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时空走私185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哥,我回来了!”一身青衣小帽打扮的李鹤章推开房门,大步的走了进来,看了一眼正安坐在椅子边写大字的李鸿章,笑了笑,“二哥倒是好兴致,都这时候了,还有心情练字。《》 ”
“练字可以修心,越是在这个时候,心越要沉稳才是。”李鸿章微微一笑,慢腾腾的写完最后一个字之后,这才停下笔,又左右看了看,感到满意了,才点点头,慢慢的放下笔。
放下毛笔后,李鸿章这才抬头看了看李鹤章:“情况打听的怎么样了?朝廷宣布精武军为叛军后,李永吉他……在当地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比如说当地百姓的民心背向是如何的?向着朝廷的多,还是向着李永吉的多?”
“嘿嘿。”李鹤章笑了笑,“有水么?渴死我了,喝完了再说。”
微微摇了摇头,李鸿章这才指了指桌边的紫砂茶壶:“喝吧,刚沏的茶,现在有点凉了,不过正好解渴。”
“好!凉了才好!”李鹤章搓了搓手,几步走过去,然后也不用茶杯,拿起茶壶对着壶嘴就喝。
看到李鹤章这幅粗鲁样子,李鸿章并没怎么动气,而是背起手来转过头,看向了窗外那一片红彤彤的晚霞,下意识的叹了口气。
当初李永吉跟朝廷为漕银的事情闹僵的时候,李鸿章受曾国藩之命过来调解,当然,调解只是表面原因,主要原因是过来探听精武军的虚实,并看看是否有合作的可能。
要知道在那个时期,陈玉成刚刚率军在安庆把湘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并顺势打破汉口跟武昌,劫掠一番后才退守九江,虽然湘军靠着韧性以及雄厚的实力挺了过来,但也是元气大伤。
也就是在那之后。曾国藩认识到了洋枪洋炮的重要性,因为在安庆之战中,明明湘军人数占优,但却被人少的陈玉成各个击破,这除了陈玉成勇猛善战,指挥有方之外,他那支总数达两千,全部装备了西式洋枪洋炮的亲卫队更是功不可没。
没错,在安庆之战中,陈玉成的杀手锏。就是那两千名装备了西式洋枪洋炮的亲卫队,这支亲卫队不但全部使用洋人的洋枪,而且还有四门小洋炮,也就是6磅青铜野战炮。
那些洋枪射程远、火力猛,四门洋炮更是轻便灵活威力强,陈玉成就是靠着这支全洋枪化的部队打头做尖兵,其他部队在后,然后等先头部队用洋枪洋炮打散自己的先头防御后,再让后续部队向着这个缺口猛冲。结果往往就是一战而下。
此后的战斗中,陈玉成基本都是这个套路,都是那种洋枪队打头,后续部队猛冲。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战法,湘军那么多猛将良兵愣是挡不住,结果被陈玉成接连攻破各个营垒,最终把湘军打的一败涂地。导致湘军在安庆城下花了老大工夫才造成的良好局面功亏一篑。
此后陈玉成的部队还一直打到了武昌跟汉口,估计也是弹药打没了,加上过于孤军深入。才又退守九江,但就算如此,被打残的湘军也无力在短期内发起反击了。
似乎是以前失败惯了,这次大败后,曾国藩没有再去要死要活的跳江,而是继续总结失败经验。
总结来总结去,他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没有这些洋枪洋炮,原本这些长毛是不会赢的,那么发匪为什么忽然有这么多洋枪洋炮呢?很简单,必然是洋人开始插手了,是发匪跟洋人勾结在一起了!
