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mnzw.com,七零年代二婚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九十四章
说起上河村赵家,整个胜利公社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赵家可不得了,大儿子在县里当干部,小儿子在省城做生意,大闺女在县里开了个饭馆儿,小闺女呢,是县初中的老师。再说他家的大儿媳,听说是个什么翻译,专门迎接外国人的,见到都是省里的领导,小女婿呢,是个警察,这一家子,别说在村里,在县城都能横着走。”
“那可不,不过别人羡慕也没用,人家都是正经考大学考的,你要是羡慕啊,不如回家让自己孩子好好学习去。”
这话说的在理,读书自然是有用的,自古以来,靠着读书鲤鱼跳龙门的人太多,是改变阶级的最佳途径。
一九八一年,佳慧跟赵东林毕业,毕业后,赵东林分配到云县经济改革发展委员会,当初答应钟书记回到公社任职,但一九八零年九月,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胜利公社成了胜利乡镇,上级领导机构就是云县。
这天,赵东林下乡调研,碰到了钟乡长。
“东林,你在县里是管经济的,可得给咱们乡谋点福利啊。”
“乡长,瞧您说的,我就是个普通科员,只能按规章办事。”
顶多调研报告美化一些,细致一些,决策还得上面的领导来做。
钟乡长也是跟他开的玩笑,拍着赵东林的肩说,“你办事我相信,我跟你说,有什么好项目别忘了咱们乡,你岳家的种植业现在发展的很好,水果蔬菜已经供应到省里了,还有畜牧业,咱们整个乡的鸡蛋都被他们承包了。”
谁能想到呢,当初还被村里人骂犯傻的董家,如今真正成了乡里第一大户了,家里人忙不开还雇了工人劳动,为了这事,有人告到乡里,说董家是封建社会残余,是地主老财。
乡里的领导既无奈又好笑,现在经济改革,国家非常支持人民创造财富,董家种的地是有正规承包手续的,没有任何不妥的地方。
当然,董家也很会做人,逢年过节给乡里的领导们送菜送蛋,过年必有二十斤猪肉,两只鸡。
如此,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前提下,自然不会有哪个领导跟董家过不去。
“我这里倒是有个项目,我在省城认识一个朋友,他叔叔想创办一家服装厂,省城工人工资高,地皮也贵,就问我云县有没有合适的地方。”
钟乡长闻弦知雅意,拍了拍赵东林的胳膊,笑着说,“走,中午我做东请你吃饭,咱们边吃边聊。”
地,乡里多的是,现在缺的就是正规工厂,除了税收外,还能提供就业机会,他一定得把这个机会拿下来,而这个机会的关键点就在赵东林身上。
赵东林下午回县里就打了电话给省城的朋友,把这个情况说了。
“可以啊,反正我叔在哪办厂都一样,既然是东林你的老家,就算给你面子也得过去看看。”
“胜利乡交通还是很便利的,卡车从乡里到县城也不过几小时,民风也很淳朴。”
“我懂,人杰地灵嘛,要不然怎么能培养出你们家这么多优秀人才呢。”
赵东林爽朗的笑了,“是,什么时候过来提前通知我一声,我给你安排好,肯定让你宾至如归。”
“哎呦,你看,你就是太客气,其他也别准备什么,就你丈人家的山鸡给我管够,我就爱吃你媳妇做的小鸡炖蘑菇。”
“那这时间得由董女士来安排了,她现在可比我忙多了,我都几天没见到她人影了。”
“我从你这话里可听出来一股深闺怨夫的味道啊,怎么,想媳妇了!”
“媳妇嘛肯定是想的,你能不想你媳妇儿?”
“我不用想,我跟她天天待一块儿,两人互相嫌弃。”
赵东林笑了,“行了,别在我跟前抱怨,你们两是标准的床头吵架床尾和。”
“行吧,你家董女士什么时候有时间你告诉我,到时候我带着我叔我媳妇一块儿过去。”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放下电话后,赵东林想了想,又给佳慧办公室播了个电话。
“喂,您好。”
熟悉的声音传来,赵东林心里不知不觉变得柔软起来,他解开了脖子上的纽扣,坐姿也放松了下来。
“是我,东林。”
佳慧正在准备一份翻译材料,听到电话里的是赵东林,惊喜的开口道,“恩,你怎么这个点儿给我打电话啦,家里有事?”
