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顽石的万历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刻漏房值班火者举着“巳”字牌蹑手蹑脚进得殿来,将殿门右侧铜架上“辰”字牌换下时,殿外便传来三声响亮的鸣鞭,这便是大讲结束的信号。
鞭声一停,于慎行立即躬身奏道:“臣于慎行进讲完毕,有污圣听,实乃惶恐。”
满怀心事的小皇帝耐着性子听到现在,他如释重负地点点头,说了一句:“给赏钱。’’
便见一位太监双手托了一个装满了金币和银币的木盘从丹墀下走到殿中,将木盘一倾,圆溜溜的金银币滚了一地。顿时,只见众讲官展书官侍书侍读一干词臣,都一拥而上,扑到地上争抢赏赐。
说起来好笑,这也是祖制。大约从永乐皇帝开始,每逢经筵,对讲官的赏赐,都是把事先做好的金珠银豆撒到地上,让讲官们去抢,这举动虽有失斯文体面,但因是皇上所赐,讲官们莫不以争抢为荣。
只不过,随着货币改革的深入,明确了法定货币。原先用来赏赐的金珠银豆,被换成了万历通宝的金币和银币。
就在讲官们扑地争抢的时候,小皇帝朱翊钧已走下丹墀,到殿左临时张起的一个锦幄中休息。在他的吩咐下,张居正与冯保也同时进了锦幄。
此刻,在锦幄里,小皇上接过内侍递上温热的珍珠奶茶,这是由王实这家伙进贡宫里的,这家伙为了讨好他的妹妹永宁公主,专门进贡的,李太后尝过了以后也很喜欢,就被指定为贡品。
现在京城到处都是奶茶店,今年又开始向江南辐射出去,成为了小皇帝手中最赚钱的一大产业。这珍珠奶茶本来就很招女孩子喜欢,更不用说那些宫娥宫女了,慢慢的这几百年之后才有的珍珠奶茶,就在大明流行起来。
其实这珍珠奶茶喝冰镇的才好喝,考虑到张居正肠胃不是很好,小皇帝还细心准备了温热的珍珠奶茶给自己的老师,由此可见,小皇帝其实智商情商都很高。
今年十八岁的万历小皇帝长得丰神俊朗,很有一代明君的样子。他依然像小时候一样亲手调了调,然后双手递给张居正,恭敬言道:“先生请用。”
张居正赶紧起身称谢,接过奶茶一小口一小口品尝起来。小皇上自己也品了一碗。
内侍收拾碗盘退出锦幄后,小皇上问:“张先生,于慎行今天讲得如何”
“不错,于慎行是山东曲阜人,与孔子是同乡,他从小研习孔教。也算是齐鲁硕儒了。”
“先生所言极是。”
小皇上顿了顿,瞄了冯保一眼,又道:“先生,朕昨天考虑了一下,这次辽东大捷,封赏的事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否则会寒了将士的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朕以为,李成梁、王实、戚继光军功卓著,应该予以重赏。当然,文官也做了不少的贡献,也不能够把他们忘了。根据已经核实的战绩。关于赏赐的事情,朕写了个方案,先请先生一看。”
小皇上刚说罢,冯保就从先已放在锦幄中的黄梨木匣中拿出一张折叠着四尺洒金宣纸,打开来请张居正过目。
张居正打开直接跳过了给文官的封赏,首先看到的是戚继光被擢升为太子太保左都督,封爵位为定远伯。李成梁被擢升为太子太师右都督,封爵宁远伯。
至于王实,被擢升为太子少保,设南洋理事司,王实为参议,依旧署理奴尔干都司指挥使,实际权利没什么变化。不过给了一个镇海伯的爵位。这里面的意思就耐人寻味了。
张居正的心里盘算了一下,认为小皇帝给出的赏赐还是很适当的。张居正把名单一一看过,便道:“启禀皇上,臣以为这份赏赐的安排很恰当,可以按这个实施。臣建议,老臣这次就不用赏赐了,这不合适。”
“为何?”