这个结论让曾国藩很郁闷,实话说他对洋人的观感并不好,不过他还不至于老糊涂到当缩头乌龟,盲目拒绝外界的一切变化,所以他也知道,洋人虽然可恶,但战力不可忽视。
不过在曾国藩此时的认知中,他并不认为洋人近战多厉害,也不认为西方人在军事制度上也全面超过了中国人,他觉得洋人就是火器犀利,没了那些犀利的洋枪洋炮,洋人在他们面前根本都不是个。
其实曾国藩早就认识到火器的重要了,很早就开始自己研究火器,不过受制于技术水平,无法生产出合格的精钢以及合格的枪管,所以只能是加厚加重,制造出大口径的,像小炮一样要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用的加重型抬枪,但就算如此,这种武器也比清军主力部队装备的抬枪要强了。
他的湘军中大量装备了这种自制的重型抬枪,不过在那场安庆之战中,让他认识到自家生产的火器面对洋枪洋炮还是不行,因此他决定想办法采购一部分洋枪洋炮,既能拿回来仿制,也可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跟洋人直接买的话,他下不来这个脸,也不认为洋人会卖,毕竟洋人现在跟朝廷还是战争状态,而且已经开始支持发匪,想来想去,要买上好的洋枪洋炮,似乎就只有跟精武军买了。
李永吉的精武军,那时候还是朝廷兵马,而且打的长毛鬼哭狼嚎,至今没有一次败绩。虽然那支部队没跟陈玉成的兵马正面碰过,但却一战把与陈玉成齐名的李秀成主力打残了,而据说精武军之所以这么生猛,靠的就是大量的洋枪洋炮。
正好,就在曾国藩打算派人跟李永吉接触的时候,王三武私自截了漕银,从此让精武军跟朝廷的关系急剧恶化,曾国藩出于各种考虑,这才一边写奏折劝朝廷要冷静,又一边急忙派出李鸿章为特使,去劝说李永吉冷静,同时么,也是凭着这个借口,来江苏这边看看精武军的情况,如果合适,就跟精武军接触,并购买一批火器。
李鸿章倒是也有点胆子,为了加快速度,居然就带着自己的三弟,假扮成客商,又临时雇佣了几个跟随,然后就坐着英国人的汽轮来到上海,结果他刚到上海没多久呢,就听到朝廷大肆封赏的命令下来了,
这个时候。李鸿章一下就看出这是朝廷的分化瓦解之策,为了防止意外,他就没有贸然去接触李永吉,想等一等看一看,结果这一等,就等到了精武军集体剪辫子的事情,这在李鸿章看来,已经无异于黄袍加身,果不其然,此后朝廷再也不能忍。直接把精武军说成叛军,朝廷跟精武军这下算是彻底翻脸了。
李鸿章别看很受曾国藩看重,自己也认为自己很厉害,平时也表现的一幅高深莫测的样子,但他其实胆子很,他认为自己要留着有用之身做大事,所以一听说精武军跟朝廷翻脸,为了防止意外。他果断的去了洋人的租界,然后又派自己的三弟李鹤章出去打探消息。
当然,也不能说是派,因为李鹤章是自己要求出去打探消息的。按照他的话说,认识他李鹤章的人不多,又不如李鸿章重要。他们东乡李家可以没有李鹤章,但绝对不能没有李鸿章。所以他出去打探消息最合适不过。
就这样,李鸿章坐镇上海公共租界运筹帷幄,李鹤章则孤身一人去打探消息。李鹤章先去了精武军的老巢青浦县。然后又去了一趟苏州,等觉得消息也打听的差不多了,怕二哥等的急,这才重新赶了回来。
“呼。”似乎是喝完了水,李鹤章长长的呼了口气,这才一抹嘴巴,重重的把茶壶放在桌子上,也顺势的把李鸿章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厉害,厉害啊。”看见李鸿章看向自己,李鹤章苦笑了下,“来,二哥你且坐下,我跟你慢慢说,我这次外出啊,真是不虚此行,之前你我的很多猜测,可能很多地方都是错的。”
紧接着,李鹤章就开始把他这次刺探之旅娓娓道来。
刚开始,从租界出去的李鹤章也是心怀忐忑,因为这时候的上海早已沦陷,原先的上海知县早就被县衙自己的衙役抓了领赏,此后县衙的权力也由新成立的上海市政府接管,第一任市政府的知府,不对,是那个什么市长的,是一个叫杨坊的家伙,这人据说以前是个商人,还是个捐班道台呢。
此后,上海街头到处都能看到剃着光头,戴着黑色斗笠,打着白色绑腿,挎着腰刀的所谓警察。这些剃光头戴斗笠的警察到处巡逻,稍有风吹草动就上去盘问,好在并不欺压良善,也不乱收钱,所以治安反而比往常要好。
李鹤章也被警察盘问过一次,不过听到他说是外地来的客商,而且是汉人后,很快就放过他了,只是临走的时候劝他剪掉辫子,说这才是汉人的样子,说辫子是满人的东西,是强压在汉人头上的屈辱。
李鹤章心中有鬼,就在考虑要不要忍痛把辫子割了当掩饰的时候,很快就发现其实没这个必要。
因为他偶尔在一家茶馆喝茶的时候,听到一些从青浦县买了一批珍珠过来的客商说,精武军只是自己割掉辫子,也鼓励别人割辫子,但却从来没有强迫普通百姓割辫子的。
这么一来,对自己辫子深有感情的李鹤章就免去了这层烦恼,然后就找上那几个珠宝商,熟络的攀谈起来。
很快,李鹤章就通过那几个客商掌握了一些信息,那就是除了上海外,整个江苏稍微大点的城市,都已经在精武军集体发声后,自动的叛变投诚。
也就是说,不止是上海县是自发的改换门庭,其他像松江府等没有精武军主力部队驻扎的地方,要么是当地驻军叛变,要么是当地衙役叛变,要么是当地的民团起事,总之在朝廷下令精武军是叛逆的那一刻,整个江苏地区就全部易帜,朝廷的力量就好像沙丘一样,被一推就倒,看起来就像一幅民心所向,望风景从的样子。
原先李鹤章还不太理解,他觉得精武军起家不过一年,根基很浅,既然朝廷下令精武军是叛逆,那江苏这块地方怎么也有些忠臣义士起来反抗吧,怎么会一幅大势所趋的样子呢?
