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陈思侠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因为有了诗歌,才拥有和展示出纯洁与尊严。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阅读和尽力分析着诗歌艺术多元并存背景下酒泉中青年诗人的创作态势,在他们凸现内向度和主体意识渐次增强的文本中,诗歌已变成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变成了命运里不可切割的热爱,回响着铮铮的金属音质。
在与物欲尖锋隔绝的地带,和泛滥的本能情感之外,酒泉中青年诗人经过艺术价值的健康剥离、语言的韧性造砌、文本的惟一性等精心梳理和持续自省后,我看到了沉埋于纸页下、网络中的锋刃:他们自主地站在诗歌的春天,站在诗歌峰会的现场,像雨水对着年年长绿的青草,默念着水晶般的诗经。
人文会萃的酒泉,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的名句,而酒泉的诗酒文风,则滋养了现代诗人的豪迈和豁达,铸造了他们血性的诗质而耀照河西大地。我相信酒泉的现代诗歌史,在产生了林染、刘惠生等诗人的同时,也将记住用真爱和智慧让诗歌不衰的新梯队:黑子、柏常青、孙江、妥清德、倪长录、于刚、方健荣、马旭祖、田世荣、湛社琴、万小雪。
黑子。“一滴清泪。饱吸黑暗的一滴雨水/展开你洁白光明的裸体——/谁的歌声,自岁月深处迤逦而来/迎头扑住了沙海的四季”(阳关)
明快、舒畅,像穿透力很强的编钟音质,句句闪烁着诗性的光芒。与黑子早年的西部高地:敦煌的拘谨不同,语言潇洒落落,笔意雄婉相存,在感性描绘中意象熔炼突出了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黑子诗歌语言呈现的简洁,是他所选择的抒情方式,在于视野上的纯净和修远,而不是依赖技巧的弹力。在现代诗行进到21世纪之初的时候,能够保持这种沉稳,将个人体验转化到外在语言——自然,这该当是一个成熟诗人的艺术原则,也正是黑子作为酒泉中青年诗人中最早的勃发者之所在,他的探索姿态,让我看到了一个在大地上漫游者的神思:
“最后的歌者,把持天宇之后/盛开血花的胞衣/鸟群打开的屋项,漆黑一片/是谁高卧岩石,默诵往日誓言”(边地)
语言不能够完全操持起流动的诗篇,只有神思能为它打开飞翔的双翅。黑子超越语言的表层,让诗歌在人生体验、思考的双轨上流动了起来。这“最后的歌者”在“盛开血花的胞衣”中,将边地的艰辛醒目地嵌入了纸页。在诗歌的前沿,那种孤独是超尘的,它唤醒了诗人的灵光,让他在艰辛里上升,在“高卧岩石”、“默诵誓言”中展开生活的深远和澄静。岁月有痕,是因为有爱、有思,有无以言说的倾诉。这位漫游者在边地的守候,让我想到了能够净化人精神的阳关、大漠以及一切以自然之态的原音。而这,必沥尽尘世的嘈杂和孱弱:
“跨过四月的门槛。今夜/我摒弃所有尘土以外的宿缘/紧握的手,直抵花朵简朴的/居所。和秋天”(边地)
在西部大地上,如果你不是一个有着深刻哲理思考的人,如果缺少发现,将不会从自然中捕捉到与音乐相喧映的诗美,更不能由自身的体察,将观念变为机敏,让语言艺术达到纯澈和隽永的风格。黑子在严谨与凝炼中,以和谐的独立性让生活与哲思步入了歌唱状态,这使他有别于自顾低吟的诗人们的格调,他回归到了诗歌的本身。
柏常青。在酒泉这块文化积淀深厚,但又较为封闭的大地上行走,生活的经验积累,就是生命的内在本质。柏常青的诗路历程,较之后来者经历了更深的艺术探索与反思。现在我重新审视他的作品,发现诗歌这种独特的声音,已根植于岁月的皱痕中,成为礼仪命运的良药。
12年前,在以“大气、灵气、底气”三气合一的诗神上,柏常青以纵向的剖析,写下了修楼的人:
“修楼的人是沉默的人/抓起一块砖/掂一掂它的份量/再看一看它的火色/才放心地把一块砖/嵌进一座楼里”
“修楼的人嵌完最后一块砖/就回到乡下去/安抚他受到创伤的土地”
深层次的思考和认知,让诗歌映射着哲思的火焰。柏常青所找到的这种表述方式,朴素、从容,而且又让我读出了反抒情时代的坐标。就当时的诗界方向来讲,或者要按艾略特关于诗歌声音的划分,该是第三种,他的对象不是自己,是对普通生活人群的关注,在冷静中有隐痛;在石头的核心中,让人听到了风暴!