小皇帝听到张居正支持他的想法,刚开始还挺高兴。后来听说张居正不要赏赐,就有些奇怪。忽然张居正站了起来,然后恭恭敬敬地拜伏在地,行起了君臣大礼。
张居正奇怪的举动,小皇帝一时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事。冯保也莫名其妙,心道张居正又出什么幺蛾子。
张居正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子,双手捧给小皇帝,泣道:“启禀皇上,皇上登极八年,虚心好学,勤勉政事,已成了四海咸服,万民拥戴的少年天子。看到皇上成长起来,臣心中欢喜。
如今陛下已经成年,已经可以龙啸九天了。老臣总算是对得起先帝的托付,将大明江山完完整整的交到皇上的手中。
臣老了!无法承担首辅之职繁杂的工作,已经力不从心。皇上,实不相瞒,老臣最近经常晕倒,有时还会吐血,精力着实不济。求皇上开恩,赐老臣骸骨。”
“先生,这……这从何说起,朕哪里做错了?让先生竟要弃朕而去。是不是因为朝堂上的这些事?不用管张四维他们。朕不会听他们胡说八道,这件事,朕一力承担。”
张居正突然要辞职,小皇帝有些懵,一时间手脚无措,眼泪都快出来了。张居正没有理会此时目瞪口呆的冯保询问的眼神,他露出一丝微笑对小皇帝说:
“皇上莫急,您什么都没做错,军功赏爵这件事,皇上处理的很好。说心里话,皇上,老臣这辈子最幸福的是得遇皇上这样的明君。最骄傲的事,就是给皇上当了老师。此乃臣之幸也。
至于这次作战没有通知兵部,臣是独断专行了,的确违反的朝廷的祖制,需要有人出来承担这个责任。臣恰好是这个最好的人选,可以封住悠悠众口。
皇上青出于蓝胜于蓝,如今处理政务,已经是轻车熟路,已经完全能够胜任。老臣没什么遗憾了,让老臣最后出把力吧。
卫所和军队的改革要慢慢来,皇上切记不要性急,现在国内稳定,也没有外患,皇上可以采取温水煮青蛙的办法,慢慢的治理军队,皇上年轻,这就是您的本钱。您等得起。
皇上,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雏鹰总归要自己飞翔才能长大。请陛下恩准!”
“可是,可是朕舍不得先生!”
“臣也舍不得皇上,皇上,臣老了,真的干不动了。请皇上开恩,放老臣还乡。臣只要活着,皇上一旦有事召唤,只要臣还爬得动,臣一定招之即来。”
朱翊钧听到张居正掏心窝子的话,眼泪都流下来了。他真的很感动,也有些真情流露。冯保站在一旁心思百转,他算是看出来了,张居正这次是玩真的,不是以退为进,反击政敌。
冯保转念一想也就想明白了,他心中暗忖:张居正可真是会借势,现在国势蒸蒸日上,各项新政都顺利地推广下去,国库丰盈,再加上这次北方大捷,可以说是开创了大明建国以来最强的盛世。
他借着这次弹劾,选择这节骨眼急流勇退,反而是为新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走之后,无论谁当首辅,也不敢否定新政。
反而要萧规曹随,亦步亦趋,沿着他制定的政策走下去。否则出了问题,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哪怕就是皇帝也不行。这个老奸巨猾的混蛋!撇下老子自己溜了。
冯保心里面吐槽,还要帮小皇帝苦劝张居正收回成命。张居正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无论小皇帝还是冯保,都无法让张居正回心转意。那怕很久不过问朝政的李太后亲自出马,也没有效果。
……
张居正这次是动真格的,递上辞职信后,第二天就开始告病不上朝了。家里四门紧闭,概不见客。张居正辞职的消息,就像一阵风传遍了京师。
文武百官先是大哗,还以为他是以退为进,来应对这些弹劾。没想到张居正第二天就写了一个公开的折子,承认自己的确违反了祖制,愿意为此承担责任。
张居正在文章中非常诚恳的表示这是他独自做出的决定,跟皇上没有关系。最后还恳请大家原谅他的过失。首辅既然认了错,大家也不好穷追猛打。
再说首辅这是真的要致仕让贤了,很多有机会入阁的人就打起了小九九。无它,这张居正跟皇帝关系好啊!下一任首辅由谁担任,张居正的推荐非常重要,再说,谁也不愿意把人得罪死了不是?