“没有,就是想你了。”
佳慧握着电话笑了,“你就别骗我啦,我还不知道你,从来都是公私分明,不会再上班时间给我打电话。”
赵东林也笑了,把服装厂的事说给佳慧听。
“这是好事啊,有了服装厂,咱们乡就能活起来了。”
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活”字,像资金一样,得流通起来。如果只是关起门来种地,是发展不了经济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初期,成立那么多污染型企业,又为什么在经济发展到足够饱和的时候,要将这些污染型企业排除出去。
服装厂有一定的污染性,但比什么造纸厂、化工厂还是好一些,另一个,服装厂需要很多工人,这就带动了当地的就业。
“老刑说要吃你做的小鸡炖蘑菇,你什么时候能回来一次?”
佳慧在省政府担任翻译工作,经常接待外国宾客,省城离云县一百多公里,坐车得两个多小时,赵东林没时间天天去省城,佳慧也没时间天天回来,两人就这样过上了异地而居的生活。
“后天吧,我手上有个材料要赶,后天我肯定能回来一趟,你跟老刑说一声,还有家里也说好。”
“恩,好。你别太辛苦了,注意休息。”
“恩,你放心吧,你也照顾好自己,还有几个孩子,晚上回去多关心关心他们,生活啊学习啊,不能有疏漏的地方。”
“行,董女士下的任务,我一定不折不扣的完成。”
孩子们的学校已经从省城转到了市里,以佳慧现在的工作情况,也没办法照料他们,赵东林在县城工作,两人在县城买了个房子,张巧儿专门在县城照顾孩子们的起居。
“嘴贫,那就先这样,有话等下班再说。”
“好,你挂吧。”
佳慧笑了笑,他就是这样,永远都让她先挂电话。
加下来佳慧加紧完成工作,晚上加班到十点多钟,回家时沈念茹正等着她呢。
“干妈,你怎么还没睡啊?”
“你没回来我也不放心,今天怎么这么晚啊?”
“我明天下午回去,手头上的事情得赶紧完成。”
沈念茹无奈的叹了口气,“你也要注意身体,别把自己当拼命三娘一样。”
“没有,我这是劳逸结合,明天回去了不就相当于休息了嘛。”
对佳慧来说,工作永远是为生活服务的,赢得社会地位取得经济上的积累,都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品质。
第二天下午,佳慧跟领导请假回云县,刚好赶上最后一班长途客车。
半路上天就阴了下来,一副要下不下的样子,佳慧还挺担心自己淋在半路上,庆幸的是,一直到下车,雨一直没下,直到佳慧走到半路,才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一会儿阴一会儿晴,可把人折磨的够呛。”
佳慧听到声音抬头看,那边走着路边嘀咕的可不就是婆婆张巧儿嘛。
“妈,你这是去哪啊?”