这正是震憾人的力量所在。
诗歌平稳的推进,是创作者很难保持的自我拯救过程,它是潜在的。12年后,在“前卫、前倾、前进”的诗歌月刊上,柏常青以雪与血、从仓后街到仓门街等洋洋五篇章,向酒泉诗界证明了这种沉默和平静心态中所蕴含的非凡功力:
“那美妙的时刻我已经错过;但是此时/大地遭受创伤,和内心宁静的爱情一样/我愤慨和无奈于遍地践踏的人迹与污浊/深深地担忧着漫漫月光,使人无限忧伤”(雪与血)
内敛的语言,严峻的思辩,让人不能喘过一口气来。柏常青仍是客观,以至于我难于觉察到想像的痕迹,但你分明听到了一个亲历者刻骨的感受:在生活和命运的心脏里,是诗歌“带给了普通人民的庄重和气节。”
凝重?是的。无处不在。柏常青的诗句容易叫人想到盐,来自大海的盐。对命运的拷问仍在继续:“作为一只被打翻的杯子或汉字/他被安置在一种隐秘的秩序中/甚至在排队,等待出售自己”;还将会继续“更深的东西是你了解之后所看到的东西”
使生活经验化成为了诗歌纯正的主干。
孙江。孙江有一句诗:“疲惫了的人们,请随我到玉米地边走走。”从乡土内质的蕴含和信息来说,能打开它厚积而博大之一角者,就能够具有强大的创造自主性,和严格的诗歌“现实性”以此为对象,或者说是主要的载体,孙江将乡土意识上升到了营造精神家园的高度。这位生长在黑河畔的诗人激情而凝重地划破了寂静的天籁:
那些让土地开口说话的人/故乡的陌生人/我终于认出的你/是否从疲惫的浪子脸上/看见忍住的苦隐藏的疼/仿佛刚刚过了一个早晨/我们就衰老下去一生多少失败/都由家园扶起我愿意把死也交给你“(在一支歌中回家)
面对这种忧患和孤独,乡土以宗教情绪的驾临,让诗人的审视与体察生活的理解、沉缅进入了诗歌文体。这种伸展的乡土开挖了更宏阔的心境:乡土惟一的尺度,是人生价值的平衡。“让土地开口说话的人,”让诗人在“一个早晨”就衰老了。而来自岁月、土地的磨难,终由“家园扶起”谁也不能够逃避,家园作为乡土的一个焦点,已让诗人的灵魂充满了雨声和雷鸣:“我愿意把死也交给你”
孙江的乡土体验多了生命的属性和价值评价,他在梦幻式的表述中,忍受着一种清醒的刺伤:
“鹰那只鹰灵魂深处的一个黑点/冥冥之中的一次指引/沿着苦苦搜寻的视线/越是贴近地面越增加了冲击的速度时光的丝绸发出一声惨痛惊叫”(那只鹰,还是那只鹰)
孙江不是生活真相的记录者,作为一名诗人,他要做的事情,就是阐释和假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对生命的倾诉姿态和评价姿态。这是乡土的恩赐,和游荡于其间的神灵的指引:你必将热爱,才能痛;你必将痛,才有飞翔。这个“灵魂深处的黑点”让他敢于说出河西乡土的苍凉和坚硬。他的情感在燃烧,在加剧心灵所承受的裁判“真实”的砝码:
“腾格里:闷雷般睡卧的/巨大的野蛮/宿命的庞然阴影/当你一再接纳我历经苦难/拾回丢失的一根根肋骨/我悟出了/死亡也在向上融入无限”(腾格里头顶的闪电)
孤独的苦痛、高傲打造着心智,正在一步一步逼近人性的天平:谁给了孙江这样的沉缅?是生活留下的冰雪还是火种?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看到了诗人西西弗斯推石般不倦的练习。
