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次元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接到宋主编的命令,古翊即刻动身,前往了京城。
对于京城,古翊并不陌生。这里曾经是他上两辈人的故乡。当年国家搞三线建设,他的爷爷奶奶就是从这里出发,带着未成年的父亲,随工厂搬迁到了西南川东省。他的母亲也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高中毕业后,本在家中待业,后来听亲戚说,西南地区一些大企业正大量招工,便投奔了那边的亲戚。果然,被顺利招收到了古翊爷爷和父亲所在的那家企业。所以,古翊在后来的成长中,能多次在京城的亲戚家小住。
古翊家现在仍有一些亲戚留在京城。他的太祖父,在京城西四的辟才胡同,曾留有一套完整的四合院,由他的二叔爷一支住着。到他们这一支时,也分有一间住房。后来,他的叔伯一直想买过来,但他爷爷没卖,说是想让他们这一支的人进京,好有个落脚的地方。
儿时的古翊,也在辟才胡同小住过,胡同口对面的白塔寺,是他最爱去的地方。那是个喇嘛庙,以前不对外开放,他们几个小孩儿就翻墙进去玩。后来那里成了景点,收门票了,他们就不去了。
但是,古翊最熟悉的地方,还是京北海淀的“八门儿”。“八门儿”位于因房价著名的五道口东边,正规的地名叫“成府路东口”。因为那里曾经有过八所大学,校门都对着这个地方,所以当地人俗称“八门儿”。
这“八大学院”曾经是建国初期名动全国的顶级理工高校,为国家建设培养过大量高技术人才;后来很多相关专业的地方院校,都是在它们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但是后来,发生了历史性的院校大搬迁,使这里面目全非。以前的文化聚集区,现在已经变成了地道的生活街区。但是,地名却没有因此改变。
古翊的姥姥家,就在“八门儿”西北角原矿业学院的旧址。这里现在仍留有一所矿业大学的分校。古翊小的时候,由他姥姥带过几年,所以他对这个地带也很熟。
古翊此次进京办事的编辑部,就在“八门儿”。所以,他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自己在网上预订了矿业大学分校内宾馆的一间客房。由于此行是公差,他没必要动用自家在辟才胡同的那间住房,何况,这里离他办事的地方较近。
来京城的编辑部,古翊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一来他是新人,单位内无论谁都是他的前辈;二来这个编辑部很特殊,存在的历史比总部还长。京城编辑部原归属国家燃化部,机构改革后,燃化部被撤销,这才下放给了杂志社。下放之前,编辑部曾长期靠挂在部委,常以部委工作人员的身份到各地方去办事,很受地方领导的恭敬,让人捧惯了。所以,到现在仍留有一丝官气。
古翊虽然代表总部来的,但他绝对不敢托大。下车直奔京城编辑部,见谁都喊老师,把姿态压到最低,令京城编辑部里的人大有好感。古翊这样做,其实也有他的目的。他是想以后借用这些人的人脉关系,为他搞清维度空间管道打点基础。京城,是全国信息和人才最集中的地区,如果这里都搞不定,就没有地方能搞定了。
当然,京城编辑部的编辑们也都是老江湖,总部派来处理事务的人,再年轻也代表总部。所以,对古翊至少表面上非常客气。老主任亲自接待,把编辑部里的人一一都介绍给古翊,又到各办公室参观了一圈。
古翊知道,在京城办事一般是比较慢的。由于是第一天,人到刚,又是个午后,编辑部主任对要处理的案件是只字不提。寒暄和参观介绍完后,就让古翊先回去休息,第二天再说。这种风格好像已经成了惯例。古翊当然也不会多问,全听领导安排。
从编辑部出来后,他就一个人住到了预订的宾馆。一切事项,都要等待着明天再处理。
到宾馆安顿好以后,古翊忽然感到无事可做。他便下楼,去了一趟他姥姥以前住过的地方,也是他小时候玩过的地方。
古翊的姥姥和姥爷,以前是这所学院的教师,多年前就已经去逝了。他们曾经住过的房子,是公家单位的,所以姥姥也没有留下什么。古翊去那里溜达,只是想打发时间,找点回忆。
来到姥姥家曾经住过的那幢楼前,古翊忽然感觉到有一些异样,他居然快不认识了。
这里并没有迁建,楼房与道路也没有任何改变。甚至,那些楼前的树木和楼侧面的那个小广场,都依然保持着他儿时记忆中的模样。
但是,他小的时候,感觉这个地方好大,楼也很高。而现在,他长大成人,这些楼忽然一下子变矮了,路也变窄了,以前宽阔的地方,也明显变小了。
古翊暗自思索,这种感觉是不是说明,人的视野是受制于身体和思想的成长呢?或者说,人的肉体和思想的成熟,能直接影响到时空的变化呢?
