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汉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任弘提到的东瓯、冶县,眼下并非什么原始森林无人区,而是已开发了数百年的地域。越王勾践时,范蠡已南下建了东瓯城,作为越国大后方。
战国时越为楚国灭,越君们携遗民南下,建立了东瓯国和闽越国。楚汉之际,两越还作为长沙王吴芮的小弟,参加了反秦和反项联军,被刘邦封为外诸侯。
吴楚七国之乱时,吴王刘濞南逃为东瓯王所杀,其太子则窜入闽越,怂恿闽越王攻打东瓯。孝武建元三年(前138年),汉军走海路解了东瓯之困,东瓯王请求内迁。
到了元鼎年间,汉军分四路攻灭闽越,孝武认为东越地狭多阻,闽越人强悍,数次反覆,于是也将其内迁,处于江淮之间。
后世浙南、福建数千里地便空虚了下来,只保留一个东瓯乡,一个冶县,隶属于会稽郡。县中居民多为越人,只有少许汉人官吏和驻军,那些没被迁徙,散居山间的越人,则根本没有列为大汉编户。
任弘以为,在空下来三十余年后,开发东瓯、闽越的时机已到,且先效仿周代分封一两个诸侯王过去,让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此言一出,御史大夫田广明却提出反对:
“西安侯谬矣,东瓯闽越乃是边地,不宜封诸侯。”
田广明说的没错,诸侯王与列侯不封于边地,这是孝景吴楚七国之乱后,已执行了整整八十年的国策。
汉初时刘邦扫灭项羽,开始大封诸侯,多置于边境,诸如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韩王信封于代与太原,一心希望强悍的诸侯王们能帮忙守卫边疆。
结果除了吴芮,谋反的谋反,叛逃的叛逃,还得刘邦自己去收拾。
刘邦觉得这是异姓不同心的缘故,封同姓诸侯时,依然让他们广彊庶孽,以镇抚四海,外接於胡、越。
结果要么如代王刘喜,在匈奴打来时带头弃国逃跑,要么如淮南王刘长、吴王刘濞,竟与闽越勾结,乱汉家天下。
朝廷痛定思痛,开始整治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从孝武开始,分封诸侯王和列侯,一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能在荥阳、太行山以西,二是不能位于边郡。
这是大汉基本国策,和非刘姓不封王的白马之盟一样,轻易不会更改。
所以想要一脚迈三步,将诸侯封到交趾、云南甚至是三韩倭岛大东北去开辟广阔天地,起码刘病已亲政前,是想都别想了。
任弘却笑道:“御史大夫此言有理,诸侯王不可使之近边,但这东瓯、冶县之地,并不与边塞相接啊!”
田广明张口欲驳,然后便愣住了。
确实啊,田广明却是掉进了惯有思维的陷阱,虽然在中原汉人眼里,东瓯闽越是百越蛮荒之地,可它确实不挨着边境!
任弘振振有词:“东越南接南海郡,西临豫章郡,北则会稽诸县,何来边郡之说?”
东面的大海也算边境的话,孝武时的齐国等就不该封,而会稽郡还设置过无锡侯、句容侯等,可证灭闽越南越后,会稽便不再视为边郡。
时移世易,大汉扩张太快,曾经的边疆已成内郡,让田广明出了小丑。田延年倒是刚开始就反应过来,故初时缄口不言,只稍后提起东瓯闽越交通不便的困难。
任弘却不觉得这是问题:“大鸿胪,孝武时东瓯、闽越十数万人内迁尚且不算难,为何封一个诸侯王,使其带着宫室奴仆数千人过去就难了?”
确实能自圆其说,倒是没有激起太大反对,但也无人附和赞同,至于大将军霍光……
他对此事根本不关心!