这下子,朝堂上风向大变,捧占居正臭脚的大有人在。哪怕是当初骂的最凶的几个,现在也称赞张居正高风亮节,勇于任事。
说实话,朝堂上下文武百官,尤其是那些文臣没有谁不嫉妒他。张居正运气真好,新政实行以后,老天爷也帮忙,年年风调雨顺。他迅速扭转了国家的财政困难,国力蒸蒸日上,四海清平。
这次又平定了北方,消除了困扰大明的边患,还取得了史上对外作战的最大胜利。如此丰功伟业堪比汉末匡扶刘备的诸葛亮,必将载入史册,成为文人的楷模。
文武百官不管是真心的还是假意,这几天纷纷登门拜访,劝说和挽留张居正,顺便探听一下他的口风。可惜的是他们都失望了。
从闭门谢客那天起,张居正的府门就没有打开过,从来没有例外。如今府外就聚满了朝廷的大员,可是谁都吃了闭门羹,哪怕是申时行、张四维、吕调阳这样的内阁成员。
张居正让人传话:俺病了,不见客。诸位哪来的回哪去,不要耽误朝廷政事。
这事闹得京城上下沸沸扬扬,以至于另一件大事,就被人给有意无意地遗忘了。啥事呢?没啥,只不过是王实进京,准备娶媳妇了。按照当年的约定,下个月中旬就是他和永宁公主的婚期。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会没人关注?哎,说起来都是泪。的确没人关注。现在大家都关注首辅的位置去了,谁有空理会王实这个外藩,一边凉快去吧。
张居正闭门谢客后,称病表示已无法履行首辅职责,为了加强说服力,遂向皇上再次递了封《乞骸归里疏》。
文中言及:“伏望圣慈垂悯,谅臣素无矫饰,知臣情非获已,早赐骸骨,生还乡里。倘不即填沟壑,犹可效用于将来,臣不胜哀鸣恳切,战栗陨越之至“,语极悲凉哀切。
万历皇帝看过之后,亲颁手敕,命司礼监太监张鲸送到张府,敕曰:
谕太师张太岳:朕自冲龄登极,赖先生启沃佐理,心无所不尽,迄今八载,四海升平,拓地千里。朕垂拱受成,先生真足以光先帝顾命。
朕方切倚赖,先生乃屡以疾辞,忍离朕耶?朕知先生竭力国事,致此劳瘁,然不妨在京调理,阁务且总大纲,着次辅等办理。先生专养精神,省思虑,自然康复,庶慰朕朝夕倦倦之意。
钦赐元辅金元一百,银元五百、甜食二盒、干点心二盒、烧割一分。钦此。
好吧!虽然小皇帝心里有了主意,但这姿态还是要做的。如此情形,怎能不让那些有望入阁者心急如焚,关注这事情的进展。不少人在心里吐槽:尼玛,你张居正不愿意干?让俺来!
王实就在这种诡谲的气氛中,悄无声息抵达了京师。这事情也透着蹊跷,王实进京娶妻,小皇帝压根就没想起这件事,说来也奇怪,竟然也没人提醒他。
朱翊钧现在正焦头烂额,张居正告病不出以后,头几天他亲掌朝政还觉得很新鲜,还能够保持三分钟的热度,连着十几天干下来,他就感到有些疲惫不堪。很烦!日子过得很苦逼。他发现自己真的有些不想让张居正离开了。
可是张居正是不可能改变主意了,有伊莲娜这个高参在,他早就不想干了。这不,他又上折子了。今天一早,万历皇帝朱翊钧又收到了张居正火速传进宫来的《再恳生还疏》:
昨该臣具疏乞休,奉圣旨:“朕久不见卿,朝夕殊念,方计日待出,如何遽有此奏?朕览之,惕然不宁,仍准给假调理。卿宜安心静摄,痊可即出辅理,用慰朕怀。吏部知道,钦此。”
缕缕之衷,未回天听;忧愁抑郁,病势转增。窃谓人之欲有为于世,全赖精神鼓舞,今日精力已竭,强留于此,不过行尸走肉耳,将焉用之?