当他把这些疑问问出来之后,那个大嘴巴的珠宝商又开始得意洋洋的解释起来,而且他的解释好像已经说了不知道多少次,所以相当的顺溜。
按照那个姓林的客商说,精武军虽然只有不到一年的历史,可自从李永吉起事以来,不说军事上的辉煌战果,就算在民生上。那也是可圈可点。
只要跟精武军有关系的人家,就可以免去官府的一切苛捐杂税,就可以不受官府与乡绅的欺压,就可以买到低于市场价的廉价粮……
可以这么说,只要投靠了精武军,哪怕你不给人当兵呢,只要家里有人给精武军做工,去当那什么农民工,给精武军修路修桥修房子之类的事情,全家也可以受到精武军的庇护。而时间越早,受庇护越早。
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不交税,不受欺,这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而这一切的一切,只要自家有人跟精武军扯上关系就成,这种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哪怕全家不交税过半年。你就能过的比别人好很多。
在精武军当兵就不说了,吃住全包,饷银还高,且都是足额发放。一点没有克扣,很多精武军官兵都是把饷银直接寄回家,自己一点不用,因为根本用不上银子。
给精武军做工也不错。精武军每打下一地,都会招募大量民夫做工,通常都是大动干戈的修桥铺路。也有大规模的修房子或者修水利的,反正做的其实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官府才会去做的事情。
但往常官府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般都是强征徭役,能给民夫一点糊口的工钱就不错了,可精武军大量招募你做工,不但包吃住,还给你发高额的工钱,平均每人每月最少也有一两银子的进项。
不仅如此,去给精武军做工的人,家里不但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还可以凭着工人家属的身份,去李氏旗下的粮食铺子买到定量的廉价量。
另外,家里有人在精武军当兵的军属,孩子可以去上免费学堂,也就是孩子上这些学堂,学堂包吃包住包学费,你自己不用为此负担一文钱,做工的工人如果连续给精武军做满三年工,家人也可以享受这个待遇,也就是孩子可以去免费学堂上学。
最后那林姓客商总结,在李永吉的治下,无论家里有人去给精武军当兵还是做工,都可以免去苛捐杂税,免去各种欺压,能拿到高额月薪,能买到低价粮,孩子还能免费上学,能做到这些,并且一直在做,从不背信,这能不让人忠心拥戴么?别人看了能不眼红么?
那林姓客商还说,在过去,精武军无论是招兵还是招工,数目都是有限的,很多赶不上的人都为此痛心疾首,时间一长,随着精武军的节节胜利,随着那些跟随精武军的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些依旧要向朝廷缴税的人不怨恨精武军不收他们,却怨恨起朝廷来。
时至今日,除了那极少数官员外,大多数人都渴望精武军自立为王,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李永吉自立了,他们都可以算是李永吉的子民,那也就可以享受到一样的好处了。
这就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再加上精武军的强大实力,当朝廷正式下令精武军是叛乱的时候,别的地方不提,至少江苏一地,其实百姓都是高兴者居多。因为他们不认为这是坏事,反而认为这是好事,甚至认为一旦开仗,清廷必败无疑,太平军也完全不是个事儿,新朝必然是李永吉坐天下,而他们就算不能享受到精武军官兵的待遇,起码也可以享受到不纳粮的好处吧。
听到这里,李鹤章就浑身冷汗淋淋,知道这一招相当狠。别的不说,光一个精武军下不纳粮,就可以让全天下所有的老百姓疯狂。
&n... -->>
“二哥,我回来了!”一身青衣小帽打扮的李鹤章推开房门,大步的走了进来,看了一眼正安坐在椅子边写大字的李鸿章,笑了笑,“二哥倒是好兴致,都这时候了,还有心情练字。《》 ”
“练字可以修心,越是在这个时候,心越要沉稳才是。”李鸿章微微一笑,慢腾腾的写完最后一个字之后,这才停下笔,又左右看了看,感到满意了,才点点头,慢慢的放下笔。
放下毛笔后,李鸿章这才抬头看了看李鹤章:“情况打听的怎么样了?朝廷宣布精武军为叛军后,李永吉他……在当地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比如说当地百姓的民心背向是如何的?向着朝廷的多,还是向着李永吉的多?”