妥清德。与其指说妥清德的诗歌展现了想像的新奇与句式的情致,毋宁说是语境和情思在交融中的自如呼吸。自起先的“黄泥堡”篇什到后来的“雪花与绿洲”等草原系列的开掘中,妥清德始终保持着独立的语境构筑,他的宁静、轻盈有秩序的打开,沿着清晰的结构让我看到了现实与梦想结合的透明:
“全部的黑夜/也不能拆散水桶中一双眼睛。”(冬天的鸟鸣)
“民居佩戴自己的铜锁/月色打开它们完整的一生”(留住)
这种魔性的语言,这种纯诗美的想像空间,让我更多地感受到妥清德悉心生活的观察和敏感的心灵颤动。一种由远及进,由近致远的意绪在袅袅升飘与拂拭中,透露出了散淡而不随意、现实而又超俗的关照,愈疏愈浓。而最终让人回味的,却是更加有形的冷静思考:
“山风让少女轻盈/让羊群一步一步走远/一截石头垒起的短墙/有了阳光和少女的芳香/在山坡上我把自己放进牧场/想到羊群和远方靠得很近/想到蓝天就要被她们领走/一颗草籽就这样含着泪水/举起望远镜狠狠地望着春天”(去年秋天在肃南牧场)
妥清德把心灵贴近了草原,以不可分割的生活体悟,绘织了一幅深情的画卷:秋天的肃南牧场上,帐篷、石墙、山风、羊群等西部诗中贯见的意象,经过行云流水的叙述,以“一颗含泪的草籽”带出了与众不同的空灵、自然、细致,以至于滴水不漏地还原了岁月芬芳的韵味。妥清德的视野让我再次遭遇到那种倾听草原,与草原对话的深刻:在由语言到诗歌审美价值的路途上,完成了一个诗人应该恒有的自醒思考和艺术向度,让诗歌真正抵达一种独特而实质的诗学品格。
“一摊月光今夜不来/明晚也会爬上你的短墙”(去年秋天在肃南牧场)
这样揪心的诗句不是风,是爱。这是一个草原哲人的散步,一个怀有悲悯之情的诗人对命运由衷的祈祷。
倪长录。作为甘肃文学刊物的首刊,飞天在近10年间里,又推举出了一批青年诗人,这其中就有倪长录,一个在临水河畔,双脚沾满了泥泞和花香的奔跑着,一个怀了深深乡愁的奋笔疾书者。
“我看见——/昨天的生活/刚刚从这儿经过/雨水里的村庄/像一朵被风揉皱的菊花”(我看见)
“远远望去/炊烟是谁的新娘/五谷的身子青青/稻草的裙裾鹅黄/故乡的女儿/一个个都从娘心上揪走/揪不走的是那炊烟/迷离的守望”(炊烟是谁的新娘)
临水的村庄、亲人在倪长录笔下,既是实在的主体,又是虚幻的情思,他以平和、恬静而雅致的笔触,绘制了山泉一样清澈的田园,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艺术温暖。倪长录在表述中没有物理化生活的具象,而是追求了语言的寓言功能和张力,因而读来颇有清新、清爽、干净之感。富于创造的、敏感的诗心借“一朵被风揉皱的菊花”、“一缕揪不走的炊烟”让根深蒂固的乡情,流露出了笔端。没有比葡萄更浓的汁液,没有比乡情更深的眷恋。倪长录以此贯注在诗歌精神里的灵光,使临水的乡情展示出了浪漫、关怀甚至是一种人格象征的力量,让乡土诗走向了心灵化、意志化。
倪长录的诗歌创作是多元的,除了乡土诗,还有爱情诗“禅体”诗及对河西边地的思考。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个诗人都吟咏过。但倪长录的爱情诗,则是有着雨滴一样的不经意和雨滴一样的深刻,前者是说意象和诗结构的散谈,后者指低调迥环的不可重复性:
“往事列队而来总踩着/回忆的路线/却时有泥泞阻断归期/心与心对视/其实是一场哑剧”(哑剧)
“不该在往昔的岁月里驻脚/让最后一声叹息/落入心灵的湖底/遥想夜暮下/矜持的诺言/枉织了一层情茧”(情茧)
