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www.mnzw.com,这个历史挺靠谱1:袁腾飞讲中国史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澶渊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国萧太后和圣宗亲率大军南下,辽军来势汹汹。先锋大将兰陵郡王萧挞凛和六部大王萧观音奴,率军攻破了遂城(今河北徐水),而后,与萧太后、辽圣宗会合,在阳城淀(今河北望都)扎营,号称有二十万大军,伺机行事。
而宋廷这边,“辽师深入,急书一夕五至,寇准不发,饮笑自如”。其实宰相寇准早就想好了,让宋真宗御驾亲征,但他怕宋真宗不答应,故意把前线战报扣留起来,先不让真宗知道,等积多了一并呈给真宗看。第二天,宋真宗一见这么多急报,就慌了手脚,忙把寇准找来问该怎么办。寇准提议宋真宗亲征澶州(河南濮阳),万般无奈之下,宋真宗只得同意御驾亲征。辽军南下的消息传到朝廷,朝野震惊。寇准不惧辽军,可不代表其他大臣也不怕,这时候就分成主和、主战两派,两派各持己见,莫衷一是。当时的参知政事、职位相当于副相的王钦若和佥署枢密院事、职位相当于副参谋总长的陈尧叟是主和派代表人物。这两个人一听辽军攻来,吓坏了,不想着怎么率军抗辽,反而想的是劝宋真宗一起逃跑。王钦若是江南人,他密请皇帝逃往金陵(今江苏南京);陈尧叟是蜀人,主张宋真宗前往成都。宋真宗被这两个胆小的人说动了,当时就把寇准唤至内殿,询问寇准的意见,看自己“幸”哪个地方好,把大宋的都城搬到哪里比较好。
寇准一看王、陈二人站在真宗身边,心里已明白了八九分,便厉声问:“这是谁给陛下出的这主意?”宋真宗不好“出卖”王、陈二人,就说:“爱卿你也别问是谁出的主意,就说朕外出避敌是否可行?到底去哪里才安全?”寇准瞅瞅王钦若和陈尧叟,继续说:“陛下实在是应该斩杀了出这种馊主意的人!皇帝神武,将士同心,倘若你御驾亲征,辽军听到消息肯定会落荒而逃。即使陛下你不亲征,只要下令我军坚城固守,以老敌师,无论如何都到不了皇帝你弃城逃跑的地步!”宰相毕士安、大将高琼等人听说这事,也反对宋真宗南迁。宋真宗听了主战派的意见,连连点头,再不提南迁的事了。没有了主和派出坏主意,宋真宗确定了亲征的相关事宜,于十一月二十日出发亲征。
景德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宋真宗一行抵达韦城,但前方战况不明,真宗开始犹豫,是否按原计划继续北上。此时随行的官员中,有人主张尽快撤退到金陵,也有些人主张撤回京城。宋真宗耳朵一软,又召寇准商量:“朕南巡如何?”寇准坚决反对,他对真宗说:“群臣懦弱无知,真如乡老妇人一样。陛下现在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河北诸军日夜盼望陛下到来,必定士气百倍。若是现在撤退,军心必然大乱,辽军趁势前来攻打,恐怕到不了金陵就成了辽军的俘虏。”宋真宗低头不言,良久,表示说自己再考虑考虑。
寇准出了御帐,遇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忙上前拉住对方的手,问:“高将军世受国恩,何以报国?”高琼答:“我本来就是武将,愿以死报国!”于是,寇准又拉着高琼重进御帐,对依旧犹豫不决的宋真宗讲:“陛下如不信为臣之言,请问高琼。”高琼马上进言跪禀:“随驾军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师,他们肯定不愿意独自南下,估计中途都会逃走。希望陛下前往澶州,我们必竭死力,打败辽军!”宋真宗从小爱玩打仗,长大之后其实是个彬彬帝王,真让他上战场还是很不容易。此刻,他又扭头看自己的贴身侍卫王应昌。王应昌也是武将,马上回答:“陛下奉将天讨,所向必克。如果我军逗留不进,臣恐敌势益张。”至此,宋真宗才下决心赶赴澶州(今河南濮阳)。
与此同时,辽军继续南下,主力早于真宗到达澶州城下。宋朝大军行动迟缓,十一月二十五日才到达澶州南城。澶州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城,南城相对较为安全。真宗看到河对岸烟尘滚滚,就想留在南城,不去北城。寇准又劝真宗:“宋军的主力都在北城,陛下如果不去北城,亲征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再说各路大军已经陆续到达澶州,不会有什么危险的。”皇上说,北城的军民能看见我,辽国人也就看见了,弄个狙击手给我一下子,我就玩儿完了。寇准说没那事,赶紧把钢盔、防弹背心给皇上准备好,金盔金甲,外罩锦袍。金甲武士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你,保证没问题。
