这么远、这么陡、这么高的路,但它却是一条通往世界最高宫殿的路,一条穿越时空——从单属于一个民族到属于整个人类的路。当然,对于每个来西藏净化心灵的人来说,它更是一条朝圣的路。
在缓慢的步履中,近距离端详这座被国际社会公认的具有全人类价值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宫殿,除了被它精妙的设计、伟大的构造而倾倒之外,更为它横空出世、直插苍穹的巍峨气势所震撼。我甚至怀疑它是不是人间制造,是不是人力而为。遥想1300多年前,松赞干布从琼结迁都拉萨,为迎娶文成公主,在这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顶上,建造这样一座富丽堂皇(占地36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的城堡,那是需要一种怎样的魄力、实力、神力才能为之的呢?这其中是有向大唐示好的证明,还是有吐蕃王者的显耀?我们今天轻装登宫尚且气喘吁吁,数次歇息,而在没有现代化输送工具的古时,那成千上万吨建筑材料是如何搬运上山的呢?那集宫殿、灵塔、佛厅、经堂、僧舍、庭院等办公、生活于一体的精妙设计,又是哪位大师担当胜任的呢?那洁白的墙体、深红的檐槽、鎏金的宫顶,色彩搭配之协调,形态凝固之庄严,即使用今天的高科技去作任何一丝的修改都会显得蹩足。或许,那重迭的群楼、嵯峨的殿宇真的就是神工所造,真的就是上天所赐吧——不朽的布达拉宫,有多少造化无从理解,有多少神秘无法消除呢。
一个小时的穿宫之行,且人推着人走,加之导游的嗓音也有些嘶哑,我们只能尽力听听简介,初略看看陈设。
布达拉宫南北通透,建筑用材讲究;自然采光、防雨遮阳都有精准布局;灵塔供奉、佛祖方位皆有一定之规;理政办公、打坐诵经各有其所;戏台经室、墙壁绘画文化氛围浓郁。... -->>
去西藏,到拉萨不是目的。但到了西藏,不去拉萨者绝无仅有。
七月雨季,我们冒险驾车由川进藏,经过一周奔波,来到山南琼结看望援藏的襄阳老乡后,便直奔拉萨而去。一路的白杨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经风一吹,翻卷的叶片似盛开的玉兰;江滩有些绿意的仍是大叶柳;田野上,已收割的青稞秸杆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如果不把目光抬高放远让光秃的山峦进入眼帘,你就仿佛是奔跑在内地的秋天里。
车至拉萨南郊,清澈的河水给了我们美好的第一印象。新通车的拉萨大桥还未进入卫星导航系统,我们服从着车导的命令由老路进城,直把大半个拉萨城转遍。
这是一座离太阳最近的城市,大街小巷的建筑物上,以藏文为主的标识牌匾,经了阳光的映照显得更加醒目。街上的人群从衣着就可明显看出两类——除了我们在内地常见的衣饰打扮者是远道而来的游人外,裹着五彩藏袍、脚登“多扎鞋”、头戴“格桑丝尤帽”的,无疑便是藏族同胞了,他们大都手握经轮,喃喃着佛语,一脸的虔诚与自信;偶尔,身披红色袈裟的僧侣,三五成群地飘过街头,他们的神情是那样愉悦而祥和,仿佛是这个尘世上最为悠闲的过客,身处喧嚣却心在菩提。这座城,一点一滴,都是佛的神迹。虽然城无高楼,街面不宽,但它却以异样的街市风情、高远的地理意象以及入城即领略到的布达拉宫的雄伟,让我感受到了它不动声色的凝重与神圣。
7至9月是西藏旅游最旺的季节,布达拉宫每天只允许1300人出入(且在殿内停留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幸有琼结县委书记杨兴铭同志提前帮助预约,我们才得以顺利取票登宫。沿着“之”字形的石阶拾级而上,每迈一步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步子只要稍快一点,心率便立马加快,呼吸困难。这是进藏以来第一次用自己的双脚走这么远、这么陡、这么高的路,但它却是一条通往世界最高宫殿的路,一条穿越时空——从单属于一个民族到属于整个人类的路。当然,对于每个来西藏净化心灵的人来说,它更是一条朝圣的路。
在缓慢的步履中,近距离端详这座被国际社会公认的具有全人类价值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宫殿,除了被它精妙的设计、伟大的构造而倾倒之外,更为它横空出世、直插苍穹的巍峨气势所震撼。我甚至怀疑它是不是人间制造,是不是人力而为。遥想1300多年前,松赞干布从琼结迁都拉萨,为迎娶文成公主,在这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顶上,建造这样一座富丽堂皇(占地36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的城堡,那是需要一种怎样的魄力、实力、神力才能为之的呢?这其中是有向大唐示好的证明,还是有吐蕃王者的显耀?我们今天轻装登宫尚且气喘吁吁,数次歇息,而在没有现代化输送工具的古时,那成千上万吨建筑材料是如何搬运上山的呢?那集宫殿、灵塔、佛厅、经堂、僧舍、庭院等办公、生活于一体的精妙设计,又是哪位大师担当胜任的呢?那洁白的墙体、深红的檐槽、鎏金的宫顶,色彩搭配之协调,形态凝固之庄严,即使用今天的高科技去作任何一丝的修改都会显得蹩足。或许,那重迭的群楼、嵯峨的殿宇真的就是神工所造,真的就是上天所赐吧——不朽的布达拉宫,有多少造化无从理解,有多少神秘无法消除呢。
一个小时的穿宫之行,且人推着人走,加之导游的嗓音也有些嘶哑,我们只能尽力听听简介,初略看看陈设。
布达拉宫南北通透,建筑用材讲究;自然采光、防雨遮阳都有精准布局;灵塔供奉、佛祖方位皆有一定之规;理政办公、打坐诵经各有其所;戏台经室、墙壁绘画文化氛围浓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