“嘿嘿。”李鹤章笑了笑,“有水么?渴死我了,喝完了再说。”
微微摇了摇头,李鸿章这才指了指桌边的紫砂茶壶:“喝吧,刚沏的茶,现在有点凉了,不过正好解渴。”
“好!凉了才好!”李鹤章搓了搓手,几步走过去,然后也不用茶杯,拿起茶壶对着壶嘴就喝。
看到李鹤章这幅粗鲁样子,李鸿章并没怎么动气,而是背起手来转过头,看向了窗外那一片红彤彤的晚霞,下意识的叹了口气。
当初李永吉跟朝廷为漕银的事情闹僵的时候,李鸿章受曾国藩之命过来调解,当然,调解只是表面原因,主要原因是过来探听精武军的虚实,并看看是否有合作的可能。
要知道在那个时期,陈玉成刚刚率军在安庆把湘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并顺势打破汉口跟武昌,劫掠一番后才退守九江,虽然湘军靠着韧性以及雄厚的实力挺了过来,但也是元气大伤。
也就是在那之后。曾国藩认识到了洋枪洋炮的重要性,因为在安庆之战中,明明湘军人数占优,但却被人少的陈玉成各个击破,这除了陈玉成勇猛善战,指挥有方之外,他那支总数达两千,全部装备了西式洋枪洋炮的亲卫队更是功不可没。
没错,在安庆之战中,陈玉成的杀手锏。就是那两千名装备了西式洋枪洋炮的亲卫队,这支亲卫队不但全部使用洋人的洋枪,而且还有四门小洋炮,也就是6磅青铜野战炮。
那些洋枪射程远、火力猛,四门洋炮更是轻便灵活威力强,陈玉成就是靠着这支全洋枪化的部队打头做尖兵,其他部队在后,然后等先头部队用洋枪洋炮打散自己的先头防御后,再让后续部队向着这个缺口猛冲。结果往往就是一战而下。
此后的战斗中,陈玉成基本都是这个套路,都是那种洋枪队打头,后续部队猛冲。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战法,湘军那么多猛将良兵愣是挡不住,结果被陈玉成接连攻破各个营垒,最终把湘军打的一败涂地。导致湘军在安庆城下花了老大工夫才造成的良好局面功亏一篑。
此后陈玉成的部队还一直打到了武昌跟汉口,估计也是弹药打没了,加上过于孤军深入。才又退守九江,但就算如此,被打残的湘军也无力在短期内发起反击了。
似乎是以前失败惯了,这次大败后,曾国藩没有再去要死要活的跳江,而是继续总结失败经验。
总结来总结去,他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没有这些洋枪洋炮,原本这些长毛是不会赢的,那么发匪为什么忽然有这么多洋枪洋炮呢?很简单,必然是洋人开始插手了,是发匪跟洋人勾结在一起了!
