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与不考的艰难选择
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bjsonglawyer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据媒体报道,6月7日早上8时10分左右,在长沙新姚路与友谊路交叉路口斑马线附近,一位母亲带着参加高考的女儿过马路时,被一辆黑色大众车突然撞上,这位母亲将女儿推了出去而自己却被撞飞十多米,瞬时倒在血泊之中,女儿则完全无恙。这本是一起普通的交通意外事故,但其之所以引起无数人的关注,是因为其中涉及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女儿是该继续忍痛参加考试,还是陪在母亲身边参加救治的问题。
此新闻中的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天了,但这则新闻带给人们的议论却一直没有停息,而关于考与不考的争论也还在愈演愈烈。对上述问题,我发现有如下两种意见相对独立。
支持者认为,反正母亲后来也已经被顺利送往医院,且母亲的心愿肯定是希望女儿顺利完成高考,如果女儿选择留下来陪伴,则不仅意味着要耽误今年高考,复读则会浪费一年宝贵时间,还有金钱,而且就算女儿去陪伴了,也会因为母亲被送到手术室了,其在医院也是帮不上忙的,故陪伴也是徒劳的,所以支持女儿去参加高考,由此看来,女儿忍痛赴考顺理成章。
反对者认为,如果连生命中的优先顺序都无法正确应答,就算高考得了高分也是无益的,因为女儿此时仍赶赴考场宛如大义灭亲,绝不可取。他们甚至在想,就算女儿去参加了高考,她能够安心作答吗?毕竟血淋淋的事实刚刚摆在她的面前。如果她能够安心考试,那将会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这个孩子的亲请冷漠,对母亲的伤情无动于衷,是不孝的。也有种可能性是这个孩子的心理素质是过硬的,是成熟的。孩子也许正是因为考虑到母亲为了送自己来参加高考才受伤的,为了报答母亲的爱,反而会专心考试,用高分来回报母亲。但这也只能是个猜想,不知道符合不符合心理学、逻辑学等特征。毕竟我们都不是该事件的亲历者,个中滋味难以真正体会,也没有见到关于这个女儿考试成绩如何的后续报道,所以很难作出正确的评价。
然而,作为旁观者,我却认为,无论如何,我们大家都不要轻易责怪女儿。这只是今年高考过程中意外搭设的另一个考场而已,也是一个关于高考、亲情和生命同时面对时该如何选择的一个高难度命题而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千万个孩子命运的高考和其背后的整个应试教育体系,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孩子们透支着青春乃至健康,家长们不惜重金,倾尽所有的热情与关怀,将能否顺利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作为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原本饱满的人生被压缩成读书机器,赢在高考成为了唯一的信仰,在穷二代阶层上升通道日益逼仄的今天,似乎无可辩驳。很多人只好在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后方才去找寻丢失的快乐、爱与亲情。但往往新的拼搏又在身边召唤,直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相信是有多数人都会规劝孩子放弃重伤的母亲,去抓住近在眼前的改变命运的机会的。这似乎很正常,却不免让人悲哀。
而事实上,在母亲生死未卜的情况下,陪在她身边比参加高考似乎更符合人性,也更重要些。如果女儿为了母亲而弃考,她将有可能成为今年高考的英雄,即使在那个千万人无比看重的博弈中,她的成绩是零。但在另外一个很多人普遍不及格的考场上,她的答卷将变得比黄金还要珍贵——相对于生命和亲情,重要的高考也将会变的轻如鸿毛。因为中国并不缺少读书的高手,独独缺少做人的楷模。
我也非常愿意相信母亲肯定是希望孩子放弃自己,而去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女儿如果能够很坚强很出色地完成考试,她一定很欣慰,但这是无私的母爱。真正的爱是人与人的相互支撑,不是单向的施与——哪怕施与者无怨无悔。但女儿究竟是该用陪伴还是成绩来使这个爱完整呢?我只知道,在古代,无论你多成功,做了多大的官,如果父母一旦重病在身或是故去,都要老老实实地回家侍奉,死后还要守孝三年,不少身居高位的人因此权势无存,但都自觉遵从。