爱情的伤感更易让人触摸到诗人心灵的跳跃,他的痛在隐忍中,让诗句折射出着坚定的意志力。
禅思的终结是道,道是自然。倪长录由此打开了另一类诗歌文本的核心:
“愚蠢的稻草人/孤独的稻草人/可爱的稻草人/麻雀/一遍又一遍在稻草人肩上/翻晒自己伟大的发现”(认识的过程)
大约是帕斯卡尔说的吧?“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临水河畔这根充溢着智性和灵性的芦苇,用自然之声超越了思考,打开了新的诗学语言方向。如果现代汉诗空间能容纳这种禅体诗,我想,这是让临水河回到了大江。
值得补充的是,倪长录的系列组诗鹰参考的西域,曾一度引起不少诗人的反响,这对“新边塞”诗的拓展,无疑也具有“参考”的意义:意境、意象,以及表现的视觉力,都有股冲击的味道。
方健荣。在敦煌这个充满了诱惑力的盛唐的宅院里,说到过平凡日子,写简单诗歌的人,一定是方健荣自己。是自嘲还是自励,在他1994年给朋友们的送你一匹马油印诗集中已十分分明了。
“你说以后会搬过来住/会在门前栽一棵小树/天天坐在树下/不怕风也不怕雨/再... -->>
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因为有了诗歌,才拥有和展示出纯洁与尊严。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阅读和尽力分析着诗歌艺术多元并存背景下酒泉中青年诗人的创作态势,在他们凸现内向度和主体意识渐次增强的文本中,诗歌已变成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变成了命运里不可切割的热爱,回响着铮铮的金属音质。
在与物欲尖锋隔绝的地带,和泛滥的本能情感之外,酒泉中青年诗人经过艺术价值的健康剥离、语言的韧性造砌、文本的惟一性等精心梳理和持续自省后,我看到了沉埋于纸页下、网络中的锋刃:他们自主地站在诗歌的春天,站在诗歌峰会的现场,像雨水对着年年长绿的青草,默念着水晶般的诗经。
人文会萃的酒泉,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的名句,而酒泉的诗酒文风,则滋养了现代诗人的豪迈和豁达,铸造了他们血性的诗质而耀照河西大地。我相信酒泉的现代诗歌史,在产生了林染、刘惠生等诗人的同时,也将记住用真爱和智慧让诗歌不衰的新梯队:黑子、柏常青、孙江、妥清德、倪长录、于刚、方健荣、马旭祖、田世荣、湛社琴、万小雪。
黑子。“一滴清泪。饱吸黑暗的一滴雨水/展开你洁白光明的裸体——/谁的歌声,自岁月深处迤逦而来/迎头扑住了沙海的四季”(阳关)
明快、舒畅,像穿透力很强的编钟音质,句句闪烁着诗性的光芒。与黑子早年的西部高地:敦煌的拘谨不同,语言潇洒落落,笔意雄婉相存,在感性描绘中意象熔炼突出了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黑子诗歌语言呈现的简洁,是他所选择的抒情方式,在于视野上的纯净和修远,而不是依赖技巧的弹力。在现代诗行进到21世纪之初的时候,能够保持这种沉稳,将个人体验转化到外在语言——自然,这该当是一个成熟诗人的艺术原则,也正是黑子作为酒泉中青年诗人中最早的勃发者之所在,他的探索姿态,让我看到了一个在大地上漫游者的神思:
“最后的歌者,把持天宇之后/盛开血花的胞衣/鸟群打开的屋项,漆黑一片/是谁高卧岩石,默诵往日誓言”(边地)
语言不能够完全操持起流动的诗篇,只有神思能为它打开飞翔的双翅。黑子超越语言的表层,让诗歌在人生体验、思考的双轨上流动了起来。这“最后的歌者”在“盛开血花的胞衣”中,将边地的艰辛醒目地嵌入了纸页。在诗歌的前沿,那种孤独是超尘的,它唤醒了诗人的灵光,让他在艰辛里上升,在“高卧岩石”、“默诵誓言”中展开生活的深远和澄静。岁月有痕,是因为有爱、有思,有无以言说的倾诉。这位漫游者在边地的守候,让我想到了能够净化人精神的阳关、大漠以及一切以自然之态的原音。而这,必沥尽尘世的嘈杂和孱弱:
“跨过四月的门槛。今夜/我摒弃所有尘土以外的宿缘/紧握的手,直抵花朵简朴的/居所。和秋天”(边地)
在西部大地上,如果你不是一个有着深刻哲理思考的人,如果缺少发现,将不会从自然中捕捉到与音乐相喧映的诗美,更不能由自身的体察,将观念变为机敏,让语言艺术达到纯澈和隽永的风格。黑子在严谨与凝炼中,以和谐的独立性让生活与哲思步入了歌唱状态,这使他有别于自顾低吟的诗人们的格调,他回归到了诗歌的本身。
柏常青。在酒泉这块文化积淀深厚,但又较为封闭的大地上行走,生活的经验积累,就是生命的内在本质。柏常青的诗路历程,较之后来者经历了更深的艺术探索与反思。现在我重新审视他的作品,发现诗歌这种独特的声音,已根植于岁月的皱痕中,成为礼仪命运的良药。
12年前,在以“大气、灵气、底气”三气合一的诗神上,柏常青以纵向的剖析,写下了修楼的人:
“修楼的人是沉默的人/抓起一块砖/掂一掂它的份量/再看一看它的火色/才放心地把一块砖/嵌进一座楼里”
“修楼的人嵌完最后一块砖/就回到乡下去/安抚他受到创伤的土地”
深层次的思考和认知,让诗歌映射着哲思的火焰。柏常青所找到的这种表述方式,朴素、从容,而且又让我读出了反抒情时代的坐标。就当时的诗界方向来讲,或者要按艾略特关于诗歌声音的划分,该是第三种,他的对象不是自己,是对普通生活人群的关注,在冷静中有隐痛;在石头的核心中,让人听到了风暴!
这正是震憾人的力量所在。
诗歌平稳的推进,是创作者很难保持的自我拯救过程,它是潜在的。12年后,在“前卫、前倾、前进”的诗歌月刊上,柏常青以雪与血、从仓后街到仓门街等洋洋五篇章,向酒泉诗界证明了这种沉默和平静心态中所蕴含的非凡功力:
“那美妙的时刻我已经错过;但是此时/大地遭受创伤,和内心宁静的爱情一样/我愤慨和无奈于遍地践踏的人迹与污浊/深深地担忧着漫漫月光,使人无限忧伤”(雪与血)
内敛的语言,严峻的思辩,让人不能喘过一口气来。柏常青仍是客观,以至于我难于觉察到想像的痕迹,但你分明听到了一个亲历者刻骨的感受:在生活和命运的心脏里,是诗歌“带给了普通人民的庄重和气节。”
凝重?是的。无处不在。柏常青的诗句容易叫人想到盐,来自大海的盐。对命运的拷问仍在继续:“作为一只被打翻的杯子或汉字/他被安置在一种隐秘的秩序中/甚至在排队,等待出售自己”;还将会继续“更深的东西是你了解之后所看到的东西”
使生活经验化成为了诗歌纯正的主干。
孙江。孙江有一句诗:“疲惫了的人们,请随我到玉米地边走走。”从乡土内质的蕴含和信息来说,能打开它厚积而博大之一角者,就能够具有强大的创造自主性,和严格的诗歌“现实性”以此为对象,或者说是主要的载体,孙江将乡土意识上升到了营造精神家园的高度。这位生长在黑河畔的诗人激情而凝重地划破了寂静的天籁:
那些让土地开口说话的人/故乡的陌生人/我终于认出的你/是否从疲惫的浪子脸上/看见忍住的苦隐藏的疼/仿佛刚刚过了一个早晨/我们就衰老下去一生多少失败/都由家园扶起我愿意把死也交给你“(在一支歌中回家)
面对这种忧患和孤独,乡土以宗教情绪的驾临,让诗人的审视与体察生活的理解、沉缅进入了诗歌文体。这种伸展的乡土开挖了更宏阔的心境:乡土惟一的尺度,是人生价值的平衡。“让土地开口说话的人,”让诗人在“一个早晨”就衰老了。而来自岁月、土地的磨难,终由“家园扶起”谁也不能够逃避,家园作为乡土的一个焦点,已让诗人的灵魂充满了雨声和雷鸣:“我愿意把死也交给你”
孙江的乡土体验多了生命的属性和价值评价,他在梦幻式的表述中,忍受着一种清醒的刺伤:
“鹰那只鹰灵魂深处的一个黑点/冥冥之中的一次指引/沿着苦苦搜寻的视线/越是贴近地面越增加了冲击的速度时光的丝绸发出一声惨痛惊叫”(那只鹰,还是那只鹰)
孙江不是生活真相的记录者,作为一名诗人,他要做的事情,就是阐释和假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对生命的倾诉姿态和评价姿态。这是乡土的恩赐,和游荡于其间的神灵的指引:你必将热爱,才能痛;你必将痛,才有飞翔。这个“灵魂深处的黑点”让他敢于说出河西乡土的苍凉和坚硬。他的情感在燃烧,在加剧心灵所承受的裁判“真实”的砝码:
“腾格里:闷雷般睡卧的/巨大的野蛮/宿命的庞然阴影/当你一再接纳我历经苦难/拾回丢失的一根根肋骨/我悟出了/死亡也在向上融入无限”(腾格里头顶的闪电)
孤独的苦痛、高傲打造着心智,正在一步一步逼近人性的天平:谁给了孙江这样的沉缅?是生活留下的冰雪还是火种?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看到了诗人西西弗斯推石般不倦的练习。
妥清德。与其指说妥清德的诗歌展现了想像的新奇与句式的情致,毋宁说是语境和情思在交融中的自如呼吸。自起先的“黄泥堡”篇什到后来的“雪花与绿洲”等草原系列的开掘中,妥清德始终保持着独立的语境构筑,他的宁静、轻盈有秩序的打开,沿着清晰的结构让我看到了现实与梦想结合的透明:
“全部的黑夜/也不能拆散水桶中一双眼睛。”(冬天的鸟鸣)
“民居佩戴自己的铜锁/月色打开它们完整的一生”(留住)
这种魔性的语言,这种纯诗美的想像空间,让我更多地感受到妥清德悉心生活的观察和敏感的心灵颤动。一种由远及进,由近致远的意绪在袅袅升飘与拂拭中,透露出了散淡而不随意、现实而又超俗的关照,愈疏愈浓。而最终让人回味的,却是更加有形的冷静思考:
“山风让少女轻盈/让羊群一步一步走远/一截石头垒起的短墙/有了阳光和少女的芳香/在山坡上我把自己放进牧场/想到羊群和远方靠得很近/想到蓝天就要被她们领走/一颗草籽就这样含着泪水/举起望远镜狠狠地望着春天”(去年秋天在肃南牧场)
妥清德把心灵贴近了草原,以不可分割的生活体悟,绘织了一幅深情的画卷:秋天的肃南牧场上,帐篷、石墙、山风、羊群等西部诗中贯见的意象,经过行云流水的叙述,以“一颗含泪的草籽”带出了与众不同的空灵、自然、细致,以至于滴水不漏地还原了岁月芬芳的韵味。妥清德的视野让我再次遭遇到那种倾听草原,与草原对话的深刻:在由语言到诗歌审美价值的路途上,完成了一个诗人应该恒有的自醒思考和艺术向度,让诗歌真正抵达一种独特而实质的诗学品格。
