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三国志之大白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都会面临辽东军的水上威胁。原本的海上天堑,反而变成了前线。
这会让何白强取青州,截断了历史中曹操、刘备的发家之机。从而的精兵简政、发展民生,采用“高筑墙,广积粮”夺取天下的计划彻底破产。
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一是设法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军来巡视海疆。以青州海军目前的实力,虽稍逊辽东水军,但自保不成问题。只是被动的等着挨打,这也太令人屈辱了。
在所有的兵种当中,海军的消耗是最大的,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而且想要守住数千里的海疆,在兵力上要比偷袭的敌军多得多才行。
来自后世的何白,此世没有人比自已更加了解防御海岸线的难度了。那真的是处处防守,处处都是漏洞。而且面对区区一个三国路人甲般的公孙度,何白还真没有这个隐忍的理由。
不过公孙度的名声不响,但他的能力却不能不令何白小心谨慎。军事上,公孙度东侵高句骊,西击乌丸,交好夫馀,威服三韩,重视水军,南下山东半岛。
政治经济上,他诛除豪强,排除异已,竖立权威,趁势聚拢财富。安顿流民,招纳人口,已确立了称霸之基业。也就是辽东太过偏远,没有人才注意到他。否则此人早就名扬天下了。
一艘六百料的大翼船上,何白安坐船头,听太史慈详细的解说辽东的情况,好对辽东方面实施各种谋划。没有强力的参谋与军师,一切只能自已苦谋苦干了。
太史慈向何白说道:“早在许多年前,辽东就有船只与青州往来,开始只是采买粮食,运输军需。后来有青州人在中原惹了麻烦,或者为了躲避黄巾之乱,就随船去了辽东。后来在中平年间,往来的船队规模就越来越大了,往来的人口也日渐增多。属下当初犯事,便是乘船逃亡辽东的。”
“自中平五年,辽东太守杨终被反贼所杀,郡中群贼乱起,两地的来往才日渐减少。加上主公与卢军师先后入主北海,东莱,逃亡之人几无。只有在前年、去年青州杀破狼横行之际,才又有数千户渡海去往辽东的。自去年下半年起,两地又几近断绝了。”
“说起辽东,当地虽然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一年也无多少收成……”
太史慈所说的这点,何白心中却不赞同。后世人谁不知道东三省白山黑水,土地肥的抓一把都能冒出油来。随便撒上一些种子,当年就会有不错的收成。更别说各种懵懂不畏人的猎物与鲜鱼了。
只是据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篇文章中,大致可以把中国古代社会分为几个阶段,发现:中国五千年来出现了4次温暖期,和4次寒冷期的交替发生。特别是寒冷期,一次比一次时间长,一次比一次强度大,气温低。
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即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进入了第二个寒冷时期。而三国时代,恰恰是处于中国第二个寒冷期,所以辽东才会成为寒冷贫瘠之地。不然的话,以汉人的勤劳,纵然此时的粮食低产率,也能养活一千万人以上的人口数。现在么,只要精耕细作,半农半牧半鱼猎,养活五百万人不成问题。
“自前年公孙升济到任后,虽在起初斩杀了百家豪强,引发了一阵不小的动弹,但是之后,却是政通人和,大有平安乐土之象。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公孙升济斩杀了百家豪强虽能令辽东政通人和,却也失了逃亡辽东士人之心。”
“有平原国人王烈,王彦方先生。其少时师从陈太丘,乃闻名遐迩之名士,于董卓作乱时避乱辽东。就因不喜公孙升济的作为,而不乐被其所用,以商贾出身婉拒征召。不过自某归乡时,公孙升济已颇有后悔之意。有闲时,常自前往彦方先生处求教。传闻彦方先生已有意动之心,他若应召,公孙升济于辽东将会不可动摇了。”
何白神色一动,公孙度如此重视王烈,直有三顾茅芦之态了。于是问道:“不知这王彦方先生的才干如何?”