这个结论让曾国藩很郁闷,实话说他对洋人的观感并不好,不过他还不至于老糊涂到当缩头乌龟,盲目拒绝外界的一切变化,所以他也知道,洋人虽然可恶,但战力不可忽视。
不过在曾国藩此时的认知中,他并不认为洋人近战多厉害,也不认为西方人在军事制度上也全面超过了中国人,他觉得洋人就是火器犀利,没了那些犀利的洋枪洋炮,洋人在他们面前根本都不是个。
其实曾国藩早就认识到火器的重要了,很早就开始自己研究火器,不过受制于技术水平,无法生产出合格的精钢以及合格的枪管,所以只能是加厚加重,制造出大口径的,像小炮一样要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用的加重型抬枪,但就算如此,这种武器也比清军主力部队装备的抬枪要强了。
他的湘军中大量装备了这种自制的重型抬枪,不过在那场安庆之战中,让他认识到自家生产的火器面对洋枪洋炮还是不行,因此他决定想办法采购一部分洋枪洋炮,既能拿回来仿制,也可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跟洋人直接买的话,他下不来这个脸,也不认为洋人会卖,毕竟洋人现在跟朝廷还是战争状态,而且已经开始支持发匪,想来想去,要买上好的洋枪洋炮,似乎就只有跟精武军买了。
李永吉的精武军,那时候还是朝廷兵马,而且打的长毛鬼哭狼嚎,至今没有一次败绩。虽然那支部队没跟陈玉成的兵马正面碰过,但却一战把与陈玉成齐名的李秀成主力打残了,而据说精武军之所以这么生猛,靠的就是大量的洋枪洋炮。
正好,就在曾国藩打算派人跟李永吉接触的时候,王三武私自截了漕银,从此让精武军跟朝廷的关系急剧恶化,曾国藩出于各种考虑,这才一边写奏折劝朝廷要冷静,又一边急忙派出李鸿章为特使,去劝说李永吉冷静,同时么,也是凭着这个借口,来江苏这边看看精武军的情况,如果合适,就跟精武军接触,并购买一批火器。
李鸿章倒是也有点胆子,为了加快速度,居然就带着自己的三弟,假扮成客商,又临时雇佣了几个跟随,然后就坐着英国人的汽轮来到上海,结果他刚到上海没多久呢,就听到朝廷大肆封赏的命令下来了,
这个时候。李鸿章一下就看出这是朝廷的分化瓦解之策,为了防止意外,他就没有贸然去接触李永吉,想等一等看一看,结果这一等,就等到了精武军集体剪辫子的事情,这在李鸿章看来,已经无异于黄袍加身,果不其然,此后朝廷再也不能忍。直接把精武军说成叛军,朝廷跟精武军这下算是彻底翻脸了。
李鸿章别看很受曾国藩看重,自己也认为自己很厉害,平时也表现的一幅高深莫测的样子,但他其实胆子很,他认为自己要留着有用之身做大事,所以一听说精武军跟朝廷翻脸,为了防止意外。他果断的去了洋人的租界,然后又派自己的三弟李鹤章出去打探消息。
当然,也不能说是派,因为李鹤章是自己要求出去打探消息的。按照他的话说,认识他李鹤章的人不多,又不如李鸿章重要。他们东乡李家可以没有李鹤章,但绝对不能没有李鸿章。所以他出去打探消息最合适不过。
就这样,李鸿章坐镇上海公共租界运筹帷幄,李鹤章则孤身一人去打探消息。李鹤章先去了精武军的老巢青浦县。然后又去了一趟苏州,等觉得消息也打听的差不多了,怕二哥等的急,这才重新赶了回来。
“呼。”似乎是喝完了水,李鹤章长长的呼了口气,这才一抹嘴巴,重重的把茶壶放在桌子上,也顺势的把李鸿章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厉害,厉害啊。”看见李鸿章看向自己,李鹤章苦笑了下,“来,二哥你且坐下,我跟你慢慢说,我这次外出啊,真是不虚此行,之前你我的很多猜测,可能很多地方都是错的。”
紧接着,李鹤章就开始把他这次刺探之旅娓娓道来。
刚开始,从租界出去的李鹤章也是心怀忐忑,因为这时候的上海早已沦陷,原先的上海知县早就被县衙自己的衙役抓了领赏,此后县衙的权力也由新成立的上海市政府接管,第一任市政府的知府,不对,是那个什么市长的,是一个叫杨坊的家伙,这人据说以前是个商人,还是个捐班道台呢。
此后,上海街头到处都能看到剃着光头,戴着黑色斗笠,打着白色绑腿,挎着腰刀的所谓警察。这些剃光头戴斗笠的警察到处巡逻,稍有风吹草动就上去盘问,好在并不欺压良善,也不乱收钱,所以治安反而比往常要好。
李鹤章也被警察盘问过一次,不过听到他说是外地来的客商,而且是汉人后,很快就放过他了,只是临走的时候劝他剪掉辫子,说这才是汉人的样子,说辫子是满人的东西,是强压在汉人头上的屈辱。
李鹤章心中有鬼,就在考虑要不要忍痛把辫子割了当掩饰的时候,很快就发现其实没这个必要。
因为他偶尔在一家茶馆喝茶的时候,听到一些从青浦县买了一批珍珠过来的客商说,精武军只是自己割掉辫子,也鼓励别人割辫子,但却从来没有强迫普通百姓割辫子的。
这么一来,对自己辫子深有感情的李鹤章就免去了这层烦恼,然后就找上那几个珠宝商,熟络的攀谈起来。
很快,李鹤章就通过那几个客商掌握了一些信息,那就是除了上海外,整个江苏稍微大点的城市,都已经在精武军集体发声后,自动的叛变投诚。
也就是说,不止是上海县是自发的改换门庭,其他像松江府等没有精武军主力部队驻扎的地方,要么是当地驻军叛变,要么是当地衙役叛变,要么是当地的民团起事,总之在朝廷下令精武军是叛逆的那一刻,整个江苏地区就全部易帜,朝廷的力量就好像沙丘一样,被一推就倒,看起来就像一幅民心所向,望风景从的样子。
原先李鹤章还不太理解,他觉得精武军起家不过一年,根基很浅,既然朝廷下令精武军是叛逆,那江苏这块地方怎么也有些忠臣义士起来反抗吧,怎么会一幅大势所趋的样子呢?