有如一日溘先朝露,将使臣有客死之痛,而皇上亦亏保终之仁。此臣之所以跼蹐哀鸣,而不能己於言也。伏望皇上怜臣多年尽瘁之苦,早赐骸骨,生还乡里。如不即死,将来效用,尚有日也。
这道急折是冯保亲自送到乾清宫西暖阁的,他念给朱翊钧听后,朱翊钧又接过去再认真看了一遍,良久才放下问道:
“大伴,这是张先生第几道乞休的折子?”
“第三道。”
看张居正把自己说的这么惨。朱翊钧若有所思,沉吟言道:“半个月来,写三道折子,而且一道比一道哀切。张先生在这道折子里,说他害怕客死京城,叫朕听了,心里委实难过。”
冯保捉摸此刻皇上的心情,难过是难过,但更多的是独自面对政务的惶恐,冯保眼珠一转,便言道:“皇上,不知太后怎么说。”
“太后让朕自己处理。说朕成年了,以后该自己拿主意,母后不想再干涉朝政。哎!朕现在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真是让朕头痛。”
听到这句话,冯保心里不是滋味。尼玛,咱家还在呢,咋就没人商量了。皇上以前什么事都跟俺商量,现在咋就不行了?
想到自己越来越不得皇上的重视,冯保忍不住有些嫉妒张居正。皇上真的变了,不像以前那样,有事小皇帝就会找自己商量,也许自己也要找一条后路。
冯保心里酸楚,想到找后路,他猛然想起一件事,赶紧说:“皇上,听说明威将军进京了。”
“明威将军?谁呀?”小皇帝一愣,一时没想起是谁。
“旧港宣慰司,王实王大人啊!”
“啊!”朱翊钧一脸惊喜的站了起来,忙追问:“他什么时候到的?两年多了,这家伙终于肯来见朕了。咦,不对呀!离三军献俘还有大半个月,他怎么提前来了?”
“皇上,您忘了,下个月就是永宁公主婚期啊!王实今天早晨刚到,去了新宅子。”
“哎呀!朕怎么把这事给忘啦?永宁妹子都快出嫁了,真该死!张先生撂挑子,把这一摊子留给朕,朕都给忙坏了,差点误了大事。冯大伴,快去快去,传召王实入宫觐见。”
“是,皇上。老奴这就去!”
(未完待续)
刻漏房值班火者举着“巳”字牌蹑手蹑脚进得殿来,将殿门右侧铜架上“辰”字牌换下时,殿外便传来三声响亮的鸣鞭,这便是大讲结束的信号。
鞭声一停,于慎行立即躬身奏道:“臣于慎行进讲完毕,有污圣听,实乃惶恐。”
满怀心事的小皇帝耐着性子听到现在,他如释重负地点点头,说了一句:“给赏钱。’’
便见一位太监双手托了一个装满了金币和银币的木盘从丹墀下走到殿中,将木盘一倾,圆溜溜的金银币滚了一地。顿时,只见众讲官展书官侍书侍读一干词臣,都一拥而上,扑到地上争抢赏赐。
说起来好笑,这也是祖制。大约从永乐皇帝开始,每逢经筵,对讲官的赏赐,都是把事先做好的金珠银豆撒到地上,让讲官们去抢,这举动虽有失斯文体面,但因是皇上所赐,讲官们莫不以争抢为荣。
只不过,随着货币改革的深入,明确了法定货币。原先用来赏赐的金珠银豆,被换成了万历通宝的金币和银币。
就在讲官们扑地争抢的时候,小皇帝朱翊钧已走下丹墀,到殿左临时张起的一个锦幄中休息。在他的吩咐下,张居正与冯保也同时进了锦幄。
此刻,在锦幄里,小皇上接过内侍递上温热的珍珠奶茶,这是由王实这家伙进贡宫里的,这家伙为了讨好他的妹妹永宁公主,专门进贡的,李太后尝过了以后也很喜欢,就被指定为贡品。
现在京城到处都是奶茶店,今年又开始向江南辐射出去,成为了小皇帝手中最赚钱的一大产业。这珍珠奶茶本来就很招女孩子喜欢,更不用说那些宫娥宫女了,慢慢的这几百年之后才有的珍珠奶茶,就在大明流行起来。
其实这珍珠奶茶喝冰镇的才好喝,考虑到张居正肠胃不是很好,小皇帝还细心准备了温热的珍珠奶茶给自己的老师,由此可见,小皇帝其实智商情商都很高。
今年十八岁的万历小皇帝长得丰神俊朗,很有一代明君的样子。他依然像小时候一样亲手调了调,然后双手递给张居正,恭敬言道:“先生请用。”
