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大明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窗外几声鸡鸣,天色蒙蒙亮了,大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严州府淳安县梓桐乡上花溪村村民方应物从睡梦中睁开了眼睛。
他木然的躺在床上,很是搞不清楚情况。他本是二十一世纪的孤儿,发奋读书成为了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具有明清史专精的硕士高材生,但为何在千岛湖旅游时落了水后,就变成了这位明代成化年间同名同姓的少年人?
这是带着记忆转世了,还是灵魂夺舍占据了别人的身体?而且方应物脑子里多了无数驳杂零碎的信息片段,都是原本属于那位明朝少年的。或者说,现在也是属于他的了,毕竟两个时空的方应物已经合二为一。
翻检记忆,却先想起了他这一世的父亲。姓方讳清之,八年前也就是成化五年考中秀才,但成化七年、成化十年两次乡试都落第不中。于是他两年前出外游学。至今音讯全无,暂时可视为失踪人口。
继续深入的回忆父亲,方应物不禁瞠目结舌。这位父亲大人居然只比他年长十五岁,今年也才不过三十!
让自己管一个三十岁的男人叫爹?方应物觉得很有心理障碍......还好父亲仍在失踪状态中,自己暂时不必面临这个窘迫局面。
至于自己的母亲,方应物没有具体印象,只晓得是生下自己时难产去世了,很令人唏嘘,隐约间知道她姓胡,仿佛是同乡其他村庄的人。
父亲这一辈有兄弟二人,父亲虽然成了秀才相公,但叔父仍是务农种田为生。不过当初祖父祖母都去世后,父亲和叔父并未分家,两房仍旧在同一个院落中。
但父亲大人堪称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典范,经年累月的单身住在县学中攻读学问,一门心思只求上进。即便以前没有出远门游学的时候,也不经常回家。
所以方应物从幼年时起就在叔父房中蹭吃蹭喝,与父亲却难得见几次面,这样就少不了遭上叔父婶娘几句“白吃白喝”抱怨和牢骚。寄人篱下,大抵如此,其中辛酸不足与外人道也。
想到这里,前世生性有几许傲气的高材生方应物心里很不舒服,也懒得继续挖掘记忆了,便起身下床出屋转了一圈。
入眼见院墙只是一道篱笆,而房子由黄泥土墙砌成,厚厚的茅草就是房顶。在这个位居半山坡的村落里,几十户人家房子大都是如此样式的,能用砖瓦的绝对称得上山村里的大户人家了。
自家院内建有东西厢房,西厢房是叔父一家的,东厢房是他们长房的,如今只有他一人居住。
方应物叹口气后,重新进了东厢房屋内,又见屋内只有三大件——摇摇欲坠的木床、掉漆的木柜、落了一层土的木桌,至于凳子则失踪了。瞧这些家什的年头,方应物怀疑都是十几年前父亲成亲时打造的。
这样的生活条件,真是情何以堪......方应物再一次长长叹息。他百无聊赖的站在房中,这不是家徒四壁也差不多了,如果说可能还有什么家当,那就只会在那掉漆的柜子里。
想到这里,方应物便翻开柜子,里面除去几件粗布衣服,倒是发现了几本书,最有意思的是书里居然夹着一张纸笺。
展开看后,原来这纸笺是他父亲出远门游学前留笔的,上面写道:“盖因吾儿年岁渐长,已明事理,家中长房事务皆由吾儿代行之,事后与闻即可。盼诸亲帮衬一二,以此为信。”
方应物不禁摇摇头,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拍拍屁股说走就走了,留这么一张纸笺有何用处?他只不过是个十五岁少年,让他代理长房事务,能干什么?再说长房现在根本也没什么事务可以代理的。
正在腹诽时,听到屋外有人叫道:“大哥!去社学否?”
这声音应该是叔父家那个堂弟方应元的,年纪比他小二岁,大概是来叫他一起去上学。方应物放下心事应了一声,便随同堂弟走了,这仿佛是一种本能。
山区地狭,不利于大村落聚居,多是零散小村落和田地在平缓地方见缝插针的分布着。山间有条河流,名字叫做花溪,属于浙江西部新安江的小支流,所以就有了上花溪村、中花溪村、下花溪村的名字。
其实三个村子相邻很近,只是碍于地势隔离不能聚在一起而已。方应物堂兄弟要去的社学位于中花溪村,用了一处没落神庙作为社学屋舍。
从八岁起,方应物便在这里读书识字习文。七年间背过百家姓千字文,读过四书五经,还学过对偶比兴什么的,八股文也摹写过几篇。
这社学属于官府倡办,但平常也要靠学生束脩和大户善款维持,听说去年的头号赞助人就是中花溪村王昇王大户家。王大户有两项之最,他是花溪两岸这些穷村落里最富有的人,同时花溪两岸最出名的美人也生在他家。
想到王大户家,不知为何方应物脑子有些隐隐发痛,仿佛极其不愿意回忆似的。还没等方应物挖掘出什么门道,他们已经走到了社学门前。
正要迈步进去,忽然有社学杂役伸手拦住了方应物,带着几许无奈道:“馆中塾师发了话,从今日起,你不必来了。”
方应物微微一愣,疑惑的问道:“这是为何?”
