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顽石的万历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万历四年,六月十日,京杭大运河北运河。
王实站在船头看向两岸,运河水自北向南滚滚而行,纤绳在河面上晃晃悠悠,十几个纤夫穿着犊鼻短裤,光着上身在拉纤。
这些纤夫光着脚丫子、匍匐着身子,拉着王实脚下的这艘双桅官船在堤岸上艰难的行走,炎炎的夏日照在他们的背上,粗糙的纤绳磨破了他们的身体。
这一幕,莫名其妙的让王实有点心酸。恰好这一段水流稍急,纤夫们喊起了号子,洪亮的声音回荡在河面上。
这一切,又让王实看着露出些笑意。
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生命仍然如此的坚韧,也许只有华夏人才能如此吃苦耐劳。
他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这群人懂得协作,又知苦耐劳,不恰好是自己想要的兵员吗?
招招手把刘黑七唤到身边,轻声问道:“黑子,像你这样从外地来运河边讨生活的人多吗?”
这次去京城,王实考虑再三,除了随行的囊佛、囊怀等五名克隆人战士,决定带上刘黑七这帮投靠过来的纤夫。
毕竟是这个时空的人,如今刘黑七这帮人已经换上了新买的家丁的服饰,倒也显得很是精神。
听到公子问话,刘黑七也轻声答道:“公子,这运河两旁有不少的流民搭着窝棚,每天靠着替人拉纤生活。
我们来的时候,在通州就看到了不少这样的窝棚。苦啊!流民的日子真的很苦。
夏天还好些,到了冬天,运河里结了冰,就没了漕船来,这些人只能够靠着官府施舍的一点薄粥度日,那时候才惨,每年都要饿死不少人。”
“黑子,我问你,你家里有几口人,有多少地?”
“回公子,俺排行老七,家里有十五口人,三十多亩水田,十几亩坡地。”
“啊,当真!”
听到这话,王实有些惊讶,他原以为刘黑七家里应该很穷。没想到家里还有这么多田地,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王实有些疑惑的问道:“你家有许多田,怎么会这么穷?”
刘黑七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公子有所不知,我们那地方收成不好,都司又岁征人银一两,像我家里是有十男之家,则岁纳十余两银。如何能不穷?”
王实大吃一惊:“什么,每人一两银,赋税如此沉重?”
通过了解,王实知道此时的大明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二石一般质量的大米,一石约为94.4千克,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千克大米,就是377.6市斤。
而刘黑子家乡陕西是按人头收取赋税,比如四口之家,就要征收四两银子,折算成大米就是1510.4市斤,这是这个时代十分惊人的数字,远远超出了四口之家所能承担的程度。
只要稍微遇到一些灾害,怪不得会这么多流民出现,普通的自耕农根本无法承担沉重的赋税。
王实问道:“你老家地方御史是谁?这么重的赋税他也不管管。”
刘黑子回答道:“好象姓蒋吧,大名不知。”
王实又问:“是哪里人?”
刘黑子脸上露出嗤笑:“听说是个南蛮子。初来只是个瘦蛮子,现在成了胖蛮子。”
听到这里,王实沉默不语。据他所知,从万历三年(1575年)开始,张居正规定,地方官征赋试行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
去年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地方官因此而受降级处分的,山东有十七名,河南二名,受革职处分的,山东二名,河南九名。
这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不敢懈怠,督责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由于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使国库日益充裕。
然而这个成绩,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也许国库是充裕了,可付出代价的却是自耕农。
他的目光落在两岸,初夏的北方绿意黯然,田地中散落着一些农人,正在打理田里的庄稼,正是这些忙忙碌碌的人,撑起了整个大明王朝。
……
此时大明王朝存在的很大问题,是财税收不起来。
收不起来的原因,主要是规则出现了很大漏洞,同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瞒报地亩,官员则层层盘剥,巧取豪夺。
财税的沉重负担,都压在贫苦老百姓的身上。以至于老百姓大量逃荒,这也造成了大片土地荒芜等现象。
王实知道,张居正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马上会推出他一系列的改革方案。
万历五年夺情风波后,和文官集团撕破脸的张居正,加大了改革的力度。
历史上,张居正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抑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增加国库收入,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财赋改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居正首先实施“清丈土地”的措施,搞清楚真实的地亩情况,避免豪强地主的瞒报,是解决财税问题的基础。
不过,由此也引发了很大的矛盾,很多官员认为张居正这样做,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连海瑞等人也认为是下策。
而因为动了很多豪强地主的奶酪,他们反抗非常激烈。但是张居正并没有动摇决心,反而坚定地实施了下去。
在清丈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实行了财税收取的“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好处是,让“丁”和“亩”更加贴近,同时把赋役整合起来。
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而且影响深远的财税收取办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很可惜,张居正没有培养出一个改革的继承者,他唯一能够指望就是小皇帝。改革能不能延续下去?所有的希望都在小皇帝的身上。
作为老师,张居正是负责任的。他害怕小万历听不懂功课,画各种图形帮助理解。
同时严厉要求作业,完成不了,不能吃饭休息,手把手教导。
但是,作为老师,张居正的教育方法是很粗糙。而且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学生的身份,把他当成了一个普通的学生。又忽视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万历四年六月十三日下午,就在王实一行人抵达通州,即将到达京师的时候,紫禁城文华殿,小皇帝开始了他下午的学习。
“张师傅!”