张居正赶紧起身称谢,接过奶茶一小口一小口品尝起来。小皇上自己也品了一碗。
内侍收拾碗盘退出锦幄后,小皇上问:“张先生,于慎行今天讲得如何”
“不错,于慎行是山东曲阜人,与孔子是同乡,他从小研习孔教。也算是齐鲁硕儒了。”
“先生所言极是。”
小皇上顿了顿,瞄了冯保一眼,又道:“先生,朕昨天考虑了一下,这次辽东大捷,封赏的事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否则会寒了将士的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朕以为,李成梁、王实、戚继光军功卓著,应该予以重赏。当然,文官也做了不少的贡献,也不能够把他们忘了。根据已经核实的战绩。关于赏赐的事情,朕写了个方案,先请先生一看。”
小皇上刚说罢,冯保就从先已放在锦幄中的黄梨木匣中拿出一张折叠着四尺洒金宣纸,打开来请张居正过目。
张居正打开直接跳过了给文官的封赏,首先看到的是戚继光被擢升为太子太保左都督,封爵位为定远伯。李成梁被擢升为太子太师右都督,封爵宁远伯。
至于王实,被擢升为太子少保,设南洋理事司,王实为参议,依旧署理奴尔干都司指挥使,实际权利没什么变化。不过给了一个镇海伯的爵位。这里面的意思就耐人寻味了。
张居正的心里盘算了一下,认为小皇帝给出的赏赐还是很适当的。张居正把名单一一看过,便道:“启禀皇上,臣以为这份赏赐的安排很恰当,可以按这个实施。臣建议,老臣这次就不用赏赐了,这不合适。”
“为何?”
小皇帝听到张居正支持他的想法,刚开始还挺高兴。后来听说张居正不要赏赐,就有些奇怪。忽然张居正站了起来,然后恭恭敬敬地拜伏在地,行起了君臣大礼。
张居正奇怪的举动,小皇帝一时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事。冯保也莫名其妙,心道张居正又出什么幺蛾子。
张居正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子,双手捧给小皇帝,泣道:“启禀皇上,皇上登极八年,虚心好学,勤勉政事,已成了四海咸服,万民拥戴的少年天子。看到皇上成长起来,臣心中欢喜。
如今陛下已经成年,已经可以龙啸九天了。老臣总算是对得起先帝的托付,将大明江山完完整整的交到皇上的手中。
臣老了!无法承担首辅之职繁杂的工作,已经力不从心。皇上,实不相瞒,老臣最近经常晕倒,有时还会吐血,精力着实不济。求皇上开恩,赐老臣骸骨。”
“先生,这……这从何说起,朕哪里做错了?让先生竟要弃朕而去。是不是因为朝堂上的这些事?不用管张四维他们。朕不会听他们胡说八道,这件事,朕一力承担。”
张居正突然要辞职,小皇帝有些懵,一时间手脚无措,眼泪都快出来了。张居正没有理会此时目瞪口呆的冯保询问的眼神,他露出一丝微笑对小皇帝说:
“皇上莫急,您什么都没做错,军功赏爵这件事,皇上处理的很好。说心里话,皇上,老臣这辈子最幸福的是得遇皇上这样的明君。最骄傲的事,就是给皇上当了老师。此乃臣之幸也。
至于这次作战没有通知兵部,臣是独断专行了,的确违反的朝廷的祖制,需要有人出来承担这个责任。臣恰好是这个最好的人选,可以封住悠悠众口。
皇上青出于蓝胜于蓝,如今处理政务,已经是轻车熟路,已经完全能够胜任。老臣没什么遗憾了,让老臣最后出把力吧。
卫所和军队的改革要慢慢来,皇上切记不要性急,现在国内稳定,也没有外患,皇上可以采取温水煮青蛙的办法,慢慢的治理军队,皇上年轻,这就是您的本钱。您等得起。
皇上,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雏鹰总归要自己飞翔才能长大。请陛下恩准!”
“可是,可是朕舍不得先生!”
