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贞观俗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虽然后来李世民觉得政事堂权力过大,于是又搞了一个翰林院出来,搞出了翰林草拟内制,白麻宣相等这些事来,但总体来说,自皇帝改革政事堂后,中枢效率确实提高了许多。
只是后来皇帝又取消了左右仆射首相次相之权,搞出了政事笔,轮值执笔主持政事堂会议,从最初的一月一轮,到后来半月一轮,再到如今一天一轮,宰相们不论本职是仆射还是侍中又或是平章或是参政,其实已经没有主次之分了。
“今天的政事堂会议,九位宰相除了秦太尉和李平章外,其余七位都到了,另外我还召来了六位中书舍人和四位给事中,此外政事堂五房堂后官也都叫来了。”
见长孙无忌这么郑重,大家也都凝重起来。
“是有大事发生吗?”御史大夫、参预政事马周问。
“有大事将要发生,首先第一件事,是陛下要扩建九成宫和洛阳宫之事,这么重要的事情陛下未经政事堂便直接斜封墨敕传令工部和将作监,此事实乃违制。我以为,当驳回!”
秦琅没料到李世民的大舅子,今天居然要驳回李世民的中旨,倒觉得有些稀奇起来。
以往李世民没少干这种乱发中旨的事情,各部门也都捏着鼻子马虎承认了,可如今长孙无忌要认起真来,这事情政事堂还确实能干。
毕竟制度赋予的权力在这,虽说这权力本身也是李世民给的。
用李世民给的权力,来否决李世民的旨意,这事听起来挺神奇的。
魏征马上站了出来,高声支持。
“政事堂者,君不可心枉道于天,反道于地,复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
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
兵不可以擅兴,权不可以擅与,货不可以擅蓄,王泽不可以擅夺,君恩不可以擅间,私仇不可以擅报,公爵不可以擅私,此堂得以诛之。
可不可以轻入重,罪不可以生入死,法不可以剥害于人,财可以擅加于赋,情不可以委之于幸,乱不可以启之以萌。法紊不赏,爵紊不封,闻荒不救,见馑不矜,逆谏自贤,违道变古,此堂得以杀之。
“故曰:庙堂之上,樽俎在前,有兵,有刑,有梃,有刃,有斧钺,有鸩毒,有夷族,有破家,登此堂者,得以行之。”
魏征慷慨激昂,平时很看不惯房玄龄长孙无忌秦琅等人过于奉承皇帝的行为了。今天他大声提醒众人,政事堂是国家宰相,不是皇帝的随从,得有立场得有规矩,不能逾越。
皇帝乱命可以驳回,斜封墨敕可以不受。
非中书省中书舍人草拟制敕,门下省的给事中不可以读署,今天皇帝要修九成宫要修洛阳宫,旨意出自随侍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岑文本,政事堂今天就要执奏驳回。
“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二曰制书,三曰慰劳制书,四曰发日敕,五曰敕旨,六曰论事敕书,七曰敕牒,前三种事关国体,是大事。后四种,只是朝廷日常运作,属于小事。大事复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可不管大事小事,都是有制度规定的,就算皇帝侵夺了相权,搞了翰林院分拟内制,但这也是新规则,皇帝也不能随意再次打破自己订下的新规则。
翰林院的内制权,也是有范围的,现在就再次突破了既定范围。
比如这修九成宫和洛阳宫,皇帝就无权直接绕过政事堂给工部和将作监以及地方官府下令。
“驳回!”
这件事上,七位宰相态度一致,全都表决驳回,长孙无忌以政事笔记录下来,而六位中书舍人和四位门下给事中,因为这事也一样涉及到他们的核心权力,自然也都附议。
宰相们在政事堂是宰相,回到本司是长官,在政事堂决策过程中,中书门下和尚书省三高官官们都已经参与商议,因此只要政事堂上得出决议后,便可交由中书省直接由中书舍人出令,然后交给门下省给事中读署通过,无需再行封驳。
九成宫修不修,洛阳宫修不修,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修的命令得由谁来下,明显,政事堂已经不能再容忍皇帝一而再的侵夺相权了。
秦琅坐在那里笑呵呵的也附议通过表决,他对这些不算太热情,虽然也赞同长孙无忌和魏征他们的态度,政事堂既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就得有保证,不能说皇帝随便一句话,就改掉,那样的话,权威何在。
不过以他对亲家公长孙无忌的了解,这可是个阴人,他绝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如此兴师动众,今天这个规格的政事堂会议,绝不可能仅仅是为驳掉皇帝的一道中旨。
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秦琅耐心的坐在那里,静静观看长孙无忌的表演。
果然,长孙无忌利用自己轮值政事笔,做秉笔宰相之机,先是上来以皇帝中旨违制为由,把中书舍人、门下给事中还有政事堂五房堂后官都召过来,一起先驳了皇帝这道中旨。
等预热过后,长孙无忌又主持着议论了几件事务,最后话风一转。
“皇太子承乾今年十三岁,如今陛下不在京,奉旨监国,可还未加冠,监国摄政未免多有不便,按周礼,参用周文王、成王冠礼之年,近则十二,远则十五,我以为应当为皇太子择一吉日,举行冠礼。”
这话一出,秦琅也是意外了。
冠礼是汉家很重要的一个礼仪,加冠意味着成年。而对皇太子而言,一旦加冠。便意味着可以真正的参与处理国家事务,政治地位也就进一步的提高。虽然此前承乾已经监国几次,但因未加冠,因此都还不算成年,故此都是大臣辅政,实际上也就是挂个监国之名。
而一旦太子加冠后,再监国摄政,就能获得完整的监国摄政之权,真正的有决策之权,甚至太子的东宫,也能解锁更多权力。
nbsp; 虽然后来李世民觉得政事堂权力过大,于是又搞了一个翰林院出来,搞出了翰林草拟内制,白麻宣相等这些事来,但总体来说,自皇帝改革政事堂后,中枢效率确实提高了许多。
只是后来皇帝又取消了左右仆射首相次相之权,搞出了政事笔,轮值执笔主持政事堂会议,从最初的一月一轮,到后来半月一轮,再到如今一天一轮,宰相们不论本职是仆射还是侍中又或是平章或是参政,其实已经没有主次之分了。
“今天的政事堂会议,九位宰相除了秦太尉和李平章外,其余七位都到了,另外我还召来了六位中书舍人和四位给事中,此外政事堂五房堂后官也都叫来了。”
见长孙无忌这么郑重,大家也都凝重起来。
“是有大事发生吗?”御史大夫、参预政事马周问。
“有大事将要发生,首先第一件事,是陛下要扩建九成宫和洛阳宫之事,这么重要的事情陛下未经政事堂便直接斜封墨敕传令工部和将作监,此事实乃违制。我以为,当驳回!”
