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明末达人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崇焕的防守思想,构筑宁锦防线,不主动招惹建奴,这孙子的防守更加消极,对于宁锦一带的防御有着极大的破坏。
这孙子的主张,完全就是放弃山海关以外的所有地方,以长城的各个关隘为防守点,再建造城池,放任建奴不管,任由其发展。
如果不是孙承宗后来的极力反对,凭着他帝师的身份,教过天启皇帝,恐怕就没有现今的宁锦防线,后金的势力范围将会更大。
想到这些,崇祯对王在晋愈发地反感,有意无意间,眼角的余光不时地飘过兵部尚书霍维华,这位也是问题多多,绝非是良善之辈的忠臣。
可以毫不客气的讲,这位就是魏党的余孽,尤善逢迎,可谓是墙头草一般的人物,又极为自私,袁崇焕的含冤而死,也与他不无关系。
可以说,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更在乎个人的私利。
刹那间,崇祯的脑海里闪过一丝明悟,大概猜到了那个朱由检的用意,之所以任命霍维华为兵部尚书,就是众多的平衡之策之一,不仅是为了稳住魏党余孽,更是压制东林党。
毕竟,一下子重新启用了那么多的东林党,中立的官员又是少之又少,若无魏党余孽的从旁掣肘,进行牵制,改元之后,大肆清算魏党的话,那个时候的朱由检,将会被东林党所架空。
崇祯这样想着,对于年仅十七岁的那个朱由检,那是由衷的佩服,如此年轻,就能做到左右逢源,在东林党与魏党之间,游刃有余,处置得当,最起码是在最初的数年,他才是坐收渔翁之利的人。
毕竟,翻开历史,不难发现,从即位之初,越往后的几年,朱由检的皇权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借助着东林党与魏党的争斗,娴熟地收回了大部分兵权和官员任免权力。
否则的话,在朱由检当政的时期,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年轻将领和官员,若是放在以往,那将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一时间,“崇祯”反而理解了那个朱由检,为何猜忌之心那么的重?为何六部尚书与内阁成员,换得那么频繁?
尤其是兵部尚书,几乎每一年都换一个,最短的任职不到两三个月,还有内阁首辅。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巩固皇权!
频繁的换臣子,也就意味着,他们很难形成党派,刚结成一个团体,他们的头头脑脑,领军人物,就被朱由检以各种由头处理掉了,或是被罢官处斩,或是被流放戍边,亦或是削职为民。
同样地,如此一来,官员的频繁更换,频繁地进行调动,也造成了朝廷官场上的动荡,人心惶惶,无法专心于做事。
然而,在做这些事情之时,那个朱由检却忽略了一点,人力有时穷,一个人再如何的能干,做得事情也有限。
如果朝廷动荡,官场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也会使得他们变得保守起来,不敢去做事儿,深怕被问罪,被追责。
而在对待外敌,在面临各种天灾人祸,对于大明朝而言,却需要君臣同心,彼此信任,共渡难关,如此才能化解一个个危局,使得大明恢复国力,实现中兴。
很显然,朱由检就是忽视了这一点,将皇权看得比大明的生死存亡还重要,深陷与臣子耍心思而不能自拔。
崇焕的防守思想,构筑宁锦防线,不主动招惹建奴,这孙子的防守更加消极,对于宁锦一带的防御有着极大的破坏。
这孙子的主张,完全就是放弃山海关以外的所有地方,以长城的各个关隘为防守点,再建造城池,放任建奴不管,任由其发展。
如果不是孙承宗后来的极力反对,凭着他帝师的身份,教过天启皇帝,恐怕就没有现今的宁锦防线,后金的势力范围将会更大。
想到这些,崇祯对王在晋愈发地反感,有意无意间,眼角的余光不时地飘过兵部尚书霍维华,这位也是问题多多,绝非是良善之辈的忠臣。
可以毫不客气的讲,这位就是魏党的余孽,尤善逢迎,可谓是墙头草一般的人物,又极为自私,袁崇焕的含冤而死,也与他不无关系。
可以说,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更在乎个人的私利。
刹那间,崇祯的脑海里闪过一丝明悟,大概猜到了那个朱由检的用意,之所以任命霍维华为兵部尚书,就是众多的平衡之策之一,不仅是为了稳住魏党余孽,更是压制东林党。
毕竟,一下子重新启用了那么多的东林党,中立的官员又是少之又少,若无魏党余孽的从旁掣肘,进行牵制,改元之后,大肆清算魏党的话,那个时候的朱由检,将会被东林党所架空。
崇祯这样想着,对于年仅十七岁的那个朱由检,那是由衷的佩服,如此年轻,就能做到左右逢源,在东林党与魏党之间,游刃有余,处置得当,最起码是在最初的数年,他才是坐收渔翁之利的人。
毕竟,翻开历史,不难发现,从即位之初,越往后的几年,朱由检的皇权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借助着东林党与魏党的争斗,娴熟地收回了大部分兵权和官员任免权力。
否则的话,在朱由检当政的时期,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年轻将领和官员,若是放在以往,那将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一时间,“崇祯”反而理解了那个朱由检,为何猜忌之心那么的重?为何六部尚书与内阁成员,换得那么频繁?
尤其是兵部尚书,几乎每一年都换一个,最短的任职不到两三个月,还有内阁首辅。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巩固皇权!
频繁的换臣子,也就意味着,他们很难形成党派,刚结成一个团体,他们的头头脑脑,领军人物,就被朱由检以各种由头处理掉了,或是被罢官处斩,或是被流放戍边,亦或是削职为民。
同样地,如此一来,官员的频繁更换,频繁地进行调动,也造成了朝廷官场上的动荡,人心惶惶,无法专心于做事。
然而,在做这些事情之时,那个朱由检却忽略了一点,人力有时穷,一个人再如何的能干,做得事情也有限。
如果朝廷动荡,官场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也会使得他们变得保守起来,不敢去做事儿,深怕被问罪,被追责。
而在对待外敌,在面临各种天灾人祸,对于大明朝而言,却需要君臣同心,彼此信任,共渡难关,如此才能化解一个个危局,使得大明恢复国力,实现中兴。
很显然,朱由检就是忽视了这一点,将皇权看得比大明的生死存亡还重要,深陷与臣子耍心思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