杂役解释道:“现已四月,你今年束脩迟迟未曾送到,也没有向先生求情过。先生说此乃无礼,礼绝便恩断,所以你不能入内听讲了。”
虽然方应物被拦住了,但方应元却畅行无阻的进了学堂。见此方应物暗暗... -->>
窗外几声鸡鸣,天色蒙蒙亮了,大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严州府淳安县梓桐乡上花溪村村民方应物从睡梦中睁开了眼睛。
他木然的躺在床上,很是搞不清楚情况。他本是二十一世纪的孤儿,发奋读书成为了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具有明清史专精的硕士高材生,但为何在千岛湖旅游时落了水后,就变成了这位明代成化年间同名同姓的少年人?
这是带着记忆转世了,还是灵魂夺舍占据了别人的身体?而且方应物脑子里多了无数驳杂零碎的信息片段,都是原本属于那位明朝少年的。或者说,现在也是属于他的了,毕竟两个时空的方应物已经合二为一。
翻检记忆,却先想起了他这一世的父亲。姓方讳清之,八年前也就是成化五年考中秀才,但成化七年、成化十年两次乡试都落第不中。于是他两年前出外游学。至今音讯全无,暂时可视为失踪人口。
继续深入的回忆父亲,方应物不禁瞠目结舌。这位父亲大人居然只比他年长十五岁,今年也才不过三十!
让自己管一个三十岁的男人叫爹?方应物觉得很有心理障碍......还好父亲仍在失踪状态中,自己暂时不必面临这个窘迫局面。
至于自己的母亲,方应物没有具体印象,只晓得是生下自己时难产去世了,很令人唏嘘,隐约间知道她姓胡,仿佛是同乡其他村庄的人。
父亲这一辈有兄弟二人,父亲虽然成了秀才相公,但叔父仍是务农种田为生。不过当初祖父祖母都去世后,父亲和叔父并未分家,两房仍旧在同一个院落中。
但父亲大人堪称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典范,经年累月的单身住在县学中攻读学问,一门心思只求上进。即便以前没有出远门游学的时候,也不经常回家。
所以方应物从幼年时起就在叔父房中蹭吃蹭喝,与父亲却难得见几次面,这样就少不了遭上叔父婶娘几句“白吃白喝”抱怨和牢骚。寄人篱下,大抵如此,其中辛酸不足与外人道也。
想到这里,前世生性有几许傲气的高材生方应物心里很不舒服,也懒得继续挖掘记忆了,便起身下床出屋转了一圈。
入眼见院墙只是一道篱笆,而房子由黄泥土墙砌成,厚厚的茅草就是房顶。在这个位居半山坡的村落里,几十户人家房子大都是如此样式的,能用砖瓦的绝对称得上山村里的大户人家了。
自家院内建有东西厢房,西厢房是叔父一家的,东厢房是他们长房的,如今只有他一人居住。
方应物叹口气后,重新进了东厢房屋内,又见屋内只有三大件——摇摇欲坠的木床、掉漆的木柜、落了一层土的木桌,至于凳子则失踪了。瞧这些家什的年头,方应物怀疑都是十几年前父亲成亲时打造的。
这样的生活条件,真是情何以堪......方应物再一次长长叹息。他百无聊赖的站在房中,这不是家徒四壁也差不多了,如果说可能还有什么家当,那就只会在那掉漆的柜子里。
想到这里,方应物便翻开柜子,里面除去几件粗布衣服,倒是发现了几本书,最有意思的是书里居然夹着一张纸笺。
展开看后,原来这纸笺是他父亲出远门游学前留笔的,上面写道:“盖因吾儿年岁渐长,已明事理,家中长房事务皆由吾儿代行之,事后与闻即可。盼诸亲帮衬一二,以此为信。”
方应物不禁摇摇头,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拍拍屁股说走就走了,留这么一张纸笺有何用处?他只不过是个十五岁少年,让他代理长房事务,能干什么?再说长房现在根本也没什么事务可以代理的。
正在腹诽时,听到屋外有人叫道:“大哥!去社学否?”
这声音应该是叔父家那个堂弟方应元的,年纪比他小二岁,大概是来叫他一起去上学。方应物放下心事应了一声,便随同堂弟走了,这仿佛是一种本能。
山区地狭,不利于大村落聚居,多是零散小村落和田地在平缓地方见缝插针的分布着。山间有条河流,名字叫做花溪,属于浙江西部新安江的小支流,所以就有了上花溪村、中花溪村、下花溪村的名字。
其实三个村子相邻很近,只是碍于地势隔离不能聚在一起而已。方应物堂兄弟要去的社学位于中花溪村,用了一处没落神庙作为社学屋舍。
从八岁起,方应物便在这里读书识字习文。七年间背过百家姓千字文,读过四书五经,还学过对偶比兴什么的,八股文也摹写过几篇。
这社学属于官府倡办,但平常也要靠学生束脩和大户善款维持,听说去年的头号赞助人就是中花溪村王昇王大户家。王大户有两项之最,他是花溪两岸这些穷村落里最富有的人,同时花溪两岸最出名的美人也生在他家。
想到王大户家,不知为何方应物脑子有些隐隐发痛,仿佛极其不愿意回忆似的。还没等方应物挖掘出什么门道,他们已经走到了社学门前。
正要迈步进去,忽然有社学杂役伸手拦住了方应物,带着几许无奈道:“馆中塾师发了话,从今日起,你不必来了。”
方应物微微一愣,疑惑的问道:“这是为何?”
杂役解释道:“现已四月,你今年束脩迟迟未曾送到,也没有向先生求情过。先生说此乃无礼,礼绝便恩断,所以你不能入内听讲了。”
虽然方应物被拦住了,但方应元却畅行无阻的进了学堂。见此方应物暗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