这种变化,或许可以用人身体的长高来解释,但是,却无法否认时空是可以随着某些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事实。或者说,我们无论何时看到的时空,都不一定是时空本来的样子,当条件发生改变,这些时空也会发生着适应性的变化呢?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某... -->>
接到宋主编的命令,古翊即刻动身,前往了京城。
对于京城,古翊并不陌生。这里曾经是他上两辈人的故乡。当年国家搞三线建设,他的爷爷奶奶就是从这里出发,带着未成年的父亲,随工厂搬迁到了西南川东省。他的母亲也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高中毕业后,本在家中待业,后来听亲戚说,西南地区一些大企业正大量招工,便投奔了那边的亲戚。果然,被顺利招收到了古翊爷爷和父亲所在的那家企业。所以,古翊在后来的成长中,能多次在京城的亲戚家小住。
古翊家现在仍有一些亲戚留在京城。他的太祖父,在京城西四的辟才胡同,曾留有一套完整的四合院,由他的二叔爷一支住着。到他们这一支时,也分有一间住房。后来,他的叔伯一直想买过来,但他爷爷没卖,说是想让他们这一支的人进京,好有个落脚的地方。
儿时的古翊,也在辟才胡同小住过,胡同口对面的白塔寺,是他最爱去的地方。那是个喇嘛庙,以前不对外开放,他们几个小孩儿就翻墙进去玩。后来那里成了景点,收门票了,他们就不去了。
但是,古翊最熟悉的地方,还是京北海淀的“八门儿”。“八门儿”位于因房价著名的五道口东边,正规的地名叫“成府路东口”。因为那里曾经有过八所大学,校门都对着这个地方,所以当地人俗称“八门儿”。
这“八大学院”曾经是建国初期名动全国的顶级理工高校,为国家建设培养过大量高技术人才;后来很多相关专业的地方院校,都是在它们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但是后来,发生了历史性的院校大搬迁,使这里面目全非。以前的文化聚集区,现在已经变成了地道的生活街区。但是,地名却没有因此改变。
古翊的姥姥家,就在“八门儿”西北角原矿业学院的旧址。这里现在仍留有一所矿业大学的分校。古翊小的时候,由他姥姥带过几年,所以他对这个地带也很熟。
古翊此次进京办事的编辑部,就在“八门儿”。所以,他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自己在网上预订了矿业大学分校内宾馆的一间客房。由于此行是公差,他没必要动用自家在辟才胡同的那间住房,何况,这里离他办事的地方较近。
来京城的编辑部,古翊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一来他是新人,单位内无论谁都是他的前辈;二来这个编辑部很特殊,存在的历史比总部还长。京城编辑部原归属国家燃化部,机构改革后,燃化部被撤销,这才下放给了杂志社。下放之前,编辑部曾长期靠挂在部委,常以部委工作人员的身份到各地方去办事,很受地方领导的恭敬,让人捧惯了。所以,到现在仍留有一丝官气。
古翊虽然代表总部来的,但他绝对不敢托大。下车直奔京城编辑部,见谁都喊老师,把姿态压到最低,令京城编辑部里的人大有好感。古翊这样做,其实也有他的目的。他是想以后借用这些人的人脉关系,为他搞清维度空间管道打点基础。京城,是全国信息和人才最集中的地区,如果这里都搞不定,就没有地方能搞定了。
当然,京城编辑部的编辑们也都是老江湖,总部派来处理事务的人,再年轻也代表总部。所以,对古翊至少表面上非常客气。老主任亲自接待,把编辑部里的人一一都介绍给古翊,又到各办公室参观了一圈。
古翊知道,在京城办事一般是比较慢的。由于是第一天,人到刚,又是个午后,编辑部主任对要处理的案件是只字不提。寒暄和参观介绍完后,就让古翊先回去休息,第二天再说。这种风格好像已经成了惯例。古翊当然也不会多问,全听领导安排。
从编辑部出来后,他就一个人住到了预订的宾馆。一切事项,都要等待着明天再处理。
到宾馆安顿好以后,古翊忽然感到无事可做。他便下楼,去了一趟他姥姥以前住过的地方,也是他小时候玩过的地方。
古翊的姥姥和姥爷,以前是这所学院的教师,多年前就已经去逝了。他们曾经住过的房子,是公家单位的,所以姥姥也没有留下什么。古翊去那里溜达,只是想打发时间,找点回忆。
来到姥姥家曾经住过的那幢楼前,古翊忽然感觉到有一些异样,他居然快不认识了。
这里并没有迁建,楼房与道路也没有任何改变。甚至,那些楼前的树木和楼侧面的那个小广场,都依然保持着他儿时记忆中的模样。
但是,他小的时候,感觉这个地方好大,楼也很高。而现在,他长大成人,这些楼忽然一下子变矮了,路也变窄了,以前宽阔的地方,也明显变小了。
古翊暗自思索,这种感觉是不是说明,人的视野是受制于身体和思想的成长呢?或者说,人的肉体和思想的成熟,能直接影响到时空的变化呢?
这种变化,或许可以用人身体的长高来解释,但是,却无法否认时空是可以随着某些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事实。或者说,我们无论何时看到的时空,都不一定是时空本来的样子,当条件发生改变,这些时空也会发生着适应性的变化呢?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