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mnzw.com,贞观俗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太子承乾忍不住问,“老师有什么好的办法弥补吗?”
“殿下,国朝创立之初,府兵制确实很好,但如今时移事易,府兵制也难免跟不上形势了。”秦琅提议,“臣建议改革府兵制度,但为稳妥起见,建议分几步走。第一步,先缩减现有府兵规模,同时,将现有边疆镇守之军,改为移驻府兵。”
把原本各地轮调过去边疆戍卫的府兵,直接给他们迁移户口到所在边地。
但不授田,而是租田。边疆地广人稀,土地还是比较多的,不过按现行的土地制度发展,授田终究不能长久,故此现在就不再授田,而是朝廷于驻地边上租地给他们,也没什么口分田或是永业田了,直接租佃。
这样边军一家子有地可耕,按亩交租就可,而朝廷不需要边军再自备武器衣粮这些,改由朝廷发军饷衣粮,朝廷负责武器驮马这些。
这些边军就跟原来府兵一样,点选后就是终身制了,而且也不用再轮换了,就是职业兵,平时就拿粮饷,专门训练、镇守,闲时呢,则参与边镇的屯田,也搞搞生产,但不是给自家搞,给朝廷边镇搞,收获自然也归朝廷。
本质上来说,跟现在长安的天子北衙禁军一个样,都改成募兵制了,能够更加适应边疆军事所需,保证边疆的防御作战能力。
只是朝廷的负担增加了,募兵的开销比府兵要大,原本府兵们承担的那部份衣粮武器甚至驮马等,都要由朝廷来承担。好在朝廷自改革以来,税赋收入不错,完全负担的起。
边军改成了募兵,京师的宿卫之兵,也全都改成募兵。
北衙几万人本就是募兵了,现在南衙的三万六千番上之兵,也都改成募兵,以后就拿粮饷,不用授田也不必再自己负担衣甲等。
而全国各地六百多个折冲府,则因为不用再承担入京番上宿卫和赴边疆镇戍的职责,所以也没必要再保持这么多数量,可以只保留一半左右。
对于这保留的一半府兵,以后也不需要再自备衣甲粮食驮马等,这些以后都由朝廷负责了,朝廷也不再授他们田地,租田给他们,平时农时种地,闲时训练,若遇战时则征发出战,立功则有钱帛赏赐,也不再授田,若阵亡伤残等,也都直接给予钱帛抚恤。
有功的录勋授官,一律照旧。
裁撤的军府府兵,转为乡团,其所授之田地,转为租佃,闲时也展开一些集训,做为预备役使用。
府兵以后当不了地主了,但是立功当官的机会还是有的。负担减轻了,授田和免税的待遇也没了。
改革动作很大。
“此事干系甚大,应当慎重讨论后再做决定!”房玄龄老成持重。
“房公说的没错,我今天在此提议,也是希望诸公好好议一议,等商议出一个合适的方案后,再交由太子和陛下考虑。”秦琅倒也没急着就能定下来,毕竟他自己也只是有一个初步的方案。
只是他毕竟也是打过仗的,知道现在的兵制,确实已经在拖大唐的后腿,到了必须要改革的时候了,现在许多问题还没严重,可等到真正严重时,就来不及了。
“那就请诸公回去后都写一份关于府兵改制的建议书上来,到时再集中广益。”承乾把这话题就此打住。
见到宰相大臣们都点头,他很是满意这种感觉。
接着又道,“京兆府内无官邸,以往官员都是住在自己的私宅里,走班办公。衙门官吏众多,许多官吏是从地方调入,家眷在外,在京只能租房住,十分不便。”
承乾提出要拿出两万贯钱来,在京兆府衙门后面,修建京兆府的官邸,供京兆府衙里的官吏们居住使用,不论官吏,都有住房宿舍,方便上班办公。