反正封王迁国的钱由皇帝的小金库少府出,而东瓯、闽越如今仅有一县之地,得之无喜,弃之不惜。霍光最后拍板,只作为提议之一,上呈天子定夺。这种与宗室有关的小事,霍大将军偶尔也放手让皇帝来做决定。
田延年倒是心中猜测:“任弘或是看出,此番一次废除四位诸侯,或杀或放,必使天下刘姓震恐,故想要让皇帝保留清河国祚,正所谓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主意打得不错,但他却忘了,诸侯王子侯们养尊处优,迁于东瓯闽越,对彼辈而言,形同流放,恐怕非但没有感激,反招致怨恨。”
于是大鸿胪竟不极力阻止,反而乐见其成。
他以为自己看到了第一层,殊不知任弘却琢磨到了第五层去……
在任弘看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移民拓殖是得考虑到路程和成本的,所以得由近及远,最适合搞大开发的自然是荆扬。两州北部已经十分繁荣,南部的长沙、豫章、江东也有楚、越开发数百年的基础。
江东真是大汉的应许之地啊,水稻一年两熟,刀耕火种亦可丰收,虾蟹鱼蛤随便一网下去都能满载而归,地熟饶食,无饥馑之患,是故江淮以南,虽无千金之家,亦无冻饿之人,仅会稽一郡囊括后世苏南浙江,人口已接近一百万。
只要北方移民能适应水稻和稍热点的环境,扎下根来,江东之地是能够容纳千万级人口的。任弘希望历史上唐代那种”扬一益二“,富称天下的繁荣场面,能提前几百年出现。
荆扬是第一步,而闽粤则是第二步,虽然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但东瓯、闽越的山间盆地再窄小,因为气候水土的缘故,好歹也能养活几十万人口,总比他老家敦煌郡可怜巴巴的三万强。
且任弘还有更深层的谋划:“东瓯、闽地往后是要作为大汉出海基地的,养不活太多人口才好呢,如此才能逼着人往海外走!”
说句大实话,在古代,正经人吃饱了撑着,谁移民啊!
都是只靠种地活不下去的,才会经商,... -->>
任弘提到的东瓯、冶县,眼下并非什么原始森林无人区,而是已开发了数百年的地域。越王勾践时,范蠡已南下建了东瓯城,作为越国大后方。
战国时越为楚国灭,越君们携遗民南下,建立了东瓯国和闽越国。楚汉之际,两越还作为长沙王吴芮的小弟,参加了反秦和反项联军,被刘邦封为外诸侯。
吴楚七国之乱时,吴王刘濞南逃为东瓯王所杀,其太子则窜入闽越,怂恿闽越王攻打东瓯。孝武建元三年(前138年),汉军走海路解了东瓯之困,东瓯王请求内迁。
到了元鼎年间,汉军分四路攻灭闽越,孝武认为东越地狭多阻,闽越人强悍,数次反覆,于是也将其内迁,处于江淮之间。
后世浙南、福建数千里地便空虚了下来,只保留一个东瓯乡,一个冶县,隶属于会稽郡。县中居民多为越人,只有少许汉人官吏和驻军,那些没被迁徙,散居山间的越人,则根本没有列为大汉编户。
任弘以为,在空下来三十余年后,开发东瓯、闽越的时机已到,且先效仿周代分封一两个诸侯王过去,让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此言一出,御史大夫田广明却提出反对:
“西安侯谬矣,东瓯闽越乃是边地,不宜封诸侯。”
田广明说的没错,诸侯王与列侯不封于边地,这是孝景吴楚七国之乱后,已执行了整整八十年的国策。
汉初时刘邦扫灭项羽,开始大封诸侯,多置于边境,诸如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韩王信封于代与太原,一心希望强悍的诸侯王们能帮忙守卫边疆。
结果除了吴芮,谋反的谋反,叛逃的叛逃,还得刘邦自己去收拾。
刘邦觉得这是异姓不同心的缘故,封同姓诸侯时,依然让他们广彊庶孽,以镇抚四海,外接於胡、越。
结果要么如代王刘喜,在匈奴打来时带头弃国逃跑,要么如淮南王刘长、吴王刘濞,竟与闽越勾结,乱汉家天下。
朝廷痛定思痛,开始整治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从孝武开始,分封诸侯王和列侯,一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能在荥阳、太行山以西,二是不能位于边郡。
这是大汉基本国策,和非刘姓不封王的白马之盟一样,轻易不会更改。
所以想要一脚迈三步,将诸侯封到交趾、云南甚至是三韩倭岛大东北去开辟广阔天地,起码刘病已亲政前,是想都别想了。
任弘却笑道:“御史大夫此言有理,诸侯王不可使之近边,但这东瓯、冶县之地,并不与边塞相接啊!”