当他把这些疑问问出来之后,那个大嘴巴的珠宝商又开始得意洋洋的解释起来,而且他的解释好像已经说了不知道多少次,所以相当的顺溜。
按照那个姓林的客商说,精武军虽然只有不到一年的历史,可自从李永吉起事以来,不说军事上的辉煌战果,就算在民生上。那也是可圈可点。
只要跟精武军有关系的人家,就可以免去官府的一切苛捐杂税,就可以不受官府与乡绅的欺压,就可以买到低于市场价的廉价粮……
可以这么说,只要投靠了精武军,哪怕你不给人当兵呢,只要家里有人给精武军做工,去当那什么农民工,给精武军修路修桥修房子之类的事情,全家也可以受到精武军的庇护。而时间越早,受庇护越早。
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不交税,不受欺,这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而这一切的一切,只要自家有人跟精武军扯上关系就成,这种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哪怕全家不交税过半年。你就能过的比别人好很多。
在精武军当兵就不说了,吃住全包,饷银还高,且都是足额发放。一点没有克扣,很多精武军官兵都是把饷银直接寄回家,自己一点不用,因为根本用不上银子。
给精武军做工也不错。精武军每打下一地,都会招募大量民夫做工,通常都是大动干戈的修桥铺路。也有大规模的修房子或者修水利的,反正做的其实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官府才会去做的事情。
但往常官府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般都是强征徭役,能给民夫一点糊口的工钱就不错了,可精武军大量招募你做工,不但包吃住,还给你发高额的工钱,平均每人每月最少也有一两银子的进项。
不仅如此,去给精武军做工的人,家里不但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还可以凭着工人家属的身份,去李氏旗下的粮食铺子买到定量的廉价量。
另外,家里有人在精武军当兵的军属,孩子可以去上免费学堂,也就是孩子上这些学堂,学堂包吃包住包学费,你自己不用为此负担一文钱,做工的工人如果连续给精武军做满三年工,家人也可以享受这个待遇,也就是孩子可以去免费学堂上学。
最后那林姓客商总结,在李永吉的治下,无论家里有人去给精武军当兵还是做工,都可以免去苛捐杂税,免去各种欺压,能拿到高额月薪,能买到低价粮,孩子还能免费上学,能做到这些,并且一直在做,从不背信,这能不让人忠心拥戴么?别人看了能不眼红么?
那林姓客商还说,在过去,精武军无论是招兵还是招工,数目都是有限的,很多赶不上的人都为此痛心疾首,时间一长,随着精武军的节节胜利,随着那些跟随精武军的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些依旧要向朝廷缴税的人不怨恨精武军不收他们,却怨恨起朝廷来。
时至今日,除了那极少数官员外,大多数人都渴望精武军自立为王,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李永吉自立了,他们都可以算是李永吉的子民,那也就可以享受到一样的好处了。
这就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再加上精武军的强大实力,当朝廷正式下令精武军是叛乱的时候,别的地方不提,至少江苏一地,其实百姓都是高兴者居多。因为他们不认为这是坏事,反而认为这是好事,甚至认为一旦开仗,清廷必败无疑,太平军也完全不是个事儿,新朝必然是李永吉坐天下,而他们就算不能享受到精武军官兵的待遇,起码也可以享受到不纳粮的好处吧。
听到这里,李鹤章就浑身冷汗淋淋,知道这一招相当狠。别的不说,光一个精武军下不纳粮,就可以让全天下所有的老百姓疯狂。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