魏征指出两万贯太多,修一座官邸用不了这么多钱。
承乾解释说官邸不仅要安排京兆尹、少尹等官员,也要安排吏员们,按品级各有宿舍,最后还说这笔钱从东宫内库里拔派,不动用国帑。
这么一说,魏征倒也无话可说了,毕竟人家太子用自己的小金库给京兆府官员们修官邸。
“殿下,如此一来,只怕其它衙门都要羡慕京兆府了。”魏征道。
秦琅站出来帮承乾,“京城百司衙门,哪个衙门也都还挺滋润的,我看可以让各衙都一起修官邸、食堂,各衙官邸也都照顾下低级的吏员们,尤其是那些外地来京的单身汉们,免的他们出去租房,出行不便。”
“至于修官邸的费用,我看可以由各衙自己解决一点,也可以再由朝廷拔款解决一些,到时统一由将作监设计规划,工部负责安排施工建造。”
秦琅想着,干脆就给长安的各部衙搞点自建房,官吏们没房的可以申请衙门宿舍房,衙门后面有地的就近建,没地的就建附近点。
只要不离开衙门,便可以一直免费住在单位宿舍,对于长安那五六万的低级杂任、流外、胥吏们来说,这绝对是个大福利。
毕竟长安大居不易啊。
想想人家白居易一代大诗人,想在长安买套房,都是左攒右攒的攒了好多年才买了房子,好多年都只能先在长安郊外买个院子住,上下班极不方便。
承乾一听,马上表示愿意从自己的东宫里特拔一笔钱,协助修这衙门宿舍。
从修官邸变成修宿舍,魏征倒也不反对了。
他出身底层,知道小吏们日子不易,若能建成这衙门宿舍,确实是一项仁政。
前有关照贫困百姓的廉租保障房,现在又要开建衙门宿舍,魏征心里感叹秦琅确实脑子转的快,而太子挥金如土的样子,让他又不得不赞一声大方仁义。
王珪倒是认为这样搞摊子很大,毕竟京城百司百衙,仅底层的杂任流外小吏等就有五六万之众,真要大建官邸宿舍,可不是小事。
... -->>
皇太子承乾忍不住问,“老师有什么好的办法弥补吗?”
“殿下,国朝创立之初,府兵制确实很好,但如今时移事易,府兵制也难免跟不上形势了。”秦琅提议,“臣建议改革府兵制度,但为稳妥起见,建议分几步走。第一步,先缩减现有府兵规模,同时,将现有边疆镇守之军,改为移驻府兵。”
把原本各地轮调过去边疆戍卫的府兵,直接给他们迁移户口到所在边地。
但不授田,而是租田。边疆地广人稀,土地还是比较多的,不过按现行的土地制度发展,授田终究不能长久,故此现在就不再授田,而是朝廷于驻地边上租地给他们,也没什么口分田或是永业田了,直接租佃。
这样边军一家子有地可耕,按亩交租就可,而朝廷不需要边军再自备武器衣粮这些,改由朝廷发军饷衣粮,朝廷负责武器驮马这些。
这些边军就跟原来府兵一样,点选后就是终身制了,而且也不用再轮换了,就是职业兵,平时就拿粮饷,专门训练、镇守,闲时呢,则参与边镇的屯田,也搞搞生产,但不是给自家搞,给朝廷边镇搞,收获自然也归朝廷。
本质上来说,跟现在长安的天子北衙禁军一个样,都改成募兵制了,能够更加适应边疆军事所需,保证边疆的防御作战能力。
只是朝廷的负担增加了,募兵的开销比府兵要大,原本府兵们承担的那部份衣粮武器甚至驮马等,都要由朝廷来承担。好在朝廷自改革以来,税赋收入不错,完全负担的起。
边军改成了募兵,京师的宿卫之兵,也全都改成募兵。
北衙几万人本就是募兵了,现在南衙的三万六千番上之兵,也都改成募兵,以后就拿粮饷,不用授田也不必再自己负担衣甲等。
而全国各地六百多个折冲府,则因为不用再承担入京番上宿卫和赴边疆镇戍的职责,所以也没必要再保持这么多数量,可以只保留一半左右。
