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妖怪食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巴巫最大的特点就是擅长养金蚕蛊。吴娘子和葛大叔应该是古蜀王蚕丛与鱼凫的后人,所以才会擅长养殖金蚕蛊,并且具有石头崇拜的信仰特征。吴娘子应该是姓鱼,那一族中女人的地位很高,所以在这家店铺里,明显吴娘子才是一家之主。
既然吴娘子和葛大叔是巫人,就是番僧一派的。不知道他们来江城的目的又是什么?难道,这常年缭绕着水气的鱼米之乡也被不祥的阴影所笼罩了吗?或许应该说,难道是它万年前的故主纷纷从地狱,从深山,从石棺中爬出来,想要讨回失去的一切了?
想到这里,四郎看了吴娘子一眼,实在无法把这样憨实亲切的妇人当成是地狱里的恶鬼。
吴娘子发觉四郎的打量,以为他想吃新出锅石子饼,对他笑了笑:“小馋猫,这一锅是客人订好了的,可不能给你。刚才婶娘做的时候你也在旁边看着吧?学会了没有?”
四郎暂时把那些想不清楚的大事放到一旁,认真的回想了一遍刚才的过程,点头到:“会了。”
吴娘子把石子饼都捡到一个精美的盘子里码好后,新拿出一袋石头对四郎说,“我先给客人送些点心去,你在厨房自己做吧。记得要把石头重新换过。不然面饼会黏锅的。”
四郎打开那袋石头一看,是一袋子大小不一的白鹅卵石。他一个个洗干净后,换掉了锅里的石头。
葛大叔大概是喂好了“猫”,他看到四郎也要做石子饼,很是热情的帮四郎揉好面团。
因为朱道晖说过,侍卫最喜欢吃自己做的新奇的甜食。乡间实在食材匮乏,受吴娘子启发,四郎就打算做一道糖石子。
糖石子的做法与石子饼基本一样,只是多包了甜甜的馅心。所以四郎先做馅料。
乡野间自然没有那么多种类的馅料可供选择,四郎取了普通的红糖,放点芝麻,与猪油团搅拌。拌好后,他自己先尝了尝,虽然没有好料,但是红糖自有一种淳朴踏实的甜味。
制好了馅料,就用葛大叔递过来的面团包起来,按照吴娘子的做法,放在石头上面烙。等到饼色半黄时就算做好了。
四郎看着这糖石子,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大约是第一次做还不熟练吧,成品上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子撼出来的小坑,表面凸凹不平的,好像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四郎自己先尝了一口,一口下去,层次分明,外硬内软,只是里头的馅料不知道为什么,甜的有些微微发苦。
四郎有些纳闷,自己又尝了一口调好的馅料,并没有苦味啊,难道是烤制时火候不对吗?
因为这个缘故,四郎又重新烤了一锅。这一锅起出来一吃,依然是坑坑巴巴的外表,微微发苦的内心。
葛大叔看四郎不解,在一旁说道:“我们那里都不做这样费神的包馅石子饼,做了饼在外头蘸糖吃多好?糖包在里头,被火一烤就发苦。”
两人正说话间,外头就有伙计过来催,道长说时辰到了,问供品准备好了没。
四郎只好把这盘卖相不够精致的糖石子端了出去——外强中干,千疮百孔,甜到发苦,看到这盘糖石子的人大约都会想起那个沉默着被人虐打的侍卫来。
说来也怪,昨个连绵一天的雨今日一做法事就停了下来。和煦的春日把柳条上的露珠照的晶莹发亮。投宿的客人上午都陆陆续续启程,有的继续往西走,有的觉得此地甚好,打算进江城里落脚。
朱家也在进进出出的收拾东西,虽然被朱成大偷走了不少钱财,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朱家剩下的那些仆人也收拾了一上午。分茶铺子的后院似乎一下子空了一大半。
今天是度亡醮的第一天。
苏道士在院落中央布置了一个简易法坛,是由三张农家饭桌后二前一式排列而成。前桌为道士施法做科场所,上面摆设有香炉、供品及三清神像,道士做法时的主要道具锡角、海螺、如意等都放置其上。
在法坛后面还设有祖宗坛,因为不知道袁侍卫的祖宗究竟是谁,所以只用了一张吃饭的桌子,上置四郎做的那盘奇怪的糖石子。供品后头放着袁侍卫的牌位。上面只刻了袁廿七三个字,摆在桌子上显得莫名的清冷。
朱天赐今日已经恢复了平静,虽然眼睛里满是血丝,但已经比昨日那种完全垮掉,茫然无措的样子好了很多。
因为人手不够,他负责在法事开始后“发铙”,发铙又称为鸣金,就是通过擂响乐器,以动神听。因为是生手,他显得有些紧张,时不时抬头往前面看。
法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从日在中天之时始,请师、请水、荡秽、画签押、发铙、发奏,一步步做下来,已经是夕阳西下的黄昏了。
四郎和朱天赐帮着收拾法事的用具,刚收好,忽然打前头跑进来一个小厮。
小厮在后院各处一通乱翻,然后才有些焦急的过来问他们:“你们看到我家少爷了吗?”