高琼也劝真宗过河,站在真宗皇帝身边的文臣冯拯斥责高琼无礼。高将军怒道:“冯公你以文章得官,今敌骑逼近,犹斥我无礼,你何不赋诗一首以退敌?”不待冯拯回嘴,也不等真宗同意,他就催促卫兵们护送真宗前进。皇上穿得跟未来特警似的,勉强到城上转了一圈。宋军将士一看到金瓜、钺斧、朝天镫、黄罗伞盖,连呼万岁,士气大振。巡视完毕,真宗就把军事大权交给寇准。他相信寇准的能力,但生性懦弱的真宗内心还是颇为忐忑,生怕出现意外。其实,寇准等人内心的忧虑绝不亚于真宗,只是不能表露出来。为了稳住真宗,寇准每日与同僚饮酒作乐,装出毫不在意的模样。真宗得到密探关于寇准动静的汇报后,以为寇准胸有成竹,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
剑拔弩张之际,辽军步步为营,三面包围了澶州。宋将指挥得当,在城四周关键部位布置了许多劲弩,它的威力相当于现在的重机枪。辽朝统军萧挞凛想在萧太后面前露脸,仗着自己勇猛,领着亲兵在澶州城下转悠,巡视作战地形。当时,宋军中一名小校日夜备战挺累,正坐在一张巨大的床子弩上发呆,忽然他看见萧挞凛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上黄金甲、大红袍,显然是个大头目。于是,这位小校脚踩踏板,床子弩上的数支大头箭应声而发。也真巧,一支大弩箭不偏不倚,正中萧挞凛脑门,登时就把这位辽朝统军射于马下,辽军士气一落千丈。萧太后唯恐腹背受敌,秘密派人前来求和,而宋真宗也没有与辽军一决胜负的决心。辽朝主动提出议和,正中真宗下怀,于是派遣曹利用前去议和。
寇准雄心勃勃,以他当时所计,是想逼迫契丹方面向宋朝称臣,归还燕云十六州,“如此,则可保百年无事,不然,数十年后,虏又生他念!”但急于求安的宋真宗没有这种远略,他不想在和议方面进行“拉锯战”,便推托说:“几十年之后,肯定会有能抗辽的人,我现在不忍心百姓受苦,就先接受了和议吧!”于是,宋真宗告诉曹利用,可以接受的岁贡底线为百万。这事被寇准知道后,就把曹利用叫到自己帐内,威胁他说:“皇上虽然说可以给一百万,但若超过三十万,回来我就砍你的头。”曹利用就与萧太后讨价还价,最终... -->>
澶渊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国萧太后和圣宗亲率大军南下,辽军来势汹汹。先锋大将兰陵郡王萧挞凛和六部大王萧观音奴,率军攻破了遂城(今河北徐水),而后,与萧太后、辽圣宗会合,在阳城淀(今河北望都)扎营,号称有二十万大军,伺机行事。
而宋廷这边,“辽师深入,急书一夕五至,寇准不发,饮笑自如”。其实宰相寇准早就想好了,让宋真宗御驾亲征,但他怕宋真宗不答应,故意把前线战报扣留起来,先不让真宗知道,等积多了一并呈给真宗看。第二天,宋真宗一见这么多急报,就慌了手脚,忙把寇准找来问该怎么办。寇准提议宋真宗亲征澶州(河南濮阳),万般无奈之下,宋真宗只得同意御驾亲征。辽军南下的消息传到朝廷,朝野震惊。寇准不惧辽军,可不代表其他大臣也不怕,这时候就分成主和、主战两派,两派各持己见,莫衷一是。当时的参知政事、职位相当于副相的王钦若和佥署枢密院事、职位相当于副参谋总长的陈尧叟是主和派代表人物。这两个人一听辽军攻来,吓坏了,不想着怎么率军抗辽,反而想的是劝宋真宗一起逃跑。王钦若是江南人,他密请皇帝逃往金陵(今江苏南京);陈尧叟是蜀人,主张宋真宗前往成都。宋真宗被这两个胆小的人说动了,当时就把寇准唤至内殿,询问寇准的意见,看自己“幸”哪个地方好,把大宋的都城搬到哪里比较好。
寇准一看王、陈二人站在真宗身边,心里已明白了八九分,便厉声问:“这是谁给陛下出的这主意?”宋真宗不好“出卖”王、陈二人,就说:“爱卿你也别问是谁出的主意,就说朕外出避敌是否可行?到底去哪里才安全?”寇准瞅瞅王钦若和陈尧叟,继续说:“陛下实在是应该斩杀了出这种馊主意的人!皇帝神武,将士同心,倘若你御驾亲征,辽军听到消息肯定会落荒而逃。即使陛下你不亲征,只要下令我军坚城固守,以老敌师,无论如何都到不了皇帝你弃城逃跑的地步!”宰相毕士安、大将高琼等人听说这事,也反对宋真宗南迁。宋真宗听了主战派的意见,连连点头,再不提南迁的事了。没有了主和派出坏主意,宋真宗确定了亲征的相关事宜,于十一月二十日出发亲征。
