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易中天品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魏延愿意为大王吃了他,吞之。好大的气派,他当然牛嘛。问题是杨仪,杨仪也不是窝囊废啊,杨仪也是很能干的。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进行规划,筹集军粮,进行计算统计,安排部署,这样一些事务性的工作都是杨仪在做。而且杨仪非常快,他就不假思索,斯须便了,一会儿功夫他的工作就办完了。所以诸葛亮对于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都是很赏识的,他非常欣赏杨仪的才干,也非常欣赏魏延的骁勇。偏偏魏延和杨仪他两个又是死对头,所以诸葛亮也头疼,叫做“常恨二人之不平”也没有办法,这两个人谁都不能废掉,只好是尽量地让他们团结起来。但是他们不团结,最后闹到你死我活的这种地步。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魏延与杨仪的矛盾由来已久,魏延狂妄,杨仪自负,两人是难容水火,以至于发展到内讧,最后以魏延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就这样,一代名将魏延身死族灭,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悲剧。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魏延一案到底是谁的负责呢?
历史学家的看法,多半倾向于是杨仪的责任,理由有四点。第一点叫做杨仪“以私愤杀大将,罪浮于延”就是杨仪出于个人的恩怨,杀了这样一员大将,他的罪比魏延的罪还大。第二点,魏延功不可没“夷其三族,亦太甚矣”就是魏延毕竟是一个对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的这样一个大将,有大功,无大错,蒙大冤,遭大诬,诸灭三族这个事情太过分了。魏延当然有错误,你不服从命令抢先南下,你还把杨仪的后路断掉了,这都是魏延的问题;但是量刑不当,处分重了,处分这么重完全是杨仪的原因。第三点,杀人不过头点地,你杨仪把魏延一家都杀了,你还用脚去踩他的脑袋,这个事情太过分了。第四点他们认为,你杨仪说魏延谋反,你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因为杨仪撤回成都以后是非常得意的,他认为第一个他把丞相留下来的军队安全地带回来了,他还把一个反贼给杀了,那这应该怎么样一下吧!谁知道没有怎么样,接替诸葛亮职务的是蒋琬。而蒋琬呢,他在官场的资格他是比杨仪低的,杨仪原来的官是比蒋琬大的,蒋琬提拔到他上面去了,而且能力、水平杨仪都觉得蒋琬不如自己。那么蒋琬上去了,杨仪挂起来,弄了个闲职,相当于调研员之类的,反正是给了他一个职务,但是没有任何权力,也没有军队的。所以杨仪牢骚满腹,整天气哼哼的,见了所有人都是没有好脸色,朝廷当中所有人也不敢跟杨仪说话。只有费祎跑去安慰他,这个杨仪就大发牢骚,然后就把这个事情的前前后后絮絮叨叨婆婆妈妈讲了一大堆,讲给费祎听,最后他提出来说:早知道这样的话,我还不如跟着魏延一块儿,造反算了。那么费祎就把这个话如实报告给朝廷,朝廷就把杨仪罢了官。那么杨仪还不安分,他就在流放的地方他又继续发牢骚,诽谤朝廷。结果朝廷下命令,把杨仪抓起来,杨仪自杀了。所以杨仪和魏延窝里斗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所以很多人倾向于认为,此案由杨仪负责。而且杨仪说的那个话,也证明了魏延不想谋反。因为杨仪说早知如此我还不如跟着魏延,他没说跟着魏延干什么,他说我还不如跟着魏延;那如果魏延是谋反的话,杨仪不是说我后悔不谋反吗,也不会这样说的,这证明魏延确实没有谋反。