田广明张口欲驳,然后便愣住了。
确实啊,田广明却是掉进了惯有思维的陷阱,虽然在中原汉人眼里,东瓯闽越是百越蛮荒之地,可它确实不挨着边境!
任弘振振有词:“东越南接南海郡,西临豫章郡,北则会稽诸县,何来边郡之说?”
东面的大海也算边境的话,孝武时的齐国等就不该封,而会稽郡还设置过无锡侯、句容侯等,可证灭闽越南越后,会稽便不再视为边郡。
时移世易,大汉扩张太快,曾经的边疆已成内郡,让田广明出了小丑。田延年倒是刚开始就反应过来,故初时缄口不言,只稍后提起东瓯闽越交通不便的困难。
任弘却不觉得这是问题:“大鸿胪,孝武时东瓯、闽越十数万人内迁尚且不算难,为何封一个诸侯王,使其带着宫室奴仆数千人过去就难了?”
确实能自圆其说,倒是没有激起太大反对,但也无人附和赞同,至于大将军霍光……
他对此事根本不关心!
反正封王迁国的钱由皇帝的小金库少府出,而东瓯、闽越如今仅有一县之地,得之无喜,弃之不惜。霍光最后拍板,只作为提议之一,上呈天子定夺。这种与宗室有关的小事,霍大将军偶尔也放手让皇帝来做决定。
田延年倒是心中猜测:“任弘或是看出,此番一次废除四位诸侯,或杀或放,必使天下刘姓震恐,故想要让皇帝保留清河国祚,正所谓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主意打得不错,但他却忘了,诸侯王子侯们养尊处优,迁于东瓯闽越,对彼辈而言,形同流放,恐怕非但没有感激,反招致怨恨。”
于是大鸿胪竟不极力阻止,反而乐见其成。
他以为自己看到了第一层,殊不知任弘却琢磨到了第五层去……
在任弘看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移民拓殖是得考虑到路程和成本的,所以得由近及远,最适合搞大开发的自然是荆扬。两州北部已经十分繁荣,南部的长沙、豫章、江东也有楚、越开发数百年的基础。
江东真是大汉的应许之地啊,水稻一年两熟,刀耕火种亦可丰收,虾蟹鱼蛤随便一网下去都能满载而归,地熟饶食,无饥馑之患,是故江淮以南,虽无千金之家,亦无冻饿之人,仅会稽一郡囊括后世苏南浙江,人口已接近一百万。
只要北方移民能适应水稻和稍热点的环境,扎下根来,江东之地是能够容纳千万级人口的。任弘希望历史上唐代那种”扬一益二“,富称天下的繁荣场面,能提前几百年出现。
荆扬是第一步,而闽粤则是第二步,虽然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但东瓯、闽越的山间盆地再窄小,因为气候水土的缘故,好歹也能养活几十万人口,总比他老家敦煌郡可怜巴巴的三万强。
且任弘还有更深层的谋划:“东瓯、闽地往后是要作为大汉出海基地的,养不活太多人口才好呢,如此才能逼着人往海外走!”
说句大实话,在古代,正经人吃饱了撑着,谁移民啊!
都是只靠种地活不下去的,才会经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