景德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宋真宗一行抵达韦城,但前方战况不明,真宗开始犹豫,是否按原计划继续北上。此时随行的官员中,有人主张尽快撤退到金陵,也有些人主张撤回京城。宋真宗耳朵一软,又召寇准商量:“朕南巡如何?”寇准坚决反对,他对真宗说:“群臣懦弱无知,真如乡老妇人一样。陛下现在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河北诸军日夜盼望陛下到来,必定士气百倍。若是现在撤退,军心必然大乱,辽军趁势前来攻打,恐怕到不了金陵就成了辽军的俘虏。”宋真宗低头不言,良久,表示说自己再考虑考虑。
寇准出了御帐,遇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忙上前拉住对方的手,问:“高将军世受国恩,何以报国?”高琼答:“我本来就是武将,愿以死报国!”于是,寇准又拉着高琼重进御帐,对依旧犹豫不决的宋真宗讲:“陛下如不信为臣之言,请问高琼。”高琼马上进言跪禀:“随驾军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师,他们肯定不愿意独自南下,估计中途都会逃走。希望陛下前往澶州,我们必竭死力,打败辽军!”宋真宗从小爱玩打仗,长大之后其实是个彬彬帝王,真让他上战场还是很不容易。此刻,他又扭头看自己的贴身侍卫王应昌。王应昌也是武将,马上回答:“陛下奉将天讨,所向必克。如果我军逗留不进,臣恐敌势益张。”至此,宋真宗才下决心赶赴澶州(今河南濮阳)。
与此同时,辽军继续南下,主力早于真宗到达澶州城下。宋朝大军行动迟缓,十一月二十五日才到达澶州南城。澶州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城,南城相对较为安全。真宗看到河对岸烟尘滚滚,就想留在南城,不去北城。寇准又劝真宗:“宋军的主力都在北城,陛下如果不去北城,亲征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再说各路大军已经陆续到达澶州,不会有什么危险的。”皇上说,北城的军民能看见我,辽国人也就看见了,弄个狙击手给我一下子,我就玩儿完了。寇准说没那事,赶紧把钢盔、防弹背心给皇上准备好,金盔金甲,外罩锦袍。金甲武士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你,保证没问题。
高琼也劝真宗过河,站在真宗皇帝身边的文臣冯拯斥责高琼无礼。高将军怒道:“冯公你以文章得官,今敌骑逼近,犹斥我无礼,你何不赋诗一首以退敌?”不待冯拯回嘴,也不等真宗同意,他就催促卫兵们护送真宗前进。皇上穿得跟未来特警似的,勉强到城上转了一圈。宋军将士一看到金瓜、钺斧、朝天镫、黄罗伞盖,连呼万岁,士气大振。巡视完毕,真宗就把军事大权交给寇准。他相信寇准的能力,但生性懦弱的真宗内心还是颇为忐忑,生怕出现意外。其实,寇准等人内心的忧虑绝不亚于真宗,只是不能表露出来。为了稳住真宗,寇准每日与同僚饮酒作乐,装出毫不在意的模样。真宗得到密探关于寇准动静的汇报后,以为寇准胸有成竹,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
剑拔弩张之际,辽军步步为营,三面包围了澶州。宋将指挥得当,在城四周关键部位布置了许多劲弩,它的威力相当于现在的重机枪。辽朝统军萧挞凛想在萧太后面前露脸,仗着自己勇猛,领着亲兵在澶州城下转悠,巡视作战地形。当时,宋军中一名小校日夜备战挺累,正坐在一张巨大的床子弩上发呆,忽然他看见萧挞凛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上黄金甲、大红袍,显然是个大头目。于是,这位小校脚踩踏板,床子弩上的数支大头箭应声而发。也真巧,一支大弩箭不偏不倚,正中萧挞凛脑门,登时就把这位辽朝统军射于马下,辽军士气一落千丈。萧太后唯恐腹背受敌,秘密派人前来求和,而宋真宗也没有与辽军一决胜负的决心。辽朝主动提出议和,正中真宗下怀,于是派遣曹利用前去议和。
寇准雄心勃勃,以他当时所计,是想逼迫契丹方面向宋朝称臣,归还燕云十六州,“如此,则可保百年无事,不然,数十年后,虏又生他念!”但急于求安的宋真宗没有这种远略,他不想在和议方面进行“拉锯战”,便推托说:“几十年之后,肯定会有能抗辽的人,我现在不忍心百姓受苦,就先接受了和议吧!”于是,宋真宗告诉曹利用,可以接受的岁贡底线为百万。这事被寇准知道后,就把曹利用叫到自己帐内,威胁他说:“皇上虽然说可以给一百万,但若超过三十万,回来我就砍你的头。”曹利用就与萧太后讨价还价,最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