但是杨仪也有委屈啊,我得给杨仪说两句公道话。杨仪的委屈在哪呢?第一,杨仪和魏延之争是个人恩怨,不是原则问题,不是路线问题。个人恩怨你就不大好说谁是谁非,对吧。第二点,杨仪之所以得罪魏延,无非是不肯让魏延,无非是保持自己一点独立性,这又有什么错呢?难道非得所有人都去拍魏延的马屁就对了,都让着魏延就对了?蜀汉就是有这个问题,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让着关羽,好嘛,荆州丢了嘛,你现在又要提倡让着魏延?不能这样。第三点呢,实事求是,平心而论,杨仪和魏延闹矛盾,受欺负的是杨仪。魏延动不动就把刀拔出来在人家脸上晃,杨仪好歹也是个大男人,哭得五花六道像个泪人一样的,你说他心里什么滋味?他最后为什么要那样对待魏延,积怨太深了。最重要的是第四点,杨仪是执行命令,是诸葛亮要他这么做的,是诸葛亮清清楚楚地交待他:“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是诸葛亮交待清楚的,而且预料到魏延是不服从命令的。那么杨仪有什么错呢?杨仪执行诸葛亮的命令,魏延不执行,杨仪不该向朝廷汇报吗?魏延告他谋反,他不该告魏延谋反吗?魏延把他的后路都断掉了,让他回不了家,他不该去追魏延吗?这你不能说杨仪不对啊。那照这么说,不是杨仪不对,那就是魏延不对喽,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反正一打起来总归有一方,这方对了那方就是不对的,喜欢这种思维。我现在就是在纠正这种思维方式,魏延也对。魏延怎么也对呢?魏延说得很清楚,丞相虽然去世了,魏延还在啊,难道魏延就不能带兵继续北伐吗?为什么要因为一个人的死耽误天下人的事呢?这话说得对不对啊,不对吗?
根据前面的分析,魏延谋反一案,杨仪是心胸狭窄,以个人恩怨报复魏延,后来落了一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易中天先生认为,杨仪是有责任的,但同时他也很委屈,他的做法有他不得已的理由。那么既然杨仪的做法是对的,易中天先生为什么还说魏延的做法也是对的呢?如果魏延是对的,那到底是谁的不对呢?
根据三国志魏延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诸葛亮还下了一道命令。这道命令是给魏延的,给魏延的一道密令,让魏延代理自己的职务“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就是说魏延你代理我的职务,你扶丧回成都。这就麻烦了,谁都听得出来,这样一看责任就追到了诸葛亮的身上。你下两道命令哪,一道命令让杨仪代理你的职务,不要管魏延;一道命令你下给魏延,要魏延代你的职务,不要管杨仪,你什么意思啊?不就是你存心要让他们两个打起来吗?所以就有历史学家说,魏延的冤案是诸葛亮一手策划;不但一手策划魏延的冤案,还一手策划杨仪的悲剧,对不对?因为你死的时候又秘密上书给朝廷说蒋琬接替自己的职务,把杨仪给晾了。所以有历史学家问,以你诸葛亮的崇高威望,你生前为什么不公开秘密?你为什么不把这些都公布出来?你一公布出来以后不就天下太平了吗?为什么?那么我的看法是,魏略的说法不可靠,我们先给诸葛亮把这个污给他洗掉,加在诸葛亮身上这个污先给他洗掉。为什么魏略不可靠呢?裴松之已经讲了,他说:“松之以为,此盖敌国传闻之言。”是敌人那边的传说,这是靠不住的。而且你说要魏延密持丧去是不可能的,因为魏延不在诸葛亮旁边,诸葛亮的遗体是在杨仪那儿的,魏延怎么可以奉诸葛亮的灵柩往南走呢?不可能的。而且这段记录说,魏延到了南谷口以后,杨仪告魏延说魏延准备向北投降曹操,那不可能,他投降曹操往北走,他怎么往南走呢?所以魏略这个记载不可靠。也因此说,不能说诸葛亮一手策划了这样一个冤案,这是不能成立的。但是,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载可不可靠呢?