朱天赐的手顿了顿,没吱声。
四郎答道:“没看见。我们一下午都在做法事,院子里并没有来过其他人。”
那个小厮急的团团转,诉苦说他家少爷今日吃过馔食之后,不知为何有些坐立不安,说要出去看看袁大哥再回来。
仆从们要跟着,少爷只说不许,还说些“你们在他就不肯来看我了”之类的胡话。少爷脾气本来就不好,他们做下人的哪里敢违拗,只好放任他一个人离开了。
谁知这么一走到了傍晚也不见回来。因为朱少爷这么大一个活人居然走丢了,朱家的车队自然没走成。家里人都很害怕,派了下人到处去找。
那天夜里四郎睡在床上,还听到朱家的下人点着火把沿着后头的小溪一路喊魂一样呼唤着自家少爷。
第三日,就有朱家的下人报了案,江城的衙门也来了人,胡乱问了一通就不了了之。
巴巫最大的特点就是擅长养金蚕蛊。吴娘子和葛大叔应该是古蜀王蚕丛与鱼凫的后人,所以才会擅长养殖金蚕蛊,并且具有石头崇拜的信仰特征。吴娘子应该是姓鱼,那一族中女人的地位很高,所以在这家店铺里,明显吴娘子才是一家之主。
既然吴娘子和葛大叔是巫人,就是番僧一派的。不知道他们来江城的目的又是什么?难道,这常年缭绕着水气的鱼米之乡也被不祥的阴影所笼罩了吗?或许应该说,难道是它万年前的故主纷纷从地狱,从深山,从石棺中爬出来,想要讨回失去的一切了?
想到这里,四郎看了吴娘子一眼,实在无法把这样憨实亲切的妇人当成是地狱里的恶鬼。
吴娘子发觉四郎的打量,以为他想吃新出锅石子饼,对他笑了笑:“小馋猫,这一锅是客人订好了的,可不能给你。刚才婶娘做的时候你也在旁边看着吧?学会了没有?”
四郎暂时把那些想不清楚的大事放到一旁,认真的回想了一遍刚才的过程,点头到:“会了。”
吴娘子把石子饼都捡到一个精美的盘子里码好后,新拿出一袋石头对四郎说,“我先给客人送些点心去,你在厨房自己做吧。记得要把石头重新换过。不然面饼会黏锅的。”
四郎打开那袋石头一看,是一袋子大小不一的白鹅卵石。他一个个洗干净后,换掉了锅里的石头。
葛大叔大概是喂好了“猫”,他看到四郎也要做石子饼,很是热情的帮四郎揉好面团。
因为朱道晖说过,侍卫最喜欢吃自己做的新奇的甜食。乡间实在食材匮乏,受吴娘子启发,四郎就打算做一道糖石子。
糖石子的做法与石子饼基本一样,只是多包了甜甜的馅心。所以四郎先做馅料。
乡野间自然没有那么多种类的馅料可供选择,四郎取了普通的红糖,放点芝麻,与猪油团搅拌。拌好后,他自己先尝了尝,虽然没有好料,但是红糖自有一种淳朴踏实的甜味。
制好了馅料,就用葛大叔递过来的面团包起来,按照吴娘子的做法,放在石头上面烙。等到饼色半黄时就算做好了。
四郎看着这糖石子,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大约是第一次做还不熟练吧,成品上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子撼出来的小坑,表面凸凹不平的,好像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四郎自己先尝了一口,一口下去,层次分明,外硬内软,只是里头的馅料不知道为什么,甜的有些微微发苦。
四郎有些纳闷,自己又尝了一口调好的馅料,并没有苦味啊,难道是烤制时火候不对吗?