见到张居正走进来,朱翊钧先给张居正见礼,表现的很恭敬。
张居正则是侧身受了这一礼,算是受了半礼,随后又给朱翊钧行了礼,这算是君臣之礼。
各自坐下之后,张居正开始给朱翊钧上课。
课后自修时间,小皇帝开始朗读着《论语》,这是每天的课后的必修作业。
“当作勃字!”
张居正忽然一声爆喝,声如雷鸣,吓得小皇帝惊恐万分,浑身瑟瑟发抖,不知所措的看着眼前愤怒的老师。
此时,文华殿里非常安静,所有人异地看着张居正。朱翊钧没有意识到,刚刚误将“色勃如也”的“勃”字,读成“背”音,这才惹得张居正勃然大怒。
弄明白原委后,小皇帝赶紧向老师请罪,张居正却不依不饶,严厉地罚他抄写经义。
朱翊钧哪敢忤逆,他强压着心中的愤怒。乖乖的坐到一旁认真的抄写大字,哪怕是此刻胳膊酸痛得厉害,也不敢露出丝毫不满的表情。
小皇帝没有像前段时间一样争辩,反而顺从的接受惩罚。
见此情形,张居正满意的点了点头,有嘱咐了几句,这才重新坐下,拿起了手中的公文。
可惜的是,张居正哪里知道,对面的小皇帝早已经怒火中烧。他在自掘坟墓,替自己的家族深深的挖了个大坑。
还有他不知道的是,这个坑不光是他自己在挖,他的猪队友皇太后也帮他在挖。
皇太后这个猪队友,不仅没有帮他消弭师生之间的隔阂。反而把这个坑越挖越大。
为了配合小万历教育快速成功,皇太后是全力支持张居正严苛教育的。
可惜的是这个愚昧的女人,用了最不恰当的办法,彻底的把张居正坑了进去。
每当小皇帝不听话时,皇太后常常对小皇帝说这样一句话:“要是张先生知道了,看你怎么办?”
这简直是落井下石。久而久之,幼小的朱翊钧心灵里,虽然畏惧张居正,却不大敬重他。
说句实话,朱翊钧如果是个普通人,绝对是个学霸级的人物。可惜张居正不懂得尊重他,对他实在是太苛刻了。
毕竟实际年龄才十一二岁的小正太,贪玩任性,又逆反,高压之下难免会有反抗。
反抗无效,为此,朱翊钧还吃了不少苦。因此,聪明的他立刻改弦易张,表面顺从,暗地恨的咬牙切齿。不知不觉中,仇恨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
作为一个普通宫女出生的皇太后,哪里知道这些弯弯绕。看小皇帝听话懂事,还心里窃喜。
表面上看来,朱翊钧学业进步很快,朝着老师和母亲好孩子方向发展,明朝希望之星冉冉升起。
实际上,小万历和张居正之间,已经有了深深的裂痕,虽然暂时还没达到深仇大恨的地步。
可从此之后,小皇帝对他已经关闭了交流的窗口。
这一切,张居正茫然不知,他是治世能臣,为国家贡献才智。
但他不是好老师,太苛刻,太果断,太严厉,太不尊重年轻人的尊严。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他原本以为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统治者,学生会继承衣钵。
按照他教导的:勤上朝,同大臣交流和接触;要节俭,爱惜人民,不贪财;要实行仁政,爱惜人才。
此刻谁又会料到,权倾朝野的张居正死后不久,家遭大难,自己差点都被鞭尸。日后泉下有知,张居正怎能瞑目。
而这一切,只有幕僚游七已经看出了这个苗头。
在另一个时空,也是因为游七的提前布局,才保住了张家的血脉。
在原时空的万历十一年五月,张宅被抄,全部家财也不过三十万两左右。
被抄家后,张家困窘至极,十余口人被活活饿死,长子敬修受辱自杀。
>
万历四年,六月十日,京杭大运河北运河。
王实站在船头看向两岸,运河水自北向南滚滚而行,纤绳在河面上晃晃悠悠,十几个纤夫穿着犊鼻短裤,光着上身在拉纤。
这些纤夫光着脚丫子、匍匐着身子,拉着王实脚下的这艘双桅官船在堤岸上艰难的行走,炎炎的夏日照在他们的背上,粗糙的纤绳磨破了他们的身体。
这一幕,莫名其妙的让王实有点心酸。恰好这一段水流稍急,纤夫们喊起了号子,洪亮的声音回荡在河面上。
这一切,又让王实看着露出些笑意。
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生命仍然如此的坚韧,也许只有华夏人才能如此吃苦耐劳。
他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这群人懂得协作,又知苦耐劳,不恰好是自己想要的兵员吗?