太史慈大加赞誉道:“安邦定国之良才,德行素著,能诲之以道,使人从善远恶……”
何白暗叹道,又是一个崇尚仁道圣人之治,能以自已的行为作风去影响他人的真君子。不过这种人对于安邦定国有大用,但对于国家的发展壮大无用。
他们只知道效仿圣人垂拱而治,以教化之道治理百姓。对外也是保之以宽恕之心,难怪历史中公孙度得其辅佐之后就没了下文,却是被他削去了扩张的野心,只知道紧守辽东的那一亩三分地了。
王烈此类人可以任用,但不能被他的思想牵着鼻子走了。特别是在乱世,真完全听了他的,最终只能是坐以待毙了。需知天下之大,你不发展,不代表别人也不发展。等别人发展起来了,就是你灭亡之时了。(未完待续)
都会面临辽东军的水上威胁。原本的海上天堑,反而变成了前线。
这会让何白强取青州,截断了历史中曹操、刘备的发家之机。从而的精兵简政、发展民生,采用“高筑墙,广积粮”夺取天下的计划彻底破产。
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一是设法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军来巡视海疆。以青州海军目前的实力,虽稍逊辽东水军,但自保不成问题。只是被动的等着挨打,这也太令人屈辱了。
在所有的兵种当中,海军的消耗是最大的,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而且想要守住数千里的海疆,在兵力上要比偷袭的敌军多得多才行。
来自后世的何白,此世没有人比自已更加了解防御海岸线的难度了。那真的是处处防守,处处都是漏洞。而且面对区区一个三国路人甲般的公孙度,何白还真没有这个隐忍的理由。
不过公孙度的名声不响,但他的能力却不能不令何白小心谨慎。军事上,公孙度东侵高句骊,西击乌丸,交好夫馀,威服三韩,重视水军,南下山东半岛。
政治经济上,他诛除豪强,排除异已,竖立权威,趁势聚拢财富。安顿流民,招纳人口,已确立了称霸之基业。也就是辽东太过偏远,没有人才注意到他。否则此人早就名扬天下了。
一艘六百料的大翼船上,何白安坐船头,听太史慈详细的解说辽东的情况,好对辽东方面实施各种谋划。没有强力的参谋与军师,一切只能自已苦谋苦干了。
太史慈向何白说道:“早在许多年前,辽东就有船只与青州往来,开始只是采买粮食,运输军需。后来有青州人在中原惹了麻烦,或者为了躲避黄巾之乱,就随船去了辽东。后来在中平年间,往来的船队规模就越来越大了,往来的人口也日渐增多。属下当初犯事,便是乘船逃亡辽东的。”
“自中平五年,辽东太守杨终被反贼所杀,郡中群贼乱起,两地的来往才日渐减少。加上主公与卢军师先后入主北海,东莱,逃亡之人几无。只有在前年、去年青州杀破狼横行之际,才又有数千户渡海去往辽东的。自去年下半年起,两地又几近断绝了。”
“说起辽东,当地虽然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一年也无多少收成……”
太史慈所说的这点,何白心中却不赞同。后世人谁不知道东三省白山黑水,土地肥的抓一把都能冒出油来。随便撒上一些种子,当年就会有不错的收成。更别说各种懵懂不畏人的猎物与鲜鱼了。
只是据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篇文章中,大致可以把中国古代社会分为几个阶段,发现:中国五千年来出现了4次温暖期,和4次寒冷期的交替发生。特别是寒冷期,一次比一次时间长,一次比一次强度大,气温低。
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即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进入了第二个寒冷时期。而三国时代,恰恰是处于中国第二个寒冷期,所以辽东才会成为寒冷贫瘠之地。不然的话,以汉人的勤劳,纵然此时的粮食低产率,也能养活一千万人以上的人口数。现在么,只要精耕细作,半农半牧半鱼猎,养活五百万人不成问题。
“自前年公孙升济到任后,虽在起初斩杀了百家豪强,引发了一阵不小的动弹,但是之后,却是政通人和,大有平安乐土之象。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公孙升济斩杀了百家豪强虽能令辽东政通人和,却也失了逃亡辽东士人之心。”
“有平原国人王烈,王彦方先生。其少时师从陈太丘,乃闻名遐迩之名士,于董卓作乱时避乱辽东。就因不喜公孙升济的作为,而不乐被其所用,以商贾出身婉拒征召。不过自某归乡时,公孙升济已颇有后悔之意。有闲时,常自前往彦方先生处求教。传闻彦方先生已有意动之心,他若应召,公孙升济于辽东将会不可动摇了。”
何白神色一动,公孙度如此重视王烈,直有三顾茅芦之态了。于是问道:“不知这王彦方先生的才干如何?”
太史慈大加赞誉道:“安邦定国之良才,德行素著,能诲之以道,使人从善远恶……”
何白暗叹道,又是一个崇尚仁道圣人之治,能以自已的行为作风去影响他人的真君子。不过这种人对于安邦定国有大用,但对于国家的发展壮大无用。
他们只知道效仿圣人垂拱而治,以教化之道治理百姓。对外也是保之以宽恕之心,难怪历史中公孙度得其辅佐之后就没了下文,却是被他削去了扩张的野心,只知道紧守辽东的那一亩三分地了。
王烈此类人可以任用,但不能被他的思想牵着鼻子走了。特别是在乱世,真完全听了他的,最终只能是坐以待毙了。需知天下之大,你不发展,不代表别人也不发展。等别人发展起来了,就是你灭亡之时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