魏延传可是明明白白记载了这样一条诸葛亮的遗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那这个命令也有问题啊,是告诉杨仪这些人不要管魏延,把魏延扔那儿啊,扔在战场上,让他自己打曹魏去,咱回家。这个命令,为什么会发这样一个命令呢?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说诸葛亮料定魏延必反,此人背后不是有反骨吗,他会看相看出来了。谁说的?三国演义。靠得住吗?靠不住,小说家言别当了真。第二种说法呢,那就是张作耀先生的说法,张作耀先生的刘备传说,就是要策划魏延的谋反案,要逼反魏延,除掉魏延。第三种说法,是吕思勉先生、陈迩冬先生的说法,是什么呢?是三国志魏延传的这个记载根本就不是真相。这两位先生认为当时的真相是什么呢?是诸葛亮得了急病,什么病我们当然不知道,但是根据诸葛亮当时的一些情况来看,他还属准备带兵北伐的,没想到自己要生病的。突然病了,什么都没交待,来不及。结果,杨仪、费祎、姜维啊这几个人一嘀咕说,这魏延肯定不听我们的,我们就怎么怎么着吧。因此是杨仪、姜维、费祎等人假传丞相遗命,是假的。那么这个有没有可能呢?还是有可能的,因为说实在的,这个三国史啊,真是非常难研究。我们前面讲过了,光是马谡一个下场,同一个人陈寿,同一本书三国志,三种说法,你说哪个是真的?这种时候,权力交替的时候,新接权的人他完全可以做手脚。而且三国你知道,蜀国是没有史官的,就没有国家档案馆的。那你不能像研究现代史一样,国家档案馆,七十年后解密,你把当时的秘密文件拿来看一下,真相大白了,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假传丞相遗命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们现在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赞成三国演义的说法说诸葛亮下这道命令是料定魏延要谋反,你这是冤枉了魏延;赞成三国志魏延传的说法承认诸葛亮下了这道命令,我们又得批判诸葛亮;如果赞成吕思勉先生、陈迩冬先生的说法说魏延传的说法不是历史真相,我们要否定陈寿。请大家想想该怎么办呢?难道就没有可以讲得通的、谁也不冤枉的第四种说法吗?关于第四种说法,请看下集——以攻为守。
中,魏延愿意为大王吃了他,吞之。好大的气派,他当然牛嘛。问题是杨仪,杨仪也不是窝囊废啊,杨仪也是很能干的。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进行规划,筹集军粮,进行计算统计,安排部署,这样一些事务性的工作都是杨仪在做。而且杨仪非常快,他就不假思索,斯须便了,一会儿功夫他的工作就办完了。所以诸葛亮对于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都是很赏识的,他非常欣赏杨仪的才干,也非常欣赏魏延的骁勇。偏偏魏延和杨仪他两个又是死对头,所以诸葛亮也头疼,叫做“常恨二人之不平”也没有办法,这两个人谁都不能废掉,只好是尽量地让他们团结起来。但是他们不团结,最后闹到你死我活的这种地步。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魏延与杨仪的矛盾由来已久,魏延狂妄,杨仪自负,两人是难容水火,以至于发展到内讧,最后以魏延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就这样,一代名将魏延身死族灭,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悲剧。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魏延一案到底是谁的负责呢?