对于这保留的一半府兵,以后也不需要再自备衣甲粮食驮马等,这些以后都由朝廷负责了,朝廷也不再授他们田地,租田给他们,平时农时种地,闲时训练,若遇战时则征发出战,立功则有钱帛赏赐,也不再授田,若阵亡伤残等,也都直接给予钱帛抚恤。
有功的录勋授官,一律照旧。
裁撤的军府府兵,转为乡团,其所授之田地,转为租佃,闲时也展开一些集训,做为预备役使用。
府兵以后当不了地主了,但是立功当官的机会还是有的。负担减轻了,授田和免税的待遇也没了。
改革动作很大。
“此事干系甚大,应当慎重讨论后再做决定!”房玄龄老成持重。
“房公说的没错,我今天在此提议,也是希望诸公好好议一议,等商议出一个合适的方案后,再交由太子和陛下考虑。”秦琅倒也没急着就能定下来,毕竟他自己也只是有一个初步的方案。
只是他毕竟也是打过仗的,知道现在的兵制,确实已经在拖大唐的后腿,到了必须要改革的时候了,现在许多问题还没严重,可等到真正严重时,就来不及了。
“那就请诸公回去后都写一份关于府兵改制的建议书上来,到时再集中广益。”承乾把这话题就此打住。
见到宰相大臣们都点头,他很是满意这种感觉。
接着又道,“京兆府内无官邸,以往官员都是住在自己的私宅里,走班办公。衙门官吏众多,许多官吏是从地方调入,家眷在外,在京只能租房住,十分不便。”
承乾提出要拿出两万贯钱来,在京兆府衙门后面,修建京兆府的官邸,供京兆府衙里的官吏们居住使用,不论官吏,都有住房宿舍,方便上班办公。
魏征指出两万贯太多,修一座官邸用不了这么多钱。
承乾解释说官邸不仅要安排京兆尹、少尹等官员,也要安排吏员们,按品级各有宿舍,最后还说这笔钱从东宫内库里拔派,不动用国帑。
这么一说,魏征倒也无话可说了,毕竟人家太子用自己的小金库给京兆府官员们修官邸。
“殿下,如此一来,只怕其它衙门都要羡慕京兆府了。”魏征道。
秦琅站出来帮承乾,“京城百司衙门,哪个衙门也都还挺滋润的,我看可以让各衙都一起修官邸、食堂,各衙官邸也都照顾下低级的吏员们,尤其是那些外地来京的单身汉们,免的他们出去租房,出行不便。”
“至于修官邸的费用,我看可以由各衙自己解决一点,也可以再由朝廷拔款解决一些,到时统一由将作监设计规划,工部负责安排施工建造。”
秦琅想着,干脆就给长安的各部衙搞点自建房,官吏们没房的可以申请衙门宿舍房,衙门后面有地的就近建,没地的就建附近点。
只要不离开衙门,便可以一直免费住在单位宿舍,对于长安那五六万的低级杂任、流外、胥吏们来说,这绝对是个大福利。
毕竟长安大居不易啊。
想想人家白居易一代大诗人,想在长安买套房,都是左攒右攒的攒了好多年才买了房子,好多年都只能先在长安郊外买个院子住,上下班极不方便。
承乾一听,马上表示愿意从自己的东宫里特拔一笔钱,协助修这衙门宿舍。
从修官邸变成修宿舍,魏征倒也不反对了。
他出身底层,知道小吏们日子不易,若能建成这衙门宿舍,确实是一项仁政。
前有关照贫困百姓的廉租保障房,现在又要开建衙门宿舍,魏征心里感叹秦琅确实脑子转的快,而太子挥金如土的样子,让他又不得不赞一声大方仁义。
王珪倒是认为这样搞摊子很大,毕竟京城百司百衙,仅底层的杂任流外小吏等就有五六万之众,真要大建官邸宿舍,可不是小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