“一摊月光今夜不来/明晚也会爬上你的短墙”(去年秋天在肃南牧场)
这样揪心的诗句不是风,是爱。这是一个草原哲人的散步,一个怀有悲悯之情的诗人对命运由衷的祈祷。
倪长录。作为甘肃文学刊物的首刊,飞天在近10年间里,又推举出了一批青年诗人,这其中就有倪长录,一个在临水河畔,双脚沾满了泥泞和花香的奔跑着,一个怀了深深乡愁的奋笔疾书者。
“我看见——/昨天的生活/刚刚从这儿经过/雨水里的村庄/像一朵被风揉皱的菊花”(我看见)
“远远望去/炊烟是谁的新娘/五谷的身子青青/稻草的裙裾鹅黄/故乡的女儿/一个个都从娘心上揪走/揪不走的是那炊烟/迷离的守望”(炊烟是谁的新娘)
临水的村庄、亲人在倪长录笔下,既是实在的主体,又是虚幻的情思,他以平和、恬静而雅致的笔触,绘制了山泉一样清澈的田园,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艺术温暖。倪长录在表述中没有物理化生活的具象,而是追求了语言的寓言功能和张力,因而读来颇有清新、清爽、干净之感。富于创造的、敏感的诗心借“一朵被风揉皱的菊花”、“一缕揪不走的炊烟”让根深蒂固的乡情,流露出了笔端。没有比葡萄更浓的汁液,没有比乡情更深的眷恋。倪长录以此贯注在诗歌精神里的灵光,使临水的乡情展示出了浪漫、关怀甚至是一种人格象征的力量,让乡土诗走向了心灵化、意志化。
倪长录的诗歌创作是多元的,除了乡土诗,还有爱情诗“禅体”诗及对河西边地的思考。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个诗人都吟咏过。但倪长录的爱情诗,则是有着雨滴一样的不经意和雨滴一样的深刻,前者是说意象和诗结构的散谈,后者指低调迥环的不可重复性:
“往事列队而来总踩着/回忆的路线/却时有泥泞阻断归期/心与心对视/其实是一场哑剧”(哑剧)
“不该在往昔的岁月里驻脚/让最后一声叹息/落入心灵的湖底/遥想夜暮下/矜持的诺言/枉织了一层情茧”(情茧)
爱情的伤感更易让人触摸到诗人心灵的跳跃,他的痛在隐忍中,让诗句折射出着坚定的意志力。
禅思的终结是道,道是自然。倪长录由此打开了另一类诗歌文本的核心:
“愚蠢的稻草人/孤独的稻草人/可爱的稻草人/麻雀/一遍又一遍在稻草人肩上/翻晒自己伟大的发现”(认识的过程)
大约是帕斯卡尔说的吧?“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临水河畔这根充溢着智性和灵性的芦苇,用自然之声超越了思考,打开了新的诗学语言方向。如果现代汉诗空间能容纳这种禅体诗,我想,这是让临水河回到了大江。
值得补充的是,倪长录的系列组诗鹰参考的西域,曾一度引起不少诗人的反响,这对“新边塞”诗的拓展,无疑也具有“参考”的意义:意境、意象,以及表现的视觉力,都有股冲击的味道。
方健荣。在敦煌这个充满了诱惑力的盛唐的宅院里,说到过平凡日子,写简单诗歌的人,一定是方健荣自己。是自嘲还是自励,在他1994年给朋友们的送你一匹马油印诗集中已十分分明了。
“你说以后会搬过来住/会在门前栽一棵小树/天天坐在树下/不怕风也不怕雨/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