“臣也舍不得皇上,皇上,臣老了,真的干不动了。请皇上开恩,放老臣还乡。臣只要活着,皇上一旦有事召唤,只要臣还爬得动,臣一定招之即来。”
朱翊钧听到张居正掏心窝子的话,眼泪都流下来了。他真的很感动,也有些真情流露。冯保站在一旁心思百转,他算是看出来了,张居正这次是玩真的,不是以退为进,反击政敌。
冯保转念一想也就想明白了,他心中暗忖:张居正可真是会借势,现在国势蒸蒸日上,各项新政都顺利地推广下去,国库丰盈,再加上这次北方大捷,可以说是开创了大明建国以来最强的盛世。
他借着这次弹劾,选择这节骨眼急流勇退,反而是为新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走之后,无论谁当首辅,也不敢否定新政。
反而要萧规曹随,亦步亦趋,沿着他制定的政策走下去。否则出了问题,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哪怕就是皇帝也不行。这个老奸巨猾的混蛋!撇下老子自己溜了。
冯保心里面吐槽,还要帮小皇帝苦劝张居正收回成命。张居正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无论小皇帝还是冯保,都无法让张居正回心转意。那怕很久不过问朝政的李太后亲自出马,也没有效果。
……
张居正这次是动真格的,递上辞职信后,第二天就开始告病不上朝了。家里四门紧闭,概不见客。张居正辞职的消息,就像一阵风传遍了京师。
文武百官先是大哗,还以为他是以退为进,来应对这些弹劾。没想到张居正第二天就写了一个公开的折子,承认自己的确违反了祖制,愿意为此承担责任。
张居正在文章中非常诚恳的表示这是他独自做出的决定,跟皇上没有关系。最后还恳请大家原谅他的过失。首辅既然认了错,大家也不好穷追猛打。
再说首辅这是真的要致仕让贤了,很多有机会入阁的人就打起了小九九。无它,这张居正跟皇帝关系好啊!下一任首辅由谁担任,张居正的推荐非常重要,再说,谁也不愿意把人得罪死了不是?
这下子,朝堂上风向大变,捧占居正臭脚的大有人在。哪怕是当初骂的最凶的几个,现在也称赞张居正高风亮节,勇于任事。
说实话,朝堂上下文武百官,尤其是那些文臣没有谁不嫉妒他。张居正运气真好,新政实行以后,老天爷也帮忙,年年风调雨顺。他迅速扭转了国家的财政困难,国力蒸蒸日上,四海清平。
这次又平定了北方,消除了困扰大明的边患,还取得了史上对外作战的最大胜利。如此丰功伟业堪比汉末匡扶刘备的诸葛亮,必将载入史册,成为文人的楷模。
文武百官不管是真心的还是假意,这几天纷纷登门拜访,劝说和挽留张居正,顺便探听一下他的口风。可惜的是他们都失望了。
从闭门谢客那天起,张居正的府门就没有打开过,从来没有例外。如今府外就聚满了朝廷的大员,可是谁都吃了闭门羹,哪怕是申时行、张四维、吕调阳这样的内阁成员。
张居正让人传话:俺病了,不见客。诸位哪来的回哪去,不要耽误朝廷政事。
这事闹得京城上下沸沸扬扬,以至于另一件大事,就被人给有意无意地遗忘了。啥事呢?没啥,只不过是王实进京,准备娶媳妇了。按照当年的约定,下个月中旬就是他和永宁公主的婚期。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会没人关注?哎,说起来都是泪。的确没人关注。现在大家都关注首辅的位置去了,谁有空理会王实这个外藩,一边凉快去吧。
张居正闭门谢客后,称病表示已无法履行首辅职责,为了加强说服力,遂向皇上再次递了封《乞骸归里疏》。
文中言及:“伏望圣慈垂悯,谅臣素无矫饰,知臣情非获已,早赐骸骨,生还乡里。倘不即填沟壑,犹可效用于将来,臣不胜哀鸣恳切,战栗陨越之至“,语极悲凉哀切。
万历皇帝看过之后,亲颁手敕,命司礼监太监张鲸送到张府,敕曰:
谕太师张太岳:朕自冲龄登极,赖先生启沃佐理,心无所不尽,迄今八载,四海升平,拓地千里。朕垂拱受成,先生真足以光先帝顾命。
朕方切倚赖,先生乃屡以疾辞,忍离朕耶?朕知先生竭力国事,致此劳瘁,然不妨在京调理,阁务且总大纲,着次辅等办理。先生专养精神,省思虑,自然康复,庶慰朕朝夕倦倦之意。
钦赐元辅金元一百,银元五百、甜食二盒、干点心二盒、烧割一分。钦此。
好吧!虽然小皇帝心里有了主意,但这姿态还是要做的。如此情形,怎能不让那些有望入阁者心急如焚,关注这事情的进展。不少人在心里吐槽:尼玛,你张居正不愿意干?让俺来!
