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 (1/2)
美女中文网 mnzw.com,舂风又绿古琴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远离
随着私家车和官车数量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享受独自的私密空间而远离群体生活远离城市本色。随着外来务工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的面孔正一天天一点点地被一双双陌生的手恣肆地改写。于是,公交车俨然成了老弱病残、上班族及外来进城务工人员的交通工具。有人在远离真实远离乐趣,有人却在靠近新奇靠近无奈。在公交车上发生的一幕幕人间戏剧,估计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到的。下面,我将自己看到的几件小事及所思所想拿来与大家分享。
老妪
之所以没称呼她为老奶奶老太太老大娘或别的什么尊称,是因为我有些讨厌所见到的这个老女人。虽然我对老妪一词的认识也不够充分理解也没多大把握,但我自认为老妪只是对一个人性别的界定,只能说她是一个人,一个老去了的女人,一个甚至有些让人生厌的老女人,仅此而已。
705路公交车从起点发车,没走几站就被塞得满满当当的了。到站停车上人,只见一六旬老妪头戴棉帽,手戴手套,一身大红棉袄,貌似颤颤微微地上了车,作站立不稳状。当即,好几个人起身让座。车内很安静,只听这老妪娇声娇气地装得跟十七八岁小丫头的样子,说:“嗯,我不坐中间,我要坐靠窗户边上的位置,我晕车,我会不舒服的。”oc!估计这老妪还没活够,要不就是在这火炉里没烧过心,成了一块夹生铁。人太多,进出极不方便,挤了好半天,靠窗户边上的我才让出宝贵的黄金位置,让给这名娇弱“可人”的老小姐坐。我看见好多人在窃笑不已。这老妪不是神经有问题就是发育不健全。
车窗外,寒风中,只见一六旬老大娘,衣着朴素却精神抖擞地背着一编织袋,一边脚步匆匆地行走着,一边注意着路边的垃圾桶,随手敏捷地将地上的纸饭盒、饮料瓶捡起来放进编织袋中。一脸的自强自立和坦荡无欲,油然顿生一丝敬意。
做人啊,首先你得自己自重了,别人才会尊重你,别指望伸出手来就能乞讨到怜悯与帮助,凡事最好先靠自己,社会的关爱和同情毕竟是有限的,它有时候也会有盲区和死角。
满足
清晨的公交车上,都是赶车上班的人,神态各异。基本上除了马达的声音,车内比较安静,没有一个人说话。有的在看报纸,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目光散乱漫无目的地盯着窗外的任何物体,众生百相。
上来两个女孩,看穿着打扮和辩听口音,不象本地人,至少也不是武汉远城区的娃儿。两人坐定后,便开始了叽叽喳喳的谈话,有些刺耳。
这两小姑娘好象在武汉某单位工作,肯定不是一般的站柜台搞接待类的工种,只听一个女孩用孝感普通话说:“我们那里上班真是舒服,随么事都不用操心,而且还专门跟我配了一台电脑,同事有么事找我就在qq上给我发信息,真是方便。过元旦,老板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200元的过节费呢。”一脸的自豪与欣慰。也许,比起那些大学毕业后“家里墩”的同龄人,她们是很满足了。
我看见... -->>
远离
随着私家车和官车数量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享受独自的私密空间而远离群体生活远离城市本色。随着外来务工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的面孔正一天天一点点地被一双双陌生的手恣肆地改写。于是,公交车俨然成了老弱病残、上班族及外来进城务工人员的交通工具。有人在远离真实远离乐趣,有人却在靠近新奇靠近无奈。在公交车上发生的一幕幕人间戏剧,估计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到的。下面,我将自己看到的几件小事及所思所想拿来与大家分享。
老妪
之所以没称呼她为老奶奶老太太老大娘或别的什么尊称,是因为我有些讨厌所见到的这个老女人。虽然我对老妪一词的认识也不够充分理解也没多大把握,但我自认为老妪只是对一个人性别的界定,只能说她是一个人,一个老去了的女人,一个甚至有些让人生厌的老女人,仅此而已。
705路公交车从起点发车,没走几站就被塞得满满当当的了。到站停车上人,只见一六旬老妪头戴棉帽,手戴手套,一身大红棉袄,貌似颤颤微微地上了车,作站立不稳状。当即,好几个人起身让座。车内很安静,只听这老妪娇声娇气地装得跟十七八岁小丫头的样子,说:“嗯,我不坐中间,我要坐靠窗户边上的位置,我晕车,我会不舒服的。”oc!估计这老妪还没活够,要不就是在这火炉里没烧过心,成了一块夹生铁。人太多,进出极不方便,挤了好半天,靠窗户边上的我才让出宝贵的黄金位置,让给这名娇弱“可人”的老小姐坐。我看见好多人在窃笑不已。这老妪不是神经有问题就是发育不健全。
车窗外,寒风中,只见一六旬老大娘,衣着朴素却精神抖擞地背着一编织袋,一边脚步匆匆地行走着,一边注意着路边的垃圾桶,随手敏捷地将地上的纸饭盒、饮料瓶捡起来放进编织袋中。一脸的自强自立和坦荡无欲,油然顿生一丝敬意。
做人啊,首先你得自己自重了,别人才会尊重你,别指望伸出手来就能乞讨到怜悯与帮助,凡事最好先靠自己,社会的关爱和同情毕竟是有限的,它有时候也会有盲区和死角。
满足
清晨的公交车上,都是赶车上班的人,神态各异。基本上除了马达的声音,车内比较安静,没有一个人说话。有的在看报纸,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目光散乱漫无目的地盯着窗外的任何物体,众生百相。
上来两个女孩,看穿着打扮和辩听口音,不象本地人,至少也不是武汉远城区的娃儿。两人坐定后,便开始了叽叽喳喳的谈话,有些刺耳。
这两小姑娘好象在武汉某单位工作,肯定不是一般的站柜台搞接待类的工种,只听一个女孩用孝感普通话说:“我们那里上班真是舒服,随么事都不用操心,而且还专门跟我配了一台电脑,同事有么事找我就在qq上给我发信息,真是方便。过元旦,老板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200元的过节费呢。”一脸的自豪与欣慰。也许,比起那些大学毕业后“家里墩”的同龄人,她们是很满足了。
我看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