招招手把刘黑七唤到身边,轻声问道:“黑子,像你这样从外地来运河边讨生活的人多吗?”
这次去京城,王实考虑再三,除了随行的囊佛、囊怀等五名克隆人战士,决定带上刘黑七这帮投靠过来的纤夫。
毕竟是这个时空的人,如今刘黑七这帮人已经换上了新买的家丁的服饰,倒也显得很是精神。
听到公子问话,刘黑七也轻声答道:“公子,这运河两旁有不少的流民搭着窝棚,每天靠着替人拉纤生活。
我们来的时候,在通州就看到了不少这样的窝棚。苦啊!流民的日子真的很苦。
夏天还好些,到了冬天,运河里结了冰,就没了漕船来,这些人只能够靠着官府施舍的一点薄粥度日,那时候才惨,每年都要饿死不少人。”
“黑子,我问你,你家里有几口人,有多少地?”
“回公子,俺排行老七,家里有十五口人,三十多亩水田,十几亩坡地。”
“啊,当真!”
听到这话,王实有些惊讶,他原以为刘黑七家里应该很穷。没想到家里还有这么多田地,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王实有些疑惑的问道:“你家有许多田,怎么会这么穷?”
刘黑七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公子有所不知,我们那地方收成不好,都司又岁征人银一两,像我家里是有十男之家,则岁纳十余两银。如何能不穷?”
王实大吃一惊:“什么,每人一两银,赋税如此沉重?”
通过了解,王实知道此时的大明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二石一般质量的大米,一石约为94.4千克,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千克大米,就是377.6市斤。
而刘黑子家乡陕西是按人头收取赋税,比如四口之家,就要征收四两银子,折算成大米就是1510.4市斤,这是这个时代十分惊人的数字,远远超出了四口之家所能承担的程度。
只要稍微遇到一些灾害,怪不得会这么多流民出现,普通的自耕农根本无法承担沉重的赋税。
王实问道:“你老家地方御史是谁?这么重的赋税他也不管管。”
刘黑子回答道:“好象姓蒋吧,大名不知。”
王实又问:“是哪里人?”
刘黑子脸上露出嗤笑:“听说是个南蛮子。初来只是个瘦蛮子,现在成了胖蛮子。”
听到这里,王实沉默不语。据他所知,从万历三年(1575年)开始,张居正规定,地方官征赋试行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
去年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地方官因此而受降级处分的,山东有十七名,河南二名,受革职处分的,山东二名,河南九名。
这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不敢懈怠,督责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由于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使国库日益充裕。
然而这个成绩,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也许国库是充裕了,可付出代价的却是自耕农。
他的目光落在两岸,初夏的北方绿意黯然,田地中散落着一些农人,正在打理田里的庄稼,正是这些忙忙碌碌的人,撑起了整个大明王朝。
……
此时大明王朝存在的很大问题,是财税收不起来。
收不起来的原因,主要是规则出现了很大漏洞,同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瞒报地亩,官员则层层盘剥,巧取豪夺。
财税的沉重负担,都压在贫苦老百姓的身上。以至于老百姓大量逃荒,这也造成了大片土地荒芜等现象。
王实知道,张居正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马上会推出他一系列的改革方案。
万历五年夺情风波后,和文官集团撕破脸的张居正,加大了改革的力度。
历史上,张居正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抑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增加国库收入,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财赋改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居正首先实施“清丈土地”的措施,搞清楚真实的地亩情况,避免豪强地主的瞒报,是解决财税问题的基础。
不过,由此也引发了很大的矛盾,很多官员认为张居正这样做,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连海瑞等人也认为是下策。
而因为动了很多豪强地主的奶酪,他们反抗非常激烈。但是张居正并没有动摇决心,反而坚定地实施了下去。
在清丈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实行了财税收取的“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好处是,让“丁”和“亩”更加贴近,同时把赋役整合起来。
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而且影响深远的财税收取办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很可惜,张居正没有培养出一个改革的继承者,他唯一能够指望就是小皇帝。改革能不能延续下去?所有的希望都在小皇帝的身上。
作为老师,张居正是负责任的。他害怕小万历听不懂功课,画各种图形帮助理解。
同时严厉要求作业,完成不了,不能吃饭休息,手把手教导。
但是,作为老师,张居正的教育方法是很粗糙。而且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学生的身份,把他当成了一个普通的学生。又忽视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万历四年六月十三日下午,就在王实一行人抵达通州,即将到达京师的时候,紫禁城文华殿,小皇帝开始了他下午的学习。
“张师傅!”