张巧儿没准备被人这么一喊,吓了一跳。
“哎呦,佳慧啊,吓得我,差点儿没憋过气去。”
佳慧笑着走过去,“我刚回来,妈你拿着伞去哪啊,今天不是周六嘛。”
“是周六,黑蛋学校里有个什么学习小组补课,今天去学校里,还没回来,我看下雨了,得给他送把伞去。”
“这样啊,那我去吧,我走得快,几分钟就到了。”
他们买的房子离学校近,离县政府也不远,这样的房子不过花了三千多块钱,上下两层,六个房间,以前是一个资本家建的,大运动期间全家走的走散的散,房子就被一个远方侄子继承了。
佳慧打了把伞带了把伞往一中走去,她对这个学校已经很熟悉了,美香已经在这教了三年学,小李饭馆也开在一中附近,黑蛋现在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下学期就升初三了,学习紧张些也是能够理解的。
初二一班在二楼,佳慧走到门口往里看,班里稀稀朗朗的坐着学生,有埋头写作业的,有交头接耳说话的,还有捧着闲书看的。
佳慧敲了敲门,“咚咚咚”的声音响起,那些交头接耳看闲书的同学立刻正襟危坐,以为班主任来了。
“赵卓军。”
一个温柔的女... -->>
第九十四章
说起上河村赵家,整个胜利公社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赵家可不得了,大儿子在县里当干部,小儿子在省城做生意,大闺女在县里开了个饭馆儿,小闺女呢,是县初中的老师。再说他家的大儿媳,听说是个什么翻译,专门迎接外国人的,见到都是省里的领导,小女婿呢,是个警察,这一家子,别说在村里,在县城都能横着走。”
“那可不,不过别人羡慕也没用,人家都是正经考大学考的,你要是羡慕啊,不如回家让自己孩子好好学习去。”
这话说的在理,读书自然是有用的,自古以来,靠着读书鲤鱼跳龙门的人太多,是改变阶级的最佳途径。
一九八一年,佳慧跟赵东林毕业,毕业后,赵东林分配到云县经济改革发展委员会,当初答应钟书记回到公社任职,但一九八零年九月,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胜利公社成了胜利乡镇,上级领导机构就是云县。
这天,赵东林下乡调研,碰到了钟乡长。
“东林,你在县里是管经济的,可得给咱们乡谋点福利啊。”
“乡长,瞧您说的,我就是个普通科员,只能按规章办事。”
顶多调研报告美化一些,细致一些,决策还得上面的领导来做。
钟乡长也是跟他开的玩笑,拍着赵东林的肩说,“你办事我相信,我跟你说,有什么好项目别忘了咱们乡,你岳家的种植业现在发展的很好,水果蔬菜已经供应到省里了,还有畜牧业,咱们整个乡的鸡蛋都被他们承包了。”
谁能想到呢,当初还被村里人骂犯傻的董家,如今真正成了乡里第一大户了,家里人忙不开还雇了工人劳动,为了这事,有人告到乡里,说董家是封建社会残余,是地主老财。
乡里的领导既无奈又好笑,现在经济改革,国家非常支持人民创造财富,董家种的地是有正规承包手续的,没有任何不妥的地方。
当然,董家也很会做人,逢年过节给乡里的领导们送菜送蛋,过年必有二十斤猪肉,两只鸡。
如此,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前提下,自然不会有哪个领导跟董家过不去。
“我这里倒是有个项目,我在省城认识一个朋友,他叔叔想创办一家服装厂,省城工人工资高,地皮也贵,就问我云县有没有合适的地方。”
钟乡长闻弦知雅意,拍了拍赵东林的胳膊,笑着说,“走,中午我做东请你吃饭,咱们边吃边聊。”
地,乡里多的是,现在缺的就是正规工厂,除了税收外,还能提供就业机会,他一定得把这个机会拿下来,而这个机会的关键点就在赵东林身上。
赵东林下午回县里就打了电话给省城的朋友,把这个情况说了。
“可以啊,反正我叔在哪办厂都一样,既然是东林你的老家,就算给你面子也得过去看看。”
“胜利乡交通还是很便利的,卡车从乡里到县城也不过几小时,民风也很淳朴。”
“我懂,人杰地灵嘛,要不然怎么能培养出你们家这么多优秀人才呢。”
赵东林爽朗的笑了,“是,什么时候过来提前通知我一声,我给你安排好,肯定让你宾至如归。”
“哎呦,你看,你就是太客气,其他也别准备什么,就你丈人家的山鸡给我管够,我就爱吃你媳妇做的小鸡炖蘑菇。”
“那这时间得由董女士来安排了,她现在可比我忙多了,我都几天没见到她人影了。”
“我从你这话里可听出来一股深闺怨夫的味道啊,怎么,想媳妇了!”
“媳妇嘛肯定是想的,你能不想你媳妇儿?”
“我不用想,我跟她天天待一块儿,两人互相嫌弃。”
赵东林笑了,“行了,别在我跟前抱怨,你们两是标准的床头吵架床尾和。”
“行吧,你家董女士什么时候有时间你告诉我,到时候我带着我叔我媳妇一块儿过去。”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放下电话后,赵东林想了想,又给佳慧办公室播了个电话。
“喂,您好。”
熟悉的声音传来,赵东林心里不知不觉变得柔软起来,他解开了脖子上的纽扣,坐姿也放松了下来。
“是我,东林。”
佳慧正在准备一份翻译材料,听到电话里的是赵东林,惊喜的开口道,“恩,你怎么这个点儿给我打电话啦,家里有事?”