历史学家的看法,多半倾向于是杨仪的责任,理由有四点。第一点叫做杨仪“以私愤杀大将,罪浮于延”就是杨仪出于个人的恩怨,杀了这样一员大将,他的罪比魏延的罪还大。第二点,魏延功不可没“夷其三族,亦太甚矣”就是魏延毕竟是一个对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的这样一个大将,有大功,无大错,蒙大冤,遭大诬,诸灭三族这个事情太过分了。魏延当然有错误,你不服从命令抢先南下,你还把杨仪的后路断掉了,这都是魏延的问题;但是量刑不当,处分重了,处分这么重完全是杨仪的原因。第三点,杀人不过头点地,你杨仪把魏延一家都杀了,你还用脚去踩他的脑袋,这个事情太过分了。第四点他们认为,你杨仪说魏延谋反,你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因为杨仪撤回成都以后是非常得意的,他认为第一个他把丞相留下来的军队安全地带回来了,他还把一个反贼给杀了,那这应该怎么样一下吧!谁知道没有怎么样,接替诸葛亮职务的是蒋琬。而蒋琬呢,他在官场的资格他是比杨仪低的,杨仪原来的官是比蒋琬大的,蒋琬提拔到他上面去了,而且能力、水平杨仪都觉得蒋琬不如自己。那么蒋琬上去了,杨仪挂起来,弄了个闲职,相当于调研员之类的,反正是给了他一个职务,但是没有任何权力,也没有军队的。所以杨仪牢骚满腹,整天气哼哼的,见了所有人都是没有好脸色,朝廷当中所有人也不敢跟杨仪说话。只有费祎跑去安慰他,这个杨仪就大发牢骚,然后就把这个事情的前前后后絮絮叨叨婆婆妈妈讲了一大堆,讲给费祎听,最后他提出来说:早知道这样的话,我还不如跟着魏延一块儿,造反算了。那么费祎就把这个话如实报告给朝廷,朝廷就把杨仪罢了官。那么杨仪还不安分,他就在流放的地方他又继续发牢骚,诽谤朝廷。结果朝廷下命令,把杨仪抓起来,杨仪自杀了。所以杨仪和魏延窝里斗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所以很多人倾向于认为,此案由杨仪负责。而且杨仪说的那个话,也证明了魏延不想谋反。因为杨仪说早知如此我还不如跟着魏延,他没说跟着魏延干什么,他说我还不如跟着魏延;那如果魏延是谋反的话,杨仪不是说我后悔不谋反吗,也不会这样说的,这证明魏延确实没有谋反。但是杨仪也有委屈啊,我得给杨仪说两句公道话。杨仪的委屈在哪呢?第一,杨仪和魏延之争是个人恩怨,不是原则问题,不是路线问题。个人恩怨你就不大好说谁是谁非,对吧。第二点,杨仪之所以得罪魏延,无非是不肯让魏延,无非是保持自己一点独立性,这又有什么错呢?难道非得所有人都去拍魏延的马屁就对了,都让着魏延就对了?蜀汉就是有这个问题,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让着关羽,好嘛,荆州丢了嘛,你现在又要提倡让着魏延?不能这样。第三点呢,实事求是,平心而论,杨仪和魏延闹矛盾,受欺负的是杨仪。魏延动不动就把刀拔出来在人家脸上晃,杨仪好歹也是个大男人,哭得五花六道像个泪人一样的,你说他心里什么滋味?他最后为什么要那样对待魏延,积怨太深了。最重要的是第四点,杨仪是执行命令,是诸葛亮要他这么做的,是诸葛亮清清楚楚地交待他:“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是诸葛亮交待清楚的,而且预料到魏延是不服从命令的。那么杨仪有什么错呢?杨仪执行诸葛亮的命令,魏延不执行,杨仪不该向朝廷汇报吗?魏延告他谋反,他不该告魏延谋反吗?魏延把他的后路都断掉了,让他回不了家,他不该去追魏延吗?这你不能说杨仪不对啊。那照这么说,不是杨仪不对,那就是魏延不对喽,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反正一打起来总归有一方,这方对了那方就是不对的,喜欢这种思维。我现在就是在纠正这种思维方式,魏延也对。魏延怎么也对呢?魏延说得很清楚,丞相虽然去世了,魏延还在啊,难道魏延就不能带兵继续北伐吗?为什么要因为一个人的死耽误天下人的事呢?这话说得对不对啊,不对吗?
根据前面的分析,魏延谋反一案,杨仪是心胸狭窄,以个人恩怨报复魏延,后来落了一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易中天先生认为,杨仪是有责任的,但同时他也很委屈,他的做法有他不得已的理由。那么既然杨仪的做法是对的,易中天先生为什么还说魏延的做法也是对的呢?如果魏延是对的,那到底是谁的不对呢?