王实就在这种诡谲的气氛中,悄无声息抵达了京师。这事情也透着蹊跷,王实进京娶妻,小皇帝压根就没想起这件事,说来也奇怪,竟然也没人提醒他。
朱翊钧现在正焦头烂额,张居正告病不出以后,头几天他亲掌朝政还觉得很新鲜,还能够保持三分钟的热度,连着十几天干下来,他就感到有些疲惫不堪。很烦!日子过得很苦逼。他发现自己真的有些不想让张居正离开了。
可是张居正是不可能改变主意了,有伊莲娜这个高参在,他早就不想干了。这不,他又上折子了。今天一早,万历皇帝朱翊钧又收到了张居正火速传进宫来的《再恳生还疏》:
昨该臣具疏乞休,奉圣旨:“朕久不见卿,朝夕殊念,方计日待出,如何遽有此奏?朕览之,惕然不宁,仍准给假调理。卿宜安心静摄,痊可即出辅理,用慰朕怀。吏部知道,钦此。”
缕缕之衷,未回天听;忧愁抑郁,病势转增。窃谓人之欲有为于世,全赖精神鼓舞,今日精力已竭,强留于此,不过行尸走肉耳,将焉用之?
有如一日溘先朝露,将使臣有客死之痛,而皇上亦亏保终之仁。此臣之所以跼蹐哀鸣,而不能己於言也。伏望皇上怜臣多年尽瘁之苦,早赐骸骨,生还乡里。如不即死,将来效用,尚有日也。
这道急折是冯保亲自送到乾清宫西暖阁的,他念给朱翊钧听后,朱翊钧又接过去再认真看了一遍,良久才放下问道:
“大伴,这是张先生第几道乞休的折子?”
“第三道。”
看张居正把自己说的这么惨。朱翊钧若有所思,沉吟言道:“半个月来,写三道折子,而且一道比一道哀切。张先生在这道折子里,说他害怕客死京城,叫朕听了,心里委实难过。”
冯保捉摸此刻皇上的心情,难过是难过,但更多的是独自面对政务的惶恐,冯保眼珠一转,便言道:“皇上,不知太后怎么说。”
“太后让朕自己处理。说朕成年了,以后该自己拿主意,母后不想再干涉朝政。哎!朕现在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真是让朕头痛。”
听到这句话,冯保心里不是滋味。尼玛,咱家还在呢,咋就没人商量了。皇上以前什么事都跟俺商量,现在咋就不行了?
想到自己越来越不得皇上的重视,冯保忍不住有些嫉妒张居正。皇上真的变了,不像以前那样,有事小皇帝就会找自己商量,也许自己也要找一条后路。
冯保心里酸楚,想到找后路,他猛然想起一件事,赶紧说:“皇上,听说明威将军进京了。”
“明威将军?谁呀?”小皇帝一愣,一时没想起是谁。
“旧港宣慰司,王实王大人啊!”
“啊!”朱翊钧一脸惊喜的站了起来,忙追问:“他什么时候到的?两年多了,这家伙终于肯来见朕了。咦,不对呀!离三军献俘还有大半个月,他怎么提前来了?”
“皇上,您忘了,下个月就是永宁公主婚期啊!王实今天早晨刚到,去了新宅子。”
“哎呀!朕怎么把这事给忘啦?永宁妹子都快出嫁了,真该死!张先生撂挑子,把这一摊子留给朕,朕都给忙坏了,差点误了大事。冯大伴,快去快去,传召王实入宫觐见。”
“是,皇上。老奴这就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