“没有,就是想你了。”
佳慧握着电话笑了,“你就别骗我啦,我还不知道你,从来都是公私分明,不会再上班时间给我打电话。”
赵东林也笑了,把服装厂的事说给佳慧听。
“这是好事啊,有了服装厂,咱们乡就能活起来了。”
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活”字,像资金一样,得流通起来。如果只是关起门来种地,是发展不了经济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初期,成立那么多污染型企业,又为什么在经济发展到足够饱和的时候,要将这些污染型企业排除出去。
服装厂有一定的污染性,但比什么造纸厂、化工厂还是好一些,另一个,服装厂需要很多工人,这就带动了当地的就业。
“老刑说要吃你做的小鸡炖蘑菇,你什么时候能回来一次?”
佳慧在省政府担任翻译工作,经常接待外国宾客,省城离云县一百多公里,坐车得两个多小时,赵东林没时间天天去省城,佳慧也没时间天天回来,两人就这样过上了异地而居的生活。
“后天吧,我手上有个材料要赶,后天我肯定能回来一趟,你跟老刑说一声,还有家里也说好。”
“恩,好。你别太辛苦了,注意休息。”
“恩,你放心吧,你也照顾好自己,还有几个孩子,晚上回去多关心关心他们,生活啊学习啊,不能有疏漏的地方。”
“行,董女士下的任务,我一定不折不扣的完成。”
孩子们的学校已经从省城转到了市里,以佳慧现在的工作情况,也没办法照料他们,赵东林在县城工作,两人在县城买了个房子,张巧儿专门在县城照顾孩子们的起居。
“嘴贫,那就先这样,有话等下班再说。”
“好,你挂吧。”
佳慧笑了笑,他就是这样,永远都让她先挂电话。
加下来佳慧加紧完成工作,晚上加班到十点多钟,回家时沈念茹正等着她呢。
“干妈,你怎么还没睡啊?”
“你没回来我也不放心,今天怎么这么晚啊?”
“我明天下午回去,手头上的事情得赶紧完成。”
沈念茹无奈的叹了口气,“你也要注意身体,别把自己当拼命三娘一样。”
“没有,我这是劳逸结合,明天回去了不就相当于休息了嘛。”
对佳慧来说,工作永远是为生活服务的,赢得社会地位取得经济上的积累,都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品质。
第二天下午,佳慧跟领导请假回云县,刚好赶上最后一班长途客车。
半路上天就阴了下来,一副要下不下的样子,佳慧还挺担心自己淋在半路上,庆幸的是,一直到下车,雨一直没下,直到佳慧走到半路,才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一会儿阴一会儿晴,可把人折磨的够呛。”
佳慧听到声音抬头看,那边走着路边嘀咕的可不就是婆婆张巧儿嘛。
“妈,你这是去哪啊?”
张巧儿没准备被人这么一喊,吓了一跳。
“哎呦,佳慧啊,吓得我,差点儿没憋过气去。”
佳慧笑着走过去,“我刚回来,妈你拿着伞去哪啊,今天不是周六嘛。”
“是周六,黑蛋学校里有个什么学习小组补课,今天去学校里,还没回来,我看下雨了,得给他送把伞去。”
“这样啊,那我去吧,我走得快,几分钟就到了。”
他们买的房子离学校近,离县政府也不远,这样的房子不过花了三千多块钱,上下两层,六个房间,以前是一个资本家建的,大运动期间全家走的走散的散,房子就被一个远方侄子继承了。
佳慧打了把伞带了把伞往一中走去,她对这个学校已经很熟悉了,美香已经在这教了三年学,小李饭馆也开在一中附近,黑蛋现在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下学期就升初三了,学习紧张些也是能够理解的。
初二一班在二楼,佳慧走到门口往里看,班里稀稀朗朗的坐着学生,有埋头写作业的,有交头接耳说话的,还有捧着闲书看的。
佳慧敲了敲门,“咚咚咚”的声音响起,那些交头接耳看闲书的同学立刻正襟危坐,以为班主任来了。
“赵卓军。”
一个温柔的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