根据三国志魏延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诸葛亮还下了一道命令。这道命令是给魏延的,给魏延的一道密令,让魏延代理自己的职务“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就是说魏延你代理我的职务,你扶丧回成都。这就麻烦了,谁都听得出来,这样一看责任就追到了诸葛亮的身上。你下两道命令哪,一道命令让杨仪代理你的职务,不要管魏延;一道命令你下给魏延,要魏延代你的职务,不要管杨仪,你什么意思啊?不就是你存心要让他们两个打起来吗?所以就有历史学家说,魏延的冤案是诸葛亮一手策划;不但一手策划魏延的冤案,还一手策划杨仪的悲剧,对不对?因为你死的时候又秘密上书给朝廷说蒋琬接替自己的职务,把杨仪给晾了。所以有历史学家问,以你诸葛亮的崇高威望,你生前为什么不公开秘密?你为什么不把这些都公布出来?你一公布出来以后不就天下太平了吗?为什么?那么我的看法是,魏略的说法不可靠,我们先给诸葛亮把这个污给他洗掉,加在诸葛亮身上这个污先给他洗掉。为什么魏略不可靠呢?裴松之已经讲了,他说:“松之以为,此盖敌国传闻之言。”是敌人那边的传说,这是靠不住的。而且你说要魏延密持丧去是不可能的,因为魏延不在诸葛亮旁边,诸葛亮的遗体是在杨仪那儿的,魏延怎么可以奉诸葛亮的灵柩往南走呢?不可能的。而且这段记录说,魏延到了南谷口以后,杨仪告魏延说魏延准备向北投降曹操,那不可能,他投降曹操往北走,他怎么往南走呢?所以魏略这个记载不可靠。也因此说,不能说诸葛亮一手策划了这样一个冤案,这是不能成立的。但是,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载可不可靠呢?魏延传可是明明白白记载了这样一条诸葛亮的遗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那这个命令也有问题啊,是告诉杨仪这些人不要管魏延,把魏延扔那儿啊,扔在战场上,让他自己打曹魏去,咱回家。这个命令,为什么会发这样一个命令呢?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说诸葛亮料定魏延必反,此人背后不是有反骨吗,他会看相看出来了。谁说的?三国演义。靠得住吗?靠不住,小说家言别当了真。第二种说法呢,那就是张作耀先生的说法,张作耀先生的刘备传说,就是要策划魏延的谋反案,要逼反魏延,除掉魏延。第三种说法,是吕思勉先生、陈迩冬先生的说法,是什么呢?是三国志魏延传的这个记载根本就不是真相。这两位先生认为当时的真相是什么呢?是诸葛亮得了急病,什么病我们当然不知道,但是根据诸葛亮当时的一些情况来看,他还属准备带兵北伐的,没想到自己要生病的。突然病了,什么都没交待,来不及。结果,杨仪、费祎、姜维啊这几个人一嘀咕说,这魏延肯定不听我们的,我们就怎么怎么着吧。因此是杨仪、姜维、费祎等人假传丞相遗命,是假的。那么这个有没有可能呢?还是有可能的,因为说实在的,这个三国史啊,真是非常难研究。我们前面讲过了,光是马谡一个下场,同一个人陈寿,同一本书三国志,三种说法,你说哪个是真的?这种时候,权力交替的时候,新接权的人他完全可以做手脚。而且三国你知道,蜀国是没有史官的,就没有国家档案馆的。那你不能像研究现代史一样,国家档案馆,七十年后解密,你把当时的秘密文件拿来看一下,真相大白了,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假传丞相遗命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们现在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赞成三国演义的说法说诸葛亮下这道命令是料定魏延要谋反,你这是冤枉了魏延;赞成三国志魏延传的说法承认诸葛亮下了这道命令,我们又得批判诸葛亮;如果赞成吕思勉先生、陈迩冬先生的说法说魏延传的说法不是历史真相,我们要否定陈寿。请大家想想该怎么办呢?难道就没有可以讲得通的、谁也不冤枉的第四种说法吗?关于第四种说法,请看下集——以攻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