因为这个缘故,四郎又重新烤了一锅。这一锅起出来一吃,依然是坑坑巴巴的外表,微微发苦的内心。
葛大叔看四郎不解,在一旁说道:“我们那里都不做这样费神的包馅石子饼,做了饼在外头蘸糖吃多好?糖包在里头,被火一烤就发苦。”
两人正说话间,外头就有伙计过来催,道长说时辰到了,问供品准备好了没。
四郎只好把这盘卖相不够精致的糖石子端了出去——外强中干,千疮百孔,甜到发苦,看到这盘糖石子的人大约都会想起那个沉默着被人虐打的侍卫来。
说来也怪,昨个连绵一天的雨今日一做法事就停了下来。和煦的春日把柳条上的露珠照的晶莹发亮。投宿的客人上午都陆陆续续启程,有的继续往西走,有的觉得此地甚好,打算进江城里落脚。
朱家也在进进出出的收拾东西,虽然被朱成大偷走了不少钱财,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朱家剩下的那些仆人也收拾了一上午。分茶铺子的后院似乎一下子空了一大半。
今天是度亡醮的第一天。
苏道士在院落中央布置了一个简易法坛,是由三张农家饭桌后二前一式排列而成。前桌为道士施法做科场所,上面摆设有香炉、供品及三清神像,道士做法时的主要道具锡角、海螺、如意等都放置其上。
在法坛后面还设有祖宗坛,因为不知道袁侍卫的祖宗究竟是谁,所以只用了一张吃饭的桌子,上置四郎做的那盘奇怪的糖石子。供品后头放着袁侍卫的牌位。上面只刻了袁廿七三个字,摆在桌子上显得莫名的清冷。
朱天赐今日已经恢复了平静,虽然眼睛里满是血丝,但已经比昨日那种完全垮掉,茫然无措的样子好了很多。
因为人手不够,他负责在法事开始后“发铙”,发铙又称为鸣金,就是通过擂响乐器,以动神听。因为是生手,他显得有些紧张,时不时抬头往前面看。
法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从日在中天之时始,请师、请水、荡秽、画签押、发铙、发奏,一步步做下来,已经是夕阳西下的黄昏了。
四郎和朱天赐帮着收拾法事的用具,刚收好,忽然打前头跑进来一个小厮。
小厮在后院各处一通乱翻,然后才有些焦急的过来问他们:“你们看到我家少爷了吗?”
朱天赐的手顿了顿,没吱声。
四郎答道:“没看见。我们一下午都在做法事,院子里并没有来过其他人。”
那个小厮急的团团转,诉苦说他家少爷今日吃过馔食之后,不知为何有些坐立不安,说要出去看看袁大哥再回来。
仆从们要跟着,少爷只说不许,还说些“你们在他就不肯来看我了”之类的胡话。少爷脾气本来就不好,他们做下人的哪里敢违拗,只好放任他一个人离开了。
谁知这么一走到了傍晚也不见回来。因为朱少爷这么大一个活人居然走丢了,朱家的车队自然没走成。家里人都很害怕,派了下人到处去找。
那天夜里四郎睡在床上,还听到朱家的下人点着火把沿着后头的小溪一路喊魂一样呼唤着自家少爷。
第三日,就有朱家的下人报了案,江城的衙门也来了人,胡乱问了一通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