说到这,我不禁想问,高考,真的比母亲的安危重要吗?如果这是共识,也许孩子无过,但教育一定有毒。
据媒体报道,6月7日早上8时10分左右,在长沙新姚路与友谊路交叉路口斑马线附近,一位母亲带着参加高考的女儿过马路时,被一辆黑色大众车突然撞上,这位母亲将女儿推了出去而自己却被撞飞十多米,瞬时倒在血泊之中,女儿则完全无恙。这本是一起普通的交通意外事故,但其之所以引起无数人的关注,是因为其中涉及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女儿是该继续忍痛参加考试,还是陪在母亲身边参加救治的问题。
此新闻中的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天了,但这则新闻带给人们的议论却一直没有停息,而关于考与不考的争论也还在愈演愈烈。对上述问题,我发现有如下两种意见相对独立。
支持者认为,反正母亲后来也已经被顺利送往医院,且母亲的心愿肯定是希望女儿顺利完成高考,如果女儿选择留下来陪伴,则不仅意味着要耽误今年高考,复读则会浪费一年宝贵时间,还有金钱,而且就算女儿去陪伴了,也会因为母亲被送到手术室了,其在医院也是帮不上忙的,故陪伴也是徒劳的,所以支持女儿去参加高考,由此看来,女儿忍痛赴考顺理成章。
反对者认为,如果连生命中的优先顺序都无法正确应答,就算高考得了高分也是无益的,因为女儿此时仍赶赴考场宛如大义灭亲,绝不可取。他们甚至在想,就算女儿去参加了高考,她能够安心作答吗?毕竟血淋淋的事实刚刚摆在她的面前。如果她能够安心考试,那将会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这个孩子的亲请冷漠,对母亲的伤情无动于衷,是不孝的。也有种可能性是这个孩子的心理素质是过硬的,是成熟的。孩子也许正是因为考虑到母亲为了送自己来参加高考才受伤的,为了报答母亲的爱,反而会专心考试,用高分来回报母亲。但这也只能是个猜想,不知道符合不符合心理学、逻辑学等特征。毕竟我们都不是该事件的亲历者,个中滋味难以真正体会,也没有见到关于这个女儿考试成绩如何的后续报道,所以很难作出正确的评价。
然而,作为旁观者,我却认为,无论如何,我们大家都不要轻易责怪女儿。这只是今年高考过程中意外搭设的另一个考场而已,也是一个关于高考、亲情和生命同时面对时该如何选择的一个高难度命题而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千万个孩子命运的高考和其背后的整个应试教育体系,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孩子们透支着青春乃至健康,家长们不惜重金,倾尽所有的热情与关怀,将能否顺利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作为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原本饱满的人生被压缩成读书机器,赢在高考成为了唯一的信仰,在穷二代阶层上升通道日益逼仄的今天,似乎无可辩驳。很多人只好在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后方才去找寻丢失的快乐、爱与亲情。但往往新的拼搏又在身边召唤,直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相信是有多数人都会规劝孩子放弃重伤的母亲,去抓住近在眼前的改变命运的机会的。这似乎很正常,却不免让人悲哀。
而事实上,在母亲生死未卜的情况下,陪在她身边比参加高考似乎更符合人性,也更重要些。如果女儿为了母亲而弃考,她将有可能成为今年高考的英雄,即使在那个千万人无比看重的博弈中,她的成绩是零。但在另外一个很多人普遍不及格的考场上,她的答卷将变得比黄金还要珍贵——相对于生命和亲情,重要的高考也将会变的轻如鸿毛。因为中国并不缺少读书的高手,独独缺少做人的楷模。
我也非常愿意相信母亲肯定是希望孩子放弃自己,而去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女儿如果能够很坚强很出色地完成考试,她一定很欣慰,但这是无私的母爱。真正的爱是人与人的相互支撑,不是单向的施与——哪怕施与者无怨无悔。但女儿究竟是该用陪伴还是成绩来使这个爱完整呢?我只知道,在古代,无论你多成功,做了多大的官,如果父母一旦重病在身或是故去,都要老老实实地回家侍奉,死后还要守孝三年,不少身居高位的人因此权势无存,但都自觉遵从。
说到这,我不禁想问,高考,真的比母亲的安危重要吗?如果这是共识,也许孩子无过,但教育一定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