秦琅没料到李世民的大舅子,今天居然要驳回李世民的中旨,倒觉得有些稀奇起来。
以往李世民没少干这种乱发中旨的事情,各部门也都捏着鼻子马虎承认了,可如今长孙无忌要认起真来,这事情政事堂还确实能干。
毕竟制度赋予的权力在这,虽说这权力本身也是李世民给的。
用李世民给的权力,来否决李世民的旨意,这事听起来挺神奇的。
魏征马上站了出来,高声支持。
“政事堂者,君不可心枉道于天,反道于地,复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
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
兵不可以擅兴,权不可以擅与,货不可以擅蓄,王泽不可以擅夺,君恩不可以擅间,私仇不可以擅报,公爵不可以擅私,此堂得以诛之。
可不可以轻入重,罪不可以生入死,法不可以剥害于人,财可以擅加于赋,情不可以委之于幸,乱不可以启之以萌。法紊不赏,爵紊不封,闻荒不救,见馑不矜,逆谏自贤,违道变古,此堂得以杀之。
“故曰:庙堂之上,樽俎在前,有兵,有刑,有梃,有刃,有斧钺,有鸩毒,有夷族,有破家,登此堂者,得以行之。”
魏征慷慨激昂,平时很看不惯房玄龄长孙无忌秦琅等人过于奉承皇帝的行为了。今天他大声提醒众人,政事堂是国家宰相,不是皇帝的随从,得有立场得有规矩,不能逾越。
皇帝乱命可以驳回,斜封墨敕可以不受。
非中书省中书舍人草拟制敕,门下省的给事中不可以读署,今天皇帝要修九成宫要修洛阳宫,旨意出自随侍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岑文本,政事堂今天就要执奏驳回。
“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二曰制书,三曰慰劳制书,四曰发日敕,五曰敕旨,六曰论事敕书,七曰敕牒,前三种事关国体,是大事。后四种,只是朝廷日常运作,属于小事。大事复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可不管大事小事,都是有制度规定的,就算皇帝侵夺了相权,搞了翰林院分拟内制,但这也是新规则,皇帝也不能随意再次打破自己订下的新规则。
翰林院的内制权,也是有范围的,现在就再次突破了既定范围。
比如这修九成宫和洛阳宫,皇帝就无权直接绕过政事堂给工部和将作监以及地方官府下令。
“驳回!”
这件事上,七位宰相态度一致,全都表决驳回,长孙无忌以政事笔记录下来,而六位中书舍人和四位门下给事中,因为这事也一样涉及到他们的核心权力,自然也都附议。
宰相们在政事堂是宰相,回到本司是长官,在政事堂决策过程中,中书门下和尚书省三高官官们都已经参与商议,因此只要政事堂上得出决议后,便可交由中书省直接由中书舍人出令,然后交给门下省给事中读署通过,无需再行封驳。
九成宫修不修,洛阳宫修不修,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修的命令得由谁来下,明显,政事堂已经不能再容忍皇帝一而再的侵夺相权了。
秦琅坐在那里笑呵呵的也附议通过表决,他对这些不算太热情,虽然也赞同长孙无忌和魏征他们的态度,政事堂既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就得有保证,不能说皇帝随便一句话,就改掉,那样的话,权威何在。
不过以他对亲家公长孙无忌的了解,这可是个阴人,他绝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如此兴师动众,今天这个规格的政事堂会议,绝不可能仅仅是为驳掉皇帝的一道中旨。
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秦琅耐心的坐在那里,静静观看长孙无忌的表演。
果然,长孙无忌利用自己轮值政事笔,做秉笔宰相之机,先是上来以皇帝中旨违制为由,把中书舍人、门下给事中还有政事堂五房堂后官都召过来,一起先驳了皇帝这道中旨。
等预热过后,长孙无忌又主持着议论了几件事务,最后话风一转。
“皇太子承乾今年十三岁,如今陛下不在京,奉旨监国,可还未加冠,监国摄政未免多有不便,按周礼,参用周文王、成王冠礼之年,近则十二,远则十五,我以为应当为皇太子择一吉日,举行冠礼。”
这话一出,秦琅也是意外了。
冠礼是汉家很重要的一个礼仪,加冠意味着成年。而对皇太子而言,一旦加冠。便意味着可以真正的参与处理国家事务,政治地位也就进一步的提高。虽然此前承乾已经监国几次,但因未加冠,因此都还不算成年,故此都是大臣辅政,实际上也就是挂个监国之名。
而一旦太子加冠后,再监国摄政,就能获得完整的监国摄政之权,真正的有决策之权,甚至太子的东宫,也能解锁更多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