见到张居正走进来,朱翊钧先给张居正见礼,表现的很恭敬。
张居正则是侧身受了这一礼,算是受了半礼,随后又给朱翊钧行了礼,这算是君臣之礼。
各自坐下之后,张居正开始给朱翊钧上课。
课后自修时间,小皇帝开始朗读着《论语》,这是每天的课后的必修作业。
“当作勃字!”
张居正忽然一声爆喝,声如雷鸣,吓得小皇帝惊恐万分,浑身瑟瑟发抖,不知所措的看着眼前愤怒的老师。
此时,文华殿里非常安静,所有人异地看着张居正。朱翊钧没有意识到,刚刚误将“色勃如也”的“勃”字,读成“背”音,这才惹得张居正勃然大怒。
弄明白原委后,小皇帝赶紧向老师请罪,张居正却不依不饶,严厉地罚他抄写经义。
朱翊钧哪敢忤逆,他强压着心中的愤怒。乖乖的坐到一旁认真的抄写大字,哪怕是此刻胳膊酸痛得厉害,也不敢露出丝毫不满的表情。
小皇帝没有像前段时间一样争辩,反而顺从的接受惩罚。
见此情形,张居正满意的点了点头,有嘱咐了几句,这才重新坐下,拿起了手中的公文。
可惜的是,张居正哪里知道,对面的小皇帝早已经怒火中烧。他在自掘坟墓,替自己的家族深深的挖了个大坑。
还有他不知道的是,这个坑不光是他自己在挖,他的猪队友皇太后也帮他在挖。
皇太后这个猪队友,不仅没有帮他消弭师生之间的隔阂。反而把这个坑越挖越大。
为了配合小万历教育快速成功,皇太后是全力支持张居正严苛教育的。
可惜的是这个愚昧的女人,用了最不恰当的办法,彻底的把张居正坑了进去。
每当小皇帝不听话时,皇太后常常对小皇帝说这样一句话:“要是张先生知道了,看你怎么办?”
这简直是落井下石。久而久之,幼小的朱翊钧心灵里,虽然畏惧张居正,却不大敬重他。
说句实话,朱翊钧如果是个普通人,绝对是个学霸级的人物。可惜张居正不懂得尊重他,对他实在是太苛刻了。
毕竟实际年龄才十一二岁的小正太,贪玩任性,又逆反,高压之下难免会有反抗。
反抗无效,为此,朱翊钧还吃了不少苦。因此,聪明的他立刻改弦易张,表面顺从,暗地恨的咬牙切齿。不知不觉中,仇恨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
作为一个普通宫女出生的皇太后,哪里知道这些弯弯绕。看小皇帝听话懂事,还心里窃喜。
表面上看来,朱翊钧学业进步很快,朝着老师和母亲好孩子方向发展,明朝希望之星冉冉升起。
实际上,小万历和张居正之间,已经有了深深的裂痕,虽然暂时还没达到深仇大恨的地步。
可从此之后,小皇帝对他已经关闭了交流的窗口。
这一切,张居正茫然不知,他是治世能臣,为国家贡献才智。
但他不是好老师,太苛刻,太果断,太严厉,太不尊重年轻人的尊严。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他原本以为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统治者,学生会继承衣钵。
按照他教导的:勤上朝,同大臣交流和接触;要节俭,爱惜人民,不贪财;要实行仁政,爱惜人才。
此刻谁又会料到,权倾朝野的张居正死后不久,家遭大难,自己差点都被鞭尸。日后泉下有知,张居正怎能瞑目。
而这一切,只有幕僚游七已经看出了这个苗头。
在另一个时空,也是因为游七的提前布局,才保住了张家的血脉。
在原时空的万历十一年五月,张宅被抄,全部家财也不过三十万两左右。
被抄家后,张家困窘至极,十余口人被活活饿死,长子敬修受辱自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